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的任务落到自己头上,如何下笔?一部分人不当一回事,拿旧的材料或者去年同阶段的稿子来抄抄改改,应付就过去了;另一部分人却苦思冥想,想了三天三晚也不知如何下手。我私下以为,要写好一篇文稿,动手前必须要想清楚三个问题:
@) B# R7 Z% K' H
8 c7 Z, W9 ?0 [ 一要清楚写作的背景。即是领导为什么要你写这份材料?这份材料是在全国全区什么背景下提出来写的?也就是材料写作或会议召开的由头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现实的指导意义?这就需要作者平时多关心政治,关心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动态和进展,了解上级甚至中央对本行业工作的政策导向,了解本部门的工作重点。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会有高度,符合上级要求和精神,也就是说,才能写得对路。
# e% N% z( Z0 @# Y/ D. `- Q$ y3 [' K+ e/ J* N3 R' x5 T$ ]
二要清楚面向的对象。。
! W. Z! a% |. Q
0 B, v9 ]7 ~/ t4 u, c. t' a/ e3 p: J8 ^/ Q& r; r+ ^ I! K; h# N. e
三要把握文章的体裁。我接手过不少部门和下面单位送来的材料,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材料,不是内容不好,也不是成绩不大,但就是偏偏对体裁的把握不准。明明是全国会议要在会上作经验发言,却写成了一份单位总结;明明是自治区党委、政府要的情况汇报,却写成了类似于本单位领导部署工作的讲话稿;明明是理论研讨会上要交流的论文,却写成了工作总结……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这样的文稿,由于体裁不对,根本就没有修改的价值,只能毫不客气地安排重写。就材料来说,有总结材料、经验材料(典型材料)、汇报材料,各种材料的要求不一样,格式也不一样;就讲话稿来说,有动员会、总结会、部署会、活动致辞、分析会等的讲话,各种会议讲话稿的语气和写作要求也不相同。这些,都必须认真学习,甚至找一些范例文章来参考仿照。只有体裁这一基本的格式把握好了,考虑其他谋篇布局、修饰手法、语句提炼等才有意义。% g' L; G2 X$ u' \) G8 r.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