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文化体育] 走出文化发展的三个误区

[复制链接]
三明学习网 发表于 2012-3-12 09: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一、走出文化发展工具论的误区
    过去屡见报端,并在基层作为口号叫响的“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后有人又改为“经济搭台,文化唱戏”。不论谁搭台,谁唱戏,都是从工具论的角度理解和界定文化,是对文化的误读。一是仅把文化当成了工具,降低了文化的价值,使文化依附于经济,没有认识到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违背了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创造力的本质功能。二是把文化与经济等割裂开来,在当今社会文化与经济已浑然一体,文化已经济化,经济已文化化。文化与经济不但分不开,而且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和发展动力,文化起着创造力、引领力、凝聚力的指导作用。
    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创造力”,实则是文化的指导力。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一种精神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理论的指导,因此称为“血脉”与“灵魂”。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成为综合国力重要组成部分和竞争主要因素,一个没有文化的经济GDP大国,绝对不是一个真正的强国;没有文化自觉的GDP发展,根本不可能是科学发展,因此称文化为“血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经济的血脉,是国家综合国力构成的重要因素,是国家的国际影响、国际地位及竞争力的关键。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魂”,绝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或一个“台”。
    文化的指导力还体现在文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为经济自身发展增值,创造新的利润。经济发展中企业生产的产品价值、产业链长短,取决于产品中文化和科技含量的多少,及对生产规律认识把握程度。有的产品经济效益好,就是因为有文化品位和科技含量,文化拉长了产品的产业链,使之有了市场。有的开发区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是因为其产品有文化、有品位,文化推进产品自身产业化和资本变现,因为文化因素而增值,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和增值空间。文化的指导力还表现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文化具有双重属性,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经营性的关系,在文化建设中既不要过于强调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而否定文化的产业化,也不要片面追求文化经营性,丢弃意识形态属性使文化自身发展失去“魂”。
    二、走出文化发展单一论的误区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是从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个维度,描绘了文化繁荣与发展的路径。我们党早在十六大强调文化体制改革时,阐释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丰富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推进了文化发展实践。但现实中,有些人对文化做了单一论的误读,仅看到了文化的经济维度,过度发展文化产业,丢弃了文化公益性的价值维度,走上了一窝蜂用文化去赚钱之路。结果出现了出版和报刊追求发行率,电视追求收视率等过度商业化、娱乐化问题,导致现实中忘掉了文化的社会效益,片面强调经济效益,影响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这些问题皆源于对文化的误解、误读,出现了一些缺乏文化底蕴,为钱而迷失文化发展正确方向的劣文化、伪文化、假文化。纵观我们推进文化建设的历程,始终没有摆正两者的关系。在计划经济时期,过度强调了文化的价值维度,突出文化意识形态的价值性,要求文化为政治服务,实则是把文化等同于政治。同时强调发挥文化的公益性,丢弃了文化的民生意义,把文化与政治画等号。其结果是违背了文化自身的内涵,曲解了文化本意;在实践上阻碍了文化的健康发展和繁荣,同时也影响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不是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更要求实际工作者,正确理解文化概念的内涵,处理好文化价值维度与经济维度的关系,再不能为文化而文化,为利而文化。
    三、走出文化发展节庆论的误区
    以节庆日带动、推动文化建设和发展,这个节庆日必须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并有巨大的文化和经济效应。有的节庆日是世界性的,如孔子诞辰日等,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还有的是区域性的,但有广泛的认可度并成为世界性的,如黑龙江的冰雪节,已办十八届并成为国家主办的重大节庆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积极参加,既弘扬、宣传了冰雪文化,又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有的地方把节庆日搞乱了,什么西瓜节、杏花节,结果是花大钱请文艺团体来演出,还要各部门都要买票来捧场等等,这种过滥节庆既没有文化内涵,又没有经济价值,就是找几个新闻媒体一炒作,发点消息就完了,浪费纳税人的钱,为官员脸上贴了金。
    还有近些年常见报端的“名人故里”之争,地方官员上战场,花钱买学者参加帮论证,这种热闹完全丧失了文化的本质。其实质是地方官经济至上思维的外化,并不真正是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对目前世界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的误解,是用打文化牌来抓经济,为自己创造泡沫化的政绩,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不符合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作者:祝福恩 来源:学习时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3粉丝

256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