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在全省州市扶贫办主任会议上的讲话

[复制链接]
学习啦 发表于 2011-12-29 15: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省委八届十次全会、省委农村工作会和八届省委第90次常委会精神,总结和回顾2010年扶贫开发工作,深入分析当前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2011年以及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克难奋进,圆满完成收官之年扶贫开发的各项目标任务

1月13日,省委常委会专门听取了我省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汇报,认为过去十年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但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状况依然突出,任务还十分艰巨和繁重,提出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符合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符合云南实际,对提交会议审定的问题完全支持。同时,白书记、秦省长、纪恒副书记强调,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重点工作、作为系统工程来抓,要创新扶贫方式,整合各方力量,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关键时刻,省委常委会专门听取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贫困群众的关爱关心,既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肯定和褒奖,也是对广大干部职工的鼓励和鞭策,同样也是全省扶贫系统的荣耀和自豪。借此机会,我代表省扶贫办党组,对全省扶贫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奋发努力,辛勤工作,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群众济困解难所作的奉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尤其是刚刚过去的一年,经过全省扶贫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和百年未遇特大干旱的双重影响,圆满完成了收官之年的各项目标任务,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新的显著成效。

(一)全面推进扶贫开发重点工作。一是整村推进。始终把整村推进作为重要抓手和平台,完成了9021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任务,33.26万户136.31万人直接受益,贫困程度得到有效缓解,自我发展能力得到有效增强,村容村貌有较大改善,贫困群众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村级组织建设得到明显加强。曲靖、大理、迪庆加大了投入力度,实施效果很好。文山、保山在整合资源、瞄准对象、合力攻坚方面创造了经验。昆明市结合新农村建设打造了整村推进亮点。二是产业扶贫。积极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产业化扶贫的工作力度,安排产业扶贫专项资金1.38亿元, 在16个两项制度工作试点县和3个省直管县开展产业扶贫试点项目,投入财政产业扶贫补助资金5700万元;发放到户贷款32.31亿元,扶持了36.5万户贫困农户,户均增收可达1600元,扶贫项目贷款8.4亿元,扶持带动贫困人口531万人,下达3000万元村级互助资金,新增试点县20个,实现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丽江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扶持产业的做法成效显著。楚雄采取土地入股,农民进厂打工,年底分红,增加了收入,实现了脱贫。文山、大理、保山、曲靖的村级互助资金试点效果明显,得到农户普遍欢迎。三是劳动力转移培训。投入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扶贫资金1.2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近30%,是历年来投入最大的一年,转移培训33.6万人,拓宽了贫困群众的就业渠道。同时,为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修订完善了劳动力转移培训管理办法。昆明、昭通、德宏、文山、保山、曲靖、普洱等州市注重技能培训,提升培训质量,提高了就业率。昭通市建立农民工服务联络点,提高了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

(二)加大特殊困难群体重点帮扶力度。去年以来,以规划为载体,规划投入帮扶资金7.59亿,相继启动了对独龙族、瑶族支系山瑶、拉祜族的重点帮扶工作,稳步推进僰人重点帮扶。整合投入莽人克木人帮扶资金1.89亿元,全面解决了6000莽人克木人的温饱,莽人克木人村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瑶族山瑶支系扶持有序推进,编制实施了总体规划,启动实施了“三点四村”建设,覆盖山瑶群众320户1521人。澜沧拉祜族聚居区帮扶力度加大,目前已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840万元,实施农户安居房改造600户,开展了“县为单位、连片开发”试点,实施80个整村推进项目,对4个拉祜族聚居乡实施产业扶贫。安排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150万元,引导整合各部门资金2.3亿元,实施独龙江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多年议而未决的独龙江贫困问题有望得到根本解决。扶持莽人克木人发展取得的做法成效得到胡总书记、温总理的充分肯定,省委、省政府对深度贫困重点帮扶的做法、措施,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范小建主任充分肯定,认为“很有魄力,完全符合实际,云南作了一个很好的带头表率作用。”玉溪市统筹发展,主动而发,自筹资金1.1亿元,重点帮扶区域内最贫困彝族山苏支系群众解决住房问题,效果显著,值得学习。文山、普洱、怒江加大投入、整合资源,积极推进特困人群的重点帮扶。

