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劳动就业] 有关人才队伍建设的写作素材汇总

[复制链接]
老猫 发表于 2012-1-17 17: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十二五”时期加大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一、“十二五”时期全国人才资源总量将达到1.56亿人
2011年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将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56亿人。
纲要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6800万人左右,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400万人。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为10:38:52。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实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扩大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规模,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重视培养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完善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和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选拔制度,进一步实施并完善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制定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地区人才培养计划,构建国家高级专家培养选拔体系;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统筹推进专业技术职称和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健全职称制度框架体系。规范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完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评价制度。
二、“十二五”时期我国将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纲要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将按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搞活用人制度,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完善合同用人机制、公平竞争机制、绩效评价机制、人员退出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健全岗位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
与此同时,我国将推进中国特色退役军官安置制度建设,积极稳妥地改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办法,建立健全公平公正公开的安置机制,逐步完善军转安置政策法规体系,推进中国特色退役军官安置制度建设;进一步拓宽安置渠道,全力完成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积极推进军转干部自主择业工作,大力扶持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

三、“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实施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计划
纲要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实施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计划。
这项计划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大规模培训公务员计划。全国公务员参训率进一步提高,新录用公务员全员参加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制度进一步落实,乡镇、街道和公共服务部门基层公务员培训一遍,全国公务员培训管理者培训一遍;二是加强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设分级分类管理的公务员数据库,建立覆盖中央、省、市、县四级的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三是加强公务员考试测评基地和题库建设。
与此同时,我国将完善公务员职位聘任制度,完善公务员选用机制,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考录公务员的制度和办法,从2012年起,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健全竞争性选拔公务员办法;建立和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公务员考核评价体系,改进考核办法,强化对公务员的激励保障和监督约束。
四、实施人才队伍建设重大工程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实施三项人才队伍建设重大工程。
一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在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每年培训100万名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建设一批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
二是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包括高级技师培训,发挥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作用,国家每年重点支持5万名左右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行业(领域)高级技师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集团)、重点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每年建设80个左右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鼓励各级政府、行业企业,依托生产服务一线优秀高技能人才所在单位建设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依托中华技能大赛获奖者、全国技术能手和掌握传统技能、民间绝技的技能大师,每年建设100个左右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三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包括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全国新建各级各类留学人员创业园30家。实施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每年资助至少400名留学回国创业人员。实施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每年资助60项海外留学人才为国服务活动;专家服务基地建设。在现有专家大院、专家服务站、科技110等专家服务机构的基础上,再建设一批专家服务基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博士后公寓建设,改善博士后人才工作生活条件。(来源:中国政府网)

12项重大人才工程全面启动实施
2011年11月10日,从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获悉,《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12项重大人才工程实施方案日前全部正式印发,这标志着12项重大人才工程全面启动实施。
去年出台的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升人才未来竞争力,按照引领性、创新性、示范性的原则和少而精的要求,设计了由国家层面组织实施的12项重大人才工程,这是该规划的重大创新和突出亮点。
12项重大人才工程分别是:
1、“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牵头部门:科技部
到2020年,设立100个科学家工作室;重点培养和支持300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每年重点扶持1000名优秀创业人才;建设500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建设30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2、“青年英才开发计划”
牵头部门:中组部
到2020年,重点培养扶持2000名35周岁以下的青年拔尖人才;每年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选拔培养1200名拔尖大学生;遴选2000名优秀应届高中、大学毕业生到国外一流大学深造和定向培养。
