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国际国内] 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不确定性比往年多

[复制链接]
范文轩 发表于 2012-3-20 10: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2012年世界经济不确定性比往年多

世界经济复苏放缓、主要发达经济体衰退风险加大、主要新兴经济体则表现各异、国际贸易与投资增长乏力、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已、主权债务危机波澜起伏……,这些大概能勾勒出2011年的世界经济形势发展脉络,而延续这些因素,2012年世界经济将表现出更多的不确定性。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课题组的研究表明,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以下8个方面。

一是发达国家的债务危机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步得以缓解。尽管债务危机存在进一步扩散和升级的可能,但危机得以化解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各主要发达国家内部的政治状况,在相当程度上将决定债务危机的何去何从。

课题组认为,本次危机会不同程度地破坏国家信用、损害市场功能、加剧经济波动,并使未来一年内发达经济体出现衰退的风险上升,全球经济增长亦受其拖累。但同时也要看到,发达经济体正在经历的债务危机可能并不比其曾经经历过的危机更危险,因而其债务危机对当下和未来实体经济的影响很可能比多数人认为的要小。

比如面对主权债务危机,目前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仍有诸多可能的应对途径。如美国和欧洲的主权债务都是以其主权货币方式存在的,亦即它们欠的是自己印发的美元和欧元,而这两种货币又都是国际关键货币。至少从理论上讲,这意味着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可以通过发挥国际最终贷款人之功能进行自我救赎。另外,欧元区主导国家可以利用这次债务危机,通过救助重债国来开列出条件,从而推动实现、至少是部分实现财政一体化目标。实际上,随着危机的蔓延与深化,欧洲财政一体化进程已经启动。

二是发达国家复苏过程中就业增长乏力以及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增速很可能进一步放缓,会诱发新的贸易、投资和金融保护主义。G20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能否在治理全球失衡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三是鉴于低利率有利于刺激投资、稀释债务、减轻偿债负担,发达国家继续维持超低利率的可能性较大。宽松货币政策在目前的经济状况下有两个概率相当的变化方向:其一是美欧掉入流动性陷阱;其二是引发4%甚至更高的通胀。无论出现哪种情况,发达国家货币当局的政策,如推出QE3或实行退出,或听之任之,都会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四是一些重要的新兴经济体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无法完全排除。受发达经济体增速放缓的拖累,同时也因为不得不通过紧缩政策来抑制通胀,再加上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规模和速度愈发扑朔迷离,新兴经济体增速放慢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大。

课题组分析认为,在过去两年中,发达国家为了应对经济下滑,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美元不断走低,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上涨,涨幅早已超过2007年巅峰时期10%以上。考虑到日本灾后重建会继续实行宽松货币政策,以及重建和能源结构调整对原油等重要生产资料需求将大幅增加,市场对大宗商品价格后期走势普遍看涨。同时,巨额资金受投机因素和避险因素驱使,大量涌入大宗商品市场也导致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并呈现高位波动的特征,通货膨胀从新兴市场国家波及到发达国家的风险正在扩大。另外,自2011年初起,西亚北非局势持续动荡直接推动原油价格进入了加速上涨通道,进一步加重了全球通货膨胀压力。

五是推动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的力量既来自需求变化和供给增减,也取决于全球流动性状况,还来自高度金融化了的投机行为。究竟哪种力量会占上风、其强度有多大,将最终决定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动方向和幅度。

六是部分国家内部的社会动荡、骚乱或是群众抗议是暂时的还是持久的,对经济产生影响的途径与强度如何,特别是对政党政治和对外经济政策的影响,都很难确定。

七是面对自然灾害和地区安全危机,大国之间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能否精诚合作,特别是在伊朗和朝鲜半岛等热点地区的军事对抗和政治动荡是否会升级和蔓延,均会对全球经济局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八是今年美法等主要发达经济体以及俄罗斯、墨西哥和韩国等主要新兴经济体将举行大选,这些国家领导人的更换可能会导致经济政策调整,竞选本身也会凸显或淡化某些特定的议题与政策选项,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平稳运行的因素。





欧洲:经济增速显著放缓阴云笼罩

2012年2月14日 赵剑英   来源:经济日报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和政治研究所在其新近发布的《世界经济黄皮书》中提出,在经历了2010年较为平稳的经济复苏后,2011年欧洲经济出现波动,第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急速下滑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内外部因素的影响,2012年欧洲经济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各国将面临经济增长速度显著放缓的风险。

同时,黄皮书课题组也分析了2012年欧洲经济增长存在的一些有利因素。一方面,新兴经济体经济的持续增长,对欧洲经济有拉动作用;另一方面,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助、欧盟对各国财政政策的协调和监管机制的不断完善、欧债危机国家的内部财政金融改革等都将有助于危机国逐渐走出困境。

需求不振

2011年第二季度,欧洲经济增长速度急速下滑。《世界经济黄皮书》分析,第一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引发经济的高度不确定性;第二是全球经济增速下滑,外需变动影响了出口对经济复苏的拉动作用;第三是欧洲主要国家财政紧缩政策的实施使内部需求下降;第四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也增加了欧洲经济的波动性。

课题组对欧元区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进一步分解:从支出构成来看,居民消费经历了平稳增长后出现下滑迹象。

