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报告人分别从中西文化比较、文化发展规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以及自强几个方面对全会的这一主题展开具体论述。在全球思想文化大交流、大碰撞的时代背景下,理解中央这一重大战略举措,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定要树立国际化视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同时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学习吸纳国外的先进文化。3 g1 ^" _5 F! O0 ~' Q
. f; T1 _6 Y+ y; d7 w
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交流六中全会精神,咱们的课程设置是学习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我再加一个副标题就是拓展国际化视野。我今天主要讲的是中西文化比较,看看国外搞当代文化建设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和有用的经验,能够对我们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人文北京有所启示。6 F2 w, k& J3 W% i/ p c) O0 }
2 M' c' C F1 v4 o4 Z1 M$ L
为什么我们要拓展全球化视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是有针对性的。当今中国经济总量处于世界第二,军事上许多指标居于世界第三,世界各国相当关注中国的发展。从20世纪历史来看,当世界第二的国家,比如说前苏联,被搞垮了,经济上第二的日本,也被搞垮了。现在外国认为中国的发展是一个威胁,许多国家特别是美国想对中国采取一些措施。所以说,世界第二其实不好当,不好做,面临许多威胁,尤其是在文化安全方面。第二个就是国情和党情迫切需要我们推动文化发展和繁荣。现在六中全会提出“两个时期”,一个是“关键时期”,还有一个是“攻坚时期”,这两个时期凸显了当前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我们改革经济发展方式,丰富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重大意义。北京的市情也决定了文化在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北京有三大定位,关于文化方面的:一个是“世界城市”,二个是“有重大影响力的国家文化中心”,还有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北京作为首都是全世界看中国的一个窗口,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人才资源优势也非常丰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居于全国首位,文化创意产业也是当仁不让的领跑全国,从各个方面来看北京都有条件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过程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发挥一个表率作用。但是,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是历史形成的,我们不能由此自我陶醉,自我满足,认为我们成为今天的文化中心就理所当然,自然而然的。首都文化发展繁荣不但要靠文化遗产老本,还要靠新时期的文化建设和积累。北京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方面有自己的软肋。第一,2010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但它有一个特点,粗犷,分散,雷同,缺少旗舰型的、品牌型的企业,缺少高科技的产业;第二,北京作为中国的网络之都,聚集了全国90%以上的重点老秘网,在网络管理和对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工作上还有待加强;第三,北京是全国文艺院团的大本营,是文化人才聚集的地方,但文艺创作还不够,缺少一批在全国、全球有影响的人物。从朝阳来看,它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有一个优越的优势。从区情来看它是18个区中最大的一个,现在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外资总部和新闻媒体最为集中的一个区。2011年,朝阳区的文化工作强调了十个方面的举措,其中就包括文化设施建设、提升文化底蕴、整合文化资源、加强文化交流等等。朝阳区还要组建朝阳的国学院,以国学、民俗、养生、旅游为主题的书院,推动国学的文化交流。 a3 ?5 k) m: u$ p4 i+ p ?( \
- C8 D0 T4 y" X; c$ G U 今天的讲座,我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中西方文化不同特点比较,在这个基础上谈我们为什么要推动文化发展,从文化自觉角度看,文化有什么样的重要地位;二是文化有什么样的规律,我们有什么样的文化责任,从文化自觉上看怎样推动当代文化发展;三是文化自信,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我们拥有的文化资源,在此基础上应该怎么做;四是我们国家文化建设最终要有什么样的目标。! ^( k7 M# B4 G5 H" c# g
0 V h' j$ O# x6 C
" N% \% B1 v; E5 {3 `2 S 第一个方面我简单地对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点做一些讲解。在此,我想强调两点:一是中西方文化实际上指的是什么?指的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和近代西方文化的比较;二是树立国际化视野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我们今天讲的重点是从民族差异的角度来看西方文化有什么特点,中国文化有什么特点,中西方文化有什么不同。第一是思维方面。中国文化注重整体经验,而西方文化分析实证剖析较多,这是中国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特点。这样一个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的发展。第二是取向方面。中国文化注重群体社会和谐,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主张天人合一。西方文化注重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重竞争,与自然的关系主张征服自然。