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郭宗玖,他的双脚几乎要离地而飞;最近去看他,他却赋闲在家。然而我知道。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在他并无分别。忙闲皆在于心,他永远生活在工作中。0 f9 |7 R! e. w& B
熟悉郭宗玖的人都知道,他好酒。虽然不敢说一日三餐,顿顿要举杯;但每次碰面,十有其八他的脸都带着酒晕。有时见他瘦得厉害,就劝一句:“你少喝酒吧!身体要紧。”他低头沉吟半响,最后苦笑着摇摇头:“没办法,必须得喝。”. c O6 W5 y* g; j1 u. @* i8 o( x$ ~
身在传媒圈特别是不太知名媒体的人都知道:广告难拉。但郭宗玖常有惊人之作,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而且客户对其言听计从;扎实让我们这些整天抱着电话疯打的人吃惊、羡慕,于是去讨经。在听我们诉说了怎样虚报发行量,与客户针锋相对,巧妙周旋地谈判后;“不行,这样做不行。”他果断地回答。, V/ H; @5 k* o0 g
“为什么”他却不再言语。实在问急了,他的瞳孔突然收缩,扬起脖子喝一声:谁是傻瓜?你说你几十万发行量,人家凭什么信?发现自己失态,就抱歉地笑笑,然后没了下文。好歹大家不仅是同行,而且性情也相近,相处久了,便从他与这个经理那个董事长的相处中听出些端倪。
; ~; P% w' i2 u, J4 j语录一:我刚到客户那儿从不谈广告,如果与人同行,他想谈就随他,我只管喝酒。3 M& G/ D( T4 Q4 d. W
语录二:XX公司的赵总特佩服我,他奇怪别的所谓“记者”开口闭口不离钱,你怎么从不张口。
- ?" Y, j) u( g- S语录三:事实上我并不是不喜欢钱,但你要,人家就会给你吗?凡事先交朋友,一谈钱就完了!所以只能喝酒。' k6 w8 u. R4 H/ s9 i( P) E7 \
。。。。。。
' m4 e0 s2 N0 V) V4 W) m+ f L, h说这些话时,郭宗玖的面部表情极深沉也极丰富,而说到酒,显然他的故事才刚刚开始。郭宗玖不仅没读过大学,且是真正的山里孩子。但他先是到乡里写材料,后到县农行、市农行、省农行,一路跑到了北京,在一些人眼里颇为传奇。这一方面得益于他写得一手好文章,另一方面就是他的酒功。郭宗玖16岁开始喝酒,以后一路有酒相伴,几乎他的每一任领导都同时是他的酒友,因此对他信任极深。本文的作者几次与郭宗玖一桌吃饭,见其话不多,而与朋友无论多大的杯都一饮而尽,也觉此人可交可信,人之性岂不相近?或许正因为得益于此,酒便成了他身体里的另一种血液。作为一名“记者”,他不需准点上班,但须定时喝酒。中午和张总喝,下午和王兄碰,晚上又需去李董那儿。。。。。。一天二十四小时有十几小时在酒中浸泡着。。。。。。/ i1 M) ^) |: @' |8 L
去年夏天,郭宗玖终于因喝酒过度而病倒了。人憔悴了,言语也平实了。他开始回忆自己写文章的风光,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发头版头条时的轰动。作为朋友,我们乘机劝其戒酒专文,他不语。再后来,他就因种种原因离了职并开始游荡,直到最近同几个朋友一起去看他时依然赋闲在家。兴许是刚过春节,人精神了许多,使我们觉得自己的担心多余。东拉西扯快到吃饭时,又禁不住问:你这样也不是办法!没想过赶快找份工作补贴生活?郭宗玖一边用启子开啤酒一边笑了笑。看着啤酒被缓缓分进我们的杯子,忽然醒悟,现在也许不知有多少老总、董事长正与我们一样为他的工作担心呢?!一位作家说中国文化就是酒食文化。忙也罢,闲也罢,在郭宗玖并无分别,因为他还在喝酒,而工作就是一杯接一杯地喝酒,生活就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