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经济建设] 温州工业企业资金问题调查

[复制链接]
江苏老秘 发表于 2012-2-11 10: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温州出现的企业资金风波,既具有典型性又具有普遍性。企业资金风波不单纯是资金问题,它反映了广大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生存现状,反映了以工业为主的实体经济的生态环境,反映了企业创业精神和社会财富精神的明显变异,反映了影响经济发展的政策失衡和制度性问题的长期不解。温州当前出现的企业资金风波,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和切实应对

  资金是经济的血液,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今年,在货币政策收紧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企业尤其是小企业资金偏紧问题显现。作为民营经济发祥地、小企业集聚区和民间金融活跃处的温州,前不久出现较大的企业资金风波,再次成为国内关注的焦点,并被媒体所热炒。为把握企业资金运行的客观状况,研究采取扎实有效的对策措施,我们将温州工业企业资金问题作为典型案例,展开较深入的调查。

当前企业资金偏紧状况凸显

  今年,企业资金运行处于重大变化中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宏观调控的基点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是实行宽财政和紧货币的组合。宏观经济政策作出重大调整,体现了从危机管理向常态管理的回归。今年通货膨胀趋于严重,成为经济运行的首要危险,治理通货膨胀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当前的通货膨胀是成本推动、流动性过多和输入性物价上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基本的成因是前两年的货币大量超发。因此,收紧货币是治理通货膨胀的必须。在货币收紧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企业资金偏紧问题显现。
  (一)从问卷调查看企业资金偏紧状况
  9月底,温州市经信委对534家工业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年产值亿元以上及行业龙头企业。问卷调查结果综述如下:
  1.资金制约构成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因素之一。今年,企业面临极为复杂的经济形势,处于国际经济波动、宏观政策趋紧、通货膨胀明显、要素制约加大的外部环境,困难迭加,负重经营。成本制约、市场制约、资金制约、用工制约、缺电制约等多重困难集中碰头,企业背负很大的压力。
  工业经济下行趋势显现。1—8月温州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9.6%,增幅比去年同期低18.9个百分点,比今年1—3月回落了4.9个百分点;企业亏损7.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3.9%,净增2.5亿元。
  就制约企业生产经营主要因素进行问卷结果,结果是:47.1%的企业选择成本制约,24%的企业选择市场制约,13.3%的企业选择资金制约,另外选择用工制约和缺电制约的企业分别有9.6%和6.2%。详见下图: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制约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因素:首位是严重通货膨胀局面下的企业成本全面上扬,其次是国际经济波动带来的市场需求回落。资金制约排在制约因素的第三位,但资金制约与成本制约密切相关:一方面,企业成本包含了资金成本;另一方面,成本高企,尤其是原材料价格大涨,增大了企业资金需要量,加剧了资金紧张困难。
  2.目前大多数企业资金偏紧。对当前企业资金状况,问卷企业各自作出如下表述:

  

  其中,资金偏紧和很紧的企业合计占76.5%。问卷调查显示,高于3/4的企业存在资金缺口。其中64.4%的企业反映缺口在10%—20%左右,资金缺口超过30%左右及以上的有12.2%的企业。详见下图:

  
  
  据调查了解,目前资金困难较大的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原始资本不足的初创型企业;二是处于快速扩张期的成长型企业,这类企业一般年产值在1亿元左右,此前的发展已经基本耗完自身资源,迫切需要外部资金支持;三是前段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的企业,尤其是“短贷长用”较多的企业;四是过度多元化经营和介入房地产的企业;五是负债较重尤其是借高利贷较多的企业;六是受政策限制发展的高能耗、高排放的企业。
  现在有部分企业资金并不紧张,此类企业在调查问卷中占23.4%。这部分企业主要是:占有较多金融资源的大中型企业,经营战略稳健、制造业较为扎实的企业。
  这里需要说明,此次问卷调查对象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大量小企业的资金状况不如大中型企业(后面详述)。
  3.企业融资成本明显上升。企业资金问题不仅在紧,还在于贵。今年央行3次上调了贷款基准利率,实际上企业信贷成本远高于基准利率。主要是增加了三方面的支出:一是银行实行基准利率上浮。大多数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小企业短期贷款利率的上浮幅度多数在30%-50%,甚至更高。温州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从1月末的7.35%攀升到6月末的8.13%,而目前短期贷款的基准利率是6.56%。二是增加企业承兑汇票贴现利息。企业贷款要交全额保证金,承兑汇票的贴现利息在7%多点。三是向企业多收其他财务费用。不少银行对企业贷款提出附加条件,如要求企业存款回报、先存后贷、搭购理财产品、支付中间业务费等。由于增加了上述三方面的支出,企业的银行短期贷款月息多数超过1.6分,甚至2分,即高出基准利率1倍多。
  就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综合成本上升幅度,对534家工业企业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注:10%-20%不含20%,下同;反映综合成本没有上升的企业只有14.7%。

