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新闻写作与舆情监看讲稿

[复制链接]
550845494 发表于 2012-5-25 10: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一)什么是新闻2 _! W) _" I# V
      新闻有很多定义,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研究者对它有不同的定义。比如,在西方,对新闻的严肃定义有:“新闻就是变迁的记录”——英国《泰晤时报》,“新闻就是新鲜报道”——英国《牛津字典》等等,在国外对新闻的幽默定义也有许多,比如:“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美国《纽约太阳报》博加特等。
3 ?1 }% t" `9 w9 ]+ [9 G        我国学者对新闻也有一些定义,比如:“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很重要事实”——范长江;“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0 S& V% `! z+ ]0 [        我们一般指的新闻,可以理解为: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通过我这么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实际感受和理解,我认为新闻就是新、高、深三个字。“新”——就是从未发生或从未出现过的新事物、新人物、新景物、新举措、新典型、新经验、新创见;“高”——就是高于常态常规常情常理之上的事物、人物、景物;“深”——虽然已经宣传过的同类事情或同类事物,但你有独到之处,你比人家更深入、更深刻、更深透。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不论其内容和体裁是怎样的,它们各自应该具备震撼人心的爆发点、警醒人心的触发点、启迪心灵的闪光点、引领人心的启发点、升华心灵的灿烂点、指导工作的引领点。* Z! T! G0 ]* h! _6 L5 {
        新闻的分类
; B4 k  U; m6 ~        新闻按体裁分类,大致可以分为:消息、通讯、新闻特写、以及新闻边缘体裁。新闻边缘体裁主要包括:报告文学、调查报告、采访札记、工作研究、来信等。
$ {. I4 w' D2 y/ j( r8 F, |( h        新闻分广义的新闻与狭义的新闻,上段的分类是按广义的新闻进行分类的,它们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又称电讯(通过电报、电传、电子计算机传输的消息)。它是报纸上最经常、最大量运用的一种新闻报道体裁,也是最直接、最简练、最迅速地向读者传播新闻信息的报道方式。/ o" {" y: H3 g+ Y3 o. G5 Y
        新闻的六要素
1 ]8 t8 _5 P0 F* }: Z1 W        新闻要素,是指新闻构成的主要因素。交待新闻要素,是把事实报道清楚的起码条件。一般来讲,在传统的新闻学讲义中,我们常提到的是五要素,所谓五个W(When,Where,Who,What,Why——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在西方新闻学有一个观点,认为新闻学除了五个W外,还应增加一个H(How——怎么样,何果),也称新闻六要素。新闻六要素近年来在国内一些教材中得到认可。 % E7 f  C: }& U: @+ b
        (二)怎样发现新闻
1 B8 O; U0 R! z        许多初入新闻业的新手特别是一些基层通讯员,办公室工作人员总是抱怨缺少新闻线索。这种现象并不难理解,因为他们缺少经验,但有一句古语说得很平实,却也饱富哲理:“留心处处皆学问,练达处处有文章。”只要我们处处留心,留意生活中、工作中与众不同的事情,就能发现一些很好的新闻线索。 # e: _7 ?7 A. }8 N
        如何才能发现、捕捉新闻线索?笔者认为,主要包括如下六个方面:9 n2 @7 m3 s6 f8 O
