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常所讲的散文,是文学“四分法”中的体裁之一,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是一种记事抒情的文学体裁,这个概念就是人们所说的“狭义散文”的概念。广义散文还包括韵文以外的其他一切散体文章。散文被理解为狭义散文时,可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再分为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三类。这三类都具有形体自由、蕴含情趣、语调天然的鲜明特征。因此很多人喜欢阅读散文,而同时许多习作者也因此感到散文易读而难作,易学而难工,外在的散漫与内在的神凝很难有机结合在一起。其实,散文形体自由,结构灵活,不同作者可根据不同构思进行创作。从散文的总体倾向出发,可从以下几点入手解决创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最终写好散文。
: c4 W1 `! V/ `' g1 e# v+ V
- S- T# ^, U0 G# _# \首先要创造意境。散文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不可能展开对人物性格的充分描写,也不可能表现重大的矛盾冲突。这就需要对生活加以艺术的升华,创造出生动、感人、逼真的艺术意境。' z; q- q" y. w% A/ l, w
7 z6 i/ S4 J r/ g
那么什么是意境呢?简而言之,意境指文学作品中描写的生活图景和思想感情融合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与境的统一,意味着内情与外物的融合,诗情与画意的交织。这就需要作者表情要真挚浓郁,珍惜自我经历而写出“实境”;凝结自我情感而写出“深情”。法国散文大师蒙田在他的随笔集卷首中曾告诉读者,“我本人就是这部书的材料”,书里描绘的就是“我的生平和事迹”。鲁迅在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他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有他儿时嬉戏于百草园的欢欣和就读于三味书屋的乏味;有他为父亲病痛的操劳和对庸医的愤懑;有他离开绍兴到南京的求学和东渡日本的学医;更有他为救国救民而探求革命真理的弃医从文;有他回国后革命给予他的希望,更有他对革命失败的痛楚进而力劈荆棘开创新路的奋力跋涉。通过自身的经历,多方面地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真实生活,抒发了自己的所思所感。从文学创作规律来看,文学就是以个别反映一般,而人的情感世界又是相通的,因而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的苦闷思考,可以引起更多人的共鸣与奋争。如朱自清的《背影》,便是用文字为父亲的摄影,而传递出的却是人类一种最普遍而又最挚爱的父子之情。作家的感悟在写实的行文中跃然纸上,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6 r9 h% o, c! Z
: a( X" D: N6 s; H: o! b5 j另一方面,散文的立意要独特隽永。散文立意是散文写作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不管是写人记事还是状物写景,实际都是从一个概括的思想滋生出来或是归宿到一个旨意的。散文由于选材随意,就更需要讲究立意独特隽永。朱自清散文《匆匆》中有这样一段话:“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在清闲自然的语言中蕴含感叹时光难留的真情真意,创造出一种如行云流水、清水芙蓉的艺术境界。3 z2 F: T7 v% C( U/ Q% L; ~
/ }+ h9 w/ a$ c/ O
其次要谋划结构。散文的内容要富于情韵意态,散文的结构要服从内容表现的需要。所以,散文的结构往往随物赋形,不拘一格。有几种常见的结构形式被习作者较多地运用,介绍于下。0 {7 C# N+ M$ T. ~3 ?2 v
' g+ n- L1 r3 Z6 L一线贯通式。这种结构适应于描写对象单一、集中,可能只写某一人某一事、某一场面或某一景象。例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写了游山探洞的经过和感受,题材单一,线索清楚。
) C* z- B( X- f! D! t" m
0 D) `: p3 J9 x5 U1 P3 }片断组接式。这种结构通常由几组生活片断或场景组成,它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致思点。一个片断或场景同另一个片断和场景之间,表面上是断开的,但意象上是相联系的,读起来脉络清晰,井然有序。如贾平凹的《冬景》,写了四幅雪地景象,四幅画面组合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北方乡村的冬景图。1 E! X% |$ @5 U3 V; s
& I; T$ g: g" n6 h- h辐射展开式。这种结构方式先点出一个核心,然后围绕这个核心辐射式地向四周展开,开合自如,纵横交织,情思奔涌,想像飞腾。秦牧的散文《土地》就使用了这种结构方式,以土地作为这篇散文的核心,平列了古往今来一系列关于土地的事例,来说明人民是依赖土地生存的。这种结构,能把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个事物写得异常丰富多彩。
% {! Y' R! L% ]6 t# L( d- g' N7 u4 M" n" d: p9 W1 l
意识流式。这种手法常用在小说创作中,但也可以用在散文的创作中,以情感的意识流动作为主线编织散文。余光中的散文《鬼雨》,就用意识流手法写了儿子不幸亡故的事件,有清醒的现实的描写,也有潜意识的流动和跳跃,出现似真非真、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营造出一种迷惘凄冷的艺术氛围。
$ t3 y8 y# [' a6 p( }, E
5 i4 n S$ T1 I3 m" m C散文结构优秀与否还关系到行文的流动舒展与运笔的和谐适意。散文构思行文,总是呈现为一种流动舒展之态,自然而宛转。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写“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然后又把视觉镜头拉开,写“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字里行间都暗示着“空中”二字,行文不可不谓流动,运笔不可不谓和谐适意。& }& ^: i! T0 b; W- i3 T6 S3 Z9 y
2 ]2 m- E, W4 s/ s( J( t! j y
最后,散文还需要诗化语言。人们常把散文称为“无韵的诗”。散文除了内容、情思方面具有诗意外,在语言格调上,也应该具有“无韵诗”的特点,即轻灵舒展、节奏明快、语气和谐,读之琅琅上口,给人一种语言美、音韵美的享受。这方面,我们应多读一些我国古代的骈、散文,汲取其中有益的东西。苏轼《前赤壁赋》中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祝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这里,月明星朗的美景是通过清秀天然的语言描绘而成的。读这种语言,给人一种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的感受。1 t/ a4 e. ^$ K/ ]+ }# e
+ f' M; G f% ^以上几点只涉及到散文写作的大的方面,对习作者来说还需要根据自身的条件,结合上面谈到的理论与经验以及其他有关文学的、历史的、社会的等知识,勤读、勤学,勤写、勤练,使散文写作得心应手,写出文情并茂的佳作来。
; [. O/ q/ d, P
6 a f8 S3 e# x'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