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义乌:小微企业发展的成功典范

[复制链接]
范文轩 发表于 2012-5-20 22: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培育具有活力的市场主体。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党的十七大以来,一方面,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主导作用日益明显;另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迅猛发展,如雨后春笋,活力四射,既吸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还有不少小微企业成长为大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事实证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在市场竞争中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关系;大企业与小企业也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相补充、共同繁荣的关系。浙江义乌改革开放之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穷县,改革开放 30多年来,之所以能够一跃而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县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在浙江省排名第一,秘诀就在于小微企业。所谓小微企业就是小型或微型企业的简称。一般来说,雇佣人数较少,只有寥寥数人,有不少就是夫妻店甚至一个人开店;经营的都是小商品,针头线脑、拉链吸管之类老百姓的日常用品;商品单价比较低,有不少只有区区几分钱。不少人对小微企业嗤之以鼻。然而义乌就是因小微企业而著名,这里有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进入市场的都是小微企业。截至 2011年年底,义乌市登记的各类市场主体17.44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就有14.84万户。如果按照户籍人口来计算,平均下来每千人250个企业;如果按照常住人口来计算,每千人拥有近80个企业,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每千人拥有45个左右的企业数量。说义乌是个小企业的海洋一点也不过分。那么,小微企业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义乌发展小微企业的秘诀在哪里?有哪些经验可资借鉴?带着这些问题,中央党校课题组走进义乌,一看究竟。
    小微企业作出大贡献   
    记得有一句名言,叫小的是美好的,以此来形容义乌的小企业是如此的恰如其分。企业虽小,但贡献颇大。
    一是小企业,大就业。就业是世界性的难题,失业是劳动者的最大痛苦,然而在义乌不存在找不到工作的问题,也没有人因为找不到工作去找政府的,世界性的难题在义乌被化解。当地人讲,在义乌看不到失业人员,如果那个人没工作,会被当地人看不起。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以创业带就业在义乌看得真真切切。不仅解决了本地几十万人就业,而且还吸引了120多万外来人员。在调查期间,不少企业因为招工难而犯愁。原因何在?就在于小企业实现了大就业,小企业虽小,但是小企业多,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如果每个企业平均只有一个劳动力,就可以容纳17.44万个;如果每个企业平均两个劳动力就接近35万个。每个企业只有寥寥数人,但容纳了全社会80%以上的就业量。
    二是小企业造就了大市场。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没有市场主体,自然就没有市场。一个义乌小商品市场进场商位达到7万个,在2.6万多家中小工业企业中,形成了针织袜业、饰品、毛纺等诸多专业市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有想不到但没有在义乌买不到的小商品。没有十几万家小企业的支撑,就不可能形成世界最大的小商品市场。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小微企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小微企业之所以能够在义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成为义乌独特的亮丽风景,固然有其历史文化因素。义乌自古就有“鸡毛换糖”的经商传统,《义乌县志》记载,清乾隆年间,义乌廿三里就有人于农闲时节,肩挑货郎担,手摇拨浪鼓,走街串巷,敲糖换鸡毛。清道光年间,“鸡毛换糖”之业已十分兴盛,形成了“敲糖帮”。即使在改革开放之前,也没有完全杜绝小商小贩。在义乌人的血脉中流淌的是强烈的创业基因,骨子深处蕴藏着创新的精髓。这固然有义乌自然地理条件的因素,义乌自古人多地少、土壤贫瘠、资源贫乏,可以说是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然而,为什么改革开放之后义乌能够从一方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大都市?为什么义乌能够成为小微企业的海洋,能够成为小微企业创业福地?其基本经验在于:具有一大批敢为天下先、勇于拼搏、吃苦耐劳的企业家或市场主体、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政府、充分竞争的市场以及行业协会作为中介组织无可替代的作用,从而把无形的手、有形的手实现了有机结合。
    (一)义乌小微企业发展得益于一大批敢为天下先、勇于拼搏、吃苦耐劳的企业家
    企业家与经营资产的多少没有必然联系,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经营大企业的才是企业家,经营小企业的不是企业家。经营小微企业的只要能不断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研制和运用新技术等,同样是企业家。义乌企业家能够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从本地实际出发,在市场化进程中不断发掘、创造出新的资源、新的技术、新的组织、新的产业形态,将专业市场、家庭工业、块状经济、城镇化进程有机结合起来,孕育出独具特色的“义乌模式”,创造出社会经济发展的“义乌奇迹”。正是由于义乌企业家所具有的“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我发展、自强不息”的精神,才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且,在经济发展的每个关键时刻,小微企业都能够抓住机遇,灵活调整发展战略,不断创造出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不断激发企业的内在活力。义乌小微企业本质上是一种草根经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见阳光就灿烂,一遇雨露就发芽”,其生命力之顽强是惊人的。