  银行贷款实际利率明显上升,对民间借贷利率直接起到推波作用,因为长期以来温州民间借贷利率是与银行利率密切挂钩的。今年来民间借贷利率创下历史新高,并显现高利贷倾向。在此情势下,企业背负持续增大的资金成本压力。1-9月,温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息支出增长率超过40%,增幅比去年同期高出20多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的高资金成本与银行业的高盈利形成明显对比。上半年,温州市银行业实现利润12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0.8%,净增41.6亿元,创历史最高收益水平。同期全市39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93.8亿元,增长11.3 %,净增额只有9.5亿元。社会上有说法:银行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食利者”。
  (二)企业资金偏紧的主要原因
  导致企业资金偏紧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两方面:
  1.企业资金需求明显增加。今年企业生产经营和要素供给情况发生较大变化,资金需求量随之大增。在诸多需求作用下,企业资金趋于紧张。详见下图:  企业判断资金偏紧的经营原因比重
  

  上图显示,造成资金偏紧的企业经营原因有七个。主要原因是前三个,合计有82.5%的企业作资金偏紧的判断。进一步具体分析:
  (1)原材料涨价。去年10月以来,国际上能源、金属和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全线上涨,今年初涨势凶猛。5月后价格有所回落,但此后及未来一段时间,大宗商品价格在高位持续震荡,成为基本态势。7月末,国际大宗商品平均价格比去年同期上升29.5%。由此,明显拉高国内工业原材料价格。1-9月全省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达9.9%。这使得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和储备资金需求量大增(全省工业企业原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70%多);加之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企业资金平衡的难度骤增。
  (2)生产规模扩大。尽管宏观经济环境趋紧、企业生产经营难度增大,今年温州市工业仍持续增长。1-8月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9.6%,工业销售产值增长16.1%。随着产销规模进一步扩大,包括原料采购资金、库存储备资金、生产营运资金、销售结算资金、物流运转资金等流动资金需求不断增加,企业还努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长期投资资金需求随之扩张。
  (3)应收账款增多。温州市经信委9月底对951家重点监测企业统计,应收账款比去年同期增加19.8%,净增74.7亿元。企业拖欠货款明显增多,大量流动资金被沉淀;应收账款的平均账龄在6个月左右,比正常回款期多了1.3个月左右。应收账款增多原因:一是不少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佳,资金运转困难,无奈拖欠货款。重点监测企业中,有58.6%遇此情况。二是行业产能普遍过剩,恶性竞争加剧,企业被迫降低收款条件,赊销保市场。重点监测企业中,有46.1%采取此类动作。三是一些企业投资房地产,因房地产银根抽紧,母公司将较多资金转借给房地产子公司,账挂在母公司的应收账款上。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会导致整个经济循环不畅,并引发社会信用危机。
  以上分析的是企业经营方面的因素,其中不少是正常因素。还存在非正常因素,加重企业资金紧张。如有的企业过度扩张,“小马拉大马”,年产值几千万元融资却高达两三个亿,投资项目未见效,落下沉重债务包袱;有的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线过长,主业不稳,资金运作失衡;有的企业偏离实业,过深涉足房地产,在收紧银根和严控房地产投资的当下,资金捉襟见肘;有的企业为降低融资成本,采取“短贷长投”的投融资方式,资金调度困难。调查显示,踏踏实实、稳稳妥妥做实业的企业,多数资金并不十分紧。
  2.金融机构贷款明显趋紧。在今年货币政策趋紧的大背景下,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明显缩减,信贷投放明显放缓,企业资金供给明显紧张。据温州市人民银行分析,今年全市贷款增量预计在850-910亿元,离年初提出的增加1000亿元贷款有一定距离。银行按月下达指令性信贷控制规模,实行存贷款密切挂钩,可贷资金趋于紧张,影响企业正常贷款需求。6月末,温州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15.8%,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0个百分点;比年初新增人民币贷款余额468.2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188.3亿元,投放量仅相当于去年同期的71%。
  银行的信贷运作存在明显问题,加大企业贷款难。主要有三方面问题:一是压贷。银行普遍提高企业信贷门槛,如提高信用等级和担保条件,降低抵押资产评估值(抵押物的融资比从70%-80%降到50%-70%),致使企业贷款满足率不断下降。作为一大隐患的企业互保联保,也是银行为确保信贷零风险而力推实施的。二是延贷。企业贷款的审批和执行时间明显延缓,影响企业资金周转。以前银行对企业放款一般在2-3个工作日内完成,现最快一周、慢则一两个月。企业贷款到期续贷,原本月内可办妥,现至少拖一个多月,甚至没有具体办妥日期。三是抽贷。一些银行对企业贷款只进不出,甚至抽贷,触发企业财务危机。企业说,最怕抽贷,如大量抽贷再好的企业也难以挺住。银行抽贷从7月开始增多,直接引发一些企业资金链断裂和企业主“跑路”(如信泰集团)。抽贷还把企业拖进高利贷泥淖。因为温州企业较普遍的融资方法是:银行贷款到期时,先从民间借一笔高息的“过桥款”归还银行,然后办妥银行续贷还清“过桥款”。一旦银行不续贷,企业就会被高利贷套住。

