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公文术语汇释(一)6 z7 A0 J1 F! Q( g" j9 u4 l
7 y( C( c2 W+ b0 M- \ T0 a+ X
1.〔案〕记录、存查的意思,也指专门办理的案子。 " A4 ?& z: K# u/ |" f7 V9 M7 h
1 C! ]& W+ r: Q( s$ T0 @" U〔在案〕已列人公务处理记录。例:关于改造“三级跳坑”住房的问题,市政府已记录在案,不久即可拿出改造的办法。 ) A1 p( S+ k! W
) z' ^$ Y; l0 }6 }
〔备案〕向上级做出报告,以备查考。例:中层干部可由你厂任免,但要报总公司备案。 5 ~) s, V& o% [/ k
: e$ h' U; s3 G5 ]# v1 E+ y5 Q" t. K4 f
〔议案〕提供审议、讨论的专门问题。例:此次常委会的议案共有三项。
4 n: @- O- ]- N! M3 E! h$ a+ p4 f3 B8 c: R
〔案牍〕〔文案〕公务文书的别称。汉朝时管公文称“文案”,明朝时管公文称“案牍”。
- t3 h" I6 S( a, { W* E& G, D( ?. O* g6 N: a1 P6 O6 W' p7 x
2.〔按〕“依照”的意思,如:“按章纳税”、“按政策办事”、“按制度去做”等。 4 R: e" Q% l3 t3 p
3 M7 E( R! P4 G/ `3 d: ^6 H" ~- z' Z〔按期〕依照规定的日期。例:今后凡发生大事、要事,一律依照《大事报告制度》的有关规定按期、按要求如实上报,不得有误。
: x, v- G, U9 r1 Z
* @% g$ \6 O2 O5 s5 g/ E3.〔报〕陈述、告诉的意思。
+ F/ n4 b& r) b, d2 }5 ^0 p( _% e- P" A; X2 S8 V( L
〔报请〕向上级行文请求解决、答复、批准某一问题。例:对此间发生重大问题的处置,事先一律报请市委审定,不得自作主张、擅自处理。 : ]% O* K& s' @. S$ ]
3 C4 N. f' v7 h0 I, ^4 g〔报经〕“向上级的报告已经由”的意思。例:我地区《关于××体制的改革方案》,已报经省政府核准。
7 k# J! _! B4 h4 U5 }5 k. S9 u1 |. q. B m9 y
〔报送〕向上级呈报。例:现将分局《一九九O年工作计划》报送市局,请予审示。 4 B" J+ H5 r2 \0 U# f9 j
5 ?8 {: j5 r1 {4 D3 A) ?2 F〔报批〕呈报上级机关批准。例:关于党委班子的人选,将另行报批。
+ l2 z% b3 ]1 h# p2 h$ n5 b
; Q; ]( T6 p6 c ?% L% E4.〔颁〕“下发”的意思。 4 h. {8 w6 }( S* i" r3 N
- @; M* _6 k. i5 m/ B〔颁发〕发布、授予。如:“颁发文件”、“颁发法规”、“颁发奖品”、“颁发证书”、“颁发勋章”、“颁发奖状”等。
1 I7 ~8 q0 D5 i0 i7 Y& ^
: d2 A5 }3 [- i% `: a! T〔颁行〕颁布、施行。多用于政策法规的颁发与贯彻、执行。例:居民的身份证,由公安机关负责颁行和管理。
5 L9 J8 L6 x& @# @# l) S$ V0 U( l8 Q: h! r
5.〔本〕“自己”、“现今”、“按照”等意思。 7 L9 x7 b& J* r" B7 |. C7 {
0 \; U* f: P" W5 |' `6.〔必〕必须、必要的意思。
, M, m8 e( C1 G6 q5 ]$ e; L9 v4 O
〔必须〕表示事实上、道理上的必要。带有指令性口气,一般用于下行文所讲主张、提要求部分。例;“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部门,对经济投机诈骗犯罪活动必须引起严重注意。”