    义乌的企业家,一是不怕吃苦。在与义乌个体户交谈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他们创业的艰难和经历的诸多心酸,有的企业家在创业初期没有钱买卧铺火车,数十个小时钻在座位底下去参加商品交易会,有的为了节约资金,不住旅店而露宿街头。
    二是以小博大。100根牙签的毛利只有1分钱!一根细细的吸管,利润只有5毫—8毫钱。许多人对此不屑一顾,然而义乌人把不起眼的牙签和小小的吸管做成了产业,而且赚得盆满钵满,让人羡慕。
    三是坚忍不拔。有的人遇到困难就退缩,但义乌人做生意即使亏损也要干下去。在调研中我们听到许许多多这样的故事,有“世界吸管大王”之誉的楼仲平,早年因为家里太穷,他读完初二后就辍学跟着父亲去江西一带鸡毛换糖。当他有机会办厂时,他选中了生产吸管。1994年,他租了两间民房,买来两台机器,和妻子两个人没日没夜地做吸管,一天要做几百公斤,而每根吸管的利润只有8毫钱。就这样做了 3年,刚赚了一点钱,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塑料原材料大幅涨价,许多吸管厂纷纷改行。妻子担心地问楼仲平:“咱们也换吧?这样下去要亏死了。”楼仲平摇了摇头:“吸管是易耗品,需要量大。只要过了这个坎儿,一定有钱赚。”楼仲平硬是挺过了那个坎儿,将吸管产业越做越大,家庭作坊也升级成为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
    四是愿意吃亏的义利观。吃亏是福。义乌人吃得起亏。商人吴云江,有一次卖给一家超市几百箱玩具,每箱有100个。超市抽检时,发现有一箱只有99个玩具。吴云江说:“每箱玩具都按 99个算好了。”这一笔生意,他少赚了一万多块钱。有人问他为什么愿吃这么个傻亏?他说:“其实,我由此获得的比付出的多,因为从此那家超市就一直订我的货。”
    (二)义乌小微企业蓬勃发展是政府适时适度有所为有所不为引导调控和大力扶持的结果
    小微企业能够在义乌蓬勃发展,是企业家拼搏奋斗的结果,是民间力量自发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政府适时适度调控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大力扶持的结果。市场和企业的背后是政府,无论是工业还是商业,在每一个发展阶段,政府的引导、调控、规范和服务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所谓有所为指的是凡是企业需要的合法合理诉求,政府就尽可能满足;所谓有所不为,指的是凡是企业不需要的,政府就不干扰,放手让企业自主经营,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
    一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人民群众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义乌历届党委、政府始终以开明和保护姿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这一发展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同时期,政府都能够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创业。早在上世纪 80年代初,全国还处于割资本主义尾巴、把长途贩运作为投机倒把对待的时候,当时的义乌县委县政府不唯书、不唯上,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提出了“四个允许”(允许农民经商、允许农民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五项扶持”(即政治上鼓励、政策上支持、资金上照顾、技术上指导、法律上保护)。到了90年代,市委市政府认为不能依靠商业一条腿走路,必须打牢商业的根基,因此就适时地提出“以商促工、工商联动”、“强化产业支撑”以及“经济发展六项奖励政策”等。进入新世纪,为打造“国际商贸性城市”和力促产业转型升级,政府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实行“四个放宽”(即放宽股东资格条件,放宽企业经营范围限制,放宽注册资本到位时间、数额和出资方式要求,放宽工业区新设企业和市外投资企业注册登记条件)。这些政策措施无不体现出政府在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提升市场品质方面所做出的辛勤而卓有成效的努力。
    二是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审批方式,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365便民服务中心开通企业审批,3天内办结所有审批事项,同时还开辟外商投资专窗,推行网上并联审批,并对企业投资项目实行全程代理服务,受到广大小微企业欢迎。
    三是调控和引导市场规范健康发展。企业是市场主体,市场是企业发展的平台,尤其在义乌数万家小微企业为主体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调控市场、规范市场、引导市场健康发展,成为时代的呼唤,也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为此,义乌市政府和科研机构运用现代技术,创新市场管理方式,发布“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义乌民营企业景气指数”和“义乌市场信用指数”三大义乌指数体系,增强小微企业发展的稳定性。三大指数的发布,减少了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增强了发展的稳定性。为小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商情信息,从而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选择经营品种和进货时机,保持合理库存,提高资金利用率;为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管理,改善服务质量创造条件。金融危机时期,义乌指数就曾成功地先于宏观经济两个月,监测到经济拐点。指数成为小微企业判断市场、安排生产、避免风险的风向标。特别是信用指数的发布,为政府的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提供了前瞻性的工具,为提高市场运行质量,完善市场管理制度提供了依据,对培养诚信观念和提高社会整体信用水平以及小微企业健康发展,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
