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读书看皮,读报看题”。一条新闻能不能抓住读者,与标题制作有着很大的关系。新闻标题的制作,要说难,并不难。只要在新闻岗位上干过几年的,都能做个八九不离十;但要说易,却也不易,因为要做出个让人眼睛一亮、回味无穷的标题来,实在不比写一篇好文章省力。特别是政协工作,具有很多的趋同性,要让政协新闻出彩,除了新闻事件本身要具有创新和特色外,新闻标题的制作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因此,作为政协新闻的通讯员,更要在标题的制作上多花点功夫。
9 S5 O# ^) q5 f' m! w
$ O1 b" f' Y, y8 y, V+ i: V; B, ]首先要有创意,突出一个“新”。新闻要新,早已为人所共识,作为新闻之“眼”的标题,更需要以新取胜。有时为了拟制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常常要写N个题目,以便从中挑选一个最有新意的,好标题就是在这样反复地分析、比较和鉴别中“跳”出来的。笔者曾历经这样一个稿子,写的是主席到黄山茶厂协商解决企业用电的问题,作为政协领导,联系企业和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是很经常的事,几乎天天有这样的内容,如果没有创意的标题和主旨,可以说是无新闻可写。如何跳出一般的政协会议或领导活动报道,做一个吸引人的标题,确实费了我不少心思。最后,我突然想到一个时间概念——“短!”于是灵机一动,顺手拈来,做了个标题《五分钟的主席协商会》,然后围绕这个创意主题进行撰写,结果获得了好新闻标题奖。另外,在政协新闻实践中,我还借助政协新闻因“说”而精彩的独有特点,采用“说”创意设计标题,用细节让标题出彩。在我撰写的新闻稿件中,因“说”而命名标题的占多数,我经常把最新鲜的、最重要的、最有新意的一句话命名为标题。如我撰写的一篇题为《“万元增收,一户都不能少”》的文章,我就是以一名企业委员的话来命名标题的,这句话一下子就点出了委员助推“万元增收”活动最为精彩的部分,既鲜活地反映了委员活动,更彰显了委员们扶贫济困的高尚情操。如《“职业教育是把万能金钥匙”》、《“把劳务基地建到北京去”》等获奖新闻,都是这样的例子。$ l; E4 v, p J. P v6 ]/ d
6 H2 D6 }1 q o其次要生动形象,突出一个“趣”。标题反映新闻,越具体就越生动,越生动就越好。要使新闻标题博得读者的兴趣,就必须在“趣”字上下功夫,力求形象生动,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因此,我在拟制新闻标题时,很注重这个“趣”字,尽量把标题做得妙趣横生、情景交融、兴味盎然。在一些新闻写作教材中就有许多这样的经验之谈,诸如借代双关手法,如我撰写的新闻《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你》,就是引用的一首流行歌曲的名字,这既让新闻语言谐趣,生动贴切,也使标题恰到好处地反映了委员们的奉献心声,给读者以亲近之感;还有巧借文字手法,如我撰写的一篇题为《重庆风味“风行”奥运会》,巧用了“风行”二字,让整个文章一下子就“鲜活”了起来;如对偶手法,如我撰写的《民生之声声声入耳,民生之事事事关心》的获奖新闻,就是借用名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对偶之句命名的标题;如意象关联手法,就是通过与新闻事件相关联的意象,通过巧妙的组合,给读者以美感,如闻其声,如观其形,引起联想,借标题加深对新闻内容的理解,如我撰写的一篇题为《政协主席到农民家当“帮工”》的文章,从标题上看写的是政协主席帮农家干活,实际上是指主席实践“三进三同”活动,我把“当帮工”与“实践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结果让主席实践“三进三同”的形象一下子就跃然纸上,标题不落窠臼,新闻一下子出了彩。
; E; q% i6 l% R* j3 s! q) E0 L M7 O+ r$ N1 o
此外,要语言精炼,突出一个“精”。文/刘登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