(三)积极开展集中连片困难地区综合开发。按照大扶贫、大整合、大参与、大发动、大开发的理念,在第一批19个乡(镇)开展整乡推进试点基础上,新增5个乡(镇)开展试点,涉及16个州市、24个乡镇、216个村委会、1993个自然村,规划总投资37.58亿元,项目进展顺利,规划试点工作强势推进,探索了贫困地区连片开发、整体推进的经验。曲靖市自筹资金在每个县开展一个乡的试点,文山州、昭通市整合资源搞好整乡推进的试点,为全省提供了学习借鉴的经验。投入3000万元新增实施6个县(区)开展“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项目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特色产业培植初具规模,社会事业明显进步,民生保障进一步增强。楚雄州突出“三整合、三突出、三成效”,临沧市由市委书记挂帅与省办联合在沧源县实施连片开发试点,效果很好。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加快推进我省47个革命老区县开发建设进程,文山、昭通、曲靖、大理在革命老区建设上开创了新路子。在边境25个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3亿元,实施了663个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积极开展创建“带领致富党支部”和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活动,使边境一线贫困程度得到有效缓解,贫困人口数量明显减少,贫困村脱贫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有效增强。

(四)充分发挥行之有效扶贫措施的作用。对丧失生存条件,就地难以解决温饱的人群,坚持就地就近小规模集中安置和插花安置的原则,实施了3万人的易地搬迁。易地搬迁从根本上改善了搬迁群众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深受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欢迎。文山州统筹各类民生政策,对重点扶持的瑶族支系山瑶群众实施易地搬迁,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小集镇安置的新模式。结合易地搬迁、整村推进项目,全省共投入扶贫资金2.47亿元,完成安居房改造49290户,达到人畜分离、安全实用、抗震的标准,加大了户均补助标准,由原来的每户补助6000元提高到现在的10000元标准。主要对贫困人口大县、人均纯收入排名最后的30个县、澜沧县拉祜族聚居区、泸水县勒墨人聚居区、丘北县僰人聚居区、迪庆藏区、地震干旱灾区等重点地区重点扶持。临沧大力推进“新家园行动计划”,村容村貌明显改善,这一做法值得推广。投入以工代赈资金2.7亿元,积极开展乡村道路、小型农田水利、人畜饮水、水土保持、江河治理和水毁工程恢复建设,加强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五)着力提升社会扶贫工作水平。密切与中央27家挂钩单位和上海市的沟通协调和联系,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高层互访机制,27家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我省4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直接投入帮扶资金1.35亿元。上海市投入对口帮扶资金2.26亿元,较上年增长41%,是上海市投入最大、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对红河、文山、普洱、迪庆4州市26个贫困县实施帮扶,同时还将德昂族、独龙族纳入帮扶范围,基本形成了“4+2”的工作格局。红河、文山、普洱、迪庆加大协调沟通力度,主动汇报,积极争取对口帮扶单位项目资金支持。213家省级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直接投入帮扶资金2.58亿元。广泛动员驻滇部队、民营企业、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多渠道、多形式参与扶贫开发。积极开展减贫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世行项目完成投资2318万元,争取到4个非政府组织(NGO)的支持,投入资金2198万元,实施帮扶项目35个。

(六)切实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执行扶贫资金分配使用管理、项目实施全过程公告公示制和扶贫项目永久性公示牌设立制,严格执行审计监察制、资金专户管理制、资金报账制、跟踪问效制、招投标制、大宗物资集中采购制、项目验收考核及后续管理制等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资金绩效管理制,着力推行扶贫项目廉政承诺制、贫困群众廉政评议制、贫困群众廉政评议员制,创造性地大力开展廉政文化进扶贫机关、进扶贫项目、进贫困社区、进扶贫企业、进培训基地、进培训课堂、进干部职工家庭“七进”活动,牢固树立了上级监督、部门监督、审计监察监督、人大政协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六道防线。硬化党风廉政建设与扶贫中心工作“四个一起”的各项措施,做到年初早安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考核、结果真运用,驻省扶贫办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得到了省纪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在全省派驻机构年度工总结交流大会上,驻省扶贫办纪检组被省纪委选为6家大会交流发言的单位之一进行交流。在历年支农资金审计中扶贫资金是使用最好、违规最少的。在扶贫资金绩效考评中,我省得到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表彰奖励,奖励扶贫资金900万元,目前已分配到曲靖、文山、大理、楚雄、临沧、红河、普洱等扶贫资金绩效考评较好的州市。