3、“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牵头部门:国资委
到2020年,培养500名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创新精神和经营能力的企业家;培养10000名精通战略规划、资本运作、人力资源管理、财会、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4、“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
牵头部门:教育部
到2020年,每年重点培养和支持20000名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在中小学(含幼儿园)、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培养造就一批教育家、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5、“文化名家工程”
牵头部门:中宣部
到2020年,重点资助扶持2000名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和文物保护、文化经营管理、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名家,承担重大课题、重点项目、重要演出,开展创作研究、展演交流、出版专著等活动。
6、“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
牵头部门:卫生部
到2020年,培养造就一批医学杰出骨干人才,给予科研专项经费支持;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支持培养50000名专科方向的住院医师;通过多种途径培训30万名全科医师。
7、“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
牵头部门:中组部
在中央层面实施“千人计划”,通过创新长期项目、短期项目,人文社科项目,“青年千人计划”项目,“外专千人计划”项目,创业项目等,用5-10年时间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
8、“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牵头部门:人社部
到2020年,在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12个重点领域,开展大规模知识更新继续教育,每年培训100万名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建设一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9、“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
牵头部门:人社部
到2020年,新培养350万名技师、100万名高级技师,使技师和高级技师达到1000万人;建设12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10、“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
牵头部门:农业部
到2020年,选拔300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给予科研专项经费支持;扶持培养10000名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
11、“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
牵头部门:中组部
到2020年,每年引导10万名优秀教师、医生、科技人员、社会工作者、文化工作者到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工作或提供服务;每年重点扶持培养10000名“三区”急需紧缺人才。
12、“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
牵头部门:中组部
分为大学生村官工作,农村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免费医学生培养计划,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内容。
这些工程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人才发展的全局,既突出人才发展的战略重点,又统筹人才发展的各个领域和不同层面,培养国内人才与引进海外人才并重,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体系。各工程实施周期为10年,分别由中组部、中宣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国资委、农业部、卫生部等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国家人才发展规划实施以来,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及时对重大人才工程的组织实施作出部署,要求有关部门把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作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保障力度,狠抓工作落实。针对各工程任务重,涉及部门多、政策性强、完善方案的工作量很大等特点,各工程牵头部门会同参与部门与财政部深入沟通协调,精心编制经费预算,细化完善方案。各工程都组建了工程实施工作的部际协调小组,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了良好协调合作机制。财政部专门成立了由部长任组长、分管副部长任副组长、涉及13个司司长参加的协调小组,并召开工程预算审核工作专题会议,对加快工程进度提出明确要求,及时核批1000多亿元的新增经费。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积极沟通协调,及时解决启动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各工程实施方案和若干子计划陆续制定印发。
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在已经下发的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各项工程的任务目标、主要内容、工作分工、进度安排、经费预算和组织领导机制,实施方案可操作、可监测、可评估,同时注意与科技发展规划、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提出的重大工程和现有人才工程相衔接,以提高工程实施效益,形成了协调一致、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这位负责人指出,下一步要进一步建立密切配合、协调高效的推进落实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推动各工程完成目标任务。建立重大人才工程实施监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加强督查检查,确保工程实施质量。进一步落实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的投入,并加强工程经费使用的监管,防止浪费和挪用,提高人才投入效益。要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为龙头,引领和带动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以及文化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同时带动各地各部门实施一大批特色鲜明、影响带动力强的人才工程,形成上下结合、整体推进的人才资源开发格局,为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支持。(来源:中国政府网、人民网)

李源潮:促进重大人才工程“落地生根”
2011年11月14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推进协调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形成全国推进重大人才工程实施的合力。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确定,今后十年我国要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英才开发计划、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等12项重大人才工程。应该说,这些重大人才工程是落实国家人才发展规划、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中央高度重视,地方密切关注。目前,各项重大人才工程实施方案已经全部出台,而今关键在于如何把这些重大人才工程贯彻到为、落实到位,为此,李源潮提出了重大人才工程“落地生根”的“七点要求”,需要我们细心领会、反复研读、准确把握、高效实施。
要全面推进各项人才工程,就是要抓住机遇、有序展开,确保各项人才工程协调并进。12项重大人才工程,既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给各级发展增加新的人才力量。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制,配强力量、全力以赴,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在对接中央人才工程的基础上,主动争取、科学谋划,重点培育符合地方特色的人才工程,做到全面推进、重点突破。