与欧元区经济总体增长态势相比,居民消费的增长幅度相对较低,居民消费的增长对欧元区经济增长有较重要的作用。课题组分析认为,欧元区居民消费支出仍将处于下滑趋势。同时,随着欧洲债务问题的凸显,欧元区一些国家实施了财政紧缩政策,政府消费支出也将下降。

就投资而言,欧元区固定资本投资在2011年第一季度出现了短期的较快增长。但在第二季度固定资本投资的增长率降为1.7%。由于经济总体增长速度下降,约占总投资一半左右的非建筑业投资出现下降趋势,住宅和非住宅建设的投资也趋缓。

出口的形势也很严峻。2011年上半年,外部需求的下降使欧元区出口出现了下滑趋势,而欧元区内部需求的疲软也使进口下滑,前两个季度的出口增长率分别为9.6和6.3%,进口增长率分别为8.2%和4.7%。欧元区的出口预计将继续处于缓慢增长状态。消费、投资和外需的变化均表明欧元区的经济复苏不稳定。

加息暂停

在货币与金融方面,保持物价稳定是欧洲中央银行的基本政策目标。欧洲央行将中期通货膨胀率的警戒线设定为2%。近期国际油价和食品等其他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引发了欧元区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欧元区面临通货膨胀压力。从2010年12月至2011年8月,欧元区消费者调和物价指数(HICP)已经连续9个月明显超过了2%的水平。

2011年下半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深化使欧元区经济面临再陷衰退的威胁,反映市场利率水平的隔夜平均指数(EONIA)则在2011年第三季度持续位于主导利率之下,形成了欧元区利率面临向下调整的压力。因此,欧洲央行停止了2011年4月以来的加息进程。2011年10月,欧元区央行决定将主导利率维持在1.5%的水平,没有采纳降息0.50个基点的建议。

在金融危机时期,为了保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欧洲中央银行采取了一些非常规措施,为市场提供流动性。2011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深化使欧洲央行重新启动了这些非常规措施。欧洲央行决定在2011年11月起实行新的购买有担保债券计划(CBPP2)。欧洲央行还将重新启动长期再融资操作,两项再融资操作的期限分别为12个月和13个月,均采取固定利率全额分配方式。

风险叠加

课题组提出,从GDP各组成部分看,欧元区经济仍将处于低速增长状态。

较低的就业增长率、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影响了实际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而商业信心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下降,预示着欧元区居民需求支出将处于下降趋势。各国财政紧缩政策的实施,欧元区政府消费支出增长率将处于较低水平,使处经济复苏状态的欧洲各国经济增长面临较大的压力。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和未来需求不确定性的增加,使投资增长速度下降。另外,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欧元区出口也将继续处于缓慢增长状态。

课题组认为,2012年欧洲经济面临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存在诸多风险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全球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主权债务危机的扩散、较高的能源价格和贸易保护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大部分国家的财政状况不佳,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和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超过警界水平,阻碍了欧洲经济增长。欧洲劳动力市场恢复较为缓慢,失业率处于较高水平,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复苏进程不平衡。此外,欧洲债务危机的不断恶化及其溢出效应,已经使德国等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增速下滑,预计也将对中东欧经济增速较快的新兴市场国家产生不利影响。

  

美国:政策工具枯竭  滞胀风险上升

2012年02月09日 中国经济导报



日前,中国社科院发布《世界经济黄皮书》,对2012年美国经济形势作出分析和预测。基于美国经济在2011年的表现,黄皮书不看好2012年的美国经济。黄皮书认为,在未来一年内,面对持续高企的失业率,一方面,美联储不会轻言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另一方面,美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局面使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的可能性日益加大。由于受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美元资产的“安全岛效应”比较明显,美国国债市场可以维持暂时稳定。

黄皮书课题组分析认为,2011年,尽管美国企业的盈利水平基本恢复到了危机前,但是疲弱的国内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依然严峻的失业形势,开始抬头的通货膨胀,日益沉重的美国政府债务以及逐渐淡出的财政刺激,无法令人对美国经济前景表示乐观。黄皮书预计,201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在1.6%~1.8%之间。此后,随着经济复苏,2012年经济增长率可能恢复到2%左右。

课题组还对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

按照美国经济研究局的统计,2011年上半年,美国的个人实际消费支出增长大约从每年3%的水平下降到了2%的水平上。由于美国个人消费在GDP中所占比重很大,因此个人消费的轻微下降都将对美国经济增长产生不可小视的作用。另外,从美国家庭“财富―收入”比例来看,2011年第一季度仅为4.99,虽然比2009年第一季度的4.54有所提高,但是比起2007年第二季度6.36的最高值,显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种情况表明,一方面,持续低迷的房地产价格降低了美国家庭的财富,另一方面,居民部门的去杠杆化过程还在进行。从影响美国个人消费支出的另一个因素――消费者信心指数来看,该指数2011年8月为44.5,虽然略高于2009年2月的最低点25.3,但是距离危机前2007年7月的最高点111.9还有明显的距离。显然,在这两个决定个人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出现明显改善以前,美国的个人消费不会成为支持美国经济实现内生增长的动力。另外,由于失业上升和小时工资率下降,尽管从2011年1月开始,美国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出现了暂时下调,但是总的个人可支配收入依然没有相应的变化。当然,日本地震海啸对汽车零部件供给的影响也是2011年第二季度美国汽车消费下降的原因之一。