$ ?# P. `4 @) N+ x
& R: D6 G+ [% m' [, _5 |9 _* d〔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例:组织现岗的文书工作人员系统学习文书、档案知识是加强文书队伍建设所必需的。在使用指令性口气时,应用“必须”而不要用“必需”。
* v4 f7 g( `; i% g( _0 [! e2 }) e. a- g6 u# D7 y; G
〔必要〕不可缺少,非这样不行。例:在我们干部队伍中大力提倡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十分必要的。
6 t! U* W0 ?4 X+ u- V6 }1 \ p& p
7.〔布〕宣告、公布或布置的意思。
% ]- n2 o& {" t- F9 B
, h ?5 v# V6 l2 ~3 C/ u〔颁布〕颁发。多用于法律、法令和行政法规的公布用语。例;从1949年建国开始到1957年7月止,由中央国家机关颁布的法律、法令、条例、规章等法律、法规共有4018件。 - [( t$ |! N) ?, W3 m1 f, W
2 ?1 Z* f: \$ l* H! i/ d: u. ~
〔宣布〕公开发布。多用于命令、令、法规及政策性文件的公布用语。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于1988年4日12日宣布第二号主席令。
4 I" \, v* D( z# e1 ^
- H4 e. I. f# N' }. I〔发布〕公开宣布。侧重于法规、指示、通知文件的发布用语。
% z. e \2 q1 R% f7 b" s- A; e# }, ^) r7 k( u" I+ e& U) B% d
〔公布〕公开发布、宣布。多用于公布法律、法令和行政法规的一种程式性的用语。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已由……通过,现予公布…… ! a. H* u' s# v! I
( L5 \2 a. m9 L3 F, u/ y〔此布〕在这里宣布。多用于布告的结尾用语,按照习惯,另起一行,空两格,使用与发布机关名称字号相同的大号字,以示醒目。 + p% Y- h3 G, j1 P
' d8 k/ {0 V5 P" D6 Z% m S: y K
8.〔不〕表示否定、不用、不要的意思。
5 `5 ~2 \% m1 w- w6 ?: \% j( [4 {2 G4 e$ g3 S: Z
〔不必〕表示事理或情理上的不需要。例:要集中主要精力抓大事、要事,不必事无大小、样样都要亲自过问。 . N# H! @- S7 z6 g
9 y) @# f3 j* P2 `/ Z( Z〔不测〕出乎预料。例:要提高认识,加强思想工作,稳定情绪,以防不测。
* b! _, g8 y8 ]) ]8 N' r9 W$ Y. l% i7 t3 m
〔不法〕违反法律。例:对走私贩私、投机诈骗等不法行为,应予坚决打击。
6 b; d) K) j& J8 X0 ?! I7 x/ J& @: [3 r, U3 A+ w2 i6 l
〔不妨〕表示可以这样做。例:××钢厂开展增产节约的做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有关部门不妨一试。 & T! ~. P( D5 Q
5 q9 b# t! V- A〔不苟〕不马虎。例:全体工作人员都应在工作中做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9 L8 c) {7 O2 l! O% f& o. F, D
; L6 p, A1 z2 @$ G〔不讳〕不隐瞒、不避讳。例:“供认不讳”、“无所避讳”等。 " j; L1 F# b6 y: I- `2 x
* Y" W$ N! a# w; A3 P# M
〔不日〕不久。例:你局所需的资料,不日即可送达。