    四是在提高小微企业经营者素质上下功夫。经营者的素质决定企业素质,为此,市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对小微企业的经营者进行专业培训,培训总量已经超过上万人。
    五是着力优化融资环境。加大对金融机构扶持力度,引进更多银行在义乌开展业务,让小微企业有地方融资。创新金融产品,开办市场商位使用权质押、股权质押、网络联保、互助担保贷款等业务。2011年仅市场商位使用权质押贷款就累计发放 72亿元,组建 7家小额贷款公司。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体系,浙商、深发展、兴业、中信等银行均在义乌建立了中小企业专营机构,单列小企业信贷规模,确保对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增幅远高于同期平均贷款增幅。
    六是通过集群发展,提升小微企业竞争力。企业集群是指在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众多小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区域内大量集聚发展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等原因,通过集群发展可以提高小微企业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其抗风险能力。生产型小微企业可以从专业批发商处得到产品信息,以此来组织生产,提高生产小批量、品种多变的小商品的灵活性,也有助于专业批发商以低成本及时组织货源,拓宽市场范围。运输型小企业在相关的经营线路上,能通过货源的转让和重新组合,构成稳定的、以网络状分布的货源信息,确保专业化分工所需的规模经济。正是这样的企业集群发展,义乌地区的产业高度聚集,降低了物流成本和市场营销成本,提高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协作效率。同时,通过细化分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形成比全国其他地区的同行具有更高生产效率和更低生产成本的集聚优势。
    (三)义乌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得益于实现了企业与市场的互动
    企业因市而兴,市场因企而荣。义乌之所以能够成为小微企业发展的福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政府的不断推动下不断改造升级的持续繁荣的市场,市场与企业融为一体,互为促进,共享共荣。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第一代马路市场,到今天世界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不仅有了国内商品市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需求,义乌已经建立起了国内最大的进口商品批发市场,不仅有了消费品市场,而且正在建设生产资料市场。一方面,市场的建设为企业低成本流通提供了前提条件,市场建在家门口,自然大大降低了物流费用,生产型企业产品不愁没有销路。有了市场,自然有了卖产品的企业,成本比较低,适合于小微企业的发展,可以夫妻开店,也可以雇佣三五个人做帮手。因此,一个义乌小商品城可以容纳7万个商户同时经营。有了市场,自然需要流通,物流业自然也会得到充分发育,小微物流企业在市场的滋润下也得到发展。义乌市场的不断升级,不仅仅在于硬件建设,而且软件也不断升级,服务水平不断升级,每个商户、每一个小微企业都可以直接与国内外客户通过电子商务直接进行商贸往来,其产品覆盖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市场商户本身就是一个小微企业,市场需要企业,企业呼唤市场。
    同时,义乌小微企业的发展也为商业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没有当地小商品制造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义乌小商品城的繁荣。数万家的小商品制造商,其中相当多的是小微企业在生产,特别是义乌块状经济特征更有利于专业市场的形成。总之,市场的繁荣带动企业发展,企业发展促进市场繁荣,二者相得益彰。
    (四)义乌小微企业的发展得益于行业协会,集群企业在行业协会整合下,以集体行动提升集体效率
    行业协会作为本行业利益的代表组织,可行之有效地合并和转化组织内各种资源,通过统一目标、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而凝聚力量,并在此基础上规范彼此之间的行为聚合力量,相对于个体拥有更多的资源及其资源的转化能力,为中小集群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创造条件。
    第一,建立行业互助基金。2009年年初,无缝织造行业协会万羽针织、超凡制衣、赛蝶针织、恒宝制衣等20多家企业签订“应急互助基金章程”,设立应急互助基金,按企业自愿原则认缴,在规定时间存入基金统一账号,市财政按基金总额的30%予以配套。基金的使用坚持应急、有偿、限时、公正的原则,实行封闭管理和运行。积极采取重组、投资、托管、担保等形式,为担保企业做好防火墙,防范风险蔓延。
    第二,开展知识产权行业维权。如义乌市钟表行业协会和同业公会2008年制定了《义乌市钟表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公约》,在公约框架内设置了“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委员会”,负责因涉嫌仿制、侵权而产生的纠纷调解。
    第三,制定行业标准,构筑贸易保护。义乌一批有实力的行业协会已经自行组建了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分技术委员会,把企业生产能力技术优势融入标准中,为提高生产企业的安全质量控制水平提供技术支持,应对国外越来越多的技术壁垒,为小商品的检验监管提供技术保障,把握行业话语权。
