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党政机关公务人员如何缓解或避免浮躁情绪?

[复制链接]
老秘书 发表于 2012-2-22 16: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浮躁”得以成为概括一个时代特征的词语,并广为流传,贾平凹先生功不可没。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贾先生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书名即是《浮躁》。小说甫经问世,“浮躁”这个词便引起广泛的共鸣,很长一段时间,人们甚至将这两个字用来指称上个世纪末整个社会特有的时代心态。
& B* G  M. @3 K" V- r浮躁究竟是怎么回事?有一个说法叫做“心浮气躁”。看来,浮躁说的是心气。心不稳,气不沉,漂浮不定,躁动不安,即是浮躁。然而,其实这只是表象,就内在而言,浮躁的本质在于内心不和谐。由于受到外界耳濡目染的冲击,而自身“功力”不济,“底气”不足,没有主见,被外界牵扯着走,安静不下来,因而表现出浮躁情绪。因为急功近利轻浮急躁,做学问的不愿沉下心搞研究,当作家的忙着一本一本出书,为官的热衷于搞形象工程,连这些被认为比较成熟稳健、比较有主见和涵养的人都“慌了神”,更遑论别的人群?, i; D& N2 f& {( }& n
: {- Z+ I( z6 h; r; E
原来说浮躁是世纪末情绪,现在进入新世纪都七、八年了,怎么还经常听到“浮躁之叹”?这个提问本身就未免有些浮躁。浮躁既然不会召之即来,也不会挥之即去,它的来去总是有一个过程。并且,大凡不好的东西,人们往往感觉来得突然,走得悠悠,于是有了“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的错觉。再者,将“浮躁”与世纪末挂钩也未必合乎情理。考察不同的历史时期可以发现,“浮躁”与世纪末无涉,当社会大变革时,由于人的思想观念与社会发展的步调落差过大,人便容易流于浮躁。而当这种情绪的面比较广时,尤其是社会主体意识的高扬和人们低文明层次的极不和谐时,整个社会就会形成普遍的浮躁情绪。
5 G) S1 R0 \: w" X6 O0 N3 K$ m/ G( j
# F5 |4 h' ~) U; U0 j  y7 m( l浮躁是对生命的折磨和贻误,影响自己当下的生活,牵扯自己走向未来的步子,同时还容易伤害身边人,于己无益,于人无益,应设法予以避免。5 x- e; X1 _. j9 k. U$ Z