要及时调适人才工程的目标任务,就是要围绕中心、实事求是,确保培养出事业发展、国家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12项重大人才工程的提出,可以说是中央加强人才队伍的思路和方向,各地要认真领会,仔细消化、加强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符合本地实际,有利于人才工程推进的方案措施。
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政策措施,就是要敢于打破壁垒、突破瓶颈,疏通各类人才互相流动的平台渠道。要根据中央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的人才难题,研究制定打通各类人才交流互动的具体措施,重点要做到“覆盖全面、动员广泛、程序合理、激发活力”,逐步实现“政策最优”。
要探索建立人才工程经费保障机制,就是要善于争取资金、严格管理,确保经费使用合理、高效、廉洁。各地要对人才工作舍得投入,把经费用于人才引进、表彰奖励、待遇激励等方面,同时要加强经费的监管,确保用得其时。
要完善重大人才工程推进协调落实机制,就是要统筹监督、善用合力,确保工程推进取得最大的效用。要落实人才工程推进项目责任制,合理分工、项目定责、勤于督促、逗硬考核,确保人才工程发挥最大效用。
要调动地方和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就是要善于借力、善带队伍,形成全国推进重大人才工程的合力。人才工程的有效实施,不仅要靠各级党委政府、组织人事部门,更重要是要发挥好用人单位引进、培养、激励人才的主动性,切实把工程实施过程变成人才培育的过程。
要加强宣传引导,就是要宣传人才、尊重人才,切实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大力加强人才工程的宣传和优秀人才典型推介力度,凸显各行业各类人才的品牌优势和影响力,让优秀人才产生名人效应、光环效应,努力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来源:人民网)
国内实践




山东省:着力打造人才工程 引领人才队伍建设
山东省在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中,着力建设各领域的高层次专家、创新团队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打造精品,形成品牌,引领全省人才队伍建设整体快速推进。
着眼于培养和吸引高层次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山东省从2003年起实施泰山学者建设工程。第一期工程5年时间,在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领域设立200个泰山学者岗位,以“大师+团队”方式,面向海内外选聘200名泰山学者,组建200个科研攻关团队。每个泰山学者岗位,省财政投入100万元。一期工程,泰山学者累计承担各类课题955项,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总产出760多亿元,投入产出比高达1:14.3。从去年开始实施二期工程,“十二五”期间将选聘500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教授),每名全职在岗的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教授)支持经费由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同时,启动实施泰山学者“攀登计划”,5年内遴选30至40名顶尖人才重点培养扶持,省财政给予每名人选350万元经费资助。
为配合中央“千人计划”,山东省于2009年下半年开始实施引进海外人才“万人计划”,确定用5至10年时间,分三个层次引进1万名海外人才来山东创新创业。第一层次由省财政每人给予200万元经费资助,并授予“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称号。目前,全省已引进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183名,省教育厅、科技厅、国资委等部门和各市引进第二层次海外人才1026名,第三层次海外人才5729名。
山东省于2006年制定了《关于推进创新团队建设的意见》,决定每两年评选资助10个省级优秀创新团队。目前已遴选支持20个团队,均为山东省取得尖端科技成果的优秀科学家群体。首批10个省级优秀创新团队已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8项,承担各类课题597项,获资助经费10亿多元,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总产出270多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24.26。
于2004年建立的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制度,属全国首创。省首席技师是全省技能人才的最高荣誉,每年选拔100名,由省政府命名表彰,在4年管理期内每人每月享受1000元政府津贴。目前,已选拔577名省首席技师,涌现出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等重大典型。
此外,乡村之星建设工程、齐鲁文化英才工程、企业“双百”人才工程等一批体现齐鲁本土特色和各行业特点人才工程的实施,带动了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来源:中国政府网)
河北省:八项重点人才工程扎实推进
今年以来,河北省各项重点人才工程扎实推进取得了新进展:沧州渤海新区人才特区揭牌、新版河北人才网开通、新设20家院士工作站、新建11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努力营造人才优先发展的良好氛围,为实现河北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去年9月召开的全省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要以重点突破带动人才工作水平整体提升,实施八项重点人才工程,即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推进工程、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开发工程、重点引智工程、临港人才聚集区构建工程、“技能大师”培养工程、民营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工程、人才发展区域城乡统筹促进工程、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工程,同时这八项工程也列入《河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八项重点人才工程涵盖了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涉及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各个环节,是体现河北特色的系列人才工作项目,将对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创新作用、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
到4月份,八项工程已全部启动实施。为确保重点人才工程有力有序推进,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河北省重点人才工程的实施意见》,省委人才办印发了八项工程《实施方案》和《2011年度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明细表》,要求各牵头部门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对照各自确定的工程目标任务,精心谋划,主动作为,确保工程任务始终不断线、不脱节,一抓到底。每项工程均建立工程联席会议制度,由牵头单位负总责、责任单位密切配合,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工程领导有力。省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以明细表所列工作任务和有关要求为依据,对工程进展情况进行年中调度、年终考核,建立年末考核制度,把工程实施情况、人才工作业绩纳入各工程牵头部门领导班子和“一把手”考核体系,确保目标任务落在实处。
针对工程的重点内容、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各工程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认真调查研究,积极创新思路和举措,在工程推进中打造了一些有特色、有影响的亮点工作。到目前,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推进工程签署了京津冀三方《框架协议书》,三地将互设人才工作站,出台了《京津冀人才工作联席会议章程》,从工作机制上为持续推动三地区域人才合作提供了保障,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同时,河北省积极推进全省人才家园建设,截至7月底,14县(市、区)人才家园落地项目41个,开工项目25个,共计21831套。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开发工程围绕落实省“十二五”规划,积极推进“巨人计划”的文件起草制定,为下步工作奠定了基础。重点引智工程进一步加强院士工作站的管理,重新明确了院士工作站名称、职责任务、建站条件、申报程序和组织领导等。到目前,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科协共审定了3批60家院士工作站。民营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工程实施了重点人才培养、实用人才聚集、全员素质提升等3项子工程。
