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政权稳固的基础,同时也是各种热点、焦点矛盾和问题交汇之地。因乡镇干部工作任务重,执行政策时容易“得罪人”和福利待遇较差等因素,有的乡镇干部不安心工作,总想找机会、找关系进城,有的请长假外出打工,有的乡镇党政“一把手”还出现了“一年瞧,二年干,三年忙上调”的怪现象,因乡镇干部队伍不稳,腐败也随之产生。有些乡镇领导干部认为到乡镇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平平庸庸,“熬”完一定年月,便忙于拉关系搞调动;有的为追求所谓政绩,不做长远打算,搞短期行为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有的趁换届和撤乡并镇之机不顾实际,大手大脚开支,致使有的乡镇年年“江山依旧”,甚至有的富裕乡镇也开始返贫。 " N5 `4 t8 b1 i, i. \) l+ R+ n7 k1 S% G( c8 e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乡镇干部队伍不稳,对农村基层政权和组织建设十分不利。因此,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解决乡镇干部队伍不稳的问题,促进乡镇各项工作的开展。 ) g* F4 v1 C; E: S( w. }3 c4 o + [" ?! C2 w9 k' t; d$ {5 l 一、狠抓乡镇班子建设。首先是选准配强乡镇领导班子,特别是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要通过严格的群众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查、公开竞选等方法,把那些年纪轻、文化高、头脑活、党性强、干劲足,作风正的优秀干部选到乡镇党政班子里来,为稳定乡镇干部队伍、开展乡镇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其次是加强乡镇班子的培养教育。要以县委党校为阵地,每年举办1-2次乡镇领导班子培训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素质,同时采取电教、电影、座谈等方式大力开展向孔繁森、吴金印等先进人物学习活动,教育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发扬吃苦精神,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为稳定乡镇干部队伍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j/ l# C/ G6 M* A @
# B0 _( x3 h W5 E1 ?2 u0 A 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要在政治上、精神上、物质上等多方面激励乡镇干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提拔使用干部时,党委组织部门要把视线重点向乡镇干部倾斜。对在乡镇干了多年、成绩突出、群众反映较好的乡镇“一把手”,应列入县级后备干部或交流到县直重要岗位任职,对其他优秀干部,根据实际情况,有意识地栽培、提拔重用。对在年度乡镇目标管理考核中被评为先进集体的,除了给单位授奖外,还应对分管领导和参与的乡镇干部个人给予奖励;对典型突出的,要进行大力宣传、表彰。通过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使乡镇干部认识到在基层干得好,也是大有奔头的,从而坚定他们扎根基层的信心。3 `5 l3 Z) d. |- h6 i'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