7 [4 U6 p9 m1 k
- H2 w4 X, S+ H; q1 l' h〔不宜〕不适宜。例:超出规定限额的奖金不宜发放,以免引起连锁反映,给工作带来被动。
1 U: n5 P7 j9 X4 q1 I5 E: y+ a* r4 F$ Q- ~! O4 v4 g( x
9.〔部〕部分的意思。 + \0 a A$ i- j4 m5 t
2 x# Z- |; o) G1 @+ B〔部门〕组成一个独立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整体的分属部位。例:××县委是由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及纪委、政法委六个部门组成的。 - J/ F; @8 e" Q7 k/ u
/ L' T2 G: I, t〔部署〕安排、布置。多用于对比较重要的工作及全局性工作的安排与布置上。
0 _4 c7 E9 e. R2 j% s! a" v, M5 L! S% F
10.〔裁〕公文中多指“控制”、“考虑”的意思。
9 ~. ?+ U5 v4 }! A( ]0 L# d9 ~4 c3 L% C2 x
〔裁并〕裁减合并。例:在这次精简工作中,对过于分散或重叠设置的机构要裁并。 + c ?3 T& R2 o6 f/ _5 ~
! x* J/ F4 }* F* l5 W
〔裁处〕考虑决定并加以处理。例:对上述问题如何处置,请尽快裁处为宜。 3 @9 n1 G# r, ^3 }+ r' L
5 g, a; O3 D4 O# s' o
〔裁定〕司法部门就某一问题的处理作出决定。 / }: z) k2 ~8 R: i( \
7 y2 T, f$ @/ z, J
〔裁断〕考虑决断。例: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看准了,就要当即裁断,切不可犹疑不决,坐失良机。
8 V" l2 {$ ~/ A% [. d1 |0 v6 i* c2 h5 v
〔裁减〕削减。多用于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精简工作。 % O$ j# o* O2 l5 g" L
, n- k; G F7 P; Q
〔参〕“参考”、“加入”等意思。 & K6 g7 \. W# E" ~" t
$ Z$ \, a: [( V0 v
〔参阅〕参考阅看。例:此件提出一些值得注意的苗头,可送李经理参阅。
K" C+ a, e/ r3 r8 e t
9 a7 ~5 {$ \ U( p0 ^6 g. j〔参考〕参照思考。例:这个做法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可供各单位参考。
, B% ^; o" q K9 z0 V5 n4 y5 g5 d6 P: q% |* _6 |
11.〔此〕“就这……”的意思。如“就这些内容”、“就在这里”、“就在这个时刻”等。 5 K2 _( P! n5 U
. s+ p: m/ `; P( J1 d/ V- x
〔此复〕就这样的内容向你做出答复。一般用于“复函”、“批复”的末尾。
' I8 E. i( _/ M, \1 u0 q+ c0 z6 C3 z& m7 D
〔此令〕就这样的内容,并于此时、此地向受令对象发布命令(令)。一般用于命令(令)的末尾,属结尾用语。
6 U. ~1 x5 t1 O) L$ z2 `) M8 O0 ^6 I" L
〔专此〕“专门在这里”的意思。多用于报告的末尾,例:专此报告。
3 s4 C* | R5 Q' V
' O$ B# R5 C) X+ q3 J) y* {! i+ y12.〔查〕“检查”、“调查”等意思。
$ A0 S- z/ j3 g1 d* e/ c4 \& T! X9 N# V