0 H, P  }; T- W: A) q如何缓解或避免浮躁情绪?解决问题,首先要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到问题存在的本因,这就是庄子说的“请循其本”的探寻路径。那末,浮躁的本因是什么?是自信心的丧失。人贵有自知之明,自负是不自知,自卑同样是不自知,不自知就无以自信。一个人不仅要洞察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也要洞察自己的未来,要明白自己在社会群体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能够处的位置。把自己的位置摆正了,目标定位就会比较实在,对自己就会有更充足的信心,从而能够心如止水、泰然自若。
" p4 j; K# N. }, i" B, @. o( y
( ?$ Z* K) Q" }! n做一个可以自己驾驭自己的充满自信的人,一个有定力的人,一个远离浮躁的人,把握以下六个“不要太”是必要的:, |5 D1 }) {, y/ B3 e0 O' N+ P9 u/ S
( l- r# L: ~. m; t
——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人们之所以浮躁,很重要的一点,是认为自己“很行”,而自己的所得与自己的能力,与自己的付出却极不匹配。这样的境况是不容否定的,但同样要清醒,一个人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所处位置的凸显。地球不会因为少了某一人而停止转动,如果换一粒稻谷装入布袋中,或许它也会脱颖而出。为此,要把自己放低,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看到别人的长处,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自卑,而是在理性和冷静中积极进取。要与人为善,做人要豁达大度,能容人之短,更能容人之长,因为豁达让人心境开阔,使人内心安详。要坚持把自己的成绩放在团队中衡量,个人英雄主义极端有害,单枪匹马不可能成就事业,你的成功凝结着别人的汗水。对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的同事,要常怀感恩之心,是他们支持你取得了现在的成绩,并感受到人生的温暖。并且,在感恩中我们体会着生活的真善美,感恩因而使人达观向上。$ X" \/ ?) e( T! v3 j! J
" D0 u% z) d4 |: d6 W/ M
——不要太喜欢与人比较。从某种意义上说,浮躁是比出来的,是与眼前“胜过”自己的人比出来的。比较本身无可厚非,比一比才知道存在着差距。但如果一味执迷于比较,就会使自己沉陷其间不能自拔。特别是在信息社会,信息量非常之大,我们见到的奇迹太多太多,有人摸彩票中了大奖一夜暴富,有人扮演一个角色一夜成名,有人官运亨通连升三级,如果今天跟这个比,明天跟那个比,每天的心情就会很糟,由此将消磨人生的锐气。何况,什么叫做成功的人生,原本便无统一的界定。有人追慕名利,有人逃避名利,各人有各人的理想和追求。还应看到,俗语说得好,“人家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回头一看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按同一个标准看,比自己更为不顺的也大有人在。再者,“成功人士”给我们的印象,往往只是他头顶的光环,他背后的艰苦与辛酸又有几人能够想到?就如古代的帝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似乎是无比的荣耀,可威权背后的寒冷与清寂,又有几人知晓?盯着自己脚下的土地认真耕耘,不要好高骛远,盲目攀比,因为这样的结果往往于事无补。
+ J4 g! ]& ~- O' p5 r0 m* Y# W( H; V* N- Z# q2 q! ^
——不要太囿于一事一理。人们之所以短视,之所以焦躁,许多时候,其实都是死认理儿。自己认准的成与败,别人框定的是与非,套在其中走不出来。于是,假使现状恰巧与这一事理有着天壤之别,浮躁便在所难免。事实上,凡事未必只有一种道理,都能明晰地辨别出是与非,有时换个角度甚至也许会更接近于真理。要把视野拓宽,对所谓的“理”多反思。不可否认,人的思想成熟有一个过程,但应该尽早成熟,而不要把这个过程拉得太长,更不能满足于“朝闻夕死”。更早地谙熟事理,这于人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法国牧师纳德·兰赛姆为自己撰写的墓志铭中这样写道,“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时光是不可以倒流的,但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勤于反思,我们完全可以提前明了一些事理。6 r/ t" _) {2 K. S) z

+ p  P$ p* \; G——不要太拘泥眼前得失。星有启明星,花有夜来香,每一个人生也都有他自己的轨迹,纵观古今中外,少年得志者有之,老当益壮有之。别人今天比你强,别人现在比你顺,你焦急什么?你的成功或许就在明天。这正如我们坐火车,今天别人坐在窗子边,他看到了满目青山,隔**坐在了窗口,照例会看到无限风光。庭前花开花落,天上云卷云舒,对于一时的得失,不要看得太重,人生的路还长着呢。如此地急躁,你以为你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吗?对眼前差强人意的叹息,体现出一个人对未来信心的不足。需要明白,成功缘自执着,源于积累,没有扎实的根基,一切光环与成就都会如过眼烟云,昙花一现,决不能长久,即使暂时得到了,也将很快失去。要输得起,沉住气,静下心,任尔东南西北风,一心一意打牢基础,丰富积淀,成功自会水到渠成。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精彩评论10

正序浏览
老秘书 发表于 2012-2-22 17: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保持健康心态弥足重要1 |' [& r7 A$ l' K3 n$ W* f
3 W0 c7 I0 r2 R) v8 s: X

! W  S' ?( X0 _  c
" ^2 d7 J( e2 U0 X  r(转自2009年12月2日光明日报,田建国/文)! c) o9 \# K6 p% S
7 p& B* t1 T$ x7 F* _9 j3 V( X

