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机关负责后勤,无多大权力,其下官员心态甚好。一日,与之共饮,其下一官员说道:“干太多你什么意思?不干不好意思。只好干一点意思意思”
" _+ q$ g5 L) \2 M0 g; K& _% {
. Y, E: b/ R2 |0 w1 W! ^' K" m m, t& v: y! M, n# x! c- o
闲话少叙,左岸学人今天想谈的是,在写材料的过程中,如果碰到了两位意见相左,风格迥异的领导怎么办?学人在004文中,曾指出,写材料要把好领导的脉,按需供给,对症下笔。碰到了上述情况,我们似乎就难以做到“按需”,也无法“对症”,因为需求多,症脉也多条。以左岸学人在基层和机关的经验,这种情况在越基层,越不容易碰到,因为基层真正懂材料,想写材料的人很少,经常直接递给最高领导。而在越上面的机关,情况就相反了,经常多个领导把关材料,很多时候意见大的,让操刀写材料的人无所适从。( @1 [0 Y, q8 P+ i" O, A1 |
# l" l5 R$ O2 O! z5 t4 H$ N: U+ K( C$ R E, x! f% P9 V5 g( t
怎么办?世上办法总是比困难多的(这句话也不知谁想的,真他妈精辟,也很提气,哈哈)。学人做法,按照三个原则来操作:第一,千万不能抱怨,尤其是不能在同事面前或在别的领导面前诋毁领导,这是大忌是,除非你不想混了。第二,做多手准备,观察不同的领导的意见,如果两种意见一直争执不下,你就按照不同意见和风格准备多份材料吧。这是笨办法,但也是最聪明的办法,理由有二:一是如果你一直等领导意见统一,很有可能领导会迁怒于你。因为你是实际操刀手。领导是不能得罪的,讨好所有领导,是生存之道。二是你不可能永远只跟着一位领导,掌握不同风格的写法,最终获益的是你自己。第三,最后定稿,谁官大听谁的。: l4 y, K9 K& X8 ^; ]# H
& i. T4 a4 ~/ _0 O) z' l$ O7 x0 I
- o$ _4 k# j% N& H0 g
: ~ H g6 k" i8 X0 `8 }( C
上述三条是常识,但是常识往往就是因为大家都熟悉被忽视了,在我同事中经常就发生此类情况。左岸学人始终认为,写材料永远只是一种“器”,套用古代的说法“淫巧之技”罢了,学会做人是一辈子要学的技能。记得一位高人曾传授过7字机关生存之道:“多做,少说,常点头”。与诸君共勉之。, Q4 z4 {- S7 _*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