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强调群体意识、社会意识,个人利益应该服从群体的利益,社会整体的利益,只有整个社会发展了个人才能得到最大利益。在一个集体中一个人要取得成就就会被视为集体的成就,集体感到光荣。中国文化推崇的是一种高尚的,无私奉献的情操,主动关心别人,给人以关怀,在中国文化里面是一种美德。正是这种价值取向造成了中国在个人竞争意识上拼搏意识上不强,而且有依赖性、依附性。西方认为,个人是社会的基点,有个人才有社会整体,个人是高于社会整体的,西方这种价值取向决定了西方人不习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不过问他人的事,甚至把主动帮助别人,接受别人的帮助看作是一种令人难堪的事。因此,西方提倡个性,越表现自己的个性越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西方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意识非常强,他们都是靠竞争取得自己的利益,实现自己的价值。第三是伦理道德方面。中国文化注重谦虚谨慎,不偏不倚,而西方文化注重个人放任、创新发展。在中国文化中,个人取得成就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提倡谦虚谨慎,反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样一种态度。而这种谦虚,西方人看来不仅否定了自己也否定了赞赏者的鉴赏力。在资本主义的竞争中是绝对行不通的。第四是人际关系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守成”,担心创新是危险的,行言做事总是瞻前顾后,喜欢维持现状,保持一种和谐。西方正好相反,它崇尚个人奋斗,尤其个人为自己取得成就而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自信心荣誉感,也不掩饰获得成就以后的一种狂喜,西方文化鼓励个人开拓创新。第五是行为规范。中国文化重义重情,而西方文化重利重法。自古以来中国人认为要靠道义而不是靠法律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持社会秩序,这就造成了中国人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西方由于强调以个人利益为基准,追求私利为目标,因此不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义,只有依靠法律才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这是在行为规范方面东西方有这样的一个区分。在家庭方面,中国是以家作为本,作为个人的义务。西方文化以个人为本,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中国人在家庭问题上的这样一种观念造就了中国把家庭看的比个人更加重要,特别重视家庭成员的关系,经常强调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强调父母对自己有抚养义务,子女对父母有奉养义务,喜欢老人帮着照看儿孙,给老人养老送终这样的伦理关系。这在一方面密切了亲情关系,但是也有不利之处,就是不利于青年独立养成。西方恰恰相反,以个人为中心,注重个人利益和自由。比如说当年里根当选总统,他的儿子却还在找工作。这按中国传统来看是难以想象的,但是按照西方的个人主义来理解是理所当然的。同时,西方人对家庭观念是比较淡薄的,子女一旦结婚就经济独立,父母不再有义务资助子女。第六是社会关系方面。中国人等级观念比较强,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男尊女卑、家长制这样一些思想,直到今天还在影响我们民主的发展。第七是民族方面。中国文化主张既维护自己民族的独立又不向外扩张,力主通过道德教化实现协和万邦,而西方文化讲究竞争、斗争,主张征服其他民族甚至统治世界。这里我举一个关于海洋文化的例子,中国的海神是妈祖,西方是波塞冬。妈祖是一个女性,她代表着和平、自由、平等、共存,波塞冬代表的是冒险、征服、霸权非常明显。大家注意,我们现在讲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泰国这些国名都是代表美好的东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念。
9 s7 e+ D3 Q- I1 |6 c
+ S, ?+ H" B8 ?7 V$ @ 第二就是文化自觉。我们党和国家,包括我们个人都要有文化上的自觉。这个文化自觉既是一种觉醒也是一种使命。首先,我想从认识文化的地位谈起。在这里,我先讲一个小问题,先进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第一个,先进文化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个,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个很重要的目标;第三个,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制度或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体现。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一下文化的重要性。( s4 L: p- m& G& G& O( Q& }
) G$ K4 V6 g' W# ]# ~ 首先,综合国力竞争。六中全会提出中国正处在两个时期,一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另外一个就是改革开放攻坚时期,报告还同时用了“四个越来越”强调文化的地位。同时,这次全会还把文化与发展是硬道理、文化与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文化与贯彻落实发展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谈。提到了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高度,就是把文化建设的地位提升起来,成为总体战略的一部分。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以经济军事为基础的硬实力竞争空前激烈,以科技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竞争也十分激烈。我国的文化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从文化发展的方面来说,一方面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例平均是百分之五左右,美国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二十五,占据了世界文化产业市场的百分之四十三。