8 @2 R5 ^6 D, H# X* r  m
* |  u7 m" f0 q- r5 P8 q8 e/ p心态,不仅决定一个人当下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还决定人生、决定命运。健康心态是一种持续积极的内心体验。不健康的心态则是心理平衡机制失调的结果,既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别人。因此,我们要下力气治理心态污染、祛除不健康的心态。目前有以下几种不健康的心态需要警惕和治理。 & y: _7 a' B2 q( m
  一是浮躁心态。当下,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追求短期效益已成为一些人的通病。十年磨一剑,有人恨不得一年磨十剑,文章不写半句空、板凳甘坐十年冷的人少了。心躁人爱看风头、势头,常重情面、场面。有位花农讲的好,夜来香其实白天也很香,因为白天人的心太浮了,所以闻不到夜来香的香气。可见,耐住清贫、守住寂寞、乐于奉献、勤于耕耘,才能在事业上真正有收获。 : p* R5 O* L$ m+ e% }: ^2 Q
  二是“没意思”心态。有人遇到点挫折,或稍有不如意,就对人生很悲观、很失落。什么都无所谓,什么都不想干,表现出失意郁闷状态。“没意思”实质就是没有理想、没有热爱、没有激情,没有精神支柱。“既没有真正的欢畅,也没有刻骨的悲哀,好似六朝的骈体,虽然珠光宝气,内里却空空洞洞。”一个没有理想、没有信念的人,只能受本能驱使,人生没有明确目标。这种人或是思想极端、心理阴暗;或是浑浑噩噩、虚度光阴;或是唯利是图、狭隘自私。对于这样的心态,首先要唤醒心灵、唤醒热爱。热爱成就理想,热爱催人奋进,热爱点燃激情。要有一种真正的积极向上的激情,一种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精神。面对机遇,敢于争先;面对艰险,敢于探索;面对落后,敢于奋起;面对竞争,敢于创新。正确看待社会,正确对待人生,多看光明美好、积极向上的东西,始终保持阳光、自信、向上的心态。
4 S* X. {% t: ~1 f. X( ]. j  三是嫉妒心态。心胸狭窄的人容易嫉妒人。与嫉妒有关的是恨能人、枪打出头鸟。大家齐步走,都心安理得,谁要冒尖,就可能成为众矢之的。即便你没得罪他,他也心存偏见;哪位能人出事了,他不是惋惜,而是幸灾乐祸;对干事的人求全责备,对不干事的人却可以委曲求全。其实,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学习、相互欣赏,善于宽容包容,容人、容事、容言,退一步海阔天空。 ) o. C& h: m; j; v4 t
  四是攀比心态。与他人比较,已成为一种习惯思维方式。比的结果,常常是不满意、不满足、不平衡。人活得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大半源于攀比。领导干部掌握权力,面临种种诱惑,稍有不慎就会成为腐败的“俘虏”。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逐利抬头,犯不犯错误常是一念之差,关键是把握住自己。如果与社会上大款比收入比享受比排场,心态就会失衡。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克服攀比心态,确保“大道”不偏离,“小节”不丧失,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困,堂堂正正做人,廉洁自律做事。 & Y- B; @) z$ R  K: Z9 M3 T% n
  守住健康心态,才能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楼主| 老秘书 发表于 2012-2-22 17: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四怨干部”要不得9 B! [) E$ `4 r0 a

; e) o3 n1 d& K; |- o# P
6 O: X) y& ]) F9 D4 J, a6 ]2 d5 ]/ p- S# v9 }) X
(转自2009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石开/文)
! S1 a* h; I# r6 ?  b
) X- Z8 T' |1 f$ k; T. c9 |6 P, L$ j2 |$ F

