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是国民经济运行的综合反映,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最为关键的政策工具,是实现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支撑和保障,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今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重要之年,也是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财税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充分运用积极财政政策这个杠杆,既要坚决地贯彻落实中央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更要结合湖北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政策用足、用好、用活,最大限度地发挥财税政策的保障支撑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全省跨越式发展的大局。按照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财税部门提出了今年的工作目标,体现了“跳起来摘桃子”的要求。全省财税部门和广大财税工作者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以跨越式发展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落实务实作风为保障,不断提升生财聚财理财水平,全面推进财税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坚持科学生财,着力做大财政蛋糕
经济决定财税,财税反作用于经济。做好财税工作,解决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的问题,首先要认清发展大局,在发展大局中寻求生财之道和聚财良方。对我省来说,大局就是实现湖北跨越式发展。财税工作要更好地服务跨越式发展大局,必须准确把握省情特征,科学研判财政经济运行状况,把握好“三个最大”,正视“两个压力”,在做大经济财政蛋糕、增强财政实力上下功夫,进一步发挥好财政的支撑保障作用。
深化对省情的认识,必须把握好“三个最大”。(1)最大的实际是发展不够。鸿忠书记多次讲到湖北发展不够的问题,并强调“穷病”是所有病的病根,发展不够的问题是所有问题中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战略思想,始终坚持能快则快、又好又快、能搞多快就搞多快,尽快解决发展差距问题。(2)最大的使命是构建支点。党中央、国务院对湖北发展高度重视,2005年和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两次到湖北视察,要求湖北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这是党中央赋予湖北的重大使命。支点是否有力,关键在实力。湖北的发展,已成为关系全国发展大局的一个战略问题。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大做强支点。(3)最大的任务是跨越式发展。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跨越式发展写在“十二五”发展的旗帜上。只有跨越式发展,才能承担起党中央赋予的使命;只有跨越式发展,才能充分发挥湖北的综合优势,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财大才能气粗,有为才能有位。如果实力不如别人,支点就不会在你这里。现在安徽、湖南、河南、山西发展势头都非常强劲。可以说,标兵越来越强,追兵越来越近。在这种情况下,增强支点的力量,只有依靠跨越式发展。今年的经济财税工作必须放在这个大局下来谋划、来部署、来推动。
判断财政经济运行状况,必须正视“两个压力”。一是减收压力大。今年的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国内经济都面临下行趋势,企业经济效益下滑,房地产形势不容乐观,势必给增加财税收入带来影响;特别是去年收入增长中的一次性因素较多,如调整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增收激励效应、清理收入过渡户增收、将绝大部分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等政策性增收、所得税汇算清缴促进增收以及通货膨胀因素带来的增收等,这些因素带来的财税增收约210亿元,今年将不复存在。同时,今年中央实行提高个税和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等结构性减税政策,这些税收新政预计减少地方税收25亿元,等等。据初步分析测算,多个方面的减收因素将影响今年财政收入150亿元,其中影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近100亿元,影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7个百分点。因此,今年实现财税持续增收压力很大。二是增支压力大。今年经济工作任务繁重,要求很高,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保障法律规定的投入以及水利建设、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教育经费、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文化建设等重大民生政策投入,对财政支出的需求大。可以说,做好今年财税工作,困难与希望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我们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心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做好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心理和工作准备。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以跨越式发展服务全国“稳中求进”大局落实到财税工作目标之中,体现在财税工作措施上,以迎难而上的决心、逆势而进的斗志、弯道超越的勇气,排难而进,奋发有为,努力做好生财这篇大文章。