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关停情况

  (一)小企业融资难状况
  今年企业资金趋紧,这是一个大格局。从调查情况看,大中型企业总体上资金偏紧但不是很紧。企业资金问题主要是小企业的问题,准确说是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现在不少论者议及企业资金时,笼统用“中小企业”的概念而不突出讲小企业,这不利于说清问题。目前,浙江全部工业企业中,大型企业仅218家、中型企业有4700多家、小型企业高达20多万家。温州市全部工业企业有3.26万家,其中大型企业仅18家、中型企业有600家左右、小企业比重高达98.2%(以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均按老口径)。浙江和温州的企业结构都是:小企业在数量占据绝大多数;但是在信贷结构上呈现另一个共同点:少量大中型企业拥有银行相当多的贷款份额,多数小企业不是银行贷款的对象。
  这可以用两组数据来证明:其一,今年6月末温州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中,大、中、小型企业(包括一、二、三产业)占企业贷款的比重分别为8.5%、42%和49.4%,小企业贷款比重明显低于小企业数量比重。其二,今年9月末温州累计有各类内资企业102573家(据市工商局统计),各大银行的企业开户数都远低于此。如6月末建设银行温州分行贷款余额500万元以下的企业开户数是3500多家。
  据温州市金融部门统计,今年来小企业贷款持续较快增长,增长率高于大中型企业。这显示金融机构在支持小企业方面作出了努力。但受小企业实际信贷户数的局限,其增长数据远不足以表明小企业融资状况的好转。
  小企业融资一直是个世界性难题,各国都在积极破题。小企业融资难,既是当前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也是长期存在的客观现象。造成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小企业方面,小企业经营风险较高,财务管理相对薄弱,较多小企业抵押担保条件缺乏;银行方面,银行主体是主要服务较大企业和较大项目的大银行,主要服务小企业的小银行甚少,特别是至今没有对民间开放小银行的注册登记。银行出于运营成本、规模效益和风险平衡的考量,重点满足大客户和大项目的融资需求,不时表现出“嫌贫爱富”、“嫌小爱大”。在重点支持大企业的大环境下,最终让大企业占取较大的金融资源,直接对小企业的信贷空间形成挤压,出现大企业“愁花钱”和小企业“愁钱花”的反差。金融环境方面,作为小企业融资重要渠道的民间金融不能合法存在,且运作很不规范;与小企业信贷相配套的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此外,与小企业融资相关的信用担保、财产登记、企业和个人破产等方面的法律和制度不健全。
  总起来说,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小企业自身、银行和金融环境诸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根本上是体制、机制问题。现在有较大呼声,要求放松货币政策,以解决小企业融资难。其实,在现行金融体制和运作机制下,即使放松了货币政策,小企业融资难依然不会得到明显改变。
  应该指出,当前受货币紧缩政策影响最大的领域不是小企业,而是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小企业融资年年都难,对此一些人过去从未关心过,近来却显得格外关注。其中有些人的本意是借此呼吁货币紧缩政策转向,以使房地产商和证券商解套。在严重通货膨胀局面下,货币政策是不能放松的。现在紧缩货币有问题,主要是企业资金趋紧,但放松货币问题将更大,结果就是恶性通胀和资产泡沫再次吹大,最终仍将伤及广大小企业。现在企业资金偏紧,说到底就是前两年货币过度投放造成的后遗症。要破解小企业融资难,根本途径是推动金融体制创新和金融市场完善。
  (二)小企业关停状况
  首先要说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优生劣汰是个规律,小企业不断产生和不时关停是一常态。在浙江,企业之外存在大量个体经营户,相当部分属季节性生产,常年来多数是开开停停。
  今年二季度以来,一些媒体和网络接连传播温州小企业出现“关停潮”。有的将情况说得较严重,说是“温州30多万小企业经营困难,大批企业倒闭。” 现在要正视的问题是:温州小企业有没有集中在一个时段大批关停,即出现“关停潮”;从发展趋势看,存不存在出现小企业“关停潮”的潜在可能。
  当前温州众多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生存风险增大,这是事实。但是“关停潮”尚未出现。可用两组数据来说明:其一,温州小企业总数没有30多万家。目前浙江省所有工业企业数是20多万家,温州市所有工业企业数是3.26万家,企业总数是10.26万家(包括工业和非工业)。其二,今年来温州企业数稳定增加。据温州市工商局统计,截止到9月底,全市新设企业13540家,增长4.7%;吊(注)销企业5332家,增长10.3%,比去同期多增500家左右,总体情况平稳。
  迄今温州小企业没有出现“关停潮”,但从发展趋势看,可能导致小企业关停的因素在增多。前面说了,今年企业面临很大困难,这是多重压力造成的。资金紧张是一大压力,但还不是最大压力,在企业问卷调查中,只有13.3%的企业认为资金制约是影响生产经营的主要因素。关乎温州小企业生存的最大压力,来自行业性的产能过剩和过度竞争。现在各行业可谓“内斗猛于虎”,长期内斗结果是企业经营维艰、利润微薄。如竞争乏力,企业难免会被市场淘汰。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长加快回落,明年宏观经济形势要比今年严峻,行业竞争将更趋激烈,小企业生存压力将愈益增大,这是需要高度重视并扎实应对的。