6 y& _' L8 h3 Z6 Q/ T/ a
9 Z7 S: C. d$ [1 G+ H) X  心态决定状态。然而,面对困难、问题、矛盾,一些领导干部却摆不正心态、放不平心绪,由此生出种种“怨”来。( I4 \' A" b2 @- F+ ]9 E
  一为怨“上”。对上级的要求、部署,往往不作理解,一上来就质疑。自己工作做不好,怨上级不了解情况、“一刀切”、瞎指挥。不顾大局、不分场合,只知道“讲怪话”、“发牢骚”,甚至在同级和下级面前以怨上为炫耀。" S: U" I6 Q" r4 b" z) ?& U
  二为怨“下”。工作出了问题,不问具体情况,只是一味怨下级缺少执行力、没有行动力,动不动就斥责。忘记了自己的决策责任、领导责任、组织责任,把所有过失都记在下级的账上,甚至常常在背后以讥讽、挖苦下级来表现自己的“魄力”。
5 ~8 A2 }  ]" R; U# ?( R5 g2 F  三为怨“别人”。总觉得别的部门别的单位,不协作、不配合。自己的门看不好,抱怨是别人闯了进来;自家院子长杂草,抱怨是别处飞进种子来。正常的合作说是折腾,正常的交涉说是拆台。有了好事,把功劳当篮球抢过来;有了困难,把矛盾当足球踢出去。
5 R% B. c- ~5 e$ I0 L8 g  四为怨“前人”。抱怨上一任干部基础没打好,留下烂摊子。止步不前是因“历史包袱”,出了问题是因“历史隐患”。看不见前任打下的基础,以致自己的失误也是前人的“积弊”。6 z3 P' R0 Z+ y; D. p5 v
  总之,在“四怨干部”眼里,上下左右都不好,只有自己最高明。有的甚至把抱怨当个性、当能耐。“四怨”交集,变成一股“怨气”,成为工作中的路障。- V: y' A7 w7 {
  抱怨总比行动容易,牢骚总比工作轻松。积极向上的人,看问题背后的机遇;消极无为的人,看机遇背后的问题。“四怨干部”丢失的,正是信念和信心。改革深水区、矛盾攻坚期,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重要的,不是抱怨问题,而是解决问题。只讲抱怨、只发牢骚,问题永远都是问题。. R4 B3 J: W" v  Y3 @
  怨气沉沉,怨念丛生,只因为缺少责任、缺乏担当。这“四怨”,无不是把问题往别人身上放,把困难往他人身上推。危中有机,事在人为。“四怨”把外因当根据,正是找借口、寻开脱,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换位思考,对上级,你是执行者;对下级,你是决策者;对同事,你是协作者;对下任,你是前任者。工作出了问题,你怨别人,别人也会怨你。怨来怨去,只会使得工作无法开展、问题无法解决。
) R: E- h, G( k  牢骚太盛,怨声不绝,往往更是因为缺少能力、缺乏行动。看什么都不好,是因为什么都做不好。如果只抱怨、不行动,兰考的盐碱地怎能被焦裕禄变成绿洲,阿里的老百姓怎会记下孔繁森的名字?遇到困难,怨天尤人,满口牢骚,首先就是缺少应对挫折的能力。什么成功都不会一蹴而就,任何发展都会经历曲折风险,不能正确地看待困难,不能很好地破解难题,才会用抱怨包围自己、用借口安慰自己。" j4 h( s# n$ p+ V! d5 M, }* P
  一级干部,是整个工作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带着怨气,自己不能奋发进取,下级也不会充满激情。怨字是“心上两人相背”,有了怨气,怎么谈团结,怎么讲和谐,又怎么可能创造积极健康的“生态”?“四怨”,肢解了共识、消解了合力、瓦解了和谐。而且,“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级干部的怨气,可能造成整个系统的“怨风”。陷入无休止的抱怨,必定干不出好工作,形不成好风气,带不出好队伍。0 ]! V$ y0 g, K5 D4 d4 y" J# `6 o' X. o% {
  “四怨”,是态度问题,也是能力问题。告别怨气,才能鼓舞士气,提振精神;历练能力,才能应对难题,打开局面。多怨无益,不如“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楼主| 老秘书 发表于 2012-2-22 17: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保持一颗平常心" S: H, l2 B! W% _5 \