而中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百分之三,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的产业份额中的比例也不到百分之三,这和拥有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的地位非常的不相衬。这就使我们抵御西方文化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另一方面,从文化与经济发展质量来看,文化产业发展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占有重要地位。1929年,美国遭遇经济大萧条,但东海岸的百老汇和西海岸的好莱坞却发展迅速,创造了美国娱乐业的巨大的繁荣,也为美国走出大萧条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再来看看日本,二战以后日本创造了经济奇迹,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其环境和资源约束越来越严重。日本开始考虑新的增长方式,1995年就确立了一个文化立国的战略,通过一系列立法来推动这一战略的实施。这个战略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日本的动漫、游戏等许多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居于领先地位。目前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全球播放的电视剧有百分之六十的动漫剧来自日本。全球电子游戏类市场份额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硬件和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软件,都为日本厂商所控制。韩国1997年也遭遇了金融危机,韩国对此进行了反思,并在1998年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战略,尽全力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由此也造就了韩国的奇迹,掀起了全球性的韩流热潮。仅2004年这一年,中国有三十多家电视台播出了六十多个韩国电视剧。据韩国政策产业研究院估计,韩流对韩国经济产生的效益达到了四十五亿美元,仅在中国就产生的效益就达到三十三亿美元。刚才我讲的都是国外的。现在我们看深圳。深圳自己认为它已经成为全国文化产业的一个中心。深圳现在已经创造了文化经济和文化科技产业模式,特别是去年的文化产品出口已经占到全国的百分之二十,进口占到全国的百分之十八。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文化与经济相融合产生竞争力,造就一个国家最根本最持久最无人替代的竞争模式。第二个是文化发展产生的幸福。我们以前讲民生就是衣食住行这些方面的,现在我们讲文化民生。讲幸福指数,文化也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尺度,中国一所研究院针对中国农民工的休闲做了个调查,结论就是农民工的休闲可以用“八个零”概括。第一个零就是日常生活中的闲暇时间几乎为零;第二个是闲暇生活中的文化精神消遣几乎为零;第三个是对文化休闲概念的理解几乎为零;第四个是参加社区活动几乎为零;第五个是我们的城市文化几乎为零;第六个是休养生息的意识几乎是零;第七个是他们的闲暇时间几乎为零;第八个是他们诉求渠道几乎为零。
: G& x1 { F$ s! Y: b) T) B% F& b9 G9 M8 i/ N6 D* j
总的来说,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对文化产业的意识不够;二是文化建设投入不足;三是文化资源的分配不均;四是文化体系不够健全;五是文化活动不够方便;六是文化维权意识有待提高。这些问题实际上和我们的发展观紧密相关。健全的文化体系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个是文化设施的数量非常的多。纽约是文化产业最多的城市,有一百五十多家博物馆,二百多家图书馆,六十多家电影院,三百九十多家大剧院,还有一千五百多座公园和大量的游乐场所。纽约所拥有的艺术中心占全国的百分之十四,专业剧院占全国的百分之十七,每两万人拥有一个电影院。第二个是文化影响比较大。纽约的三大文化图书馆分别是美国第一,第三和第八位。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被誉为五千年艺术史的百科全书,每年接待来访者五百四十多万人次。第三个是文化设施种类非常繁多。比如说图书馆,有经济图书馆、技术图书馆、研究图书馆、儿童图书馆、阅览图书馆等等。博物馆也是应有尽有,学科方位上来看有历史类、社会类、文学类、科学类、组织文化类、手工业类等等。为了保证人们文化活动正常开展,纽约不仅在文化设施方面投入非常多,同时还积极开展文化活动。这主要体现“三化”的特点:文化活动经常化,比如说大都会博物馆每年要举办一百多场专题讲座;文化活动社会化,纽约的文化场所开放程度非常高,人员参与非常广;文化活动大型化,纽约经常举办大型的文化活动,包括艺术节、文化节、大型的赛事等等。) R. S* @. e8 z
' n. E4 V( J" e3 w0 G
1 [6 S. }7 U8 O% g+ J 以上讲的是文化优势问题。现在从三个方面讲一下把握文化发展规律问题。把握文化发展规律首先要明确一点,就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文化,在多元中都必须有主导、主流。从中国的历史来看中国社会有儒家、法家等多种思想,但是实际上传统居主导地位的是儒家文化。从西方文化看,近代的西方国家虽然也有各种各样的文化表达和文化思潮,但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个人主义。我们也可以从阶级分析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比如,美国精神的根本内容实际上就是本国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广义上来看,这一精神主要是指自由民主平等的国家理想;狭义上来看,是指任何人只要努力工作,都会实现个人理想。今天,这一精神因已广泛渗透到美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美国精神也可从四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是作为一个美国公民要有自豪感,美国人认为美国的责任就是领导世界,维护世界和平,美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第二是开拓进取的精神,从历史来看,正是不断的开拓进取,美国的面貌才不断改变;第三是实用主义,美国社会以追求物质生活的最大实现作为个人价值追求;第四是追求个人发展机会的平等和自由,美国人相信只要努力进取,人们都有成功的希望和创造奇迹。
$ E1 k8 {3 e: }5 G8 t3 q! x