从企业投资角度看,尽管软件和设备投资在2011年第一季度保持了年率10%左右的增长速度,但是非住宅结构投资和住宅投资增长缓慢,同时存货也开始上升。这些都成为影响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的因素。

沉重的债务负担极大地约束了联邦政府开支,州和地方政府财政状况也好不到哪里去。2011年第一季度,美国州和地方政府的实际投资急剧下降。尽管联邦政府的刺激计划推动了州和地方政府对高速公路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但是挤出了后者对学校的投资。而政府每月2.8万人的裁员行动不仅增加了失业,也降低了个人收入和消费。

从贸易方面看,在2011年第一季度,美国的货物和服务出口增长由于国外强劲的需求和美元贬值,折合成年率的增长速度达到了7.5%,但这并不构成支持美国经济增长的稳定因素,而且目前美国的贸易和经常项目差额也一直为负。

基于以上分析,课题组认为,从个人消费、企业投资和政府支出以及外部需求的贡献看,美国的经济增长前景不容乐观,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依然会维持一段时间。

具体看来,考虑到2011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长所表现出来的疲态,以及经济数据背后,特别是消费急剧下降所预示的经济增长内生性减弱的严峻前景,加之沉重的美国国债负担极大地压缩了财政政策空间的事实,在近期内美国货币政策转向收紧的可能性不大。面对当前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压力,货币政策再次大幅度扩张(QE3)的可能性值得继续观察,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依然会维持一段时间。

黄皮书认为,从经过季节调整的年化环比季度经济增长率来看,2011年美国的经济增长形势比较严峻,增长放缓几乎已成定局。作为世界经济的风向标,美国经济的减速主要是由于自身因素造成的,国内消费和投资成为拖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尽管公司部门的业绩恢复明显,但是依然高企的失业水平明确显示美国经济还没有从危机的低谷中走出来,财政刺激也在不断上升的主权债务压力下失去了扩张空间。而在经历了两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后,通货膨胀趋势逐渐明显。政策工具的枯竭使美国经济发生滞胀的风险上升,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只能借助扭转操作以图稳定局面。尽管美国国债被降级,但是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阴影下,美国资本市场依然是全球首选的资本流入目的地,从而成为维持当前美国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



日本:灾后重建有望带来一轮温和增长

作者:程 晖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2月12日,日本的中国地区(注:日本一地名)的反核电站市民组织在岛根县松江市举行“告别岛根核电站大集会”并在市内**,要求报废该地区的电力公司在该市的岛根核电站。

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无疑对日本的工业生产、电力供应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同时,日元汇率持续升值,使得日本的出口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发布的《世界经济黄皮书》认为,内外冲击也给日本带来了难得的机会:如日本国内的税制改革得以加速。以灾后重建为契机,日本政府及时加速了之前已经启动的税制改革,为整固日本财政基础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同时,日本的经济增长受灾后重建拉动明显。2011年第二季度,政府消费和政府投资给日本的GDP带来了0.2个百分点的增长,在2011年下半年以及2012年中,灾后重建有望给日本经济增长带来更大的拉动。

两股力量制衡经济

课题组分析认为,2011年日本经济的走势主要受两种力量的左右:一是灾后重建导致的经济增长。在东日本大震灾之后,外界预测在灾区重建的过程中,日本政府将要加大政府投入,因此普遍持“短期受损、长期看好”的观点。从灾后首季度(2011年第二季度)的经济数据来看,原来预期的积极一面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当季的政府消费和政府投资对日本实际GDP增长各贡献了0.1个百分点。二是出口下滑拖累了经济增长。2011年前两个季度日本经济总体上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主要是因为日元不断升值,日本的出口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在2011年第二季度,日本的出口下滑导致当季实际GDP增长下降0.8个百分点。

在2011年第二季度日本经济的表现中,还有一点比较特殊的地方,就是日本的库存增加给实际GDP带来了0.3个百分点的正增长。导致库存增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东日本大震灾之后,许多中间产品供应不上,供应链断裂导致了企业增加库存。另一方面则是受出口下滑影响,导致了企业库存商品增加。

刺激政策未能完全发挥作用

在东日本大地震之后,日本的财政政策沿袭了此前的刺激方向。但是到目前为止,追加预算的拉动作用还远远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这有两种可能,一是追加预算的拉动作用会有一个时滞,另外一个可能是追加预算的拉动作用不如预期。导致后一种可能的原因是追加预算的资金来源和以往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不同,日本政府在震灾后的追加预算中,主要以调整现有支出和使用节余资金为主:第一笔追加预算为4万亿日元,其中3.7万亿来自调整现有开支;而第二笔追加预算的2万亿日元,则完全来自2010年的财政节余资金。因此,到目前为止,因为主要来自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以及节余资金,所以日本新增的财政投入并没有因此恶化债务状况,但是同时也没有特别明显的拉动经济增长。根据日本官方消息以及外界推测,日本公共投资2012年将上升12.1%,有望给日本经济带来更大的拉动作用,但也面临更多的挑战。

