审好题目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应该说,审题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文章立意是否恰当,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成败。笔者结合2011年全国部分地市的中考作文试题,例谈六种实用且高效的审题法,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教。
% K+ \( [5 Y0 l; M- Y. t0 }( {, i( b4 d1 L. @
一、要素置换法1 ?9 Z3 O2 `1 O* K4 o1 g
! i. I7 Z6 U: i2 i( _' e, H0 d 观察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我们会发现一个明显的特征,越来越多的命题者偏向于命制一些具有诗意或哲理的题目。针对这类题目,我们可以运用要素置换的方法尽量让委婉含蓄的题意变得单纯显豁,也就是说如果所给的作文题目、话题或材料是比喻性质的,便可用本体去置换喻体;如果所给的作文题目或话题中的关键词语具有多个义项,便可用其中某一个义项去置换词语的多个义项;如果所给的作文题中含有代词,这时可用具体的人和事去置换作文题中的代词。
* _$ {0 x h% O0 c; S7 j; {0 T/ _ U
例如2011年山东省潍坊中考作文题:请以“升起心中的太阳”为题,写一篇作文。
3 L3 A- |1 w- c4 h% h9 C: G
: }, O h' i. G8 { 命题者已经为我们限定了比喻的喻体。那么本体可以是什么呢?换言之,什么才是“心中的太阳”呢?这样一想,思路便可以迅速打开了。稍加思考,我们便能知道“太阳”的本体可以是信心,可以是毅力,可以是爱心,可以是感情,可以是道德,也可以是诚信等等。“升起”一词的意思则是指把心中的那种信念或情感“发扬光大”。通过置换,再展开联想,用一个又一个的本体去置换喻体,写什么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6 O, f ?6 h7 l) f. a9 R
# t0 D+ ]4 a: F, T6 j 二、自问自答法
8 K, ?3 _2 B5 \, o+ a$ A5 E- |+ N9 q+ I) I0 U- s6 E
审题时通过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形式进行推断思考,把与问题有关的内容一一罗列,然后筛选分析,进而将“写什么”“怎么写”等清晰地凸显出来,这样的方法可以称之为自问自答法。如2011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作文题:“ 请以‘_________,不普通’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请从“他、她、它”这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填入横线处,使题目完整。(2)、(3)(略)6 r& C* o) g- w; m
/ B! _/ Q4 X; i/ F4 [7 j' w) [
审题时,可做如下问答。
% `1 }5 |+ u) Z4 Z( ^# S8 p* A* u, |
一问:“他、她、它”是谁?; T4 T# |; W5 B4 y* w
% J; |7 } k- C2 X 答:“他、她、它”可以是亲人、朋友、老师、同学,可以是体育影视明星、历史人物等。可以是熟识的,也可以陌生的;可以是古人,也可以是今人;可以是中国人,也可以是外国人;可以是地球人,也可以是外星人;可以是人类,也可以是其他物体;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 \& O: j8 b# P1 W {5 P* E
, x/ m, `5 R! v. f! P' l 二问:“他、她、它”为何不普通?
2 y9 ~- Z! f. ^/ q
3 _5 `, s$ ^ G, C4 H# ^ 答:要从“他、她、它”的特点入手,写出独特、不平凡的一面;要从“他、她、它”的所作所为中放大精神内涵,从中汲取动力、思考现实人生等。
- D1 b) g5 U, |2 X( O. M' f9 t6 ^% B6 m( P
三问:怎样才能突出“他、她、它”的不普通?" H! B3 c& X5 k3 Q
& `" Z: V9 L7 [. b- a 答:可以先抑后扬,从“普通”到“不普通”;可以片断组合,从几个角度多维揭示“不普通”的内涵;可以对比烘托,把两个人或物放在一起来对比烘托;可以变换叙述顺序,掀起波澜。
6 h% H8 K+ T/ k9 v
, u. R# [8 X1 r- V$ W G 三、层层剥笋法
( a# ~0 H7 Y0 K7 t; V5 o: C9 w$ s, `( b6 d8 H
对于一些含义比较丰富的题目而言,我们通常可以用“层层剥笋”的方法来审题,即可以将材料中的某些关键字词或有深刻含义、特别韵味及有特定指向的句子,结合上下文的语境,逐一审视,进而有针对性地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 d- g3 ^7 a* Z$ s1 x; c5 \* _2 m- P' Z8 |6 f$ D. L