1 M2 Q5 r* O( P. r" u- j2 r8 K  E" [- @, |
- b! D% ^7 E: v4 O) i7 w: d( T
(摘自2009年6月11日光明日报,陆彩鸣/文)
) V! {3 v: d- V8 ?  O0 ~2 H1 f& _( b6 E& s
3 L& t4 C! y' }& d. M! K7 D
3 _8 H, r+ f' {8 B' W2 N
    体育比赛中,心态影响胜负成败。对运动员来说,保持一颗平常心很重要。同理,对党员干部来说,心态往往影响状态。1 D+ U  J" ?, r0 e$ U. k( E! @6 d
    一个干部的喜怒哀乐,是其心理状态的表露。心理状态良好的干部,其精神状态、工作状态往往较好;而心理状态不好的干部,其精神状态、工作状态往往不佳。因此,党员干部始终保持良好心态,才有助于形成和保持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党组织关心、爱护干部,要注意从“心”开始,通过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始终保持良好心态,进而调优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做到善待工作、善待事业、善待人生。 : n* e. _3 w; S
    保持良好的心态,首先要正确对待组织。一些干部对组织多有怨言。有的人不能从全局看待人事安排,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有的人官本位思想严重、期望值过高,愿望不能达到就埋怨组织。有着这样的心态,很难做到正确对待组织,必然导致自己心态失衡,影响工作、贻误事业。党员干部正确对待组织,就要不分心谋人而专心谋事,以自己的工作和业绩树立自身良好形象,接受组织的考验和挑选。
0 C6 ^4 \. Q- p# g% M6 H! g  u" C- p    保持良好的心态,要正确认识自己。一些干部对自己估计得过高,总是嗟叹自己“怀才不遇”,而不是踏实地干事、创业。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导致心态不佳、干劲不足,最终是郁郁寡欢、蹉跎岁月。人贵有自知之明。党员干部应“日三省吾身”,常用“显微镜”审视自己,看清自己的优缺点,找准定位和目标。在工作岗位上,要扬长避短、以勤补拙,从小做起、集腋成裘,这样才能收获成就、发展事业。有理想还需多磨练,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 Z' e  e& b) B& j    保持良好的心态,要正确看待同志。三人行,必有我师。党员干部要用“放大镜”看别人的长处。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对待别人的不足,要宽容、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胸襟开阔,才能做到容人、容言、容事、容错。要正确对待他人的进步,为身边同志的每一点进步而由衷高兴。团队精神、全局观念和合作意识,是党员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良好品质。集体的力量是需要依靠每一位同志相互协作来实现。正确看待同志,才有助于培养和树立起集体主义观念。. Z4 @9 f0 b' [9 }! ]7 {
    保持良好的心态,关键在于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当前,我们面临的改革、发展任务愈加艰巨和繁重,党员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保持一颗平常心,培养和形成干事创业的蓬勃激情和创新创优的旺盛热情,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锐意进取,奋发有为。
 
 楼主| 老秘书 发表于 2012-2-22 17: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博雅是一种健康" O, N4 U8 M2 H8 k# ^) o. q
! ^* X( O5 |" L8 [: K
4 E0 Z7 Z) Z; }4 K8 I
(摘自2009年第23期《求是》,张保振/文)
& {  |  j( n1 `4 B$ |$ u% v  N9 P; C" T8 |) ^