        1. 日常工作中发现新闻。 任何一位工作人员,天天处在工作状态,在你自身工作和与人合作的工作中,在那些看似天天重复的工作中,有可能日日出新。你要留心抓住那些新冒出来的或处于萌芽状态但代表事物发展方向的新事物新做法。比如人大的选举年年都在搞,好像没什么新意,但去年看守所没被剥夺选举权的公民也参加了选举,我们写成稿子后,各大媒体都发了出来。( {& ^- t* q% K- u5 d% ?9 S1 f
        2、过手的公文中查找新闻。 机关工作人员同公文打交道的机会最多,实际上等于拥有了最丰富的新闻资源。但这里的关键是你有没有鉴别新闻线索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党代会的报告大家都看过,县委实现“两个率先”、 建设“两个强县”、 强化“两个推进”就是我们宣传的重要内容,如果我们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贯彻落实的每一个具体工作都是一个很好的新闻线索。( o4 [: f5 H) T. D
        3会议讲话中体味新闻。会议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指示精神、反映下情、群众意见、建议、呼声的重要载体之一,特别是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的讲话,既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又是新闻线索的富矿。比如根生书记到元山新农村调研时强调搞好农村社区管理和产权改革试点这些都是很好的新闻线索
; v/ o& t) o% B( J" i. w9 P; {        4、人际交往中留心新闻。人与人交往中,闲聊、闲谈中总会获取许多新的信息,只要我们留心、专心、细心,就会发现有写不完的东西。比如什么地方发生了感人的事情,哪里有重大活动的开展都可以是一条很好的新闻线索。 ( e/ w  s) B" T( P
        5、报章杂志中寻找新闻。要细心揣摩新闻背景,捕捉反常事态的蛛丝马迹;注意了解新闻与周边事物的关联;寻找现成报道中的破绽;预测新闻发展的方向,对其进行跟踪补充报道;变换角度,突出未被人们重视的新闻事实等等。比如前不久各大媒体都在发送农资到户的新闻,但我县做了一点创新发了一条“送来放心农资还可秋后算账”引起了强烈反响。
* h6 @* i9 |, W. }* F/ X0 s) ]* Z! S: G        6、自身经历中感悟新闻。 我们自己每天对生活有很多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把这些感悟写下来,就是一片很好的新闻。比如又一次我到笔山镇去采访,看到有几个妇女在赶马运建筑材料,我感到很新鲜,就对其进行了采访,他们为什么赶马,是怎样组织起来的,收入怎样,出于好奇我对他们进行了采访,回来稍加整理就是一篇好新闻,各家媒体都进行了转载。
+ _: E  _* b; |' C6 L        (三)怎样写好新闻
! p3 ~+ m7 u! x9 ?5 T        关于新闻写作,是一个大命题,决不是一两节课或一两小时可以说清楚的,我这里只能从几个基本方面概略地谈一谈。 # m2 k' _2 ^9 w7 X# J
        一篇合格的新闻作品,必须同时具备多种品质:正确的导向性,现实的针对性,相对的新颖性,主题的鲜明性,较强的思想性,等等。具体说来,要注重和操作好以下若干方面。# I% s  _$ n0 h% s# T
        一是要有一个出彩的标题。一篇文章的标题,犹如一本书的书名一样,有太多的学问和讲究。名人们也为书名或文章的标题绞尽脑汁,煞费苦心,追求“题不惊人死不休”。 在我的新闻生涯中,我一直比较重视标题的提炼和打磨。我比较喜欢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我比较喜爱中国式的对仗和韵仄,尤其在各类通讯写作中,我对一级标题(文章标题)和二级标题(段落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在包装,常常是精心构思,精心打造,精心修改。 如《一对苦兄弟、两个好学生》、《XXXX农民抢田种》等。
+ p' I# p) H3 _" ?2 A        二是要寻找时间上的最近处。要从时间上的最近处寻找“新闻由头”,不能一开始就今年以来、近年来、近几个月来等,这样的新闻谁愿看。1 F" o2 Y4 e! V+ R7 @) S
