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冬天,在除夕的前三天,我陪领导同志下乡调研。那天下午,我们从大山里出来,准备赶到一个县城去落脚。山路崎岖,车子走得很慢,在盘山的公路上绕来绕去。公路的一侧靠着山体,山高岭峻,树木参天。公路的另一侧是悬崖峭壁,探头一看就是万丈深渊。所以养路工在悬崖边立了许多石柱,防止汽车滚下悬崖。记得有一年我陪另外一位领导同志去山里检查工作,走的也是一条山路,我们正说话时,不知司机怎么走了神,一个斜楞向悬崖冲过去,亏得那些石柱一下卡住了车头,否则我们已作古多年矣!4 S1 u, d5 H: G
. H' D* o; d% _; S' O: |# p
且说这一次翻山越岭,3台小车同行,路行一多半,天已经黑了。山上是没有路灯的,除夕之时又没有月光。山民居住的房子又特别分散,走很远才看见几户人家冒着炊烟。一路上我们还在谈论着工作,把行路的事全权委托给司机处理。司机已经打开车灯,3台车首尾相连,蜿蜒而行。
" R( W% u$ `3 n7 _! c3 b& c7 o7 A- ?' S3 H! p l- @2 u: P
忽然,我们看见车前方出现了一大片灯光,而且还隐约听见嘈杂的人声。这在山区里是非常罕见的,领导同志说,车到前面停一停,看看是咋回事。
' V* s5 c J0 E6 E* r
5 b2 y7 u% |' i9 T" V5 c. U 车子开到前面,原来是个小小的村庄。但村庄的外面,停了一大溜卡车,一辆接一辆,一直排到公路上。我们感到很稀罕,忙问:“你们是干啥的?”2 I! D, P3 Y0 ]/ \
+ t) b; l! e7 {6 \: P2 W/ K
“我们是来拉货的呀!”
! P/ S1 N" \9 F: u2 g, T1 f
( L) h4 i+ x) W: M “拉什么货呢?”. Y# a! B' R9 x& O
4 m6 Q9 d6 D9 f6 F1 ?1 J' f “拉火柴呀!”. {% F& o; L" ~/ {, Y6 j) S
% j" _+ C5 d# _+ x$ x4 w$ Y “到这深山里拉火柴?”
) W# V6 R. _7 u
4 F$ F0 B* ~- a/ I5 r6 g; ^. ~" i “对呀,这不是火柴厂吗?”# X) \5 o& p! q, M) x) b; E
4 \8 G6 `! t# ?' H- c 我们顺着车队望过去,果然前面有个工厂,厂里亮着灯,还人来人往的。拉货的司机有的躺在驾驶座上,有的蹲在地上抽烟。看样子,队伍已经排了很长时间。9 S# J5 N# ?* W3 k! ` ]
7 T/ R* r+ I9 m( U3 g8 \
——拉火柴排队干吗呀?(我们又问)
3 L$ D$ |( _+ r% N) j9 E
, q3 T4 v3 S+ c4 u ——拉不上啦,得挨个来,今晚得在这熬夜了。(驾驶员回答,但听不出有什么埋怨的口气。)
& t3 W6 G8 `% G7 M- W# Y9 {5 @8 A6 n s a
领导同志一下子来了兴趣,说咱们也进去看看,真是奇了怪了,到这深山里面买火柴,城市里不是有卖的吗?& X% l, C3 U5 K7 N5 p; \# k6 J
0 r" `! `+ |, P, Z' [2 X4 K
3台小车开进厂里,又是在这样的时间,一下引起了厂里的骚动。不一会,跑过来一个30岁左右的年轻人,高个子,圆脸庞,浓眉大眼,一副憨厚的样子。他趁着不太亮的灯光,瞅了一眼领导同志,立即显出惊讶万分的样子:“呀!这不是大领导吗?啊呀呀,怎么到我们这小地方来啦?”5 v. M; D' n5 T
+ |+ I$ j' V) L/ u 后来知道,这个小伙子就是火柴厂的厂长。他所说的“大领导”,是众所周知的主要领导同志。一是他的职务高,领导着几千万人民。二是得益于新闻媒体,凡是有电视覆盖的地方,哪怕是深山老林,大家都在电视里认识他。三是有一年全省发大水,大半个省一片汪洋,那是最令人揪心的惊心动魄的日子。从狂风暴雨、河水猛涨、大肆泛滥开始,领导同志就组织千军万马抗洪抢险,战天斗地,风里来雨里去,哪里最危险,就肯定到哪里。以后又组织干部安置灾民、生产自救、恢复家园,天天与群众在一起,天天与困难在一起,天天和危险在一起。那时候,全省的党政军民都被发动起来,个个都舍生忘死,谱写了一曲惊天动地的“抗天歌”。在那些最令人难忘的日子里,群众都从电视和广播里,加深了对领导同志本人和整个领导班子的了解与信任,走到哪里都有人认识他,都向他表示问候,尊重之情溢于言表。3 y9 S2 {1 Z& j% S