; p7 Q/ @$ t. h; d" f: H 再举一个新加坡建设共同价值观的例子。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概念是1988年由当时的总理提出来的。新加坡政府经过广泛的深入讨论研究,最终制定了一个共同价值观的白皮书。在这个白皮书里面,政府提出了各个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都能接受的五个共同的价值观。第一就是文化至上,智慧在先;第二是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第三是关怀扶持,尊重个人;第四是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第五是种族和谐,宗教宽容。这五条共同的价值观实际上是博采了新加坡各个民族,各个宗教信仰的人的价值观精华,规定了新加坡和谐、统一、繁荣、稳健的国家意识导向,是新加坡长治久安的精神动力。这一价值观推行后的二十多年间,仅管新加坡也遇到许多重大的挑战,但是同周围的国家相比较,新加坡还是稳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其共同价值观产生的一个效应。这对我们现在正在建设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有很多启发。# B2 G) a+ F1 B, @
Q7 O. s6 ?; b% {( k8 O* I
什么是当代中国的文化?简单地说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六中全会提出来,核心价值体系是先进文化的一个体系,决定着中国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刚才我们以美国、新加坡为例讲了培育和壮大主流文化应是古今中外的共同发展规律。今天我们推进文化建设,强调文化自觉,就应该提倡多样化、弘扬主旋律。虽然文化发展理念需要进行一些理论提升和概括,但决不能脱离社会现实。如果我们搞主体文化建设能够和老百姓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一种认同感,这是比较理想的。现实中,一些人认为讲文化太累,讲崇高太虚。十七届六中全会里面提出把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过程中,贯穿于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中,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各个方面。在这里,我结合重庆的文化建设谈一下这个问题。我们去重庆做了调研,通过实地参观,我们发现他们搞的“唱、读、讲、传”活动确实是真抓实干的,老百姓是非常的拥护的,中央领导也给予肯定。这里有一些数据,唱歌活动已经开展十八万场,参与的市民已经达十点一亿人次;读经典活动已经有七点几万场,参与的人达到了两千七百多万人次。前两天,有个叫西默·托平的美国前纽约时报总编辑亲自来重庆,看看重庆到底搞的怎么样。经过几天的调研,他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今日重庆又见当年延安精神》。他曾在解放前到中国延安采访过,称自己看到了64年前看到的延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目前,有人把重庆的做法称为“重庆模式”,将其视为重庆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的重要创新举措。& r2 C0 w8 l% K! ?
2 }. M& Y U# e0 ~
第三个问题,文化责任担当。我们经常提经济全球化,还有人主张文化全球化。实际上提文化全球化是不对的。首先要看看全球化是谁在做——以美国,欧洲等这样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文化全球化,没有自己的东西,全让人家来弄是不行的。西方也强调文化主导,那么我们的民族文化该怎么传承和发展,这就是一个文化责任担当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民族复兴为已任的党,传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留住文化中国的根,是他的一个责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中华文化遭受了各种外部冲击,还有自我的伤害,自我的放弃和自我的贬低,认为中国的文化一无是处。我们应该勇敢面对和立足于经济全球化这样的大背景下,把中华文化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下去。一直以来,西方都在“松土”,就是我们讲的西化、渗透,我们应该维护我们的文化安全。今年是苏联解体二十周年,现在全世界许多学者都在研究苏联当年为什么瓦解?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西方特别是美国、英国专门针对苏联搞文化意识层面上的渗透。现在,美国又搞一个“互联网自由战略”,侧重通过直接和网民对话来影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网民价值观,从而影响到他们各自国家的政权稳定。对这样的一种“松土”,我们是不能掉以轻心的,尤其是要防范西方媒体捏造利用突发事件造谣惑众,从事颠覆性的活动。我们经常讲“颜色革命”、“阿拉伯之春”,背后都有美国在“松土”。因此,我们要有一种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把网上思想文化建设作为我们文化建设的一项迫切任务抓好,我们要有这个自觉。截止今年,中国网民已经达到了四点八五亿人,比去年增加了两千七百多万,一个小规模的一个省,互联网的普及率就达到了百分之三十六点二;手机上网达到了三点一八亿人,手机网民在整体网民中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五点五;微博用户也从六千三百一十一万增加到了一点九五亿人。对于如此迅猛发展的网络新媒体,我们一定要加强监管。' Z' C) d9 \! }7 c
* l- l6 {& ?! d
2 f4 H$ }- q, K 现在讲文化自信。我们有了文化自觉还要有文化自信。文化资源既有西方的,也有中国传统的,我们要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吸收外来文化,两者不可偏废。在当今世界文化大交流的时代背景下,能够使我们站稳脚跟的是什么?我认为,要抓住以下三方面:文化发展的母体、文化发展的根本、文化发展的优势。文化发展的母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现在社会上有一个国学热,还有海外中华文化热,对待这个现象应有一个什么态度?本文由老秘网推荐,我想我们要客观的冷静的对待这一现象,它有积极意义的一面,但我们也绝不能指望依靠复兴国学就能解决中国现实问题,儒家作为一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当然,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好的东西,和谐、宽容,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和精华部分,但是如果全部指望它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这是第一个方面。