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词,今天主要讲两个问题,一是国际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二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走向。
0 \5 E& `' c2 a0 }4 l, f3 `
' M' x& g8 J5 G国际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a! K- p6 I( y
, _# w6 I- K) ?) K. T/ t文化产业在世界各国的叫法不尽相同,英国叫创意产业,美国叫娱乐业,欧洲叫文化产业,亚洲国家大多数叫文化产业,也有的叫文化创意产业,我国台湾叫创意产业。不管叫什么,文化产业在国际上都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陆也叫文化产业,按照国家统计局指标的设计,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为核心内容而开展的文化经营活动,包括产品和服务。现在我国的服务业与世界各国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世界服务业平均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5%左右,我国2010年好像是43%,发达国家服务业总产值已经占到60%到70%,美国超过70%。1 ^: B2 i; [' b4 G& K0 @+ F; w
5 K- Z+ u6 }( t大力发展服务业是“十二五”规划中国家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最近国务院可能要出一个关于发展我国服务业的文件,大概涉及30多个部委,这个文件把文化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列了进来。我国经济现在占国际经济总量的9.5%左右,但文化只占到4%,也就是说我国文化的发展和我国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b7 u0 Y" i. A1 v# }7 D9 s. ^% N
: e' @! B; T( F8 v
我们的文化产业起步比较晚。我国文化长期以来受前苏联模式的影响,由国家控制、主导,只提事业不提产业,国家给多少钱,办多少事情。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百废待兴,人民的衣食住行是主要的,文化产业的建设提不上议事日程,也就是国家经济的大盘子里钱花的差不多了,最后剩一点向文化口象征性地意思一下,以前文化一直不是国家的重点考虑的领域。
' V! h8 n# t6 G! B- l- O4 H3 V; v$ k8 p
国家经济发展到今天的水平,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开始从边缘向舞台中心走来。但目前文化产业方面的法规建设、市场机制、运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文化产业被正式提出来是在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2010年全国人大第一次把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全国人大年度重点监督的工作。
! y* l- j* J) [ f/ w0 I
2 O1 m1 k4 j4 w; X4 R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为主要目标,坚持两个效益,但是很多人提出一个问题,文化市场化只是文化部提出事业和产业两轮驱动,却从来没有提文化产业化。这个问题的社会关注程度是相当高的。. W2 f4 e, y3 q' @1 M- I% p& K) }
- O" H4 G8 v) b3 ^3 Q2 ^! b2009年国务院各个部委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方案中,就今后产业发展对国务院提出意见和建议。当时我们组织文化部系统的专家,起草了一个文化部关于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建议。大家认为在今后二三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将会保持一个比较快的发展速度。为什么呢?基于这样几点理由。, R6 ^( |2 K9 X" b9 O
+ |4 A9 H8 w" c* r0 y. m一是强劲的市场需求。从“十五”开始,其他产业门类大都是供大于求,但对文化产业来讲,供求失衡现象很严重,是求大于供的现象。原来衣食住行是一个主要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以后,不管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人们对精神文化都有着共同的需求。如果按照西方国家文化方面的消费占家庭收入总支出的比例来看,我们的差距还太大。西方国家的家庭总支出的15%到18%是在文化方面,我们国家现在还在个位数。按照2008年的统计,2007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是6000多亿,我们测算了一下,如果按照西方国家15%到18%的比例,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应该是4万亿左右。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文化消费的需求会保持比较快速的发展;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专家认为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将会出现井喷。2010年我国人均GDP接近4000美元了,如果按照西方国家15%到18%的水平,我们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应该有5万亿才正常,但实际上我们只有1.1万亿,说明这块的需求还是很大的。; o$ [# x/ q6 Z7 X- s$ f; \7 w" u