〔查办〕一是查明罪错事实、加以处理。例:在清理整顿公司工作中,要认真查办各种违法乱纪案件,查办中应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进行。二是“查办工作”。查办是办公室一项专门工作,即调查办理上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批示交办的有关重大工作事宜和重要案件的工作。
' y4 }! I( {! ?$ W& h6 u( s) H$ m& A1 F
〔查抄〕依法清查并没收犯罪者的财产。
1 B6 P- Y$ E$ ^* s/ H& J5 b6 m0 x8 H4 I- x- l
〔查点〕〔查对〕清查核对。例:对密级文件要认真进行查点,按期清退。
! _3 F n3 ?, @$ V0 l3 X! Q
0 y1 U5 U ]1 C) w2 G〔查收〕核对收下。例:兹将××年度报表一式六份送上,请查收。 / a- L# T0 z7 s" L% g9 x
0 F# k# T6 d7 E. [, u9 q% P
〔查询〕查问、了解。“查问”多用于下行文。例:据群众反映,你单位有动用公款为工作人员制作服装的情况,现特查询如下:……“了解”多用于上行文,向上级打听有关政策、规定内容等。例:有关我局机关牌子制作的具体规格,我们不大明确,现特派王兴同志前往市府办查询,望请给以接待为盼。 + P- {" {& R0 L" C( A
$ x& M- K- P2 `" V& J
〔查复〕了解并答复。用于下行文。例:关于你市第三纺织厂六月十七日发生的火灾事故,请速查复。
: f3 M" Z: u! W- I) y
2 N5 v0 {7 `8 F13.〔呈〕恭敬地送上。
! Y+ n J, G7 R6 k% A3 s2 ?& j$ f) z1 r
〔谨呈〕郑重、恭敬地送上。
8 t! M. t9 X" F1 b) C
- h7 z# X+ ~ |7 }" D〔呈报〕向上级呈送报告、总结之类的文件。例:兹呈报我局《一九八九年工作总结》一式三份,请查收。
6 y1 ~9 @' z7 {+ e( U" i# D) ^. f; m: a( h6 b
〔呈请〕向上级呈送请求批准性的文件及事宜。例:此题事关重大,将我们的意见呈请上级批准后再作答复。
8 O, l( V. E4 K2 C5 {
3 m" Q/ j U* P) k8 B/ u1 i〔呈递〕郑重、恭敬地送上。 - n% |4 f: C0 r1 a3 [ d9 J# d
0 f- ]* z( }0 G; S8 F" n2 i* V
14.〔承〕客套话,“承蒙”和“承担”、“继续”等意思。
* P# n6 M/ _) p
9 d' j9 `& o& p$ \' c, g8 G〔承蒙〕得到的意思。多用于便函的结尾用语。例:承蒙贵校大力协助,特表谢意。
0 q& Z5 X* p+ U3 l! z
' G- _0 |$ i7 z/ W; ^. j〔承办〕承受办理。承办是公文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含办文,又含办事。 $ v4 w! V3 }3 ^0 G/ H
, g6 c5 \3 y3 s; S1 g* l" U b6 E
〔承转〕将上级或下级发来的公文转发给下级或上级。
4 A2 Y; B( F4 @- ]! U
' _* U; X5 g2 q: c1 p15.〔等〕“等因、奉此”、“等情、据此”,均属旧公文程式惯用语。
7 L: ? h% |& g6 W; L4 r1 y/ F# @+ v
〔等因,奉此〕用于引上级来文,“等因”用来结束所引来文,“奉此”用来引起下文。 $ x+ z( D6 N- t) F: p# X+ o
8 ?! S2 p4 r* R8 F
〔等情,据此〕用于引下级来文,“等情”用来结束所引来文,“据此”用来引起下文。 : [& A$ {$ S. P. c, j& N) X
) V% n" r* u9 n5 i$ a: o: `# V4 m; B16.〔定〕“必定”、“决定”、“确定”的意思。 _" ^; E3 Z" M- \6 B5 [0 \