生财应从三个方面加以努力。一是开源聚流。生财,增强财政实力,是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归根到底是个发展问题。没有钱花,没有实力,服务大局无从谈起。因此,要大力加强财源建设,开源聚流,这是做大财政蛋糕的根本之举。近几年,省财政厅积极创新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方式,累计筹措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调度资金近百亿元,帮助缓解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做大做强了市场主体,促进了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就是加强财源建设、开源聚流的一种有效举措。二是加强征管。要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尽早落实收入计划,分解落实征收任务。抓收入既要快、更要好,在努力扩大收入规模的同时,要着力提高财政收入质量。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既要强化税收征管,又要优化纳税服务,不断提高征收水平。三是全力争取。在当前体制下,跑部进钱至关重要,既要勤跑又要善跑。我们要千方百计扩大湖北在全国财政蛋糕中的份额,努力提高我省可用财力。财政工作既复杂也简单,归结起来,就是做大蛋糕、分好蛋糕、吃好蛋糕。首要任务是做大蛋糕,增强实力。2010年,我省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11亿元,在中部六省中居第四位;我省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人均可用财力在中部也是排在中下位次。要改变这个状况,必须提高生财、聚财能力。2011年我省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和规模在全国的排位都有提升,要全力巩固和发展这一良好态势。
二、坚持民主理财,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认为,解决“财为谁用”的问题,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是总要求,建立公共财政是总方向,实现民生财政是总目的。为此,必须着力解决好三个问题。
第一,把住预算这个龙头。财政管理,预算为先;预算是财税工作的龙头和核心。财税资源是有限资源,有限资源怎样使用得最科学、最合理、最有效呢?我们多数情况下,考虑的是会计成本。但财政预算既要考虑会计成本,也要考虑机会成本。我们现在做预算做投资时,往往只注意会计成本,忽视机会成本。比如,预算安排100万元买杯子,需要的成本算下来都是合理的,但是这100万元也可以用来买纸、买钢笔等等,一旦用来买杯子,就要放弃其他项目,而其他项目的最大值正是买杯子的机会成本。我们在考虑得到什么的同时还要考虑失去什么,是得大还是失大?要充分比较权衡,切实提高财政预算水平。在公共财政资金总量有限的情况下,一定要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握好支持经济发展和保障民生事业的平衡关系,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资金支持湖北跨越发展的积极效应,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好用活用出成效。
第二,把好三个关键环节。一是控制一般性支出。对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原则上实行零增长,努力降低行政成本。要按照中央和省里的各项规定,坚持原则、严肃纪律、严格把关、落实到位。二是重点保障民生。要下功夫建立保障制度框架,实现低水平、广覆盖,这是保障民生的底线。然后根据财力增长逐年提高保障水平。去年我省财政支出中涉及民生的占70.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预算安排中涉及民生的支出比重达到73%,但仍然满足不了对公共产品与服务的需要。要通过优化支出结构,支持社会事业发展,支持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保障水平的逐步提高,支持促进就业,支持控制民生物价,兑现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庄严承诺等等,真正体现民生财政性质。三是集中财力办大事。今年要集中财力办好五个方面的大事。①支持“一元多层次”战略部署。这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财政要重点支持。今年已经作出安排,今后还要逐步增加。②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这是湖北增强实力、增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有眼光、有魄力,要算长远账、算大账,对于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化、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前沿性产业,要给予大力支持。③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壮大。要落实好调整和完善财政体制的相关激励政策,建立税收收入增长奖励机制、财政收入增长激励机制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激励机制,规范省对市县转移支付制度,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要进一步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④支持小型企业发展。要继续实施对小微型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省级再融资担保平台建设,积极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政策和小额担保贷款奖补政策,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⑤支持生态建设。我省是“千湖之省”,水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0%以上。当前,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的加速推进期,对污染物处理必须具有前瞻性和长远性。生态环境一旦破坏,治理起来就会耗资巨大,我省的水资源优势则会变成最大劣势。现在县级以上城镇污水处理厂基本建成,要保证正常运转,提升处理能力。
