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属于一种短小精悍的评论文章,我们在教学中把它称为文艺性的社会论文。也有人把杂文称为议论散文。3 S9 n6 o9 ]* l) e" Z" M1 h
- E7 E! ]( Z2 y1 t) J鲁迅谈杂文说:“现在是多么切迫的时候,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和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又说:“当然不敢说是诗史,其中有时代的眉目。” 可见,杂文是作者为了快速地反映和评论社会现象而采用的一种文章形式。杂文的篇幅短小而内容集中,三言两语即可道破要旨。但这不意味着内容的贫乏。杂文要有“杂文味”。所谓“杂文味”,就是要有新鲜的立意,新奇的构思,恰切的材料,形象的比喻,幽默的言辞,有根有据的说理,精深独到的剖析。只有这样,读者才会耳目一新,精神一振。
: d! o5 `6 n( v8 M! ]$ d4 L( P
' c! h& N# c. t5 v杂文要在有限的篇幅中,有针对性地加以发挥,这就决定了杂文不能铺展开来写,而要大中取小,小中见大,以尺水观风波,从局部看本质。评价一篇杂文的立意高低,主要看挖掘得是否深,概括得是否高。要做到这两点,就需要透过现象去抓事物的本质。杂文贵在一针见血,“血”就是事物的本质,也就是作者对现象分析和判断的结果。要挖掘得深和概括得高,就要超越个体的表面的现象,从社会大局出发去看待和认识问题。( ]* d* Q4 c0 K) f- u- A: n
) J4 q! ?( K" s* P. v
一、杂文的标题
' I$ }; Z( H4 t0 c/ ^- R; w
9 ?3 {. n0 A1 g( n) [# x杂文的标题有自身的独特性。鉴于杂文是文学品种,它的题目就不可避免地具有文学性,渗透艺术的匠心,同时鉴于杂文短小精悍、战斗性很强,它的题目就要像导火索一样,能引燃炸药包。倘若平淡无奇,落入俗套,那么就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所以,认真负责的作者总是精心考虑,苦苦思索,力求找到一个别具一格的标题。杂文标题应追求这样的效果:鲜明,准确,具有战斗力;新颖,生动,能吸引住读者;深沉,含蓄,具有幽默感和讽刺味;提要,钩玄,能够紧贴文意;奇特,悬疑,提出令人震惊的问题;隽永,优美,使读者赏心悦目。尽管如此,杂文仍然有一些常见的标题。《从……谈起》、《由……想到的》、《……的启示》一类题目,在写作的时候总是由一个具体的事物、事例、事因讲起,然后推展开发出去,讲到大是大非问题上,把道理讲深讲透。《××与××》,一般是两个对称性的词语,二者之间有一种或相近、或相联、或相似、或相关、或相反的关系,作者在分析、论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如《理想与前途》、《尊师与重教》、《讲原则与讲情面》等等。有时候也可以是三组词语的并列,用间隔号或者关联词联结起来,讨论三者之间的关系或引申到其他问题上去。如《树木·森林·气候》,《空话·假话与官僚作风》,《机关枪·大炮及其他》。有时候,为了取得引人注目的效果,一些杂文还使用漫画式的标题,其意在突出某种幽默的感觉或讽刺的意味。如《恭喜发“才”》,《居高“淋”下》,《以“声”作则》,《无处不“痰”》,《植树造“O”》之类。有时候还可以使用貌似反常的标题起到一种冷峻、辛辣的艺术效果。如《公牛挤奶》,《武大郎开店》,《理论的颜色》,《略论“左视眼”》等等。谐音和词语的回环能造成生动活泼的趣味感,如《丰子恺画画不要脸》、《职称与称职》、《漫话我的漫画》、《长坪村里不平常》,就很好地利用了谐音和词语回环,给人一种生动而又新颖的感觉。# Z( p3 Q& N+ y3 g- n
" @( C9 D/ v3 H- `) t% Z3 j, K
二、杂文的形象议论
7 i3 w0 F! g0 ]2 _& f5 X- X0 ^# C3 L/ M9 f$ T6 c
杂文既然是社会性论文,就要说理、论争、评析、辩驳,让读者分清是非曲直、真假善恶。然而,杂文的议论又和一般的政论文、评论文不同。杂文不宜过多地抽象地说理,不宜进行纯理论的描述或思辨,也不宜平铺直叙地举例说明,而是要从具体的事例、事件、事实出发,渗入形象的艺术的手法,通过灵活巧妙的议论来阐明道理。这就不能满足于告诉读者一个结论。杂文的结论包含在形象的议论之中,读者可以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得到。换句话说,思想的高度要从大处着眼,而讲道理却要通过具体事物,剖析问题要从具体可感的材料入手,给人留下形象直观的感觉。例如有篇题为《“淌得很”》的杂文,讲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然而作者并没有展开纯理论性的论证,而是讲有些“半桶水”偏要“淌得很”。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可怕的不在‘半桶水’,而在于‘淌得很’。‘半桶水’不淌,就有从‘半桶水’变为‘一桶水’的希望。‘淌得很’呢?那只有在落伍者的席上找到他们的位置。”这种形象化的描绘和艺术化的论证,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在杂文写作中,采用粗线条的外形勾勒笔调,叙述某一情节或讲述某一故事,通过适当的联想和一事物同它事物之间的类比,使用形象化的语句词汇,都可以增强形象说理的成份。1 U; p9 Z8 h1 t+ n. ?- g( H( y3 B P; h