据了解,今年下半年,河北省还将制定出台《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县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和推动各市科学培养人才、广泛凝聚人才、用好用活人才,实现各类人才与产业有效对接,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人才工作更加有力有效地服务本地经济发展。此外,还将继续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开展第二批“百人计划”、人选评选工作,推进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开发,建设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组织院士考察咨询活动等。各项重点人才工程的深入推进,必将为河北加快发展、加速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来源:人民网)
湖北省:启动6项重大人才工程
2011年9月,湖北省“高端人才引领培养计划”、“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123企业家培育计划”、“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工程”、“会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等六项重大人才工程正式启动。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指出,人才是赢得未来的战略要素,是推进自主创新的核心所在,是最需培育、最具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必须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必须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湖北省一系列重大人才工程的实施,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快速开发,有利于构建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有利于引领整个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是支撑全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
王国生要求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省直相关部门,坚持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扎实抓好重大人才工程的组织实施。要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跳出部门思维和利益的局限,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落实;要以过程最简化、结果最优化、效益最大化为标准,使人才工程符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要充分发挥牵头部门职能作用、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形成密切配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确保人才工程取得实效;要树立精品意识,努力打造全国乃至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知名人才品牌;要以省级重大人才工程为引领,带动各地各部门实施一大批特色鲜明、实效性强的人才工程,在服务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据介绍,去年11月,湖北省出台《湖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未来十年将重点实施13项重大人才工程。经过前期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首批六项工程先行启动。(来源:中国政府网)
甘肃省:全力推进文化人才工程
近年来,甘肃省依托职称评定等制度全力推进“文化人才工程”建设。在职称评定工作中,甘肃省充分发挥职称工作的导向作用,秉承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大力选拔培养文化人才。
在艺术等系列职称评定上,多年来,甘肃坚持重业绩的导向,只要专业人员业绩达到了条件,就不受资历限制,一批又一批具有高中级职称的艺术人才脱颖而出,艺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在农村实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甘肃省积极开拓创新,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农村实用文化人才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开创了农村实用文化人才职称评定新系列,为鼓励甘肃省农村文化人才提升自身文化素质、保护民间优秀文化遗产、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搭建了平台。目前,已有176名农村实用文化人才获评副高级以上职称,一支高层次的农村实用文化人才队伍初步形成。今年初,甘肃省还制定了《关于全省农村实用文化人才职称评定办法的补充规定》,进一步拓展职称评定人员范围与专业。
甘肃省还依托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基层文化人才培训等工作不断提高人员素质。截至目前,共组织了3届全省基层文化实用人才培训班,共有7000多人次参加了继续教育学习。
今年甘肃省印发了《全省文化系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11—2015)》,明确提出了甘肃省“十二五”期间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实施措施、组织保障。
自2008年实施“文化人才工程”以来,甘肃省高层次文化人才队伍结构明显改善,文化人才创业环境不断好转,农村实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文化专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来源:人民网)
国外经验




日本多措并举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
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日本政府将“建设充满活力社会,强化国际竞争力”作为一项重要战略目标,积极制定多项政策支持教育及科研机构培养多样化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并采取优惠政策吸引海外各领域的学者和专业人才。
一、从义务教育抓起培养创新人才
日本政府认为,培养高层次人才应从义务教育阶段抓起,要求中、小学制定各种教学方针,让学生们了解科学家、运动员、艺术家等各领域人才的成长历程,从小就怀有远大目标和梦想,对学习科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为了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世界各国的不同文化、思想及价值观,日本政府正在探讨改革教学体制,使其更为灵活。如,鼓励高中学毕业生利用开始大学前的一段时间,在国内外旅游、做义工或临时工,积累更为丰富的校外生活经验。
针对大学本科以上的高等教育,日本政府试图通过深化高校改革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文部科学省汇总的未来人才培养意见,将高等教育任务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具有高级专门知识和技能的高层次职业人才;培养富有创造性、具备优秀研究和开发能力的研究人员;培养具备突出教学和科研能力的高校教师;培养能够在各个领域支撑知识社会、具备高级知识素养的人才。
为此,文部科学省每年通过提供经费资助国内大学建设世界顶尖水平的教育研究基地,培养年轻学者和未来学术界领军人物。同时,日本政府和各大学还通过提供奖学金或科研津贴等经济救助方式,帮助学生和年轻学者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完成学业和研究,例如,京都大学2009年启动了一项名为“白眉项目”的人才培养机制,旨在向优秀年轻人才提供职位,帮助他们专心从事研究。该项目将建设“新一代研究者”培养中心,并由校内外杰出人士负责选拔人才。

二、产学结合确保多样化人才
日本政府还鼓励高等教育机构与产业界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例如,九州大学于2009年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宇宙工学和航空技术等领域共同开展研究开发,并通过在大学研究生院开办讲座等方式培养专业科技人才。日本政府认为,产学结合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优势在于:实行长期实习制度,便于大学与企业之间沟通和协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和变化的人才;通过创办新兴产业来激活经济。
为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确保多样人才,日本政府还十分重视女性研究者的工作机会。有关调查显示,2008年日本大学和企业的理科研究者中女性比例为13%,与美国34.3%、意大利29.9%、法国27.8%相比处于较低水平。日本文部科学省认为,如果任由优秀的女性研究者流失,日本将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为此,东京大学、东北大学等已通过校方拨款开办了校内托儿所等设施,而静冈大学、神户大学也为确保女性研究者育儿时间而配置了辅助研究的助手,政府和校方正意识到扩大女性研究者工作机会不是社会福利,而是为了在国际竞争中获胜的一项重要战略。