        三是要挖掘内容上的最新点。新闻要时间新,但时效性并不是新闻的唯一要求,同时还要特别强调内容新,如果能从过时的事件中从内容新上寻找“新闻由头”,也能够写出好的报道来。在挖掘内容新上找新闻由头,除了注意具有典型的新闻事实以外,还要注意哪些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新闻事实,抓住这样的事实进行报道,能够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给人以知识,给人以启迪。如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人,各大媒体都报道得特别多,但他回家乡后,我们及时挖掘他回忆童年趣事的新闻就很有看点。 $ C0 @' y  e. C5 t
        四是要有一个独特的视角。比如写学习雷锋,可以有很多角度。可以从志愿者、爱岗敬业、乐于助人、时代先锋、争当第一等许多角度去写,我们宣传部公选出了这方面的题,有位老师从给雷锋上个户口的角度来写,很是新颖,被破格录取,现在新闻科上班。面对同样的新闻素材,就好比玉雕工程师面对同样的璞玉,要设计成何种形象,雕塑从何处下手,玉雕大师可以将其雕凿成价值连城的国宝,一般玉雕师只能生产出一般工艺品。同一件事,你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宣传;同一个基本观点,不同时期亦有不同的发挥和发展。“横看成岭侧成峰,上下左右各不同”。对同一人物或同一事物,应该有意识地从上下左右甚至正反各个不同角度去发掘。$ ~2 s8 A/ D# w8 c0 Y! _' [
        五是要有新闻背景上的简要交代。如人物背景、事物背景、历史背景、地理背景。这是一般新闻写作者容易忽略的问题,写出来的新闻稿件也没有深度。“要把埋在饭碗里的肉挑出来”。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8 Y7 S) ?$ r# c        六是要有一个合理的布局。作品不论何种体裁和篇幅长短,都有一个谋篇布局的问题,可以按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导语如凤头,短小精炼;新闻主体如虎身,详尽充实,看点频频;结尾如豹尾,透彻响亮。
6 H% Q$ O9 {" ?+ u        (四)写新闻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q) m) u5 l3 Y
        写新闻最需要的是认真、勤奋,新闻具有时效性,一旦有新闻就需要加班加点,所以必须要能吃苦,同时新闻出来后,大家都要关注,不能半点马虎,更不能出现错误,这就需要认真。当然当你的“额外”劳动化为“格外”的劳动成果和精神成果而奉献社会时,你就会有一种其他愉快所替代不了的愉快,有一种其他喜悦所替代不了的喜悦。这里我强调写新闻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 j( G1 M( k; L& y+ T& k& e, u% A. u
        一是关于部门领导讲话是否写入稿件。部门的新闻不要强调领导,要更多地关注新闻事件。许多稿子反映开会,从局长讲话点到股长要求,按时间顺序罗列,这不行,要重点写会议要求怎么做,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 D" N5 b/ M( j6 I+ B' U3 h+ f
        二是关于上报的时间问题。上传的时间要快,许多新闻事实发生很久以后,才传上来,一些大型的会议、重要的会议及新闻发生后当天就应该传给上级媒体。# c& u- N% X( T9 k6 L
        三是关于新闻与信息的不同点。新闻不是讲话,不能全搞成一二三,全是讲话材料或者汇报材料。要有标题、有导语、有主体,六要素等基本的东西不能少。3 e( o0 ?! H5 l$ l: D5 Q, F
        四是关于语言的规范问题。语言要规范通顺,错别字不能太多,写好后最好多读几遍,多检查几遍才上传,拿不准的问题多问问领导和同事,自己首先要稿清楚、搞明白。
6 s8 t/ ?2 ]" t0 B/ M2 c        五是关于新闻叙述的人称问题。新闻稿件要客观真实,应该用第三人称,不能称为我局、我乡等。不能自己站出来议论表扬自己。4 y3 S( B! z8 E$ f+ ]4 H8 N
        六是关于新闻的真实性问题。新闻要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不能光是一些套话、旧话、空话、大话,游离主题之外的废话。6 t0 B6 ^5 }- I7 z+ ?& R% H3 g" B