因为2010年日本的公共债务余额占GDP比重已经达到了225.8%,继续发债为财政扩张融资的压力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主要有两种经济刺激思路:一是通过日本银行购买国债为财政融资,以继续支持财政扩张。但是《日本银行法》明确规定日本银行不能通过买债为政府开支融资。同时,日本银行和财务省都担心这一行动会影响日本银行的独立性,也会削弱市场对日本国债的信心。二是推动税制改革来刺激经济增长。日本的税制改革并不是在东日本大震灾之后提出来的,而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2010年提出的。东日本大地震可以说是给日本政府强力推动税制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在上述两种方案中,由于新任首相已经明确表示不希望通过日本银行购买国债为政府支出融资,因此通过推动税制改革来获得所需的支出最为可能。

在2011年9月16日日本民主党税制调查会(以下简称“税调”)的例会中,税调提供了两种方案。两种方案都下调了企业所得税、扩大了课税基础。不同的是,方案1上调资产税,而方案2不上调。在方案2中,综合税改政策所新增的收入中要有2800亿日元转入经常收入,用于弥补不上调资产税的损失。不管是哪一种方案,日本财政将会新增5000亿日元的缺口。

为了减少国民的阻力、保障资产税增税改革的顺利通过,日本政府做出了两个姿态:一是将救灾、强化社会保障纳入到税制改革中,强调增税所得将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二是日本的国会议员同意减少自己的薪酬作为配套措施。

面对日本不断上升的债务余额以及日本政府迟迟不能出台整固财政基础的政策,各大评级机构在2011年陆续调低了对日本的主权信用评级。先是标普在2011年1月将日本的主权信用从AA下调到AA-,并在2011年4月将日本的展望由“稳定”调为“负面”。而后是惠誉将日本的评级展望从“稳定”调为“负面”,最近一次是穆迪将日本的评级从Aa2调低到Aa3。

从总体上看,日本国内外的主要机构都预测2012年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将会大幅提升,瑞银集团(UBS)的估计是最高的,为3.5%,日本经济研究中心(JCER)的估计最低,为2.1%,其他几个机构的估计都在2.2%~2.6%之间。

课题组分析认为,从细分项目的估计上来看,各个机构的预测基础是基本一致的。2012年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有三个前提:一是私人消费出现较快的正增长,最高的估计是增长1.6%,最低的估计也有0.8%。二是公共投资和消费大幅提高,其中以大研总和(DIR)的估计最高,估计日本的公共投资上升13.7%,而政府消费上升2.1%。三是出口恢复并出现较快增长,各机构对日本出口增长的估计在5.7%~7.5%之间。

经济仍存变数

黄皮书认为,有几个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变数:一是对日元汇率的假设。到2011年9月,日元的汇率已经达到了76日元/美元,而大多数机构估计的基础是日元汇率在78~83日元/美元之间,所以各机构估计日元将会贬值。从美元的走势和欧洲主权债的状况来看,这一假设可能过于乐观。如果日元汇率持续在高位,那么日本的贸易顺差对GDP的贡献将会减少,甚至无法维持正的贡献。二是日本公共投资的来源。大多数机构在预测时,都假定日本不会提高消费税,也就是说,要靠发债来为公共消费和公共投资融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日本政府很有可能提高消费税,并通过增收和结构调整来为灾后重建融资。如果真采取这样的政策,那么公共消费和公共投资对GDP的贡献要比估计的小得多。三是对设备投资的估计。根据2011年第二季度和2011年7月日本对外投资的发展,日本对外投资的增长速度显然在加快,所以日本国内的产业空洞化问题将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当然,考虑到日本正准备下调企业所得税,所以企业设备投资仍然有可能出现正增长。四是私人消费。课题组估计,日本的失业问题将会在2012年得到明显缓解,所以私人消费出现较大幅度上升的可能性很大,但考虑到消费税上调,要出现EIU预测的1.6%的增长率是非常难的。根据上述四点,课题组对日本2012年的经济增长及各组成部分进行调整,根据调整后的预测结果认为,2012年日本实际GDP会出现明显反弹,经济增长率在0.37%~1.80%之间。

  







  

俄罗斯和中亚经济:继续恢复性增长

作者:程晖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在2011年愈演愈烈的国际经济和政治危机中,俄罗斯经济逆势走强。尤其在去年底,俄罗斯结束了长达18年的马拉松式谈判,正式获准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迎来了对外经贸合作和自身经济发展的崭新起点。

中国社科院的《世界经济黄皮书》认为,2011年俄罗斯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向好,延续恢复性增长趋势。但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加工业、建筑业恢复增长,零售额和出口总额显著增加,但内生性增长动力仍显不足。国内需求连续增长,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减轻。俄罗斯国际储备首次突破5300亿美元大关,位于中国和日本之后,居世界第三。《世界经济黄皮书》课题组预测,2012年俄罗斯经济增长速度可能进一步放缓,但仍将保持增长。2011年,中亚各国经济表现普遍好于预期,呈现稳定增长态势,经济多样化是2012年该地区各国的发展目标。

延续恢复性增长趋势

课题组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初以来,俄罗斯工业产值增长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第一季度工业产值增长1.5%,第二季度下降到1.3%,其中6月增长为5.7%,7月份呈负增长,为-0.2%。即便如此,根据俄联邦统计局报告,2011年上半年俄工业生产将增长5.3%,在G8集团中居第二位。从一些实体经济公司看,例如俄罗斯最大的汽车生产商伏尔加汽车集团在2011年8月11日公布的财报显示,上半年该集团实现净利润21亿卢布(约合7143万美元),而上年同期是大额亏损。