' @% V P$ p3 M7 B7 [3 h& p3 p: }3 T
所以,这个小厂长看见领导同志突然光临,感到无比兴奋,同时又手足无措。领导同志看出他的心思,握着他的手,拍拍他的肩膀,高兴地说:“我们还真不知道,在大山里面还有这么个红火的厂子,你领着我们到车间看看,有话慢慢说。”4 L5 J% O) k; a: ^& g* M
+ ~/ V- d W$ m
接着,小厂长领着我们进了车间,工人们正忙着,干得热火朝天。都快过年了,他们还在加班,因为买火柴的还排着队呢!车间里有两条生产线,24小时连轴转,也赶不上市场的需要。
1 ^! ~* s; b- l5 ^$ h) ^
, n' [" j6 ]8 q5 j+ |$ s6 t 我们当时很奇怪,好几个城市都有火柴厂,为什么客户舍近求远,跑到这深山老林里来买火柴呢?厂长的回答终于让我们明白了:他这里的火柴,杆子粗、药头大、枝子满,货真价实,以质取胜。而那些大火柴厂,自以为皇帝女儿不愁嫁,火柴杆很细,每盒火柴只装三分之二左右,以次充好、克斤扣两,所以消费者不买账,那里的火柴卖不掉。经销商只认这山里的火柴,所以就形成“以小胜大”的局面。
" |5 \9 r* @. z ^% k& x2 P" j; [" L2 B+ ^
我们在钦佩山里人淳朴的同时,也感到意外,怎么会在这个穷乡僻壤里办起个工厂呢?那时候交通还不太方便,特别是工厂建在半山腰,上上下下都困难,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 X' _3 |" P6 k$ D$ X" i) b2 Z, I$ z8 d: O) f O
厂长介绍说,就是因为山区穷啊,穷则思变哪!他在乡里,算是个知识青年,高中没毕业,多少还有点文化,懂得无工不富的道理。当时,山里有的是木材,就发挥优势,办个火柴厂吧,办的时候火柴是紧缺的,是卖方市场,买火柴还得托人情。他们推倒了半个山头,建了个很简易的厂房。设备到货以后,山里没有路,车子运不进来,全靠人背肩扛把机器搬进厂的。好在设备并不复杂,安装调试以后就投入了生产。看见火柴生产出来了,山里人高兴啊,工人就是乡里的农民,破天荒第一次办工厂啦!可是没有多久,由于管理不严,厂里失了一次火,还死了一个人,打击扑面而来。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厂里重振旗鼓,又坚持办了下来,其中的艰难,只有这深山里的农民才知道。* z y `2 W, T# v
8 g2 V+ i1 W# G. ~% G4 {
我们这些老秘议论,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这个典故来形容他们的创业过程,那是再恰当不过了。这个故事发生在楚国。上古时期,楚族受到中原一些部族的歧视,被迫南迁到湖北荆山一带,是臣服于商朝的一个小小的地方部落。后来商纣王暴戾无道,姬昌准备联合各地诸侯伐纣。其中,就有楚国的国君鬻熊。
2 G% @. d8 A: q2 k: y; t* d7 s2 X. e/ O3 O' D
鬻熊当时已经90岁了,但仍然雄心勃勃,精通文韬武略,最后被周文王拜为师长,成为周王朝的开国功臣。及至后来周成王即位,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为“楚子”,居地仍在荆山一带。
) u' B4 Z- b' b
" a* W" }: S2 b: K6 y8 O1 ~ 有一次周成王在歧阳会盟诸侯,按现在的意思就是大宴群臣吧,熊绎也应邀参加了,但最后因为级别低了,属于“公、侯、伯、子、男”中的“子”字辈,上不了席面,按照时下的说法,就是桌面上没有他的席卡,并且还要帮忙做一些服务性的事情。熊绎感到这是楚国的耻辱,下决心艰苦创业,奋发图强。他带领楚人在荆山垦地。《左传》中说他们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意思是说他们穿着破烂的衣服,推着柴车,去开发荒山野林,艰苦创业。后来,经过50年的艰苦奋斗,楚国的疆土不断扩大,军力、财力也不断增强,以至于能够和周天子抗衡了。周昭王曾经三次带兵伐楚,都被楚军打败。最后一次,周昭王还在汉江落水而亡。