9 F w5 w8 t7 p' Q
二是现在科技和文化的结合趋势超过了我们的想象。传统的文化产业门类包括演艺、电影,但是我们今天坐在剧院看的电影和二十年以前在电影院里看的电影,其设施设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是人工成本占演出成本的主要部分,现在一台大型的演出,舞美、灯光、道具占了绝大部分的投资。
- r" o/ ?3 E; H' M/ q! o8 C A7 v$ M( G6 q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甚至社会制度的挑战是特别巨大的,同时也使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现在围绕网络出现了网络电视、网络手机、网络电影、网络动漫等很多新的产业,这些业态的发展确实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现在腾讯最高市值超过了4000亿,腾讯从成立到现在也就是15年左右,它成为世界同类企业中的前三名。像盛大、完美时空等这样一些文化和科技结合的企业的发展超出了原来的运行规律,也突破了经济学上投入和产出的规律。再举一个小的例子,2005年我们提出来和中国移动围绕手机动漫开展一个活动。因为湖南省在动漫方面的发展还是比较快的,当时我们和湖南省文化厅、中国移动联合举办了一个中国移动杯手机动漫大赛。这个大赛需要有技术支撑,湖南省就推出几个年轻人组成的一个小公司,他们原来是做软件的,当时都是20来岁。结果这个公司第四年就上市了,现在市值接近一百个亿,叫做拓维。这是传统的产业门类没有办法比的。新型的文化产业是文化和科技的结合,我坦率地讲,恐怕我们很难准确地预测十年后这一产业会发展到什么样。网络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给文化带来的挑战也是特别巨大的,不仅仅是产业方面的挑战,还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网络的发展,一方面为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也给社会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被动和难题。现在出了问题光靠删,是解决不了的,必须更积极主动。8 x$ b0 ^$ ]! v% ?) V4 i. @
8 x2 w5 |+ c2 s4 x2 Q0 N( }三是民营企业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导。传统的都是文化经营单位,我记得2001年的时候,我国文化市场的经营单位法律上还必须是全民所有制或者是集体所有制,这样才有资格从事文化产业活动,有一些个体的还得找一个单位挂靠,以说明自己是集体所有制的。但现在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80%左右都是民营产业社会资本。现在从文化部管理的范围来讲,所有的领域都向社会开放,只是对少数外资有所限制。文化产业发展这么快,民营企业虽不能说居功至伟,也是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只靠国家来发展文化产业,不仅现在做不到,即使将来经济社会发展更快的时候,要想单靠国家的力量来解决十几亿人的文化消费、文化需求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0 S1 F% u1 r8 l
3 [) M* o) v4 {, Z. _有一些民营企业在完成了原始积累以后,开始更加注重提升企业形象、品质和知名度,或者为了产业结构调整,纷纷投资到文化领域。现在有很多拿着钱到文化领域来找项目的企业,而且投资都是亿元以上的。大家可能知道有一个做动漫的品牌叫做中南卡通,五年前去他们公司调研时,我问他们为什么想起来做动漫,因为他们原来是做房地产和电讯的,当时市场规模也是上百亿的企业,他们的吴总说其实想做这个事也是被逼的,这个企业在杭州萧山也算是大企业了,但是年终要搞一个总结活动都很困难。后来有人建议,从每年两个亿的广告费中拿出20%—30%做一个文化项目,这样会提升公司的品牌效应。后来他们琢磨了半天,每年拿出两千万投资动漫,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三年投资六千万没有见任何动静,但他们咬牙坚持,第四年终于有了一点名堂,第五年市场已经很火了,现在成了中国动漫领域中举足轻重的企业。
8 j; W0 J! y( u& x7 x$ K
6 Y+ A e- b8 h' h- Z8 K2 B' a' N从总的趋势来讲,民营企业对文化产业的关注程度和投入力度会越来越大。从产业门类来讲,他们形容文化产业是中国正在被开垦的处女地。
% `( ~$ y& V3 v; {7 n1 M9 F5 c T4 F* g' A, b j% H/ U* o
四是我国拥有丰厚的文化资源。原来我们说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现在有的学者提出来是七千年,甚至八千年,最近新出土的文物把我国的文明史又向前推进了两到三千年。这些文化资源如果不被利用,可能就是一个死的资源,一旦被利用起来,产生的效益是相当巨大的。现在资源不仅仅局限在国内,处于全球化的时代,国际上的资源也可以开发出来。所以,在文化资源上,我国比任何国家都有优势。现在有一些项目的开发人员开发的还是很不错的。* I* R7 s* ~# V0 K3 `; f