其中,上半年对工业生产增长贡献最大的是加工工业。在2011年6月,加工工业增长7.1%,加工工业对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占整个工业增长的91.1%,其中占比较大的行业如交通运输设备占8.0%;机械制造设备占28.7%,等等。

但与2010年同期相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仍然缓慢。2011年1~6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仅为2.7%。同时,固定资产投资需求由强渐弱,如果剔除固定资产更新因素,对新增固定资产的投资就更少。如果再从中剔除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私人资本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就少之又少。

中亚国家:呈稳定增长态势

课题组对中亚国家的经济数据研究表明,2011年上半年中亚各国经济增长普遍好于预期,除吉尔吉斯斯坦外,其他国家的GDP增长率都在6.9%以上。

《世界经济黄皮书》认为,促进中亚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一些国家增加了对大型或重点项目的投资。例如,哈萨克斯坦在工业和基础设施领域落实《工业创新发展规划》,共启动了152个大型项目,

总投资55亿美元。乌兹别克斯坦为提高地区工业潜力,加大主要日常消费品生产能力,实施了509个粮食类和非粮食类产品生产项目等。

但是经济的稳定增长也使通货膨胀压力较大。根据亚行研究的数据,2011和2012年中亚地区通货膨胀率将分别达8.2%和7.1%,主要原因是食品和能源价格的上涨,特别是世界原油价格稳步上升的态势将对哈萨克斯坦等国国内燃料的价格浮动形成压力。

2012年经济缓慢复苏

课题组分别对俄罗斯和中亚地区2012年的经济进行了预测,他们认为,俄罗斯的经济增长步伐可能继续放缓,而中亚地区则呈现稳定和多样化增长。

课题组认为,2011年上半年,俄罗斯经济得到较平稳增长,进入第三季度,受美国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加之俄罗斯国内尚缺乏有力的经济增长点,因此,2012年经济增长步伐可能放缓。在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3.9%的情况下,俄罗斯经济只能增长3.7%。

他们认为,石油价格始终是牵动俄罗斯经济的主要因素。在全球经济增长显露疲态的大背景下,整个石油产业的供需结构正悄然发生变化。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的预测,2012年全球石油需求日均增长将降低19万桶。这对俄罗斯石油出口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俄罗斯每年在对经济增长做出预测和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时,都要考虑到石油价格这一重要因素。

课题组预测,2012年中亚地区经济将增长6.9%。2011年和2012年通货膨胀率分别达到8.2%和7.1%。其中土库曼斯坦GDP将增长10%,在欧洲复兴与开发银行公布的29个国家中为增长速度最高。中亚地区经济增长主要动因是这些国家的出口商品市场价格上涨,尤其是石油、矿产等资源类产品价格的上涨

但是,根据各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本地区各国中期经济发展的关键任务仍是创造就业岗位和减少贫困。为此各国需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私人领域的作用、促进经济多元化,使经济发展不仅依靠自然资源,而且要依靠更紧密的区域合作。

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分别制定了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其共同特点包括以下几点:强调发展多样化为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以尽快摆脱对资源类产品出口的依赖;加速工业化发展和技术创新,包括发展信息技术、生物和医药技术等高科技产业,提升国家竞争力;扶持中小企业和私人企业并改善投资环境等。吉尔吉斯斯坦正在尽全力创造条件,发展实体经济。吉尔吉斯斯坦拥有黄金、煤炭、铁矿石和其他的矿产资源,有很大的空间来发展信息技术、制造业、纺织业、旅游业。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范文轩 发表于 2012-3-20 10: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一、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放缓,2012年全球经济仍将呈现低速增长态势

    (一)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态势

    全球经济复苏趋缓,下行风险加大。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私人需求疲弱;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速回落,宏观调控面临的局面更加复杂;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升级,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国际金融市场反复大幅波动;与此同时,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全球通胀压力依然较大。

    美国经济复苏显著放缓。今年前两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分别增长0.4%和1.0%,远低于去年各季度增速。经济复苏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刺激性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效应减弱,同时私人部门持续疲弱,无法有效接续经济增长动力。一季度美国私人消费按年率仅增长0.4%,拉动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为复苏以来最低水平。前两季度美国投资虽保持正增长,但增速分别仅为3.8%和6.4%,远低于去年同期31.5%和26.4%的水平。二季度出口按年率增长3.1%,拉动经济增长0.41个百分点,也创下自复苏以来最低水平。目前,美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8月失业率仍在9.1%的高位。

    欧元区经济增速明显下滑,各国经济走势分化加剧。受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和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深化等因素影响,二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增长仅为0.2%,明显低于一季度的0.8%。其中,6月工业产出指数环比下降0.7%,降幅为2009年下半年以来最高。

    三季度以来,欧元区经济增长依然乏力,7月工业产出指数仅与上半年平均水平持平。同时,欧元区各国经济走势分化更加明显。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三国工业产出指数7月环比进一步下降,降幅分别为0.7%、0.7%和3.0%;德国经济仍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工业产出指数7月环比增速高达4.1%。欧元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经季节调整后的7月失业率仍高达10%,较去年同期仅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西班牙失业率升至21.2%,为金融危机后的最高位。