' |" g7 j0 w n6 I6 w/ O8 S, Q〔定案〕在公文中多指对案件、方案的最后所作的决定。例:“引滦人塘”工程市政府已经定案,不久即可下达。
; t, t+ G+ _' n" a5 a+ C
3 C7 n9 u8 A+ B2 p/ W〔定夺〕在公文中多用于对决策事项是否可行的决定。例:关于兴建渤海水上世界乐园及修复大沽口炮台一事,请市府尽早予以定夺。
9 m( B: c, } @4 q+ T* L3 K- G! t$ D) C7 e" q8 B
〔定局〕对事情已作出最后决定,还表示事态已确定不移。 $ h' [4 r$ T/ ?: t
9 K8 b0 c/ ^! e9 h! ?0 [; k+ F〔定期〕有一定的时限。例:要定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以充分行使职工的民主权力。
! h& @: u5 \7 i, X3 a# |4 E4 n8 v0 m: O3 s6 e: H2 e% h3 r) p
〔定向〕有确定的方向。例:公文的主送机关是定向的。 ( I; ?) p/ y- H2 f* n
, R- |8 ^& a* A2 P6 I17.〔动〕公文中多用此来表示“改变”、“使用”或“动不动”的意思。 [- K" K3 y5 V' ?! O$ p' w: ^5 c, W' n
4 V; v4 \! J' n2 B4 f〔动议〕会议中临时提出的想法。例:会议快要结束了,山东的同志们又提出了新的动议。 $ ]& s7 l7 B4 M$ c' P
9 q8 k+ s3 S5 |5 @7 i
〔动辄〕动不动就。例:动辄训人。 ; a3 ~. o% H5 o) H% \
: n$ h# w3 c+ L; G( M; J% e
18.〔对〕主要用以表明对象、范围。例:对因上当受骗而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单位,必须追究其领导者的责任。
5 ^3 i' v# g; |' }8 N
! H/ Q. \) `. r2 S〔对于〕表明对象或事物的关系。例:各级政法部门,对于那些重大投机诈骗分子,一定要依法从严从重惩处。 5 g3 N c/ n+ V) u5 ^, ?" \2 Q! M
! Q6 q" c4 I! c1 v' r〔对照〕对比参照。例:关于你库防火设施建设的验收标准,可与我老秘网市第一石油库的验收标准相对照,不必另制标准。 + M# U2 J, w/ b) ]& s
, M+ U, m: ?7 A: h- a* s# k5 L〔敦〕诚恳。 - b8 j( O* N2 B
+ q/ M2 h& q# t6 K9 b〔敦促〕催促。例:《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 H5 j' |( c2 I3 i8 D# S# a: ]# j9 Z" n4 b3 Q t. @' o G
〔敦请〕诚恳地邀请。
/ A! h' M" i3 `
. o j- ~( h) B6 Q8 G19.〔奉〕“接受”等意思。例:奉县政府通知,马路两旁不得乱泼乱倒。
5 ~4 b. |" K- a. s% E7 b1 X
0 G4 g" r4 Z/ `& K〔奉命〕按照上级的命令。例:奉命发布公告如下:……
' P5 v% h& O0 r# R0 }4 K8 c0 I! W. L' O. h: S% ?% \6 D4 M5 b4 g3 `
〔奉告〕敬辞,告知的意思。例:无可奉告,多用于外交辞令。
, H7 A3 h/ c3 R
, z1 E% w( ^5 H4 q- U, _20.〔否〕“否定”、“不同意”等含义。是上行文结尾用语的常用词,与“可”、“能”、“是”等结合,以表示“可不可以”、“能办不能办”、“行或不行”等意思。
}, V! o- e' L; U b& Z' s( n# U X
