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文化体育] 让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运转起来

[复制链接]
学习啦 发表于 2012-3-26 08: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文化发展总体上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农村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二是农村私性文化不断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日渐衰落。“农民善分不善合”不再是一个争论不休的价值判断问题,而是当下农村社会的现实写照。很显然,它从根本上悖离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旨和方向。因此,重建农村公共文化生活,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运转起来,不但十分必要,而且愈发紧迫。
    那么,如何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运转起来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深化农村文化体制改革,着力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   
    改革农村文化体制的关键是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最核心的是积极探索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机制。传统的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机制是由政府主导之下的一元化供给模式,这种模式有着严重的缺陷:首先,在政府一元化供给模式之下,政府为履行其文化服务职能,实行部门化、计划化的供给方式,为此政府需要用财政供养大量的农村文化服务人员,不但文化服务效率低下,而且形成了“养人”不“养事”的局面。其次,政府没有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传统的单一供给模式之下,政府既是“掌舵者”,又是“划桨者”,结果使得政府疏于文化服务宏观上的管理、监督以及规划和布局。再次,无法建立以农民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生产供给机制,造成文化服务的缺位和错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这种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生产供给机制已无法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改革这种政府主导之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单一供给机制,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构建由政府、市场、社会组成的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生产供给机制,并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生产供给机制上形成合力。
    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增强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   
    按照统筹城乡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大力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要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加强县、乡、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构建覆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基本组织和物质保障。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腾出的闲置校舍改造为农村文化活动基地;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方面的作用,在不影响学校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提倡中小学图书馆、阅览室、运动场定期向农民群众开放,把中小学建成农村宣传、文化和信息中心(阵地)。
    同时,还要积极培育和大力发展农村民间文化组织或公益性社会文化组织,充分调动其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在组织上积极支持广大农村民间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同时对一些不规范的文化组织要加强管理,加以引导,使其走上合法良性发展的轨道,对那些宣扬黄赌毒和封建迷信等有害思想的文化组织要坚决加以取缔,净化农村文化环境。政府要在财力上支持那些深受农民欢迎,但因为自身力量有限得不到很好发展的民间文化组织,使他们在政府的引导下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繁荣农村公共文化。
    建设乡村文化队伍,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不竭的人力资源支持   
    一支稳定而高素质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农村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保证和中坚力量。各级政府要利用政策、经济等手段,在促进农村文化队伍进一步稳定、提高、用好上下功夫。同时高度重视对民间艺人和农村文化经纪人的使用和培育,关心和帮助解决广大农村基层文化工作者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切实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以发挥好他们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
    建立公共文化需求表达机制及参与机制,构建以农民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从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这个角度来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建立有效的农民精神文化需求表达机制,进一步拓宽民主参与渠道,让农民群众的需求能够及时而充分地吸纳到政府决策中来。目前,农民参与环节还比较薄弱,农民群众无论是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还是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的民主参与程度都有待提高和加强。政府为农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首先要了解农民需要什么样的公共文化服务,这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前提和基础。在现阶段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制之中,大部分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是自上而下的单向模式,农民在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方面很少有自己的话语权和表达权,结果导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公共文化服务的缺位和错位,进而使得农民真正文化需要无法得到满足。政府代替农民做主,这是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全能式政府高度集权的惯性延续。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这种自上而下的、单边的文化服务决策及供给机制严重地限制着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
    为此,需要改革旧有的文化服务决策机制,构建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农民文化需求表达和参与机制。
    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监督机制,积极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一直是“重经济、轻文化”,农村基层呈现出很强的“选择性治理”。所谓“选择性治理”,就是以农村基层政府为本位,对那些于己有利的事就去管、去做,对那些于己不利或者吃力不讨好的事就尽量不去管、不去做,有选择性地展开行政作为。经济发展指标是上级政府考核下级政府的核心内容,并与下级相关部门和负责人的政绩、升迁、荣辱直接挂钩,因此农村基层政府对招商引资或者其他被上级定为一票否决的经济工作任务保持着超乎寻常的行动能力。而对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等农民本位的公共服务则仅仅停留在喊口号上,并未真正摆上政府的工作日程之中。为扭转这个局面,我们需要改变既有的以经济发展为导向、政府本位的压力型行政体制,建构以农民公共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服务型政府。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的政治前途、政绩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绩效考核结合起来。作者:吴理财 来源:学习时报
标签:农村文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2粉丝

690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