民间借贷异常活跃和企业资金风波

  目前,温州企业资金方面有两大聚焦点,即民间借贷和资金风波,两者互有联系。将调查结果分述如下:
  (一)民间借贷现状和风险
  1.民间借贷的市场状况。温州民间借贷由来已久,有着较深厚的生存土壤。隋唐时就产生“呈会”、“抬会”、“标会”等初级形态的民间融资方式,且在当地广为流行。改革开放前,民间融资主要存在于互助性消费领域。改革开放后,伴随民营经济兴起,民间借贷逐渐盛行。其募资方式虽与此前变化不大,但资金用途从消费领域转向创业和投资领域,有效解决了民营经济发展之初必需的启动资金问题。民间借贷与民营企业结合发展,构成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金融生态和商业模式。民间借贷自身也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从民间资金互助会的简单形式向各类投资公司、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多种形式拓展,从不规范演进到逐步规范。
  总的看,民间借贷利大于弊。手续简便、灵活快捷的民间借贷弥补了正规金融的不足,给企业尤其是给生存于银行体制外的小企业另辟了融资渠道,解决了许多燃眉之急。回顾温州经济的起飞过程,民间借贷在促进民营企业成长、市场机制发育和金融机构改革方面,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民间借贷就没有繁荣的民营经济和区域经济。
  今年,温州民间借贷异常活跃,形成空前的市场规模。据温州市人民银行估算,全市民间借贷规模约1100亿元。其规模约占全市民间资本总量的1/6,相当于全市银行贷款余额的1/5。浙江省民间借贷规模约4000-4500亿元,温州占全省1/4左右的份额。《参考消息》最近报导,有法国媒体将温州称之为中国的“非正规信贷之都”。
  民间借贷异常活跃与金融大环境密切相关。主要有两方面的动因:一方面,企业资金趋紧。银行信贷规模缩减,信贷资金供需失衡,银行和实体经济流动性不足与社会流动性过剩的反差显现;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难度更大了,对民间借贷市场的依赖性更强了。也就是说银行的正门开小了,民间借贷的旁门便开大了。这是导致民间借贷异常活跃的企业需求基础。另一方面,民间资金寻找增值出路。在银行存款负利率、股市长期低迷、楼市严加调控、合适投资渠道难以找到的情况下,大量社会资金进入民间借贷市场以求增值。这是导致民间借贷异常活跃的资本供给基础。
  关于民间借贷的资金来源和市场主体。其一,资金来源。主要是民营企业主的自有资金,普通家庭的闲置资金,在外温州人的回流资金,还有部分间接流入的银行信贷资金。其二,市场主体。包含三部分:一是一般社会主体(个人为主);二是实体企业;三是民间融资中介,包括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旧货调剂行等。2010年底,温州市共有各类融资中介1800多家,相当部分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出现的。据温州市经信委对534家工业企业问卷调查,企业进行民间借贷的主要途径是企业间融资和亲友间集资,比重分别为37.8%和24%。
  关于民间借贷的资金用途。据温州市人民银行监测调查分析,1100亿元温州民间借贷资金的具体用途,由四部分组成:一是用于企业生产经营。这部分约占35%,即380亿元。二是用于房地产投资。这部分约占20%,即220亿元。三是用于短期资金周转,包括还贷垫款、票据保证金垫款、验资垫款等。这部分约占40%,即440亿元。其又分两块:一块是一般社会主体(个人为主)借给民间融资中介;另一块是民间融资中介借给借款者。这些资金没有直接进入生产和投资领域,而是停留在民间借贷市场上,即来回拆借“空转”。四是用于其他。这部分约占5%,即60亿元。