例如2011年长春市的中考语文试卷中的一则作文题目是“学中好景常相忆”,便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剥笋”。一、“学”字点出了作文选材的倾向与范围,应该是指学习生活或者学校生活,可以写师生共处的学风、学貌,也可以写和同学融洽相处的时光;当然也可以把“学中”一词宽泛地理解成一生求“学”的所思所感。二、“好景”一词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也表明此处应该是作文中最值得突出的部分,在素材选择上应该多组织一些 “美好”“温馨”“温暖”“感动”的生活画面,换句话说,所选素材应该是正面的,是积极向上的。三、“常追忆”是因为“好景”难忘,往事让人刻骨铭心,常觉历历在目。这就要求学生们写出故事背后的意义,即“好景”对你人生、成长的意义所在;要写出“常忆好景”给自己或他人以启迪和教育,比如可写“学中好景”教“我”在成长中自信,在成绩面前不骄不躁,面对困难时乐观坦然,与师友相处时珍惜感恩等等。如此好景,时常追忆,暖人心房。% w1 n E9 b6 M( q, E
n1 L2 C: V, Y+ |0 F3 ]' p
四、联想推理法# ?4 F! B- `* m4 ` I
1 m0 i d, M6 E' U* g" X
由文题或材料生发联想和想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已知到未知地推断思考,追求新发现,获得新观点。- K3 y' H, W: b3 G
7 s* i- s$ z& x+ S' D4 N3 ~. n6 ] 例如2011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悄悄地提醒”,看到这个题目,首先我们就要想到,要写出“提醒”的原因、情境、场合,还要写出“悄悄地提醒”的过程,另外经过“提醒”产生了怎样的改变、收获的内容也不可或缺。当然,“提醒”的内容非常广泛,只要是正当的、合理的、有必要的,都在选择范围之内。基于此,我们可以结合当下生活,发挥联想和想象,整理出可写的内容。我们可以写大自然对人类不友好行为的无声诉说;可以写朋友对自己生活、学习默默的关爱与帮助;可以写父母、老师给予自己的呵护、指导和启迪;还可以写自己对他人在细节方面的提示、劝导;可以写这份“提醒”指出了努力的方向或点出规避的问题,促使对方增强明辨是非、正误、善恶的能力;也可以写这份“提醒”激励自己或别人在原有基础上做得更好,取得更大成绩和进步等等。另外,在联想与想象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略细节,即“提醒”前面的限定词“悄悄地”,事实上也在“提醒”我们笔下的“提醒”应该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是友善的体现,而不是恶意的呵斥。
% ]; M7 G+ S" V: Q% Z
2 B! i) H+ o# ~- y7 k1 _7 `# t* ~ 五、补充成分法& r% E% d, f. w
0 @) { t( f; d3 X9 W 这种方法就是把文题或者话题当做一个词语或短语,在其前或其后添加相关的成分和内容,使其具体、完善。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推断思考,使文章的立意指向更加清楚明白。; t+ l9 x& U1 E1 X
( u/ n: {* b( S 请看2011年河北唐山中考作文题:鲁迅先生告别“百草园”时,是那样动情:“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在你的生活中,也一定感受过这样的时刻;那段日子,一定盛满了……请以“告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z0 Y+ U2 A2 n% `
" y3 X! c5 y; r- _, L, c. P% B 应该说这个题目非常容易入手,但也容易写大写空。此时,我们不妨以“告别”为中心词进行成分补充,可以补充为“告别某个人”(老师、亲人、朋友等)、“告别某个地方”(家乡、母校、游乐园)、“告别一段时光”(童年生活、初中时光、不懂事的时光等)、“告别一种心情”(烦恼、忧伤、苦闷等)、“告别一种习惯”(懒惰、马虎、沉迷于网吧等)等等,如此一来,再动手写这道题目就轻松多了。
* ~: h7 m- D+ _; `, q7 E
6 }- o4 y1 [3 `( T8 h. d4 a8 e `4 B 六、提炼主题法
& z. `. ]& ^5 Z- k! h* ]& a( Z& C4 z( n/ K+ \
话——“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习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习是充满智慧的”,把这三部分的主题加以整体提炼,结合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来谈谈对“智慧学习”的理解。从上面的分析来看,这个命题其实还是很简单的。作者:田春林 / E+ J' r0 D- L' U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