三、采取优惠措施吸引海外高级人才
面对生育率低、人口老龄化及地方人口疏化问题,日本政府意识到有必要制定国家战略来吸引海外高级人才,鼓励大学及研究机构积极聘用外籍教师,通过改善研究环境及提高待遇等方式激励外籍研究人员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在各个科研领域取得成果。日本政府还计划向海外高级人才提供多项优惠措施,具体包括:简化发放签证和申请再次入境许可的手续,缩短申请永久居留权时要求达到的在日居住期限等。日本法务省还在与经济产业省等相关部门协商议,计划启用“打分制度”,对外国学者、技术人员和经营者的研究成果、学历等进行评分,获得一定分数的海外申请者可作为“高端人才”享受日本永久居留许可等优惠政策。
日本政府还非常重视外国留学生所发挥的沟通作用,将外国留学生看作是未来日本加强与各国友好关系的宝贵人才。为此,日本政府计划进一步扩大接收外国留学生的规模,通过简化入境审查手续等措施,将在日外国留学生的人数由目前的12万人扩大至30万人。
根据日本政府有关部门拟定的一份计划,日本各大学与驻各国使领馆开展合作,在各国开设赴日留学咨询服务窗口;增加申请者在赴日前即可凭英语或日语考试成绩获得入学资格的大学数量;允许30所大学为外国留学生开设英语授课课程并给予学分;扩大聘用外籍教师的规模:推动9月入学制度的实施。
此外,日本政府为使留学生安心学习,还积极向他们提供住宿、心理咨询等生活方面的帮助,同时鼓励日本企业聘用外国留学生,让他们在日本社会有所作为。(蓝建中《经济日报》)(来源:中经网)
澳大利亚人才发展战略的启示
一、职业教育是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必须高度重视,抓紧抓好
澳大利亚培养人才,着眼于终身培养,长远发展。澳政府除了抓好基础教育外,下功夫抓好职业教育,使每一位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接受继续教育,通过继续教育更好地提升才能,做好工作,竞聘更高的职位,担任更重要的工作。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澳政府加强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国际上享有良好的声誉,也成为其教育出口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特点有:一是完善的组织机构和教育体系。在国家层面建立了被称为ANTA(澳大利亚国家培训总署)的组织机构,并在国家、州和地区层面建立ITABS(行业培训咨询委员会)体系,在制度上保障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以及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有机联系。其职业教育的主体力量是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简称TAFE),TAFE实施的是多形式、多层次、多学制、多对象的职业教育,它不仅适合于人们进行职业教育,也适应于人们进行终身学习。目前,全国有TAFE学院250所,由政府资助的在校生有130万人。二是先进的资格框架体系和教师选择机制。澳政府建立了全国认可的内在一致的证书、文凭和学位框架,即澳大利亚资格框架体系(AQF),通过不同种类和层次课程的相互关联和学分互认,基本形成了互相连接的教育通道和就业通道,使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国家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内容。另外,推行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同时应该是职业实践者的理念,使教师成为专业或行业技术协会的成员,有效增强了授课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三是合理的职业培训与就业联动机制。澳大利亚较好地解决了职业培训既适应产业部门的需求,又满足受训者个人需求的问题,使职业培训与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澳大利亚TAFE学院,除开设正常课程外,还专门建立“就业指导部”,其职责包括:与产业部门联系,提供用工信息;向产业部门推荐毕业生;定期发布用工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可选择机会等。
借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经验,我国职业教育应在扩宽思路、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强组织、保障落实上下功夫。扩宽思路,就是职业教育不仅是初次教育和少数人的教育,而是终身教育、全社会有工作能力的人的教育。明确方向,就是不把职业教育当文凭教育、学历教育,而是能力、思想、工作态度等方面的教育。突出重点,就是针对当前人才紧缺的行业有重点地加大职业教育力度。加强组织,就是有关单位、部门、学校搞好协调,周密部署,统筹安排好职业教育。保障落实,就是建立完善相关制度规范,保障职业教育健康推进。针对我国农村劳动力充足但技术技能欠缺的情况,当前,职业教育应认真实施“农民培训——转移工程”,大力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实施“农民培训——转移工程”,一方面,可以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另一方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只有通过职业培训,将农村人力转移到非农行业,为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奠定基础,才能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最终彻底解决“三农”问题。
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低成本解决人才紧缺矛盾,保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澳大利亚从联邦政府到各州政府以及地方各部门,都非常重视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001年,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宣布实施一项为期5年、耗资30亿澳元的“强化澳大利亚能力”的人才计划,进一步吸引海外人才,为澳未来建设和发展服务。该计划由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组织实施,其中主要项目有:建立优秀人才中心,扩大目标领域招生名额。澳研究委员会建立了信息和通信技术优秀人才中心、生物工艺学优秀人才中心,大量培养和广泛吸收优秀人才。此外,把尖端研究、信息技术和技能开发作为目标领域,有针对性地在这些领域增加大学招生名额。澳研究委员会每年在大学招生计划的基础上再分配2000个目标名额给各个大学;建立较为完善的助学金(贷款)、奖学金制度。政府为鼓励学生报考研究生,把贷款直接拨到学校和研究机构,每年约有2.5万研究生受益。还建立了博士后奖学金和联邦奖学金。每年由澳研究委员会负责向优秀的研究人员颁发,这些举措不仅培养和留住了本国的优秀研究人员,也吸引了杰出的国际人才。为解决本国培养人才周期性长和行业性人才紧缺的矛盾,澳大利亚政府将技术移民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十几年发展过程中,澳大利亚政府通过这种直接引进国外技术人才的方式,促进了澳大利亚经济市场及劳务市场的繁荣,带动了澳大利亚整个社会的进步。技术移民比自身培养人才成本低,见效快,是解决人才紧缺的一条捷径。技术移民还缓解了澳大利亚人口老化问题和为澳大利亚带来先进的技术。澳大利亚议会政治完善,政党斗争激烈,但难能可贵的是,即使朝野政党经常互相攻击,但在重视技术移民方面却十分一致。
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紧抓“第一资源”不放松,高度重视、合理利用人才,创造宽松环境引进各类急需人才,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首先,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合理使用,实施“人尽其才工程”。应该看到,目前一些地方在“人尽其才”方面还有差距,不少地方、行业、企业和单位,一方面喊人才缺乏,另一方面本身拥有的人才又得不到合理使用,存在人才浪费。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一要大胆使用人才。二要强化人才的交流力度,将合适的人才配置到合适的位置。三要以重点部门、重点岗位为突破口,凸现人才合理配置的重要作用。四要建立政府人才数据库与人才供需老秘网,为供需双方提供选择。其次,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各地可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完善引进人才政策规定,营造良好的引才环境,搭建起人才干事创业的舞台。在这个问题上:一要树立大人才观,引进一切适合本地建设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要敞开大门,降低门槛,讲学历而不唯学历,以本事用人,真正做到不拘一格用人才。二要对人才实行“国民待遇”,不分年龄、不分地域、不分国籍,给予平等待遇,增强亲和力、舒适感和安全感。三要有宽阔胸襟,知人善任,广纳人才,营造拴心留人的氛围,善于从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关心、爱护、体贴人才,使他们乐于在本地创业发展。(作者:徐云枢来源:中经网)

观点精粹



李智勇:树立科学发展人才观 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提供理论支撑