5 j+ y9 |* k' M4 g$ j〔妥否〕是否妥当,正确与否。多与“请批示”连接在一起,组成“妥否,请批示”,作为请示的惯用结尾用语。 ; {# T% T; Z6 f" ]7 ?6 q$ w3 J. {* J
2 P/ R$ \' U0 Q& k* N〔可否〕是否可以,与“妥否”用法相同。 ) E% R' h+ W& F" \7 ~. W2 p& k0 P
3 X- e. Q5 b, M, m J3 e7 {$ u; _〔能否〕是否可能。例:你县支援我老秘网市郊区的稻种,能否在四月十日前送到,望告。 * Q1 X0 x- g$ |2 J
$ K. C! {. D, Z21.〔函〕“信件”的意思。
6 t/ o3 _& b- h% y q
* o2 b( ?+ o0 X: }; g3 M- ~〔函电〕信件和电文的总称。
) b8 k I8 y% g" O6 ?- R7 v0 L/ Y+ x7 ?0 D5 E( `
〔函告〕回信告知。例:所汇款项收到后,速予函告为要。
d5 H/ P4 F. R. k5 a% C* r, k* u
〔函复〕回信答复。例:以上意见可否,请近日内函复为盼。多用于信函的结尾处。 8 _, w. S' X* G# w- r9 f: J
4 W: ?9 g: u, Z# W( y
22.〔会〕“聚合”等意思。
0 e/ j) f8 F U) u; @1 ]
' ?- N9 A5 \8 X; m〔会同〕同有关方面一起。例:这件事可由税务局牵头,会同审计局、工商局办理。
) Z* \/ W4 {6 ~+ E W7 G/ q* i; |4 g
〔会商〕相聚商议。例:省科协全体委员云集省会,会商科技振兴我省经济大计。
' G& S T( K8 a4 S- i" F9 {, Q& v7 P' C4 m! [2 T
〔会通〕融会贯通。 : ~( {9 z) s- x9 L7 ? `- A( D( k
! ~6 K$ u2 L& }' J〔会晤〕会面。例;玉××省长今天上午在科技大厦会晤来访的山西省科委的全体客人。 - w( Y4 K& X/ u, L9 ]$ K% u
" B% y* N' k7 B$ N/ \/ `
〔简〕简单、简化。
2 `) F7 e1 h5 `9 g
- J7 @' e- X7 G7 [0 {23.〔简称〕简化的名称。如中国共产党河南省委员会,简称为中共河南省委。公文中使用简称,应当是大家比较熟悉且被公认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要约定俗成。
6 ~5 r8 B0 V, M4 x) L ?( j; D
* S5 v1 y5 S! Y4 I5 I/ o- O〔简化〕变复杂的事情为简单的事情。例:要方便群众,简化手续。 6 m0 Z4 R" d: W* I3 Q" _7 B
/ [; k1 q2 _! a7 N* D5 W4 P
〔简洁〕简明利落。例:把公文写的简洁,没有废话,是克服“文山”的重要一条。
8 q' _2 X i5 i5 N) S0 ?
\; f4 c" s; M〔简捷〕直截了当。例:汇报情况要注意简捷,不要兜弯子。
% s* Y1 F1 i4 q6 j4 l$ z' l/ ?* a# n: _. }7 i
〔简练〕精练。例:公文的导语,一定要注意写得很简练,否则,就会头重脚轻,很不得体。 1 |( z: y& z. ~7 d0 O; p) I
7 z& V: J( H" {) e5 [5 R3 p
24.〔鉴〕警戒、审察、考虑到。 8 k. [# i" }; p$ H( k
. _2 ^3 _3 }- s* V: O% e% y; V〔鉴于〕“考虑到”的意思。主要用于表明事情的原因,类似“由于”。例:鉴于此项工作经过试点已摸索到一些经验,故可在全省铺开。
# U/ ~. r& g/ U* S
' }! D$ K& h- q' u) D9 L〔鉴别〕“辨别”的意思。例:对信息要加强鉴别工作,尽力剔除那些假信息。
7 g, }. v! Z2 X5 s+ D' u; c( }0 \7 ?