    日本经济上半年连续负增长,但逐渐呈现好转迹象。地震、海啸及核泄漏造成日本生产设施严重损坏和电力供应短缺,一季度GDP环比下降0.9%,其中3月工业生产环比降幅高达15.5%,出口大幅下降,对外贸易顺差减少。二季度日本经济延续下滑态势,环比负增长0.5%,其中,出口降幅环比高达4.9%,对外贸易转为赤字;私人住宅投资和私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较上季度下滑1.8%和0.9%。

    随着地震造成的供给端约束逐渐消除和灾后重建展开,日本经济逐渐呈现好转迹象。工业生产4、5、6月持续环比正增长,7月工业生产排除季节性因素已恢复至震前水平;出口在3、4月环比分别下降8.0%和7.0%后,5月开始恢复环比正增长,7月已接近震前水平。同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逐渐恢复,私人消费整体呈上升趋势,公共投资随着灾后重建的展开而增加,二季度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然而,日本经济仍未走出通货紧缩,8月最新修订数据显示,扣除生鲜食品的消费物价指数一季度和二季度同比下降0.8%和0.3%,7月与去年同比持平。

    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增速普遍回落。随着货币政策紧缩力度加大和全球经济增速趋缓,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普遍出现回落。巴西二季度GDP同比增长3.2%,环比增长0.8%,分别低于一季度的4.2%和3.2%;印度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7%,低于一季度7.8%的增长率,为18个月以来最低;俄罗斯二季度GDP同比增长由一季度的4.1%下滑至3.4%;墨西哥二季度经济同比增长为3.3%,为2009年四季度以来最低。

    (二) 世界经济走势展望

    当前,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甚至认为世界经济处在新的危险阶段,近期将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速预测分别下调至4.0%。从发展态势看,虽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有可能深化,甚至拖累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但只要有关国家携手有效应对,世界经济还是能够避免出现二次衰退,明年世界经济仍有望维持低速增长态势。

    1.美国经济复苏仍将保持缓慢态势,再次陷入衰退可能性不大

    美国经济复苏仍将保持缓慢态势。首先,受失业率居高不下和通胀率上升影响,居民实际收入增速下降。今年前两季度,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按年率分别增长1.2%和1.0%,明显低于去年各季度增速。8月居民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44.5,为2009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其次,受经济整体不景气影响,投资者信心不足,二季度美国CEO信心指数由一季度的67大幅降至55。7月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降至50.9,为2009年9月以来最低水平。目前,国际组织、美国政府、经济学家和大型商业机构都下调了对美国经济今明两年的增长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月对美国经济2011和2012年的增速预测,从6月的2.5%和2.7%分别下调至1.5%和1.8%;美国白宫预算与管理办公室9月预测从2.7%和3.6%分别下调至1.7%和2.6%;费城联储发布的3季度经济学家调查预测,从2.7%和3.0%分别下调至1.7%和2.6%;花旗银行8月预测则分别从1.7%和2.7%下调至1.6%和2.1%。

    美国经济再次陷入衰退可能性不大。首先,去年10月以来,美国消费者信贷按年率一直保持正增长,今年7月已接近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扩张。其次,今年3-7月,美国房价已连续5个月保持上涨态势,房价回升有助于提升消费能力和投资信心,减少银行住房抵押贷款损失。第三,今年4月以来,美国工业生产一直保持扩张态势,7月工业生产指数和产能利用率提升都较为明显。第四,美国银行体系状况逐步改善,今年前两季度,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分别实现3.6%和15.2%的正增长,二季度银行贷款违约率降至1.68%,已接近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第五,美国刺激性财政政策获得新的空间。今年8月2日国会提高联邦政府举债上限,为美国政府继续实施刺激性财政政策创造了条件。9月8日奥巴马总统推出4470亿美元的就业创造计划,拟从减税、扩大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为美国经济继续注入动力。第六,美国货币政策继续保持宽松态势,联邦基金利率0-0.25%的超低水平将一直维持至2013年6月底,美联储已宣布延长4000亿美元的国债期限,未来美联储仍有采取其他措施进一步放宽货币环境的可能性。

    2. 欧元区经济下行风险加大

    二季度以来,欧元区经济信心指数持续下滑。8月为98.3,较7月下滑了4.7,今年以来首次低于长期平均水平(100),在17个成员国中,只有德国的经济信心指数高于长期平均水平。预计受全球经济增速趋缓、南欧诸国财政状况持续恶化、欧债危机可能进一步升级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仍旧高企等因素影响,2012年欧元区经济增速较2011年将明显回落,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高盛已于8月将欧元区2011和2012年经济增长率由2%和1.2%下调至1.7%和0.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9月将欧元区2011年和2012年GDP增长率由6月的2.0%和1.7%下调至1.6%和1.1%。

    3. 日本经济将缓慢复苏

    虽然今年日本经济仍将出现负增长,但在灾后恢复重建的带动下,日本经济有望逐步缓慢复苏。日本央行预测,经济从今年3季度恢复环比正增长,4季度开始进入温和复苏轨道,但日本经济仍面临世界经济复苏放缓、日元升值和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等挑战。日本央行7月的货币政策会议将2011财年(今年2季度-明年1季度)经济增长率从0.6%下调到0.4%,2012财年仍维持在2.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日本经济将下降0.5%,但明年有望实现2.3%的增长。

