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决定 决议8 `9 p1 }" E3 j0 j+ [
! a; ^' u {* H4 ^5 _4 E6 _3 D2 D
2 p* H0 K2 [- _; ~$ K# P( K
一、决定
1 p$ {; G5 r: K(一)决定概述$ {/ M W' o3 {5 [
"决定"主要是各级党政机关安排重要事项,或对重要问题重大行动进行决策部署时使用的具体规定性和领导指导性的公文。7 H1 h. W4 `' o T
《办法》规定:"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安排。"; Q) f. N$ h+ n/ Y
《条例》规定:"决定,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的安排。"% v8 k: u/ ]3 K+ x' V4 O, B
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也可以使用决定,其内容应为本机关中相对重要的事宜。) Z/ U6 P& G2 K* P4 q% p
"决定"这一公文名称,最早见于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地方苏维埃政府暂行组织条例》之中,是当时九个公文文种中的一个,以后时废时用。1981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持办法》又将"决定"列为正式公文文种。
! Y5 W& N7 o. V; s9 B% V6 d(二)决定的类型及其特点
5 g) a$ | W3 q' {4 u' Y0 p+ k由于"决定"所发布的事项或行动都是重要的、重大的而不是一般性的问题,因此,它是一种具有领导性、规定性和约束力的下行公文。就内容与作用而言,决定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 P6 g( O6 u0 g! c. [* o1、指挥类决定。指挥性决定也称部署性决定。这类决定,是针对某方面的工作、某一类问题或某项重大行动所作出的安排。它偏重于确定某方面的方针政策,以统一认识和行动。其突出特点是政策性强,要求下级单位坚持贯彻执行。0 z( c$ `$ g: E$ ]/ i |
例如:
; G; Z) M; M& Z4 U4 a! s2 S$ j% n9 v! T& j7 v. @$ g
8 Q7 x w4 a$ G, N2 X: T4 C2 \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惩
/ ]( ?6 |% x6 a* ~) V* a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 u7 K/ f. J$ b& B6 _
1 M3 ?( t' ~1 { s# V$ E; o(1983年9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0 A' c5 e; g$ O' m5 k* W
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83年9月2日中( t ?5 @5 P. ^
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号公布施行)$ z3 e8 U6 R; l+ V, S
1 S/ J# K3 F2 W6 l
- a+ e" {0 |/ ^9 Z
为了维护社会治安,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必须予以严惩。为此决定:
3 s) u3 e6 B7 | P9 v G' i一、对下列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可以在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以上处刑,直到判处死刑。
3 ^$ W+ t7 N( N6 [1、流氓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携带凶器进行流氓犯罪活动,情节严重的,或者进行流氓犯罪活动危害特别严重的。
9 ]: {, f, O+ V$ j9 ~8 m% b2、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情节恶劣的,或者对检举、揭发、拘捕犯罪分子和制止犯罪行为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公民行凶伤害的。) F% x! l. \% o6 g* o
3、拐卖人口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拐卖人口情节特别严重的。! t( ^+ y, ]) Z
4、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或者盗窃、抢夺**、弹药、爆炸物,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 p9 K' q' ^. X9 U7 R# P
5、组织反动会道门,利用封建迷信,进行反革命活动,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 V; ^/ P4 L: f3 ^4 n, I3 D
6、引诱、容留、强迫妇女卖淫,情节特别严重的。
& L! Z. s3 w! p( K6 K3 q9 |二、传授犯罪方法,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死刑。
# I" K6 o& k3 y( I$ G三、本决定公布后审判上述犯罪案件,适用本决定。
7 y. x; L$ F/ e# Y2、表彰与处理决定。这类决定用于某一件事、活动过程完结之后,表彰好人好事或批评处理坏人坏事,目的在于树立榜样与吸取教训。例如:" p* R3 [! s3 [# s- ?4 i9 u
1、关于表彰先进的:
3 l v! Z8 l _7 s& c7 x. t7 r' E! X6 Y! p: J7 o: k% C. M! v
u; v+ {. m! { [) W
国务院关于授予赵春娥,罗健夫,蒋筑英
3 m; X& D# Y) R* ]. H* o! u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决定* h* p$ O7 I- U/ A: m$ \
(1983年2月22日)(略)& B: A) D$ m' d3 n* Q
& k- S* o, _, [) c2 q" \/ B