# g& L) z( R# _- u* R' D25.〔径〕直接。
. c! v4 ~0 s1 Z5 @; M% \" i
+ a Y' c; L0 X3 Y1 S. @& d3 v〔径向〕直接向。例:有关六号文件方面的信息,请径向县监察局反映。 4 |6 t: c8 C/ R3 R- x
8 D. z5 i3 B+ ?8 _〔径与〕直接与。例:有关土地征用事宜,请径与建委规划处联系。
" ?* B: I) Q" {, N$ Q1 J8 J: U/ k& h3 @) I0 f- d& m' R
26.〔就〕表示“现就”、“就在”、“按照”等意思。 7 p0 M9 h4 q! r+ h- m
4 c7 h7 h0 ?: ?) T0 i
〔就此〕就在此地或此时。例:整个检查验收工作就此完结。
5 W! Y( L% w- D( S! E V; s, ?8 W; l, v; N- K
〔就绪〕事情安排妥当。例:待准备工作就绪后,会议马上召开。
& L I& w7 e/ w* J* ?8 h- [+ Y4 A
27.〔据〕按照、依据。
$ \# c) C0 Q G0 o
/ z' L" v0 @ \8 Z6 K% \* W〔据此〕按照这个、这些。多用于从叙述到议论或从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时的连接语。例:统计数字不实的主要原因是在于一些单位领导人的思想作风不端正,如……(列举具体事例,编者注),据此,提出以下三条解决办法……
, C0 g. a) A: P# x# O% y
. P6 k% Q2 {, ]: L8 I: Z$ h H28.〔决〕决定。 6 C6 P4 Z8 b2 }
: v+ f; p9 Y2 {9 Q' U
〔决策〕对问题的解决作出决定。例:决策是领导工作最本质的东西,没有决策就等于没有管理。 $ p7 k1 E( ^. ~
# e V' F( {8 |. T3 j/ Q& {1 y0 b
〔决断〕拿主意、出办法、决定事情。例:遇到问题,要及时作出决断,不可拖延。
8 K& k/ J8 ^! G9 h, I0 C8 i. _; C8 m D7 [+ L* v
29.〔贵〕敬辞,在公文中称呼对方,如“贵厂”、“贵局”,以示尊敬。
( g, L: x' |, p! \4 v
1 I) ]3 ]7 e, ?" j30.〔例〕“照成规进行”等。
" c- C, w* v0 `; H
* W! b1 @. r3 p$ b; c〔例行〕按照惯例履行办理。如:“例行公事”、“例行报告”等。
( p2 [) A- C* p0 j4 N9 n% M: {# B7 v! `7 E
〔例外〕在一般规定之外。例:关于整顿清理公司的决定,适于各个地区、单位,无一例外地都要认真贯彻执行。 $ d# G. W% V; @0 w9 m( r/ N
- G4 E$ d# C3 [- {
31.〔了〕助词,公文中多用带“了”的句式,以此表示某项事情的完成时态。“了”还包含“结束”、“明白”的意思。
; e! Z/ f* m* C, s' w r" x3 s' H$ t$ n
〔了结〕结束了。
5 Q l: N+ U% W5 e0 G
% X5 g9 O6 ]% L; f〔了解〕调查打听。例:要深人下去,详细了解事情的来胧去脉,以防判断有误。
S @, n4 g8 J% c( N$ p: k
# o' E; n4 ?4 L1 ]& ~( B〔临〕临时、到来。
' U8 m! q/ h6 _; D; n+ l" B0 C* t
' x" O3 z# e! Z/ H0 W5 n+ ^〔莅临〕来临。例:欢迎您莅临现场指导。
/ }0 l0 `8 M$ U+ n! z7 B8 y" s: v2 f! U [
〔光临〕尊敬的宾客来到。
# f2 \5 c% q8 J+ t3 v6 c C `! R: O* t8 z1 u
32.〔令〕“命令”、“使”的意思。 6 r# [! ]$ e' M
5 o$ c$ R4 m% d1 N$ ^# v- X- g# R5 ^
〔明〕“明白”、“公开”等意思。 $ f0 \# D: h9 \1 ~
- r. g1 d! e6 Y/ Y7 L7 y. V〔明文〕明确的文字。例:严禁挥霍公款到处旅游,这在中央的文件中已有明文规定。 & Q3 [. @ A3 D
% c" t" W9 J. x% w$ J2 o$ p5 o z〔明令取缔〕公开发布了取缔的命令或要求。例:对黄色书刊,政府早已明令取缔。
. m) v; l9 R8 {" u
4 ]" @% ]) n- j7 m! o3 T' l( c' Q
3 y3 I; {: D2 D0 S$ f" j0 r) U
* Z: ]' @# S( m" t- F% r* \% G; `1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