    4.新兴经济体增速仍将继续放缓

    发达国家经济形势恶化以及国际资本市场大幅震荡给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带来下行压力,9月以来相关国家和国际机构纷纷下调今明两年经济增长率预期。巴西央行将今年GDP增长率预期从3.84%下调到3.79%,2012年从4%下调到3.9%。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将今年GDP增长率预期由原来的4.2%下调至4.1%,同时预计经济恢复快速增长不会早于2014年。墨西哥银行最新估计今年经济增长率将为3.8%-4.8%,比此前的预期分别下降了0.2个百分点。亚洲开发银行在9月报告中,将印度本财年(今年4月1日到明年3月底)经济增长预期从8.2%下调至7.9%,并把下一财年增长预期从8.8%下调至8.3%。

    虽然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也在放缓,但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需求减弱将抑制大宗商品价格的进一步上涨,这将有利于缓解新兴经济体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和经济过热,加之发达国家延长低利率货币政策执行时间,新兴经济体有可能适度放松过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此外,新兴经济体的财政状况普遍显著好于发达国家,刺激内需支持经济增长的政策空间仍然较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今明两年仍将分别增长6.4%和6.1%,其中,俄罗斯分别增长4.3%和4.1%,印度分别增长7.8%和7.5%,巴西分别增长3.8%和3.6%,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分别增长5.2%和5.8%。

    二、全球通胀压力仍然较大

    (一)大宗商品价格仍将高位剧烈震荡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剧烈。年初,受世界经济复苏较快,全球流动性过剩加剧,以及中东北非地区局势动荡等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纽约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WTI原油价格)由年初的91美元/桶增至5月初的110美元/桶左右,增幅达21%;而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BRT原油价格)则由年初的95美元/桶增至5月初的 126美元/桶,增幅达30%。随后,由于诸多宏观经济指标显示未来全球经济增速可能趋缓,市场对未来大宗商品供求关系预期有所缓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进入高位小幅震荡状态。

    8月以来,市场对未来全球经济减速的担忧进一步加剧,加之受标普下调美债评级、意大利和西班牙主权债务违约风险上升等因素影响,全球金融市场一度大幅震荡,相当一部分资本出于避险考虑撤离大宗商品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曾在短期内出现大幅回落。纽约西德克萨斯原油价格一度由7月底的100美元/桶左右降至8月底的80美元/桶左右。但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状态并未根本改变,2011年9月16日,纽约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收于87.05美元/桶,芝加哥证券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收于500美元/吨,仍处较高水平。

    2012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仍将受到供求基本面、全球流动性状况、国际金融市场稳定性、美元汇率走势以及突发事件等因素影响,其中供求基本面是根本性因素。2012年全球经济整体保持稳定增长的可能性较大,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势头较为强劲,将为大宗商品需求增长提供稳定支撑,预计2012年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仍将处于高位。但2012年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进一步上升,金融市场的短期波动较2011年将更为剧烈,2012年大宗商品价格的震荡幅度可能会进一步上升。若美国和欧元区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再次恶化,导致全球经济增速大幅度下滑,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会重现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高速回落状态。

    (二)发达国家通胀压力明显上升

    美国通货膨胀压力上升。今年5-7月,美国总体通胀率一直保持在3.6%,为2008年11月以来的历史高位。能源消费价格上涨是拉升美国总体通胀率的主要因素。5-7月居民能源消费价格指数年增长率分别达21.5%、20.1%和19%。7月美国核心通胀率为1.8%,已接近美联储2%的警戒线。

    欧元区通货膨胀率明显上升。4月欧元区通胀率高达2.8%,目前仍维持在2.5%的较高水平,显著超出欧央行2%的警戒线。9月欧洲央行的月度报告预测2011年欧元区通胀率将在2.5%-2.7%之间。2012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处于高位震荡状态的可能性较大,欧洲央行也需要维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预计欧元区仍面临一定的通胀压力。

    (三)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形势依然严峻

    8月巴西消费者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37%,高于7月的0.16%。截至8月,巴西消费者价格指数12个月累计涨幅7.23%,再次突破7月6.87%的当年纪录,创下自2005年6月(7.27%)以来的新高。巴西2011年官方通胀预期已由6.28%上调到6.31%,2012年通胀预期为5.20%,与4.5%的通胀控制目标相距甚远。韩国8月CPI同比上升5.3%,创3年来高位;央行调查显示消费者预计未来12个月通货膨胀率将达到4.2%,亦创下近两年半高点。印度衡量通胀的批发价格指数8月同比上涨9.78%,为一年来最高水平,迫使印度央行于9月16日上调关键利率25个基点,这是印度央行自去年3月以来第12次加息。亚行9月报告将本财年印度通胀预期由7.8%上调为8.5%,并将2011年亚洲通货膨胀率预期从此前的5.3%上调至5.8%,同时指出通货膨胀仍将是亚洲决策者面临的一个挑战。

    三、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深化和扩散,引发金融市场剧烈波动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扩散的风险不断上升