, D% g( N2 A" Z4 q* h% B
2、关于处理事件与人员的:
0 E( }$ E" v* ~9 d/ r0 B+ r2 `' }% Y
3 T! x- g( A/ F" F4 V
国务院关于大兴安岭: ~7 {. ?" h, Q, X( R t
特大森林火灾事故的处理决定
, m9 `1 {1 S& y6 J; U; z(1987年6月6日)(略)
M' g( v# h0 S- x W$ A* P; ?3 Q# X
& _& w4 g/ ^4 c+ c5 E+ e! U% `5 J1 |: \- t8 T5 d, H
以上所述表彰与处理决定,都是重大的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重要事项。这类决定还可用于一般的奖惩事项,如《中共××市委关于命名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决定》、《××县人民政府关于从严处理破坏山林事件的决定》等。% ~+ t. _2 q! i% x# p
3、知照类决定。知照类决定又称宣告性决定,这类决定的使用范围较广,主要是领导机关,有关部门或单位对一些重要事项所作的安排、会议的重要决定,机构的设置与调整等,这类决定的特点是重在宣告、知照,只要求下级机关、单位及人员知道此事就行了。$ u; B9 g, }, }1 g) ^" g2 A
例如:
5 o" J H. }) {5 ]
# G$ l9 L! b6 `7 { w0 L2 @0 y7 {# V' _
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
# T/ c8 O& Z' [# W, J) a(1988年4月13日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
5 ?' J7 {- [; W8 j9 y& N. Z+ g! Z" e
% Y) @. U4 X# o7 A& q9 _0 H0 z3 Q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设立海南省的议案,决定:& }0 T1 c5 x; h8 L3 @) W. p( Q3 A
一、批准建立海南省,撤销海南省行政区。海南省人民政府驻海口市。1 u, T" f0 J( O6 I- b
二、海南省管辖海口市,三亚市、通什市、琼山县、琼海县、文昌县、万宁县、屯昌县、定安县、澄迈县、临高县、儋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白沙黎言辞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东方黎族自治县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n4 R$ s0 |2 O. a
此外,知照类决定还有:关于召开重要会议的,如1986年1月2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召开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决定》;关于某一专门问题的,如1981年3月31日《中共中央关于恢复沉雁冰同志党籍的决定》,以及有关人事任免事项的决定等。
% j0 q: Z1 l1 Y(三)决定的写作
" P! ?0 V/ u% J9 i4 ^+ u2 [1、指挥类决定的写作。这类决定,多是领导机关作出的,方针政策性强。其正文结构分为原由、决定事项和执行要求三个部分。如《国务院关于提高粮食统销价格的决定》,用一段话讲明提高粮食统销价格的必要性及其政策依据。然后分条列项阐明提高粮食统销价格的有关事项。最后提出贯彻执行的具体要求。明确具体,具有明显的政策性、规定性和指导性。这类决定的内容必须体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要与有关的规定保持一致,对决定中提出的各项原则与措施务求观点正确、政策界限清楚。
+ B9 _" Y: x! v) L! M2、表彰与处理决定的写作。表彰决定的正文主要写被表彰者的身份、事迹,对被表彰者的评价,表彰的决定事项希望与号召等。它与表彰性的通报有些相似,但它比通报简要,以评价与号召为主,而不是象通报那样,主要是叙述被表彰者的事迹为主。如《国务院关于授予赵春娥、罗健夫、蒋筑英全国劳动模范的决定》就是如此。处理决定主要是针对人所犯错误的认识和悔改表现,再写处理决定。最后,还要指出应吸取什幺教训,并提出希望,起警策作用。
8 n2 l3 f2 M7 c5 V4 h2 }5 S" Z0 H3、知照类决定的写作。这类决定,有繁有简。纯系知照性的,可写得简要一些,如召开一些重要会议的决定;兼有事项安排的则应具体些,如《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等。1 M5 Q: p- C& l. z
4、决定的语言表达要准确,文字要简明,不能将分歧意见或认识上不一致的问题写进决定。词语不能引起歧义。对决定的事项必须写得清楚明白,具有可操作性,而且是在实践中能够做到的。2 d+ l; F" ^6 P) _ y/ m
二、决议5 r7 q+ w& ?9 w' W- i
(一)决议概述
: D- F: l. e& R; a( k/ E决议同决定一样,是领导机关对重要问题或重大事项进行决策部署时使用的领导、指导性公文。
' Y* |! l8 F1 a9 |《条例》规定:"决议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
7 e7 g5 g/ {7 z: N! p' m1993年11月重新修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则取消了"决议"这一文种,主要是考虑在行政机关的实际行文中,"决议"已很少使用,一般都用"会议纪要"来代替。
) g& _* e$ J* e. O" q" i"决议"这一公文名称是建国前后开始使用的。如1945年4月20日中国共产党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51年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要点》;1952年11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调整、区建制的决议》等。. Z' z& q9 n; a, P
决议是领导机关对于重大事项或事件的处理,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经会议讨论表决通过所形成的意见,并据以制定和发布的会议文件。决议作为会议文件,主要是在各级党的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上使用。它的性质与作用同决定大体相近,一般都要求坚决贯彻执行的。1 X3 {' m5 d M ^- l S5 Y