  2.民间借贷的现实风险。温州民间借贷作为金融体系不健全的有益补充,在缓解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融资难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但也存在较大问题,积累起较大风险,需要高度重视和着力解决。突出有两大问题:
  (1)民间借贷呈现高利贷倾向。今年温州民间借贷利率节节攀升。温州市人民银行监测:2003-2010年民间借贷利率一直在13%-17%的区间波动(2003年起监测)。今年民间借贷的年综合利率,1月是23.01%;3月是24.81%,攀上历史新高;此后盘整;8月升至25.09%,首次突破25%的大关,达到历史最高点。
  以上所说民间借贷利率,是银行的监测数据,实际财务费用要高于此。因为按照规定,民间借贷的年综合利率不能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当前银行贷款的基准利率是6.56%,其4倍就是年息26.24%。被监测的民间借贷中介机构所公布利率均未突破4倍的上限。这些中介机构都尽量将放款利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但在操作时,借款人还须额外支付手续费、评估费等,财务费用总额往往突破上限。
  前段时间出现较明显的高利贷倾向。上半年,民间借贷的一般月息在3分左右。按利率不超过贷款基准利率4倍的规定折算,民间借贷的月息应不高于2.2分,但银行放给企业短期贷款的实际月息大多已高于1.5分甚至达2分。年中民间借贷实际利率加快上扬,不少月息达4分、5分,甚至更高,也就是出现高利贷。对企业而言,短期借高利贷或可承受,长期借用必然是致命的。调查中,大多数企业认为民间借贷利率已超过承受极限,特别是高利贷不堪忍受。
  (2)民间借贷用途更加虚拟化。温州民间借贷的主要用途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化,早先一次是从消费领域转向实业领域,这为民营经济兴盛提供了创业资金支持;近来一次是从实体经济逐渐转向虚拟经济,这给温州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既影响实体产业发展,又不利于民间借贷健康发展。
  前面已经揭示,当前温州民间借贷资金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只占35%左右,用于房地产投资的占到20%左右。这包括一些人以融资中介的名义,或者由多家融资中介联手,在社会上筹集资金,用于房地产项目投资;也包括个人在亲友中集资炒房。民间借贷资金来源中,有部分来自银行信贷资金,这些资金主要是大中型企业从银行贷出,通过融资中介流向房地产市场。有人估计,温州直接或间接进入房地产市场的信贷资金至少占贷款总量的1/3,而且50%以上的贷款以房地产作为抵押保全品。
  用于虚拟经济的民间借贷资金,呈现游资化动向。民间借贷资金不仅流向房地产市场,而且流向其他投机投资领域,有的还用作赌博。前段温州接连出现的企业资金链断裂事件,有两个共同点:其一,直接原因都不是制造业生产出现大问题;其二,当事者几乎都介入民间借贷,且不少涉足虚拟经济。如不是搞虚拟经济、尤其是玩泡沫经济,不易捅出资金大窟窿。