    随着义乌经济的国际化程度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日益紧迫。在义乌的民营企业中,无论是经营者还是生产者,大多是刚“洗脚上岸”的农民,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经营者和务工者都凭借着“利益杠杆”选择劳动用工和就业谋职;企业内部管理以“家庭关系”运作,务工者多数是“乡土气息”浓厚的外地农民和本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带有文化和技术水平低、法制观念弱以及雇佣劳动观念强、利欲驱动观念强、安全生产自我保护意识弱等特征。从2008年2月开始,在义乌市总工会倡导下,企业以履行社会责任为维权抓手,通过制定企业社会责任“义乌标准”,将职工的权益诉求、工会的维权主张融入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之中,达到“维权前置”的目的,实现了事后维权向事前维权的转变,进一步强化了工会维权的主动性。主要针对义乌出口企业较多、农民工数量庞大等特性的“企业社会责任义乌标准评证体系”向社会颁布。相对于欧美国家通行的SA8000标准,义乌市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更严更细。义乌市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分为劳动关系、自然关系(环境)、社会关系和社会评价4个方面,并以劳动关系、自然关系、社会关系为重点,涵盖了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工资福利、工时休假、劳动环境、教育文化、制度建设、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守法经营、产品质量、信用诚信、 公益事业、奖惩记录、公众评选15个大项,57条具体条款(即执行标准)。其目的是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规范化的公共管理轨道,推动社会责任领域从企业“自我约束”到“社会约束”转变。义乌市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也被喻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义乌标准”。而“义乌标准”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在总共57个条款中,涉及劳动关系的条款占到了45%。
    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数据显示,小微企业创造了60%的 GDP和 80%以上的就业,但80%以上的小微企业依靠民间借贷生存,小微企业的贷款覆盖率只有20%,呈现金融支持与贡献的倒挂。因此,需要加快村镇银行发展,同时出台商业银行新增贷款投放小微企业的比例。加大省级政府对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投放小微企业信贷业务。
    二是探索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新机制。建议国家设立小微企业扶持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验区,赋予特殊政策,配套设立国家级小微企业产业研究院。
    三是降低小微企业税费负担,降低小微企业增值税税率。
    义乌小微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成功典范,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必然结果,是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的具体体现。义乌小微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充分体现了义乌市委市政府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老百姓的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体现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义乌小微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真正做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真正实现了全民创业,处处看到干部群众昂扬的精神状态。但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受自身因素所限,加之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变化,义乌小微企业的发展还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国务院于 2011年 3月,批复同意“义乌试点”,支持义乌在国际贸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先行先试,探索建立新型贸易体制机制,这标志着义乌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一战略举措也将为义乌小微企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义乌小微企业也必将会再度为自身发展开拓广阔空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新跨越。
    (调研组成员:赵振华 曹立 张慧君 于朝霞 执笔人:赵振华)
标签:成功企业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下路秘书 发表于 2015-1-13 16: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多年来,之所以能够一跃而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县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在浙江省排名第一,秘诀就在于小微企业。所谓小微企业就是小型或微型企业的简称。一般来说,雇佣人数较少,只有寥寥数人,有不少就是夫妻店甚至一个人开店;经营的都是小商品,针头线脑、拉链吸管之类老百姓的日常用品;商品单价比较低,有不少只有区区几分钱。不少人对小微企业嗤之以鼻。然而义乌就是因小微企业而著名,这里有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进入市场的都是小微企业。截至 2011年年底,义乌市登记的各类市场主体17.44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就有14.84万户。如果按照户籍人口来计算,平均下来每千人250个企业;如果按照常住人口来计算,每千人拥有近80个企业,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每千人拥有45个左右的企业数量。说义乌是个小企业的海洋一点也不过分。那么,小微企业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义乌发展小微企业的秘诀在哪里?有哪些经验可资借鉴?带着这些问题,中央党校课题组走进义乌,一看究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4粉丝

298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