(二)决议的分类及其特点% ~- g2 Y7 c( p3 T% \: n
按照决议的具体内容和作用,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 O# B4 d% U, o; ?1、批准文件的决议。一般说来,公布较高一级代表大会期间讨论通过的会议文件,如重要的工作报告、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决算等。按照惯例,都应同时公布经大会讨论通过的这一类型的决议。3 A, ?% k; `/ ? d5 |" l3 Z
例如:
! V8 d; k" J( s( |8 b3 _" H8 m- E6 y
! S. Y5 n% {1 t, t$ L* F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f v8 m, S4 n* v
关于1992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 x/ Y" R `' d& k3 \
1993年国家预算的决议
) D7 v/ U5 R5 C6 V- }4 }
& f: d/ X: @. o: u# w2 T+ c$ D' u1 K9 A: P+ S" t6 C, r
(1993年3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 s' t3 e" W9 J7 ~( G! L
代表大会第一会会议通过)' Q: k' m9 P$ a q0 ^$ o
8 W. l% S& a" {8 E2 R% ?" m) b0 Z* H8 r7 J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经过审议并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报告,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1993年国家预算,批准财政部部长刘仲藜所作的《关于1992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3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会议授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1992年国家决算。% m3 ]- d) [9 c
批准文件决议还有,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199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等。 Z0 ?4 `5 R* \: m5 F; b
2、重大问题的决议。这类决议是指经会议讨论通过的全面总结历史或现实的重要经验教训,阐明重要理论观点的文件,其特点是方针政策性强,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如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96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等。这类决议问题重大、涉及面广,理论阐述多,篇幅宏大,影响也比较深远。一般按照内容的性质分成几个大的部分加以组合安排,然后分条列项进行阐述。$ _& |" h+ c6 n+ ]9 D& E
3、专门问题的决议。这类决议是会议上就有关专门问题讨论决定后而发布的决议。
6 q# M2 o( w' T$ U, B例如:3 m, @. C) Y, d/ @# A2 Z
( o3 c+ x1 D! V3 J) v) A$ y) K
- a F Y8 @+ A" f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m i2 \ V- G* u9 w! p*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
1 P) W' Z. E/ H; \, S0 `/ s7 ?& S: S' K+ Z8 o8 q4 g5 V$ X) ]; r
% l4 F, d$ S3 j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 h9 C2 V3 ^+ g/ T! _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 I4 M0 v% c! y0 i
# S6 o$ e2 n( r3 }5 P2 C
9 K& {% D; W7 z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撤销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年3月5日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定。+ Z, t y% h. V& p
(三)决议和决定的区别 W) v! ]( O7 O
决议和决定同有一个"决"字,有决断、裁决之意,都是对重大事项或行动做出决策安排的指挥性下行文。其区别在于:
/ o7 n" `+ `5 I' ?* v. Y. I, g9 j3 V(1)从形成程序上看,决议是必须经会议讨论并按法规定程度表决通过的;而决定则不一定,它可以经过会议讨论通过,也可以由各级领导机关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制定并公布。
/ f* i0 U9 b+ t1 K(2)从内容要求上看,决议的内容是带有全局性、原则性和指导性的重大事项,下级机关必须贯彻执行;而决定则不一定,凡对重大行动作出安排的指挥性指令性决定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而宣告性决定一般只起宣照知照作用,并没有贯彻执行的要求。. F& [8 M* D$ u3 a
(3)从发布形式上看,决议用会议名称发布,并于标题之下居中位置两边加括号标明通过决议的日期及会议的名称(全称);而决定则不一定,除会议通过的决定外,一般都是以机关的名义发布的。
7 d2 G- ^/ r. p2 Q9 @; j0 i
7 O. W7 r( h. ^, l7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