; i( t* p2 q- F6 `五是现在各地地方党委和政府很重视文化产业。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地方政府已经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不自觉变成自觉。原来像文化厅、文化局都是弱势部门,有人形容原文化部的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同志是一个丐帮帮主,过去他经常到这个省或那个省请求支持经费。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我们统计了一下,最近这三年省委书记和省长直接到文化部门来调研的有16个。这说明领导对文化的认识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不自觉变成自觉,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 m: M1 j& V2 b; \+ F) H! L
4 g j9 S- O+ K$ v. q1 b为什么说现在文化从边缘慢慢走向舞台中央。我们统计了一下,现在全国有18个省专门做了文化或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题规划,这些地方的主要负责同志在谈发展时,经常把文化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来阐述。正因为有了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有了包括土地利用、税收、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各种基金等方面的支持,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好的政策环境。5 X% n- T9 _# u/ c% Y' g7 W6 O
/ Q5 Z# a3 ^/ b/ [3 h2 N下面我想着重介绍一下文化部和北京市近几年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战略合作情况。5 I9 @8 w6 }! ?
. B7 l& Y3 c: `3 ~+ `7 Y
近年来,北京市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最近几年,全国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是比较高的,特别是“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在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对文化产业的重视是空前的。在这以前,北京市委市政府对文化特别是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已经是一种自觉了。北京对于所辖区在规划上进行功能界定,我认为这是特别有必要的。平谷、石景山把娱乐、游戏作为重点,四大城区主要是演艺、娱乐,怀柔、通州是影视、艺术。北京市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除了领导重视以外,还保持头脑清醒,在规划时做得很科学,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这点应该是全国学习和借鉴的。之所以这么肯定北京的这些做法,因为现在在文化产业这方面有点“大干快上”、“一哄而起”的势头,特别是有些地方政府积极性虽然很高,但盲目投资的现象特别严重。
; {/ L+ k$ n8 V2 V7 j
! i2 `2 r! s8 h( L8 W" Y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业绩是很突出的。根据国家统计局刚刚统计的结果,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是围绕文化的核心内容展开统计,到2011年度,全国只有北京市的文化产业达到了支柱性产业的标准,也就是北京市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到全市生产总值的5.6%。按照以前的标准统计,全国有北京、上海、湖南、云南和广东这五个省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了5%。
* k; b- V$ B1 V X: z1 P e0 G Z
: ]9 q1 Q. b9 Z7 u6 v) \2004年以来,文化产业的发展一直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较快的一个板块。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步提高。2004年到2008年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增长23.3%,2008年到2010年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年均增长24.2%,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长速度12.6%近一倍。
J6 D5 g/ K/ d# l$ s! `1 h8 I5 L6 C4 i' S1 T) N, ?4 g1 C