第三,做好分配这篇大文章。确定钱的投向之后,还必须解决好分配问题。传统计划的财政分配方式,是均摊式分配。我们既要坚持好的做法,又要勇于创新分配方式。我提出七个方面的问题,供研究思考。①引入竞争。最近,《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名为《大改革、大投入、大跨越──广东创新财政分配手段建设民生水利》的文章。广东省的做法就是,对财政专项资金采取竞争性分配方式。这种方式实际上是通过市场化方式配置财政资源,改变计划经济“撒胡椒面”的分配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引导作用,通过开展竞争式的分配方式改革,多中选好,好中选优,最优配置,有利于集中财力办大事,扩大了财政资金的效应,能使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这样做,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提高社会公众在财政资金管理中的参与度,增强财政专项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为实现民主理财、科学理财奠定基础。我们应当学习借鉴这种方法,大胆探索,大胆创新。②整合资源。长期以来,财政资金既存在不够花问题,也存在花不好问题。特别是财政资金使用比较分散,不能集中财力办大事。今年省财政厅把2931个项目整合成1368个,减少了53%,部门项目资金整合范围实现了全覆盖。在部门项目清理整合的基础上,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整合了九个方面的重要跨部门项目,涉及26个部门的126个项目,资金总额近100亿元。这种做法很好,要坚定不移地进行整合。还应当探索建立一套新的工作协调机制,拟定一套新的资金分配使用管理办法,进一步推进预算执行环节的重大财政项目资金整合使用工作,确保财政项目资金整合在资金分配使用环节落到实处、取得实效。③科学建库。要严格项目立项、评估及申报制度,扎实做好项目的遴选、认证、审核和排序工作,确保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确保项目预算规范性和程序性。使用财政拨款安排的项目,一律纳入财政项目库统一管理,部门预算原则上安排项目库的项目。④灵活调度。我省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比较灵活,体现在利用财政调度资金对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的支持上,这是湖北财政工作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创新和创造。这样做,财政没有多大风险,又能够扩大资金的周转,解决县域经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了县域重点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多方资金投入,促进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对于这个创新之举,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提高。⑤完善支付。省级对下的财政转移支持主要采取因素法,这个不能变;同时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这也很重要。从有些县的收入来源比重看,转移支付占60%—70%,个别县甚至更高。这种局面在短时期内可以理解,但是从长远来看,反映出县域经济活力不足,还容易滋生“等、靠、要”的思想。因此,不能仅仅依靠省对县的转移支付,而要建立健全收入增长的激励约束机制,把县级财政实力搞上去。对县级财力增长快的如何奖励、对增长慢的如何约束,要有一套机制,把转移支付与工作好坏挂起钩来。⑥创新融资。要做好以财政资金作引子、建好融资平台的大文章。重大项目依靠财政资金不能解决问题,必须搞好融资平台,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创造性地利用社会资金。现有融资平台要在扩大融资功能、提高融资能力上下功夫。要以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契机,有效利用资本市场,在要素配置方面走多元化道路,加大债券融资力度,充分发挥地方债、主权债务支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作用。⑦信息公开。财政收入来自纳税人。既然是人民群众的钱,就应民主理财。人民群众理应有知情权。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有序地进行信息公开,该公开的一定要公开,全国公开的湖北更要公开,切实提高财政工作透明度。
三、坚持依法监管,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做好财政工作,既要解决有钱花的问题,又要解决花好钱问题。在我省现阶段,解决有钱花和花好钱同等重要。解决花好钱,关键在于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和效率。现在财政工作的一个弊端,就是重投入、轻管理、更轻绩效,预算安排也是重规模、轻绩效。财政的钱是纳税人的钱、人民群众的钱。我们从事财政工作的同志,一定要管好每一分钱,用好每一分钱,用出最大、最好的效益。
做好财税工作,提高生财聚财理财水平,归根到底要靠一支高素质、想干事、能干成事的财税干部队伍。首先,要提升精神区位。要以创先争优、“治庸问责”活动为抓手,以提高效率抓落实为目标,以提升队伍素质为保障,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保持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其次,要提升业务素质。新知识层出不穷,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财税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财税系统干部要自觉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学习,形成学习的好风气、好习惯,把学习当成一种追求、一种境界。通过学习,提高把握大局、服务经济发展、做好财税工作的本领。再次,要提升服务水平。要强化服务意识,热忱为部门、为基层、为企业、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王晓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