二、舆情监看与引导8 k# `* b9 `+ G
        (一)对互联网、社会舆情和网络舆情粗浅的认识
$ G' |3 x5 l& F5 K7 u. Y        1987--2012短短25年,互联网在中国得到迅猛发展。据官方统计,我国现在有网民近5亿,家庭宽带网民近4亿,手机网民3.18亿,微博用户近2亿。专家预测2013年手机网民将超过7.2亿。
0 X6 s! Y# ~. t' T        互联网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极快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 P" |8 ]) ]( X5 O1 G# n, c        高级官员注册博客、开通微博已非个例。  z* a1 ?1 Q# T* \2 K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5 V  k: W; ?& O$ Z' e9 }6 J8 C    微博是“自媒体”--“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 S6 C$ z! F: X" @: i
        博客是指撰写网志的人,负责单位舆情的人,扮演网络发言人、网络评论员角色,发表网络评论,发帖主题宣传、跟帖疏导情绪。
# R3 u+ R: Y; l; K/ @, \        人们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于是就有人“恶作剧”,利欲熏心,把网络作为“发泄”的工具,散发谣言的“集散地”,把网络当作摇钱的工具,什么“后妈虐童”、“抢盐”风波和子虚乌有的“南昌大桥数百人自杀”事件都见诸网络,散布谣言,污染网络;发泄不满,引起人们的无端猜测;利用淫秽色情信息毒害青少年,特别是各种网络暴力,令人作恶,让人发痛和警醒。
( o% R+ ]/ y+ s. Y4 D( J' B# K  x    但是,网络不能成为发泄不满“集散地”,更不能成为传播谣言的“传声筒”。网言表达应该有“底线”,网言表达要遵守法律法规,对于网上发布的第一信息必须要求证核实。加强对网络管理与监督,其任务将会越来越艰巨,责任会越来越大。
$ i4 i" n, ^- J6 a5 x        网络既是社会情绪的减压阀,又是社会危机的放大器。* G4 u. y& N( H5 p
        网民的负面情绪在网络上的适度反映,对于化解社会矛盾,改善社会情绪,具有良好积极作用,这时的互联网便相当于高压锅上的排气阀。但对于特定的内容和对象,互联网又会成为社会舆论的加热器和放大器,特别是涉及群体利益,涉及社会敏感问题。
( Q  x4 Q8 D; O        面对网络舆情既要积极应对又不能唯“网络是从”。对于网络舆情似乎可截然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反应过度,二是麻木不仁。反应过度者视网络舆情为洪水猛兽,一味地找关系、托人情,删除帖文、封堵负面信息。与其把精力放在删帖上,不如在网络上回应群众。治“网”如治水,宜疏不宜堵。麻木不仁者对待网络舆情可谓自大麻木,不理不睬。漠视网络舆情是对党的事业、对人民的利益、对自己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正确的态度是坦然面对、科学应对,既不能反应过度,也不能麻木不仁。
5 n" }( D& h* p! n; s    网络舆情,简单地说网络舆情就是社会舆情的集中反映。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网络舆情的特点:一是突发性。二是破坏性。三是紧迫性。2 _/ I/ D% C* n0 {" m3 i
    XXXX的网络舆情集中反映在XXXX论坛、巴中论坛、省新闻网麻辣社区的“群众呼声”、“麻辣杂谈”,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极少时候上过新浪、腾讯微博。“论坛”隶属四川新闻网管辖,市、县两级的宣传部门没有管理权、审核权、处置权。省论坛管理中心的编辑和版主都必须遵守他们的工作规则规定,除非政治上有明显错误的帖子,如:有关“茉莉花”革命的帖文,攻击党政主要领导的帖子,如:发布攻击共产党、胡锦涛、温家宝等字眼的帖子,上级网络管理部门肯定采取关键词过滤手段,不会发布出来。一般舆情的帖子,都能见诸论坛,接受社会监督和评议。  K0 T7 A# w) L- X# |8 E" d
