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关做事,写材料是第一要务。不能写材料在机关是吃不开的:在地厅级机关,混到处长很难;在县处级机关,混到科长很难。顶多混个享受处级、科级待遇,后劲不足,就此止步。打字员、收发员出身的机关干部,如果不努力学写材料,一辈子也难抬得起头,有可能直到退休才勉强混个副主任科员。 8 g: L7 E+ S3 y
) d k: i* [% M7 _1 Y2 E4 |8 I, G
不幸的是,我恰好就是在县直机关做事。从事机关工作20余年,换了三个单位,四个岗位,一直与材料打交道。不知内情的人,没有机关工作经历的人,说我是笔杆子,言语间透着羡慕和钦佩。虽知是恭维,我仍然感到汗颜。说来惭愧得很,写了20几年,似乎越来越拿不出手。合领导意的少,不合意的多。是由于不喜欢,所以写不好;还是由于写不好,所以不喜欢?有时候我觉得是前者,有时候又觉得是后者。自己也说不清楚。我有自知之明,因此,能不写就不写,能少写就少写。能推则推,能躲则躲,避之唯恐不及。7 N. q4 |! a# H2 O, V" F' G
2 T7 `& A( H. N9 a, a9 {
领导布置任务,常常会留出较为充裕的时间。如果从布置之日开始写,到要用之日还有十天半月。你写好后送给领导,他会不断地提出修改意见,你就不停地改吧。有时候二三千字的材料,要改上五六遍,甚至更多,最后一稿与第一稿面目全非。我有一个消极怠工的好办法。领导布置写某个材料,我一直放着,直到领导再三催问:写好没有,后天要用呢。才急就而成。匆忙送给领导过目,因时间紧,领导往往改得少或者根本不作改动,就拿去用了。都是些应景文字,生命短暂至极,念完即弃之纸篓,花那么多时间在上面,岂不是浪费!再说了,下再大的功夫,写得再好,署名也是领导的,我为什么要呕心沥血?( K& o, Q. ] S) H1 y
" e- }. J$ _, ?9 Z1 z 写材料,也有窍门。“天下文章一大抄”,这里说的文章,其实是指材料。现在科技发达,网络便利,百度一下,拼凑一下,数千字的材料倚马可待。可领导也不是好糊弄的。如果领导有思想,有见解,而且对网络并不陌生,胡乱拼凑就会露马脚,免不了挨训。遇到这样的领导是人生之大不幸,但严格的训练可以让你写出真正有分量的东西。对大老粗出身的领导,也要小心。写好的材料一定要有错别字,一至三个,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多了,说明你太不认真,太敷衍了事;一个也没有,叫领导无法斧正,如何体现领导的水平?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材料中一定不要出现多音字或生僻字,在换页时一定不要出现半句话,若让领导在大庭广众之前出丑,岂不是自断前程!
% I( w2 d) ~4 R$ |7 h7 Z7 }' l2 {3 L
2 p" y' s# c' p3 B7 } 与写材料相比,写新闻似乎要简单些。在某些机关,写新闻、搞宣传报道有奖励,甚至有重奖,在市报上发一篇豆腐块奖励50块,上省报奖200块,上“国家级”奖500块甚至2000块。有的单位每年安排的宣传费就有一二十万元,在报纸上、电视上开辟专版专栏,定期或不定期地自我吹嘘。这样做当然是为了宣传政绩,宣传政绩当然是为领导脸上贴金,对领导升迁很有好处。我的几个朋友,就在这上面尝到了甜头,一年稿费上千元,奖金却高达上万元。这样的导向性使大家重新闻轻材料,表面上尊重写材料的人,内心却瞧不起。
0 z4 F4 N, [6 i2 {* ?6 Z, m
* `8 W9 @) J J! w2 Y) W! M2 x 写材料出身的人,往往对写材料恨之入骨。有的一旦升迁,就决心一辈子不再动笔。回想起以前的经历,会感到后怕。但是材料总是要人写的,也总是有人乐意写的。因为写好材料预示着前途有望,于是伏案苦熬,青丝变白发,斯人憔悴,而终于修成正果,那时会长叹一声:谢天谢地,终于熬出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