近三年,文化部和北京市的合作也特别具体,比如在平谷、石景山搞动漫嘉年华、中国动漫娱乐城两个项目。天津有一个国家动漫综合示范园区,现在已经投入运营了。天津市政府投资了45个亿,现在天津市运行的情况比我们的预期要好的多,我们已经要求在园区内的企业必须要达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 s% @$ V c5 j# w# F
* z% i8 j# a9 B8 b, h要把北京建成为世界城市,如果没有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是说不过去的,不能说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就自然而然成为世界城市了,世界城市还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影响力。文化部和北京市很多战略合作,而且现在北京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实际上在起引领和示范作用。& s$ m3 Y9 `4 }8 M E
5 w$ J! C/ p) W9 Z7 B9 s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走向
$ C, W/ h2 P) q2 n( L+ y/ g( I
5 g% v& ]) R8 k* I2 ]根据文化部的职能,今后几年文化部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工作重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0 b, g g% @5 h: Q6 L: }7 s
% u2 ^. r: G$ s \/ J/ u# } }
一是不断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 ~9 f6 {7 \* k4 S! X/ e
# v! ^% J4 u$ W" i1 S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国务院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后来文化部、中宣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委制订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后来文化部自己还发了几个文件,但这只是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一个政策的框架,距离体系的建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归纳了一下,关于文化产业的政策体系如果比较完善的话,应该包括土地、金融、财政、税收等20多项具体政策。
- g6 S0 T( {4 Z" _6 w0 l2 |1 [' f" X( A U z5 |0 ?, d& o
我们现在正在搞文化产业的北京计划。我认为将来这方面的政策可能是要区分不同情况的,至少要分为这样三类,不可能一个政策解决全国的问题。一是经济发达的地方,我们对文化产业要更加关注其内容,把产业结构的调整作为发展的重点;二是中部地区,加快出台各项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三是西部地区,我们还要培育市场,鼓励文化消费,使文化产业逐步扎实地成长起来。
% j) W4 }6 T2 i
/ t3 G2 A" R6 e" |5 e最近我们正在和发改委的西部司在商谈,想出台一个关于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文件,把发展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纳入到开发西部的所有优惠政策上面去。
6 m/ d- a4 ]: d, Q O) ~' o: Z7 {9 Z; K) l* Q4 R9 R0 C
我们最近也在做演艺业的政策,包括继续推动动漫产业发展的政策,现在对于动漫的支持力度还是挺大的。尽管我们现在是动漫第一产量大国,但我们的质量还无法和国外抗衡。我们以动漫产业政策作为试点,这几年的成效还是很明显的。
4 O7 [3 a/ i: I) s' N9 C
1 y/ ^6 \, O( [( J2003年,我们梳理了一下将来国家应该优先发展哪些产业,然后给国务院写了一个报告,把动漫产业纳入到国家的发展当中。后来我们连续组织了三篇报告给中央,其中一篇是欧洲动漫游戏产业发展以及趋势。2003年我看了一个资料,当年全世界游戏产业增加值是6700亿美金,中国那时候基本是零的状态。另一篇是日本动漫产业及其影响,还有一篇是中日韩三国动漫游戏产业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和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和他们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这几篇报告引起了中央和国务院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国务院分管文化的领导为组长的调研组,从动漫入手在国内外进行调研,2006年出台了关于扶持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总共列了28条,特别详细。这几年围绕着动漫产业,包括企业认定、税收减免、动漫产业专项资金、财政支持等一系列的政策都出来了。我们在考虑产业政策体系的时候,就想一个产业一个产业的做,至少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中国文化产业的政策体系才能够基本上搭建起来,这是文化部的主要任务。