        老百姓最关注的是本土论坛。论坛是草根的话语平台,网民有一台电脑(IP),注册一个网名(ID),一个人可以有多个ID(一个ID就是一个马甲),穿个马甲就可以发言,享受真正的言论自由。; w+ ]6 \. Q) g& e: f' |: a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规范网络发言的法律法规,所以网络会出现攻击个人、诽谤单位的网帖。正因为有法律真空,才有内容严重失实的帖子。目前,只是还只是对那些造谣惑众、引发社会动乱的发帖者查实ID,追究责任。如:前年有人在XXXX论坛发帖说,县城有人收买小娃娃的心肝,汉王庙等地方有不少学生被掏了心肝,一时间引发家长恐慌,制造了不稳定因素,该发帖人被公安机关查实打击。! w0 E2 A1 c) X0 j0 c% e
        (二)如何应对网络舆情' n" b% I  }0 b) t& \
        1、应对网络舆情的基本原则
# |! Y( X: x' X% K% |        网络舆情应对是一门科学,应对网络事件,需把握三个基本原则,即“主动出击、积极引领、赢得民心”。一是在热点事件中应主动出击,谨慎回应,切勿失声。二是遇到复杂事情要积极引导,定性时机不宜过早,更不要太迟,定性结论要由上级来通报。三是平时要利用好网络,赢得民心,为执政服务。
  m; |5 Q! N1 ~        在具体操作上,要坚持以下原则:
# o  m& V2 n0 T& j        ⑴黄金24小时“说话”原则。就是要在网络热点形成的24小时内,站出来“说话”,向网民传达至少两个信息:一是大家的关注引起了政府的重视;二是事件正在调查中,调查结果将及时公布。这样做既稳定了情绪,又表明了政府对民意的尊重和重视,防止了网上热点扩大。    ⑵不断“播报”原则。网络舆情热点应对,一要切忌不予理睬,二要切忌没有下文。“黄金24小时”要出来“说话”,但24小时之后更要“说话”。不断地告诉网民政府在做什么,事情有了什么样新的进展。这样才能稳定情绪,消弭热点,解决问题。    ⑶“网言网语”原则。面对网上热点,一定要网言网语说网事,这样在形象上容易为大家所接受,才能通过网络说明事实,澄清真相,梳理情绪,引导舆论,解决问题。" Z8 o( W$ l& ~" d3 S8 _6 B
        ⑷“舆论领袖”原则。当网络上出现海量的信息时,一般公众往往会无所适从。这时候,他们更需要权威的“舆论领袖”的声音作为自身决策的重要依据。XXXX论坛里“巴中小丫、呼唤文明、栀子花香”等网民非常活跃,这些“舆论领袖”的发言一般被版主用醒目的字号和色彩加以强调,放在网页的突出位置,以强化主流言论,孤立非主流言论。
- m6 f: x, |( k$ l' K. e" z        2、突发舆情应对策略0 ?9 x% O$ \) C$ Y! s# s- E) I) k
        一是及时回应网民关切,把控舆情走势。出现网络舆情,网管部门及时预警,涉事单位主动回复。如“9.18”特大洪灾发生后,XXXX在外务工人员张大胜发微博称,他母亲河孩子等20多人被洪水围困在楼顶,楼房随时坍塌,政府无人过问,情势十分危急。该微博迅速在网上疯传,引发2万多网民围观。对此,市县网管部门迅速联动,通过各大论坛,华西都市报报道了此事,受到网民肯定。& }* k9 j, l( _- q9 Z5 f
    二是突出正面宣传,营造舆论强势。去年底,针对汉王庙风貌改造的系列负面帖子,我们组织力量,编辑转发了广西柳州、玉林,四川南充、达州、遂宁、大竹、巴州、南江等市县风貌改造的报道30余篇,意在让网民认识到城乡风貌改造是环境治理工作的新要求。矫正“劳民伤财、形象工程、大跃进”等偏激认识,引导网民自觉把思想统一到市县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筑牢“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思想基础。& a. B$ ?) I4 Z2 v/ G" _
        三是合理处置不良信息,净化网络环境。网民在XXXX论坛发布网帖《李刚书记,请政府把那些表面工程的钱用到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上去吧》。我们通过编辑删除关键词:“李刚书记”,原帖主旨依然保留。通过引导,让网友明白城乡风貌改造是环境综合治理的规定动作,是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明确要求,全省在同步推进,不是XXXX的独家发明,让网民知晓、理解、支持和参与。删帖、屏蔽、沉帖、锁帖这些手段不宜使用。   ]- l! Z7 t. ?! k1 |' g0 e