4 ~( F, n, J- W. l三、杂文的语言表述
0 i( q2 _ Q- e0 c1 l9 p) I/ a( K7 s# q3 p
杂文的语言有着自身鲜明的特征,它不象论文的语言那样细密和冗长,也不像散文的语言那样轻灵而散漫。它总是以精炼、幽默、泼辣见长。杂文一般篇幅短小,作者要把丰富深刻的思想熔铸在很小的篇幅中,必须用精炼的笔墨。冗长的叙述和罗嗦的议论在杂文中是不允许的。有人说杂文是政论和诗的结合,其意也是在说明语言的精炼明快。我们来看下面一段话:
' s( }' A+ q5 _1 T9 x% s
5 m" \& V# ?& b- k) S$ K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的诗人争一日之长,而是别有一种意义在。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先驱者爱的大纛,也是对摧残者憎的丰碑。一切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F; X) \+ j1 _! {; R( A4 H
9 G% \: B; q! f" {
这是鲁迅《白莽〈孩儿塔〉序》中讲的一段话。文字精炼而明快。杂文语言把浓郁的理性意识和鲜明的文学色彩融为一体,既要求有严密的逻辑力量,又要求形象生动,凝练含蓄。
0 {$ E( Y- v; B# I: u- @
% Z! U; D. h3 @+ D/ k B幽默是增强杂文趣味性、可读性的一种重要修辞手段。杂文不能板起面孔,一本正经地说话。如果一本正经地说话,就会失去杂文味。杂文的语言可以诙谐,可以调侃,可以滑稽,可以揶揄。讽刺在杂文中同样经常使用。采用讽刺可以增强诘难、否定、贬斥的力量。在时事剖析性杂文中,讽刺的作用更为明显。幽默、讽刺和批判不完全相同。幽默使人在笑声中领悟人生。讽刺主要是嘲弄有关错误的、荒谬的或矛盾的言行,有恶意的,也有善意的。有这样一篇杂文,题为《“武大牌”烤饼问世》,文中说:“武氏烤饼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可以代药,……武二郎因为常吃哥哥所制的烧饼,才长得身高九尺,力大无穷,在景阳岗打虎显威一举成名;潘金莲得益于丈夫的烧饼,方长得如花似玉,貌若天仙。”文中还说:“现已成立‘武大集团’,该集团经多方努力,寻找到武大郎的后裔,将其祖传烤饼制作方法重新加以整理,使其面世……”该文发表后,有人把它当成了广告,真的寻找“武大集团”的地址,企图得到武大烧饼的制作方法。这些读者由于文体常识有限,没有弄清这是反语,是幽默,是讽刺。这篇杂文讽刺某些瞎编乱造的广告或产品介绍的用意十分明显。说武松吃了烤饼力大无穷,说潘氏吃了烤饼貌若天仙,而烤饼的真正制作人武大郎却为什么三寸地丁,其貌不扬呢?何况,潘金莲未生一男半女,伙同西门庆毒死了武大郎,那武大郎怎么会有后裔?而且,《金瓶梅》本身就是文学作品,不是历史实录。这里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其用意在于利用矛盾提示矛盾。
: Y2 C1 @: ]- C3 a8 L2 c" ^( I# x% }. b$ k7 I
杂文写作中,还可以使用夸张和荒诞的修辞手法,进一步突出幽默和讽刺的味道。有篇杂文题为《南郭别传》,以立传的方式披露了南郭的有关“秘闻”。文中说,南郭本来在清水衙门做事,每日一杯茶,一支烟,一篇公文看半天,清闲得很。但他为了捞点钱,决定改换门庭。于是去伯乐人才学校的音乐速成班里学习,虽然一堂课未上,却还是拿到了文凭,投身到齐宣王的乐队,有固定奖金,还不时到其他六国“走穴”,收入相当不错。齐宣王死后,他丢了“铁饭碗”,只好举办“吹竽函授班”,但仍然享受着“副厅级待遇”。他死后,获得“宫庭音乐大师”的谥号。这里,作者打破了古今时空上的界限,变异了原来的故事,进行了荒诞的组合,产生出语言的陌生化效应,使文章含蓄、幽默而又新奇,活画出一个不学无术、浑水摸鱼却又一切如意的现代官僚形象,使人在捧腹之余又不禁进入关于如何健全人才培养制度和使用制度的深层反思。' r/ j! J1 o+ b5 O! i" u, P- V
$ N' a! ?8 Y6 X, |
我们的时代仍然需要杂文。我们应当重视学习杂文的写作。写杂文要具备三个条件:一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能准确判断善恶优劣;二要有丰富的知识修养和写作功力,能熟练地使用杂文语言;三要具有较强的感悟能力和发现能力,能捕捉到好的立意和好的题材。否则,就难以创作出精美的杂文作品。
( X/ G4 ]6 o; D* D8 E$ H; A; [1 l1 W: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