5 Z! r1 ~/ y: x; {3 w; G
, F: B+ s! g# N# j2 }4 {二是不断优化市场环境。0 A6 B8 c& | ?; \. q7 [
5 _* E2 Q9 L1 |3 Y坦率地讲,尽管政府下了很大的力气,但现在我们中国文化市场的环境仍然不能令人满意,特别是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 l0 K A8 k% g6 g9 l$ ]% b
( i2 m, q, |" ~9 `" _% H+ {1993年我参加中美知识产权谈判,谈了三年,我们简直是受尽了屈辱。谈判一开始,美国人就说一些中国工厂生产盗版商品,工厂在哪个地方,联系人是谁,生产了什么产品。下一次谈判上来就说上次说的情况你们怎么解决的,有什么进展,然后又列出一堆盗版厂商,弄的我们确确实实很被动、很狼狈。
$ T# T2 D! E2 [% ?# v$ g+ P4 l+ j6 q) p* X* \' {) r5 n% A+ N
在中国加入WTO的谈判中,围绕着文化市场准入问题,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谈判的进展一直都很艰难,谈得特别僵。当年谈判最后的一个堡垒就是文化,我们宣传口坚持不做承诺,特别是在市场准入这个方面,十年前,美国的谈判团长说,如果中国不解决知识产权问题,如果不做承诺,美国不会同意中国加入WTO的。后来发生了“9·11”事件,美国希望尽快完成谈判,后来再谈的时候,我们不仅守住了底线,而且我们原来承诺的比如文化领域的合资合作,也把合资划掉了,只允许合作。这样就谈下来了。
2 C% P1 G" |! C" \ b
* T, H6 ^' g: ` |# s. P" a: W知识产权的问题,我们一直是很被动的,到了现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一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去年美国起诉我们,我们也败诉了。坦率地讲,我们国家对知识产权问题已经是相当重视了,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国务院组成了10多个部委的联席会议。文化部市场司每年60%的力量都在打击影像制品的盗版。但效果真是不明显,特别是随着现在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新的挑战更难、更大。. Q3 O) A9 [# V5 \ R
$ L4 D; r S& z& C& j
现在我们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已经大大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连一些被百姓认为高高在上的、像神一样的专家学者都没有底线了。关于知识产权的问题,不仅是国外在向我们施压,实际上为了我们自己将来的发展也必须解决这个问题。这次文化体制改革,把市场监管的几个职责部门也都归到文化部了,社会问题要靠文化部市场稽查,文化执法难度也是很大的。
: _: }6 Q; z# F! r5 c# q' N/ c
4 P( d7 B# E/ J+ I, q Y0 e& h三是采取项目带动的战略。
* U3 A6 N1 Z) k G8 P/ o$ g
, y! ~. E! g; }5 r0 O3 U$ ]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人才培养需要带有示范性、引导性的品牌,文化部这几年想通过一些大的项目设计来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不是文化部要办企业,也不是文化部要办活动,更不是文化部为了谋利益。
: _ U0 _/ {$ m( x8 Y( W% Z7 u
. h( i: V4 z! J我们最近和发改委谈了几次,有些被发改委写入到国务院的文件中,有些还在努力当中。比如说特殊文化产业群,我们原来设想国家拿出来一部分政策优惠和财政支持,我们把各地的有特点的文化产业项目在原有的基础上从内容提升、示范效应方面再给强化一下,使其起到带动和引导的作用。包括刚才谈到的北京、天津的这些项目,我们想通过这些项目使企业聚集,提升品质,通过这些项目培养一批人,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比较好的人才支撑、市场支撑、政策支撑。: f( G3 W5 `; a1 d# r7 s
$ v; Q4 Q2 e: }8 u8 ]9 Q我们原来都是搞事业的,现在文化人要搞产业,而且发展速度这么快,只靠学校里面培养是不现实的。现在发展起来的比较大的龙头企业的领军人物,哪一个是从学校培养出来的?都是在实践中摸爬滚打练出来的。我们现在和全国的一些大学在建立文化产业学院、动漫学院,从基础开始培养。我们搞了一个人才培养的计划,就想通过项目带动,使各个方面的人才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的需要。但这个工作要想短期见到效益,也是很困难的。; C7 \, Q2 D( U* x& V A/ d
* R4 J, K. w- Y) I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我们还要把法律法规建设纳入到日程当中来,现在全国人大、有关学者也在呼吁立法,包括文化产业促进法等其他法律。我原来在市场司参与搞过国务院的五个条例,我知道只要是有争议的地方,有职责交叉的地方,想尽快出台条例、法律都是很困难的。现在文化产业这块基本上是靠红头文件在推动。法律法规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一个重要的任务,将来文化产业真正发展起来,文化市场上的问题还是要靠法律法规来解决。+ s3 ?+ D& K% { E7 j(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