   3、 怎样引导社会舆情( H' L- T* L1 d- ]8 B. N5 z
     通常用“炒、发、放、冻、化”等策略。0 \0 c" \# I# ]6 _8 O& u( |
   “炒”,对于有利于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社会舆情,要竭尽全力炒热、炒火、炒爆。如:最近网友发布的金宝新区开发的帖子《金宝新区建设》,图片配诗文,我们就应顶帖呼应。
6 ^( Z1 C/ B) W6 I  “发”,对于有利于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有利于宣传思想重点工作的社会舆情,要千方百计诱发、引发、生发。
3 S. ?6 ~& J  O! H  “放”,对于无关大局的、一时还难以看清和把握的社会舆情,可以暂时放在一边,静观其变。
2 W2 y- Q. @$ D- s1 |   “冻”,对于不利于唱响主旋律、带有杂音色彩的社会舆情,可采取冷冻措施,逐步消除。
+ K' Z5 S0 |4 l7 c   “化”,对于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一些干部群众出现的有疑惑、有怨言、有情绪的社会舆情,要多做解疑释惑、理顺情绪的引导。 3 E' w- u0 l4 V- T7 y' T, H
        4、分类处置舆情
; {7 G2 B, O  w  n% `" R        关于重大舆情:
( z7 N$ |5 X& V1 x        一要及时报告主要领导,按照领导的批示意见处置。二是部门联合引导。重大舆情关乎全县大局,各级各部门的舆情工作人员一定要心往一处想,话往一处说。切忌围观失语,切忌附和杂音。三是加强和版主及发帖人的沟通。四是密切跟踪监测。
0 s+ X% ]0 T9 U3 R        关于一般舆情:: l, w" g3 K* J# E' f. g7 C6 i
        ⑴能回复的帖子及时回复。4月26日,《强烈要求县委、政府制止XXXX县档案局的违法行为》一帖反映县档案局在修建办公楼时,擅自扩大建筑面积,将地基柱打在紧靠武装部家属楼过道旁边,霸占了武装部的合法地盘,严重侵犯了武装部家属楼36户的通风采光权。舆情出现后,我们迅速联系涉事部门,及时核实情况并第一时间还原事情真相,回应社会关切。
8 a& v7 V$ z0 w( G        ⑵情况复杂的帖子,先调查、后回复。4月22日,《明悦开发、宁泰承建的龙溪国际出了什么问题?》一帖,反映龙熙国际、宏富家园楼盘在电视台上榜了,网友质疑宁泰建筑公司承建的项目,请监管部门的领导给市民一个确切的答案。又如《XXXX政府管辖的居委会太污教》一帖反映江口镇华严居委会书记带有黑社会性质.....这类帖子反应的问题比较复杂,应该先调查,后回复,回复时限最好在2天以内。
% _4 z# A9 t3 B% L        ⑶动态变化的帖子跟踪回复。如:去年,网帖反映涵水镇幸福村生猪防疫后生猪大量生病的帖子,畜牧局第一时间做了回复。但接下来该局开展工作了,猪病治好了,但网络上没有后续报道,这类帖子就应该跟踪回复。- `) d0 F0 S! p  X; U' @' I: J
        ⑷恶意攻击的帖子以恶制恶。针对明显带有人身攻击的帖子,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以牙还牙、以恶制恶。
# @. _* }  n. }6 h+ R5 ~        关于无主网帖:
0 n) N3 k8 V$ S9 V. f        有些网帖找不到“主人”,当然无人回复。但可以正面疏导。最近有个网友在“群众呼声”栏目发布《农村村道路硬化农民到底该出多少钱》一帖,反映村道集资过高问题。但说辞模糊,是云台镇还是石垭乡的事情?没有写到具体的部门和干部,只就某些现象发表感慨,提出诉求。这类帖子无法回复,但理当引导。
. c, u+ k- Q7 j, L& P! M+ T  M       
: A; X1 }% u" L7 |7 k% `5 P7 s        5、网络舆情处置流程
$ V$ @+ {6 f; x. s    舆情发现。利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采用关键词条方式,对涉及XXXX的网上信息进行浏览,并对有关媒体和论坛的负面报道、敏感话题,进行收集下载。   