一、科学发展人才观是我们党人才思想理念创新的最新成果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把人才工作摆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出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2003年,中央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并将其写入党章。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中央立足国家现实和长远发展需要,围绕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制定和实施了国家科技、教育、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对科技、教育、人才事业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并分别召开全国科技、人才、教育工作会议,对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进行全面部署。同时提出了党管人才原则、人才优先发展等一系列重要的人才思想,形成了科学发展人才观。这是我们党关于人才思想理念创新的最新成果,是科学发展观在人才发展上的集中体现。在科学发展人才观的指引下,我国进入了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迈进的新阶段。

二、科学发展人才观是中国特色的人才强国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人才观围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系统提出了符合我国实际的人才发展思想理念,科学回答了我国人才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指导建设人才强国的理论体系。
1、在人才发展的根本目的上,提出把服务科学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人才观把服务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指导方针,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要求培养、吸引、开发、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使人才成为科学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把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放在首要位置,既强调抓好教育、培养、引导人才的各项工作,又强调抓好使用、关心、激励人才的各项工作。
2、在对人才概念的理解和界定上,提出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科学发展人才观坚持唯物史观,认为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只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以实践和贡献作为评价人才的主要依据,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皆可成才。
3、在人才资源的地位和作用上,提出人才是最活跃的生产力,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原来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科学发展人才观认为,人才是科技的主要载体、是最活跃的生产力、是科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等瓶颈制约和深层次问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资源依赖型、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为主转变,科技创新和人才是最重要的支撑力量。
4、在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上,提出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使我国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科学发展人才观提出,建设人才强国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决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兴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保持竞争优势,都在制定实施新的人才战略,千方百计地吸引人才、延揽人才。确立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应对国际人才竞争、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5、在人才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提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人才资源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其核心就是要确立人才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先地位,切实转变“重物轻人”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克服重物质投入轻人才投入、重资源开发轻人才开发、重项目引进轻人才引进的不良倾向,把人才优先发展落实到立法、规划、政策制定等各项具体工作中,优先考虑人才资源开发、人才结构调整、人才投资和人才制度创新。
6、在人才发展的基本动力上,提出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我国人才发展的实践证明,解放思想是先导,解放人才是关键,解放科技生产力是核心。思想僵化就发现不了人才,观念落后就会埋没人才。对于人才工作而言,观念落后则步步落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更好地解放人才和科技生产力,这是人才发展改革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并将伴随人才发展全过程。
7、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建设上,坚持以用为本,广开进贤之路。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人才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其价值在于如何开发和使用。只有用好人才,才能体现人才价值,发挥人才效能。科学发展人才观坚持人才以用为本,把用好用活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提出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不断创新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和人才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
8、在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上,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科学发展人才观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实际需求,提出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以及社会工作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各类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抓紧培养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根本大计的青年英才,通过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制定特殊政策措施,源源不断地推动青年英才脱颖而出。
9、在人才的素质要求上,坚持德才兼备、以德领才、以德润才。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科学发展人才观把“厚德”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注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提出培养造就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凭思想水平、工作实绩、品德作风、群众公认选拔人才,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10、在人才发展环境上,提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科学发展人才观大力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提出让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11、在人才工作格局上,提出建立和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党管人才是党执政兴国的政治安排,是党管干部原则的延伸和拓展。科学发展人才观提出,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重点是谋划好人才工作全局,把握好人才工作方向,制定好人才政策,处理好人才工作重大关系,总结运用好人才工作经验,而不是由党委去包揽人才工作的一切具体事务。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中央、省、市、县都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协调)机构,基本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三、在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人才观