第二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根本是什么?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能抽象地谈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文化建设。我们今天讲反“三俗”,就是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看什么是先进的文化,什么是落后的文化,什么是俗的,什么是高雅的,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哪些是主流,哪些是支流。中央今年五月份开了一个会议,讲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社会的主人,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第三就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优势在哪里?优势在于我们拥有革命文化。这个革命的文化,既包括我们说的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也包括抗震救灾精神等等。现在有的人认为革命文化没有什么意义了。但我们决不能轻易的放弃,轻易的诋毁和消解。比如,现在提出“北京精神,它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一种延续和升华。) |& j$ f* T1 \) J$ M6 O
; M6 p6 H3 o' K* O. S. N7 s
现在我谈一下中西文化交流。首先,中国文化应该向外传播什么?我们可以搞文艺演出,推出茶文化、美食、电影等等。但实际上中国文化真正要走出去的应该是高端文化,应该是中国的核心价值理念,核心价值标准。只有这些东西才能确立中国文化在国际中的地位,才能发挥文化影响力。我们还应该大力开展学术交流,把我们的学术带出去,搞学术外交。中国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也提炼出许多理论。我们要走出去,把中国的故事讲给外国人听,让他们真正了解中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这样才能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他们对中国的误解。有的人提出中国文化走出去,开展中国文化外交,甚至说中国特色的对外宣传,这么一说,大家都不愿意听,有一种抵触意识,认为你在同化我们。我想我们搞的应该是对外文化传播,这要靠强大的媒体,包括广播、电视、网络。中国搞了很多网络电视台,许多国家都开展汉语广播,这就在是在传播中华文化,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第二,看一下西方把什么文化推向世界。西方的价值观被认为是它们的软实力,比如说自由、民主、人权、个人理论,这些东西它们认为能够走出去。美国是文化发展的头号强国,它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把它的核心价值理念贯穿到各种文化产品之中,推向世界各国。这对我们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第三,我们在文化战略方面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西方文化?应该用开放、包容,而不是闭关锁国的态度对待西方文化。纽约这个城市的包容性是非常强的,它非常重视各个种族,各个宗教信仰的人的发展,肯定每一个民族以及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在纽约的发展中的作用。纽约政府还表彰少数民族以及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经常举办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所以说,纽约人有一种西方人豁达的宽容心态,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中国文化五千年为什么经久不衰?就是由于它具有海纳百川的心态。我们讲中华文化不仅是汉族文化,也包含其它几十个民族的文化。从历史上来看,我们确有过闭关锁国的时期,但是从总体的历史来看,开放、包容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主流。比如说,玄奘取经、丝绸之路,还有外国人在中国留学传教,这些都促进了中国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当然,开放、包容并不意味着我们对西方文化照单全收,西方文化中无疑也有消极的一面,而且我们还要特别警惕一些打着文化开放名义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的行为。第四,吸收外来的文化是单纯的物理的架接还是有机的化学反应?毛泽东说,对待外来文化要以中国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正如对待食物一样必须经过我们的口腔、肠胃,经过咀嚼和运动。我们学习外来文化应该是贵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最终要体现在中国化上。马克思主义实际上也是外来文化。我们革命、建设、改革这么多年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其中的一个基本经验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文化相结合。
# N# u: U X4 i5 s F/ ^
4 E2 z5 E4 @- u% s 第四个问题,文化自强。; b1 }' k- n6 T
最后,我还想再强调一下树立国际化视野对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我们在开展各种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时,要认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特点,要考虑到他们的思维方式是怎么样的?价值取向是什么样的?对待社会、个人、家庭、自然,特别是对待民族关系方面他们是怎么考虑的?中国要和平崛起,西方人就是不相信。国家层面的对外交流需要国际视野,地方的文化发展同样离不开国际视野,这对于我们做好日常工作很重要。
: R" C8 z& x% A, R, Y0 T t
( N% ^# S6 V m* F# W t 好的,时间关系,我就向大家汇报到这里,希望能对大家有一点启示。
$ i! H) v+ ~! B. ~8 ]3 @$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