- M$ a& }( O  z. g7 r6 V5 d1 Q* X  A" E: ~' @. t" H
    健康,人皆向往。“健康”的内容丰富,不仅包括体质强健这个“物质层面”,还包括“精神层面”的内容,如心境健康、心灵健康、心志健康。博雅就是这么一种健康状态。
% T  U7 G6 q' [8 a    所谓博雅,就是学识渊博、情趣雅正。博雅的人,首先情趣高尚,往往具有爱学习、会学习,且学以致用、学而思进的特质。故博雅的人往往也是身心健全的人、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人。这样的人,在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处事方式上,往往能与时俱进,从而明实理,做实事,建实绩。
( h8 \3 }' q6 v6 |! E1 k* p    古人云:“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这种“景”随“情”动的状态,是一种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不仅具有持久性,而且具有弥散性。心境健康者,往往具有乐天的品质,相信天上的云层再厚,塌不下来;冬天的时光再长,也抵挡不住春风的呼唤。正是这种心境,面对竞争的压力和生活的难题,不仅不会垮下来,而且会以平静的心态接受之,以积极的情绪适应之,以乐观的精神处置之。
+ r2 a& u2 L6 M! S- E9 s  不可否认,人人都向往一顺百顺,有一份称心的工作,可意的收入,幸福的家庭,良好的人际环境。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愿景不是实景,理想不是现实。这就需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灵。心灵健康,即内心坦然,思想不偏激,情绪不过激。毕竟,社会是全方位的,工作是多岗位的,当领导与当员工,当公务员与当清洁工,当“大官”与当“村官”,都是一种岗位、一种职业、一种工作,尽管分工有别,但都会有出息,也都会有风险。如果心灵不健康,就会这山望着那山高,一天到晚盼跳槽,跳来跳去,不仅什么专业都不专,而且什么工作都做不了,最终空有凌云志,难有可成事。
  P. M) {; \  @1 b6 O$ k  “成业者系于所为,不系所籍。”“所为”,起于心灵健康,成于心志健康。心志健康,就可以做什么事儿都易胜任,干什么事儿都能胜任。毋庸讳言,生活中相当多的时候,一个人做什么往往并不是由自己决定的,而是由组织分配决定的。对此,只要心志健康,就能正确对待,既不怨天尤人,又不自暴自弃,而会以一种细微的精灵之气,忠于职守,奋发向上,做一件事,当一件事,成一件事。心志,就是意志。要做成事情、成就大业,离不开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而且这种苦心志、劳筋骨的状态,不是看他做什么,而是看他怎么做。心志健康者,往往是“读书者,当闭户发愤,止愧学问无成,哪管窗外闲事;务农者,当用力南田,惟知及时耕种,切莫悬耜妄为;艺业者,当居肆成工,务以技能取利,勿生邪念旷闲;商贾者,当竭力经营,一味公平忍耐,毋以奇巧欺人”。可以说,心志健康的人,往往是意志坚定的人。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做事有责任感,干事有上进心,且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不把自己做的事做好、做出色,甚至做成示范、做成标准,决不甘休。
6 h1 h' j% l+ i9 H    《管子·权修》言:“天下者,国之本也;国者,乡之本也;乡者,家之本也;家者,人之本也;人者,身之本也;身者,治之本也。”可见,身之健康对于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关注健康,决不可忽视健脑、健心。一句话,必须做到体健博雅。8 i6 d8 i. S* Y2 X- t& v7 _
 
 楼主| gxyc1983 发表于 2012-2-25 17: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文章,多学习!!!!!!!!!!!
 
笨笨很乖 发表于 2012-2-25 22: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哈/ ?" V% f) c5 X9 ^/ u

/ t3 p% K" }: [" u6 ?1 ], |4 \/ w3 e8 X( b5 j
3 O  t! t( |. N; ^: t  Q
& U+ r$ Y7 ]& F7 h6 a7 W
/ E3 L. _5 ~! U  L

( z, a! [+ A) j2 r: s& C2 F; R. q
2 |4 E0 }) v  I6 q( j/ C( L+ R2 r
6 r% t3 m1 ~# R2 c: ]  p+ L  Y$ J  |
6 E% Y/ T3 z4 C( s1 R6 n. S" e

3 {- T/ ?+ p$ r' h! V' ?# g2 x+ [8 @2 }
仙剑江湖
 
海阔天空 发表于 2012-2-26 11: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常性的感觉浮躁。知道有情绪不对,但是确实很累。
 
ymh110 发表于 2012-3-23 20: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版主了!我要好好学习了
 
hanywyl 发表于 2012-5-3 22: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多学习啊。{:soso_e17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6粉丝

174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