第一,深入学习和大力宣传科学发展人才观。联系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对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人才优先发展、人才以用为本等重要人才思想进行深入解读,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加快转变重物轻人的传统思维方式和发展路径,真正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和布局。深入阐述科学发展人才观的思想内涵,加强正面舆论引导,积极回应社会热点。大力宣传优秀人才和人才工作先进典型,使人才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转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动实践。
第二,用科学发展人才观指导我国人才工作改革实践。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是建设人才强国的行动纲领,特别是“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24字方针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人才观的主要精神。我们要加快推进人才发展规划实施工作,在继续推进人才强省、人才强市的基础上,加大推进人才强县、人才强企、人才强校、人才强院的力度,促进国家人才发展规划在全国范围、在基层贯彻实施。坚持以政策突破带动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依托“人才特区”、人才工作联系点、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先行试点,制定出台更加灵活、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建立密切配合、协调高效的人才工程实施机制,引导地方和部门结合实际设计并实施一批重大人才工程,引领和带动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宣传文化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第三,总结提炼人才发展实践经验特别是基层的创造。理论创新的源头在实践,人才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经验很多都来自于基层的探索和群众的创造。比如,依托项目培养人才、“大师+团队”的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等等。科学发展人才观是在人才工作的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必将随着人才工作的实践不断推进、逐步完善。我们要更多地深入基层和一线,把实践经验总结好、提炼好,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人才观的思想内涵。
第四,加强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深入研究人才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新人才工作理论和实践,使人才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当前,如何准确把握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系,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养、引进和用好创新创业人才;如何加快形成政府引导促进、社会多元投入、各方广泛参与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如何处理好积极引进人才与用好现有人才的关系,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何实现人才发展和教育、科技发展的紧密结合,形成有机衔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一体化格局;如何建立科学的人才发展指标体系,使之成为评估和推动人才工作的有效杠杆;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人才合作与交流,积极运用国际资源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等等。我们要抓紧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理论研究队伍,整合有关研究资源和研究力量,就人才工作实践中的重大理论问题组织开展专题研究,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第五,学习借鉴国际人才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先进理念。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人才管理与开发的总体水平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与世界人才强国相比还有差距。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一整套比较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能力建设理论等等,其中有许多体现人才开发和发展一般规律的重要思想、理念和方法。我们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开阔的思路、开阔的胸襟,放眼世界研究人才问题,注意加强与国际人才理论研究的交流合作,密切关注国际人才发展新趋势,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有益经验,为提高我国人才国际竞争力提供借鉴。(作者:中组部副部长、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副组长)(来源:人民网《求是》)
王志刚:建设创新型国家根本在人才
一、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人才是创新要素中最具能动性的核心要素,是国家发展最具根本性的战略资源。科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为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世界各国纷纷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大力培养和吸引科技创新人才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战略性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谁拥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和人才优势,谁就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以人才强提升科技强,以科技强带动产业强,以产业强促进经济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依靠第二产业带动、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和低成本土地、劳动力投入的方式已难以为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已成为一个十分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不断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依靠生产要素和投资驱动到依靠创新驱动的重大转变,把经济发展转向依靠劳动者素质和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迫切需要加快建设一支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把我国劳动力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将为我国科技人才大有作为提供广阔空间。《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5年我国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战略部署。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民生改善和突破关键领域重大科学问题,从而实现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性跨越,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奠定坚实基础,都需要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因此,培养造就一支宏大的、水平高、结构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把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集聚到国家科技事业中来,这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我国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把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