3 k: p' H5 h( w$ E' O: F- A$ P8 y4 ~/ O7 a' t
这种弱小者筚路蓝缕、奋发图强的故事,一直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种表现,值得后人仿效。我们看这个山沟沟里的火柴厂,就有这种典型的艰苦创业精神。
& V2 V0 \6 n% u7 `
2 `4 a* C1 O3 l, F/ U 领导同志非常赞赏火柴厂给人们带来的启示,他说有了他们这种精神,没有什么事干不了的。他们能做的事,别的地方通过努力也一定能做好。谁说山区不能办乡镇企业?山区能,还有哪里不能?所以,农村办工业,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只有那些无所作为的地区,才借口条件差而与发展乡镇企业失之交臂。
7 w/ K! g3 e- D2 c* Y+ O7 t% D$ \# t7 G( Q6 Y
领导同志热情鼓励小厂长继续扩大生产,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年轻的厂长说,本来就打算把另外半个山头削平,再上两条生产线,现在有领导同志鼓励,我们一定实现这个目标。领导同志问他们需要多少时间,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厂长说没有什么困难,一年内可以完成。
7 }' T3 u8 @7 R6 `5 P9 r( F6 c" x: n- ]
我们再一次为他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所感动。) F# _" ]# \# W8 s& r1 N
5 v7 {& k' s1 O# J4 m5 y 此后,领导同志利用很多机会,在全省范围内多次宣传这个企业,表扬他们的创造精神,说是一群农民在深山野岭里办起了工厂,当了工人,赛过了国有企业,让人看到了农村的光明和希望。一切有条件的地方都要向他们学习,穷山恶水的地方能办到的事,难道还有什么别的地方办不到?
0 @ e5 a" i4 q- b- q y# s: d3 E7 b. f* i H2 D
特别是地方党委,专门召开经济工作会议,组织有关负责人跋山涉水到这个厂参观学习,推广他们的经验,使许多县乡干部大开眼界,振奋精神,摩拳擦掌,急起直追。一批新生企业拔地而起,犹如雨后春笋。- l: T3 Y7 Y2 L
6 d. k5 \/ c. e; Y 正当外地人向他们看齐的时候,这个火柴厂又迈开了新的步伐。在我们牵挂他们新发展的同时,那个年轻的厂长打电话来报告:两条新的火柴生产线已经正式投产了,所花的时间是8个月。* o6 h* P9 ?+ B( P4 W
* s c9 y- |" s+ K$ M7 t8 x 后来过了一段时间,领导同志又带了许多部门负责人,再一次去视察那个火柴厂。经过几年的奋斗,那里已经不是筚路蓝缕了,马路修成了宽宽的柏油路,周围也建起了村庄。随着火柴厂的发展,配套的纸箱厂、印刷厂也建立了,厂里的工人也增多了,周围的贫困户都有人在厂里做工。火柴盒的制作,扩散到周边许多农户家,成了他们务农之外的一项稳定收入。厂里有了钱,给乡里交了税,还为当地安装了闭路电视,供养了“五保户”,让人们共享了改革发展的成果。领导同志从更高的层次上看待这个典型,当着面要求地方和部门负责人全力支持这个企业的发展,为他们做大做强提供支持,要让他们走出山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 o) g' n3 Q1 M$ w$ z' y' u
9 D* ?: ~; ~: B. f# U 又过了几年,一个新的企业集团产生了。火柴已经成了他们的副业,主业已经转向其他产品了,合成洗涤剂畅销全国,集团成员扩大到外省,此外还开发了小水电、服务业等其他项目,当年的小厂长伴随着集团一道成长。上级领导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他们精心培养的山沟沟企业,却继续活跃在更大范围的市场上。
9 R8 h7 H( a7 M& M D/ H# A" g! Q1 l0 e" O" y$ [) J
当年深山里的灯光,还清晰地闪亮在我们的脑海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