  此外,民间借贷中还存在一些违法行为。据温州市公安部门报告,今年前8个月,全市非法集资立案17起,涉案金额5.5亿元,同比上升30.8%,这些案子大多与民间借贷有关;因民间借贷担保、纠纷引发的违法犯罪案件共71起,同比上升16.4%。
  (二)企业资金风波和潜在问题
  前不久,温州出现较大的企业资金风波,国内瞩目,高层关注。企业资金风波在8、9月突发,一些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危机,数十个企业主因无法偿还债务而“跑路”,甚至有人跳楼。“跑路”事件主要发生在温州市区,尤以龙湾区为多,其他县(市)甚少。此事虽然只涉及极少数企业,但社会反响很大。企业资金风波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如不有效控制将会导致一些企业倒闭,由此带来员工失业和群体性债务纠纷等系列风险,并触动整个金融市场的神经,影响经济、社会和金融稳定。
  为尽快平伏企业资金风波,温州市按照国务院和浙江省领导的要求,迅速采取一揽子强有力的应对措施,产生了积极效果,近期没有出现较有影响企业倒闭或者企业主出逃情况。但是,在整体局面趋于稳定的情况下,仍存在一些需要重视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还潜在不小的企业资金风险,必须预作有效防范。主要问题:
  一是落实支持小企业的信贷政策有难度。目前,支持小企业的一系列信贷政策要求已经明确,各银行也已经作出落实政策的承诺,但是企业普遍反映缺少落实感觉。影响政策到位的主因是银行信贷考核制度没有变,如维持不变,基层工作人员难以执行提高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容忍度、控制信贷利率等支持企业新政。调查中一些企业说,现在银行更注重防控风险,对企业的信贷把关更严了,如要重新评估企业资产和抵押物、调整或追加担保人等。还有企业说,要银行增加贷款不可能,不抽贷就谢天谢地了。
  二是企业的民间融资渠道大幅收窄。当前民间融资信用受到重创,民间借贷活动锐减,高利贷突然蒸发,不少融资中介关门歇业。“老高”(温州人对高利贷业者的谑称)都捂紧口袋,不敢放贷怕收不回钱。一些企业说,以前借一二百万元,打个电话即可;现在一二十万元都难以借到。民间借贷渠道骤然收窄,势必影响小企业急需资金的临时周转,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三是互保联保成为许多企业的大隐患。现在有大量企业牵涉进银行贷款的互保联保,一旦一家企业贷款违约或无力还贷,就将产生担保连带影响;一旦一家企业资金链断裂,就会殃及债务链上所有企业。现在,一些互保联保企业已经被倒闭、“跑路”企业拖住,陷入严重困境。
  四是温州企业信用受到一定影响。此次资金风波出现后,外界对温州企业提高了警惕。瓯海一企业主说,他的外商甚至从欧州赶来温州察看企业实情。不少企业说,原先业务往来时常赊账,现在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分销商和品牌外包商纷纷要求现金交易、先款后货,或缩短收款期、不准拖欠。由于信用受损,现在担保难找成为不少企业的苦恼事。
  目前,温州平伏企业资金风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整个局面趋于稳定。但是必须看到,导致风波产生的根源还没有消除,新情况新问题还在形成,潜在的金融风险依然不小。今年底企业和个人的资金都将结清、兑现和回笼,部分企业的资金将进一步绷紧,如果资金链断裂集中发生,就将再次出现企业资金风波。在调查中,企业普遍有此判断并表担忧。各级政府自应高度警觉,严加预防。