从我国的发展历程看,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在相关领域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重大科技成果的取得和相关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关键就在于有了一批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及其领导的高水平创新团队。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加强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培养造就了各个领域的大批人才,为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国家相继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这3个规划相互联系,各有侧重,属于国家发展能力体系的顶层设计,而且都把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核心内容。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将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3个主要任务之首,摆在人才工作的突出位置,提出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这些都深刻阐明了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极端重要性,明确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人力资源日益丰富,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快速发展,中青年科技人才已经成为我国科技活动的主力军,科技人员在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中的分布逐步趋于合理,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已渐成新潮。到2010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达到5700万人,全国研究开发(R&D)人员接近260万人年,均居世界首位。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虽已是科技人力资源大国,但科技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科技人才状况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匮乏,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导致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中小企业、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科技人才短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亟待完善,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三、大力加强“十二五”时期科技人才工作
大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完成“十二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目标任务,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保障。这不仅关系今后五年的阶段发展,也关系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发展。通过“十二五”时期的努力,我国科技人才队伍质量要有大的提升,总量持续增加,结构更趋合理,创新创业能力大幅提高,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到2015年,R&D人员增加到300万人年左右,R&D研究人员增加到150万人年左右,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增加到2万人左右。做好“十二五”时期的科技人才工作,我们要把握一个理念,坚持五个原则,推进四大任务。
把握一个理念。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把人才工作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践中培养造就人才。
坚持五个原则。就是要按照“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坚持以满足需求为导向,实现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与科技发展规划相结合;以提升能力为目标,实现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质量提升、结构优化与规模壮大相结合;以高端人才为引领,实现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推进与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推进相结合;以自主培养为根基,实现本土人才培养与国际人才特别是海外学成归国人才引进相结合;以优化环境为根本,实现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科技人才发展政策完善相结合。
推进四大任务。一是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突出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统筹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把广大人才凝聚到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事业中来。二是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完善科技人才发展政策。以研究制定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为重点,着力在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促进人才向企业流动,强化创新绩效和创新质量导向、改进科技评价奖励方式,改革科研管理制度和科技资源配置方式、支持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充分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等方面加强政策研究。对于难度较大、突破性较强的政策,通过建立人才特区等方式先行先试、积累经验。力求以点上的政策突破,带动面上的体制机制创新,努力营造人人成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三是组织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继续推进“千人计划”的相关工作,依托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高新区等创新创业平台,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启动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通过设立科学家工作室、培养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扶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支持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措施,突出培养和造就一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同时,加强人才与项目、基地的有机结合,利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和重点创新基地建设,加强对科技人才的锻炼培养和引导支持。四是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引导各类科技人才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倡导科学求实、爱国奉献精神,营造敢为人先、敢于创造、敢冒风险、敢于怀疑批判和宽容失败的环境,鼓励自由探索,发扬学术民主,提倡学术争鸣。加强优秀科技人才典型事迹宣传,在全社会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为各类人才成就事业营造良好环境。(王志刚科技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来源:中国政府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7关注

489粉丝

413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