    今年以来,欧债危机进一步升级。一是部分国家已经无力清偿债务。危机前希腊已长期存在巨额财政赤字,危机后实施的刺激性财政政策大幅提高了主权债务规模。2009年12月,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2010年起希腊政府已无力依靠自身财力清偿到期债务。二是危机已经蔓延到欧元区核心经济体。随着西班牙、意大利主权债务规模的持续上升和经济的持续低迷,市场对两国出现主权债务违约的担忧明显加剧。2011年9月,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德国国债收益率差明显上升,意大利/德国国债收益率利差一度达到444个基点的历史最高位。同时,德、法两大欧元区核心经济体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也有所上升,标普已经警告法国长期国债主权评级有可能遭到下调。三是危机已经严重波及欧洲银行业。欧洲银行业存在对“欧猪五国”的巨大风险敞口,如法国巴黎银行、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和法兴银行对“欧猪五国”的风险敞口分别达到1983亿、1356亿和470亿欧元。“欧猪五国”一旦出现主权债务违约,将会严重恶化欧洲各大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欧洲银行融资高度依赖银行间同业拆借,一旦各大银行资产负债表开始恶化,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将明显上升,甚至可能出现流动性危机。

    目前,“欧猪五国”削减财政赤字的计划在国内面临重重反对。德、法等欧盟核心成员国国内存在着反对政府用纳税人金钱救助他国的压力,刚刚结束的欧盟财长会议也并未就债务危机达成新的协议。在欧元区经济增长乏力、“欧猪五国”主权债务规模继续扩大的背景下,2012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将进一步升级。中银香港内部报告称,2012-2013年仍是“欧猪五国”主权债务到期的高峰期,“欧猪五国”面临债务违约的风险可能将高于2011年。

    然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欧洲金融体系崩溃和欧元区解体的可能性很小。欧元区一旦解体,整个欧洲将陷入停滞,各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也将明显下降,并将严重危害世界经济的复苏。因此,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虽然立场存在明显差异,但最终均会达成有效的短期救助方案;而从中长期看,随着欧元区在财政、金融等方面进行大幅度的制度调整,主权债务危机将会逐步得以解决。

    (二)国际金融市场反复大幅震荡

    7月中旬以来,对欧债危机恶化和全球经济陷入“二次衰退”的担忧引发金融市场反复大幅剧烈震荡。8月8日标准普尔下调美国信用评级之后的首个交易日,全球股市出现抛盘,美国标普500指数收盘下跌6.6%,是2008年12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德国DAX股指收盘下跌5%,法国CAC股指下跌4.7%,英国富时100指数则下跌3.4%。8月前两周,全球股市市值缩水约4万亿美元。9月5日,意大利、西班牙两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然升高,最新公布的多国经济数据走弱,引发全球股市再次暴跌。美国标普500指数较4月底触及的年内高位回落了14.5%,德国DAX指数和日本日经指数均创年内新低。截至9月15日,与年初相比,美国标普500指数已下跌4.9%,德国DAX股指下跌21%,法国CAC股指下跌22%,伦敦富时100股指下跌11.2%,日本日经指数下跌17%。

    资金纷纷涌入黄金和债券市场寻求避险,9月初金价一度攀升至每盎司1920美元的纪录高点。9月2日,美国国债收益率自1950年以来首次收盘降至2%以下的水平。9月5日,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1.85%,为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日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升至5.58%,为8月8日以来新高。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亦升至5.328%的近一个月高点。

    避险资金的涌入推动日元和瑞士法郎大幅升值。尽管日本当局今年已经两度入市干预,但日元对美元汇率仍然在8月中旬创下战后新高,达到1美元兑75.95日元的高点。为打压瑞士法郎强劲升值趋势,瑞士央行于9月初采取强硬措施将欧元对瑞士法郎下线设定为1.2瑞士法郎。同时,部分投资者开始逃离新兴市场。9月9日起,新兴市场货币开始对美元贬值,韩国、印尼、巴西等国央行纷纷入市干预阻止本币快速下跌。截至9月23日,与9月8日对美元汇率收盘价相比,短短两周内韩元已下跌8.5%,印尼盾下跌6%,俄罗斯卢布下跌9.3%,巴西雷亚尔和墨西哥比索下跌幅度分别高达15.6%和12.7%。

    四、全球宏观政策协调难度加大

    发达国家内生动力不足、债务负担沉重导致进一步实施财政刺激的空间不大,只能依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公开承诺将零利率维持至2013年,欧洲央行将基准利率维持在1.5%不变,英国央行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5%的纪录低位,同时将定量宽松计划下的债券购买规模维持在2000亿英镑不变。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放缓,新兴经济体货币紧缩步伐放慢。土耳其央行8月初率先降息;巴西央行也于8月31日突然将利率从12.5%下调至12%,结束了始于年初的最新一轮加息周期;俄罗斯、韩国、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央行均维持政策利率不变,只有印度央行于9月中旬再次加息。

    目前看,发达国家为刺激经济,有可能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新兴经济体仍然面临较高通货膨胀压力,过早放松紧缩政策可能导致物价持续上涨和资产泡沫过度积累,货币政策仍需偏于紧缩。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会继续加大对新兴经济体货币升值的干预力度,要求新兴市场扩大内需、增加进口;而在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国内经济增速逐步回落的背景下,新兴市场需避免本币过快升值以保持出口竞争力,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因此,各国宏观调控目标和方向存在分歧和冲突,协调难度必然加大,甚至可能爆发贸易战和汇率战。(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4粉丝

298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