从企业资金风波看温州产业困局

  近来,温州围绕企业资金发生较大风波。此次风波既有宏观经济变化特别是货币政策变动的显明投影,也折射出区域经济面临的产业困局。在着力平伏企业资金风波的同时,需要认真反思:为什么被视作最具经济活力的温州会出现企业资金风波,其背后包含什么大的隐忧和症结?显而易见,现实中有两大问题对温州经济发展提出严峻挑战:
  (一)企业创业精神减弱,偏离实业动向显现
  温州是全国创业富民的典型。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大力弘扬“经世致用、自强不息、冒险创新、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积极体现恋乡不守土、自信不自满、重利不守财、敢冒知进退的特别能创业的禀性,将主要精力放在办厂经商的实业上,将人文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了民营经济的先发效应,造就了独特的“温州模式”。勤劳致富是深透温州人骨子里的创业精神的核心内涵。吃得苦、受得累、创业好、活力强,这是温州企业打下的金字招牌。一个纽扣挣1分钱、一个打火机赚1角钱,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温州企业就是靠这样的辛苦劳作点滴积累财富,其创业精神让世人铭记。
  但是令人感叹的是,近年来温州企业的艰苦创业致富的精神有所减弱,投机暴富的心态不断萌动。前不久发生的企业资金风波就是这一社会现象的集中反映。
  近年来,温州工业企业有相当部分将主力偏离实体经济,转向虚拟经济。不少企业的工厂还维持着,但企业主关心的重点不是生产经营而是房地产等资本运作。实际上是逐渐放弃擅长的实业,将工厂作为融资平台,把从银行获取的贷款投入楼市、股市、钱市及其他,以谋取快速高额回报。所以,这些年“温州炒房团”名扬四方,炒煤、炒棉花等不时炒作。
  今年,炒钱成了不少企业的投资首选。上半年,温州市人民银行作了一次问卷调查。对“您认为最合算的投资”问题,选择实业投资的只占15.3%,比去年同期下降5.2个百分点;选择民间借贷的占24.5%,占比首次跃居所有投资方式之首。从事民间借贷、以钱生钱的企业所在多有。有做“老高”的企业自白:向民间借出去的资金,一半为自有资金,另一半从银行贷来。通常是将房产向银行抵押出去,用2分左右的月息借钱出来,再以4分、5分的利率放给小企业主,赚取中间利差。
  应该说,目前还有相当多的温州企业依旧保持创业激情,在生产经营困难较大的情况下,仍然勉力撑持,这是需要大力倡导和支持的。但毋庸讳言,不少企业的可贵创业精神正在式微,这对温州来说尤为可叹可忧、尤需努力匡正。
  (二)产业竞争力下降,区域经济地位后退
  温州企业资金风波,表象是资金,症结在实业。这次调查中,一些企业说得很到位。他们说,现在不能就资金说资金,资金紧张主要不是银行紧缩问题,资金背后是企业没有利润,没有供不应求的优质产品,如果企业产品好、利润高,哪会有资金困难?!企业做实业赚不到钱,才去炒楼炒资金,真可谓一矢中的。
  现在温州面临一大挑战,就是作为实体经济主体的工业生存环境不佳,产业竞争力下降。在此情势下,“三明治陷阱”的风险闪现。所谓“三明治陷阱”,反映的是实体经济变差的生存环境。“三明治”的三层,上下两层分别是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中间一层是企业利润。即在成本不断提高和产品销价不断下跌的双向挤压下,身为实体经济的企业利润迅速变薄。落入“三明治陷阱”的国家和地区,经济一般都会快速泡沫化,这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日本表现得十分明显,此后即形成了“失去的十年”。
  近10年来,温州工业增长持续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增长率落在11个市的后列。详见下表:

  2001-2011年温州市工业总产值增长与全省对比表

年度 工业总产值增长率 温州增长率
在11个市排位
全省 温州
2001年 21.4% 17.7% 第5位
2002年   20.8% 第8位
2003年 29.2% 22.3% 第11位
2004年 29.7% 26.3% 第11位
2005年 24.5% 23.1% 第10位
2006年 24.4% 21.1% 第11位
2007年 24.3% 21.6% 第11位
2008年 14.2% 8.1% 第11位
2009年 2% 0.4% 第10位
2010年 30.7% 26.5% 第10位
2011年1-9月 22.7% 14.8% 第11位


  统计范围为规模以上企业,快报数。

  温州工业增长持续不快,导致区域经济地位持续后退。温州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从2006年的11.1%下降到2010年的9.8%;11个市的工业经济总量排位,温州从“十五”期末第4位滑到“十一五”期末第5位(被嘉兴超过);温州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与杭州相比,2006年少659.1亿元,2010年差额扩大到1030.8亿元。在同样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温州工业的发展差距被拉开了。
  工业增长不快,区域经济地位后退,表明产业竞争力下降。这些年温州在调整工业结构上作了不懈努力,但产业升级步子不快,低层次、低附加值和低成长性产业为主的结构被长期固化。温州企业的创业精神较强,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这成为影响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较多大中型企业不是向创新型企业转型,而是向房地产商和资本运作商转变。企业盈利能力减弱,今年1-7月规模以上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仅5.35%。土地制约突出,工业用地拍到上百万元一亩,昂贵程度国内罕见。工业投入持续不足,大量企业外迁和资金外流,直接削弱了温州经济发展后劲。
  以工业为主的实体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基。根基如不夯实,势必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根基一旦不稳,难免会产生经济风波。近来的企业资金风波便是明证。
  应该说,温州出现的企业资金风波,既具有典型性又具有普遍性。温州所暴露的问题,省内和国内不少地方都存在,区别在于程度不同。企业资金风波不单纯是资金问题,它反映了广大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生存现状,反映了以工业为主的实体经济的生态环境,反映了企业创业精神和社会财富精神的明显变异,反映了影响经济发展的政策失衡和制度性问题的长期不解。温州当前出现的企业资金风波,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和切实应对。

着力解决企业资金问题,力保经济发展大局

  针对当前企业资金及相关问题,制定并实施一揽子行动方案。实行银企联动、长短结合、措施配套、标本兼治,既解决企业资金困难和消除资金风波,又确保经济稳定发展和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激发温州经济活力和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解决企业资金问题方面
  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当前,着力缓解企业资金困难,力保经济金融稳定;一手抓长远,深化地方金融改革,争创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率先探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民间资金投资难的金融创新途径。为此,一是加大企业信贷保障力度,力保企业信贷增长和结构优化,切实降低企业信贷成,确保落实小企业贷款差异化监管政策,加大小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二是加大民间金融监管力度,坚持以疏为主、趋利避害,积极引导民间金融阳光化、规范化发展。充分发挥温州民间资本充裕和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加快地方金融改革创新,率先打造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统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民间资金投资难,进一步实行民间资本与民营企业融合发展。三是加大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和风险防范力度,完善中小企业信息担保体系、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积极发展企业直接融资,构建企业资金风险防范体系、引导企业加强资金管理。
  (二)力保经济发展大局方面
  作为实体经济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和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没有强大的工业支撑,温州难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如果工业发展不稳,温州经济发展大局必然不稳。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加深对“强工业”重要性的认识,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当前工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温州经济朝好的方向发展。一是力争工业稳定较快发展,按照市里部署,扎实开展好“企业服务百日克难”和“项目建设百日攻坚”相组合的“双百行动”。强化企业服务,加大工业投入,把扩大工业投资作为力保经济发展大局、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扎实抓好。二是加大中小企业帮扶力度,进一步推出增强中小企业活力的政策措施,进一步突破束缚中小企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进一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三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一方面,力争在转变发展方式上有较大突破,着力引导企业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加快从增加资源消耗为主的粗放型增长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主的集约型增长转变;另一方面,力争在产业升级上有较大突破,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从低层次产业为主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产业为主转变,加快推动产业组织从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夯实工业发展的产业基础。作者:周必健 来源:《浙江经济》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caiyes 发表于 2012-2-12 13: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很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5粉丝

196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