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位曾经笔耕多年的县委书记江晓斌,有感个中酸甜苦辣,应邀参加了一次上级党办系统组织的座谈会,并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对如何做好领导干部的文秘工作,作了一个交流发言,抒发了一些贵在真实的体会与感悟。相信从事和关注文秘工作的读者阅后,能够从中得到些许收获。 以下是全文:
3 J# G9 K' D& S3 I9 m
8 G% S* Y- X! x# {曾为笔耕,伏案多年。自走上主要领导岗位,拿烟的姿态终于从左手转到了右手。但文字这东西,一旦惹上,就永远是个纠结。世上什么人最苦、最累、最难,莫过于赤膊上阵、挑灯夜战“爬格子”的文秘工作者。有诗为证:“搞材料,被人笑;手起泡,头发掉;耗烟草,费灯泡”。可以说,搞文秘工作的同志饱含酸甜苦辣。对于如何搞好文秘工作,特别是文字材料工作,我有几点感悟。
$ l' ?2 a; h" d" m/ q; B3 M4 C
( w6 z# a; f! I% v0 p& h# {把握意图——做事不依东,驮累也无功
% H5 I/ D: U/ T% X6 A( D5 \: N6 L+ T! u5 u3 Y
写材料把握领导的工作思路最重要。俗话说,不怕材料写不好,就怕材料不对路。所以,文秘人员要准确把握领导的意图,想领导所想、谋领导所谋、为领导所为。要尽可能紧跟领导,当好领导的“尾巴”,尽可能多听、多记、多看、多思,把握领导的思想观点、工作作风、讲话风格。
% S$ |; e. @/ L& {' \' S- _! R8 Z7 D, v6 a! D1 k6 U
要多主动参加领导主持召开的各种会议和调研活动,多听领导的即兴讲话,及时记录领导的思想火花。这些火花可能是瞬间迸发、稍纵即逝,但却是把握领导意图、思想和观点最珍贵的素材,是写好材料的指路明灯。有这些基础,形成的材料一般都能得到领导的认可,可能还会让领导感到惊喜。 j) o% G% o5 k& v5 W1 u" {
6 W0 ^2 \, S( Z' r/ Y
熟悉情况——没有调查就没有文字权 7 Y1 f8 C* D; w1 ~$ k
' Y5 d2 O; @! J7 z* Z熟悉情况是起草材料的前提和基础。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文秘工作者要多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全面、具体、深刻地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具体工作的操作和难题的破解,加强工作实践经验的积累。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会熟悉和掌握全面情况,做到了然于胸,才会有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才会有理性认识向理论高度的升华。
( w( a/ k' a( i
- Q, S* u9 |3 `第一,把握“七情” 。也就是要把握市情、省情、国情、世情和上情、中情、下情。写作时,从世界、全国、全省、全市的角度来分析和论证,这样领导讲起来,就会很生动,显得视野比较开阔,立意也比较高。 ) u9 b- H7 |7 X3 Q9 U; k0 H/ _7 f
* N+ R) ] |+ h: `5 h! g% X$ y第二,把握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问题。由于领导考虑问题的层次往往比较高,尤其是撰写主要领导的文稿,我们的材料就要体现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否则出炉的文稿就显得高度不够、深度不够、品位不够。 * u/ B- Z( e4 R5 X' P! p1 v7 J
! o8 R1 y$ l1 R3 Y/ Y( u0 n* S1 N
第三,把握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这样的材料针对性强,大家心里所想的、所关注的问题,在材料中都得到了体现,让人感觉这个领导讲话对情况非常熟悉。听者会觉得很过瘾,对领导的信服力也会进一步增强。
3 C# f2 W3 H. o
# z7 ]- v0 J4 V" v W第四,把握创新性、经验性、思路性、指导性的工作。领导讲话,适当的表扬或批评,是推动工作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材料中,对亮点工作和存在问题适当点一点,是对下属单位工作的一种肯定、鼓舞、鞭策和促进。 ) |$ ?/ P! r1 f1 i' u! ~
0 p* R: r/ j3 Q/ k8 ?" e4 Q
厚积薄发——广览博取
[5 |3 d! ]" z, v6 I9 f
# B& N/ S: \! p% B. W “书到用时方恨少”。文秘工作者要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境界。只有做到知识容 量大,才能广征博引、游刃有余。书本是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要多读书,读好书。多种知识的 积累和融合, 会产生一种新的知识; 多种信息的交汇和碰撞, 会赋予我们新的思维。 要兼收并蓄, 广泛的、大量地积累各方面的知识能量,比如一些警句、典故、事例,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 慌”。 同时, 要收集其他地方、 其他领导类似的文稿资料, 一方面研究学习, 另一方面借鉴引用, 不断提高写作能力,提升材料质量。 好的材料都充满了哲理。要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文秘工作者要提高辩证思 维能力,可以系统、深入地学一点哲学。毛主席是哲学大师,也是古典文学大师,“不可沽名学 霸王”、“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他的诗词、讲话和文论引经据典,而且把一些警句、典故用得 丝丝入扣、 入木三分。 邓小平用的大多是短句, 如“发展就是硬道理”、 “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等句子,但每个短句都蕴含着大哲理、大思想,富有辩证思维,都是一篇大文章。学习这些领袖 们的讲话文论,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和理论境界,会让我们大受裨益。
4 h4 m. ~, a7 F. U" {4 _3 h6 h. ?- S
角色转换——身在兵位
& p$ H9 {: Z1 o |0 {2 Z1 n. u. S' B/ w# _
$ T7 r% }" w. }: [0 A# r; M7 T 精雕细琢——“读”出精品
3 J$ G0 { V* O3 x9 F
# O; a* e4 D7 H e Q. l/ M' @) a文章是改出来的,更是读出来的。领导的讲话稿写好以后,要把自己摆在领导的角色上,把 材料从头到尾念一遍,按照领导正式发表讲话的情景一样。往往一念,就会发现许多不妥,许多 缺陷。只有通过角色模拟,大胆地反串,大声地诵读,材料中的一些问题就会自然暴露出来。我 的写作习惯,一般是花 50%的时间去构思,先不唐突下笔,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用 20%的 时间去撰写,这时已成竹在胸,方可洋洋洒洒,妙笔生花;然后用 30%的时间去修改、提炼,去 诵读、推敲,进行瘁火、打摩。) q/ W5 j; `* E" H
1 K2 N v" N5 q& l0 K. M
岁月葱容,追昔抚今。最后要说,感触最深,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在上级机关部门工作的时候,非常喜欢跟国家部委那些搞宏观经济、搞政策研究的专家、学者交朋友。他 们视野开阔、 思维敏捷、 思想深遂、 思路清晰、 知识面宽阔、 见解独特。 与之交流, 如曲径通幽, 别有洞天,给人全新的境界、全新的思考,受益匪浅。所以,我觉得,跟能力比较强、素质比较 高、知识面宽的人交流,进行思想的碰撞和交锋,能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启示、更多的受益——这 也是我们掌握知识、积累能量,展翅高飞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