4 g0 U) ^' t/ k: B: S$ m! p        整理上报。发现重大舆情和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后,县网管中心第一时间告知涉事单位,并以舆情专报形式报送县委、政府分管领导,按照领导批示要求作出妥善处置。* O1 X( u* q* ]  I- P/ T
        回复引导。涉事单位对网上舆情进行分析研判,能回复的3小时内完成调查核实工作,拟定回复意见,经单位相关领导审定后,报县网管中心领导初审,县网管中心再报送县委、政府分管领导签审后发布回复。不能及时回复的,要进行疏导性、情绪安抚性的回复引导。待调查核实清楚后,经相关领导初审、签审后,以单位名义专帖回复。8 w: o8 t) U6 y0 ?  J- [) S3 @
        跟踪反馈。回复发布后,涉事单位要不断跟进舆情发展态势,主动做好情绪稳定解工作,有效防止舆情蔓延扩散。各级各部门要在网络舆情处置后的2个工作日,把处置情况通报给县网管中心。& C* A' P' Q. {7 f. g& }, A) t( I! ^
    (三)网络舆情工作现状5 q  h$ Q$ ?7 E6 }
        小小的XXXX论坛日均在线300余人次,发帖200个,主题已达28000多个,回复超过25万人次,监看、引导、处置工作非常繁重。: }7 D1 J& r% d' V
        目前我县网络舆情工作存在问题:0 M; V8 b! e3 U4 n
        一是工作责任不落实。个别地方和部门认识有偏差,认为舆论归宣传部门管,不重视网络舆情,不安排专人值班,博客(网络评论员)、新闻发言人形同虚设。
9 u9 t+ i' y4 v/ n/ \$ {0 ]6 P6 s        二是应对处置不及时。个别地方和部门无人监看,对网管中心的预警不重视,不引导、不回复,错过网络舆情的最佳处置时机,造成工作被动,增大处置难度。
" H5 Y3 a8 H  }8 @3 {        三是处置水平不高。个别地方和部门面对网络舆情不是坦然应对,及时回应,而是千方百计找关系帮忙删除,一味封堵。即使回复,也是简单敷衍,语言生硬,如此处置只能激怒网民,引发炒作。1 x7 K/ [# e3 @
        (四)今后工作的建议) K2 J) S  Z0 p) p
        1、坚持辖区负责、归口管理制度。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落实辖区负责制、部门负责制和属地管理原则,进一步明确分管领导,选好配强新闻发言人、网络评论员和监管队伍,建立起多层次的舆情监测体系,准确把握舆情走势,深度研判舆情热点问题,确保舆情可防可控。各单位的博客及时以“单位+实名”形式加入XXXX县网络管理中心群,以便联系工作。
2 p+ J' t& a# e( Y3 b        2、坚持24小时监控制度。网络舆情监管实行“零假日”、24小时值班监看制度,各地各部门一把手要确保第一时间掌握舆情来源,迅速进入分析、研判和处置程序。对一把手第一时间掌握舆情情况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凡查实1次以上对网络舆情失知的一把手要进行全县通报,凡查实2次以上对网络舆情失知的一把手,根据负面影响大小在写出书面检讨,同时取消年度评先选优资格。8 S  E9 D! q) _6 q* A7 x
    3、建立健全舆情报送制度。县网络管理中心负责“情报收集”,严格执行重大舆情专报制度。凡涉及政治错误的、攻击各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的、严重影响XXXX对外形象的、造谣生事影响稳定的重大舆情,1小时内报送县委、政府主要领导。
+ N. D" n6 [; y1 C/ {( f% p' n( b6 p        4、建立通报交流制度。建立网上舆情监测和处置工作月通报制度,县网管中心在每月10日前把上一个月的网上投诉、网上舆论处置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后,按月书面通报情况,形成总结交流常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关注

6粉丝

2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