一年来,在全面完成了各项扶贫开发任务的基础上,我省扶贫开发工作还呈现出不少新特点、新亮点,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一)领导重视,强势推进。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改善民生、共同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召开了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现场会、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云南工作座谈会、沪滇对口帮扶合作第12次联席会、云南扶持布朗族(莽人克木人)瑶族山瑶支系工作情况汇报会等重要会议,协办了亚洲政党扶贫专题会议、中国第三届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等国际国内重大活动。省委、省政府领导率先垂范,白书记、秦省长、李副书记、孔副省长等省领导多次深入贫困地区开展调研,对加强扶贫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白书记亲自率团到上海参加沪滇合作高层会谈,明确了今后沪滇合作的方向和重点。秦省长率领两位副省长专程到北京汇报深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工作,这在扶贫开发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在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前夕,孔副省长又率领省办领导到国务院扶贫办汇报了我省扶贫工作情况,得到范主任的高度肯定。各地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要求,普遍加大了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不少州市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多次深入贫困地区开展调研,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昆明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书记、市长亲自安排部署,出台了决定,率先提出在“十二五”末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为全省作出了示范。红河州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红河南部地区发展的意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加大投入,合力攻坚。在省委、省政府高位强势推进下,扶贫开发投入力度切实加大,全省共投入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26.67亿元,比上一年增加1.31亿元,省级资金6.05亿元,省级配套资金位居全国第一,投入扶贫信贷资金38.49亿元,投入总量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在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继续稳定增长的同时,各地财政扶贫投入有较大幅度增加,州市级财政扶贫投入达3.08亿元,县级财政扶贫投入达2.4亿元,昆明、曲靖、玉溪、楚雄、红河、普洱、西双版纳、大理、临沧等州市级财政扶贫投入达1000万元,其中昆明投入达6100万,曲靖投入达5450万,也有个别州市县财政扶贫投入为零。与此同时,各行业部门根据扶贫开发总体要求,结合各自职能,以扶贫开发规划为平台,整合行业资金,落实部门责任,合力推进扶贫开发,并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实施项目时尽力向贫困地区倾斜。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完善帮扶机制,拓展帮扶领域,扩大帮扶规模,提高帮扶水平。

(三)超前谋划,主动而为。为了把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这项关系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在认真总结、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广泛开展了新阶段扶贫开发思路、三类集中连片困难地区扶贫开发、新形势下扶贫开发与低保制度有效衔接、石漠化地区扶贫开发等研究。经过多次沟通协调和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新十年纲要讨论稿,今天一并提交大家讨论。在省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编制了“十二五”整村推进、易地搬迁、沪滇对口帮扶等专项规划,目前正抓紧编制全省扶贫开发人才发展十年规划和《云南省扶贫开发条例》的前期调研。尤其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百年不遇严重干旱的双重影响,各地加快扶贫项目计划的下达和实施,落实劳动力转移培训特别行动计划,争取中央定点帮扶云南单位、中国扶贫基金会、上海市的大力支持,筹集各类资金近2亿元,在抗旱救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坚持政府支持、社会各界帮扶和农民自力更生相结合原则,突出资金保障、突出业务实践、突出贫困人口识别、突出瞄准对象强化扶持,在16个县开展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全省低保对象达到367.8万人,月人均救助水平达60元,对应扶持对象全面落实了扶持政策。

(四)瞄准对象,突出重点。为坚决贯彻中央领导重要批示精神,在深入调研、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对打好解决深度贫困问题攻坚战作出了总体部署,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众脱贫进程的决定》,编制了《扶持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发展规划》,按照人均投入不低于2万元的标准,计划5年内筹集整合各类资金380亿元,稳定解决全省160.2万深度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进一步瞄准了对象,更加突出了工作重点,在今年的工作中已经重点向深度贫困群体加大投入,做到突出重点区域,紧紧瞄准贫困对象,锁定扶贫开发目标,切实落实贫困人口“首扶”制度,将70%的扶贫资金用于特殊困难区域和特殊困难人群的帮扶。同时,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制定农村扶贫政策和措施;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特点,实行差异化的扶持措施。

(五)统筹发展,自力更生。在具体工作中,各地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行扶贫开发与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的基本手段,逐步完善保障体系。同时以发展特色支柱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以贫困人口聚居的村、乡、片区为单元,实施山水林田路电综合治理,实现贫困社区贫困人口的整体可持续脱贫。正确处理扶贫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独特资源优势,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视和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突出贫困人口扶贫开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立足自身实现脱贫致富。

二、把握形势,切实增强打赢新阶段扶贫开发攻坚战的信心

本世纪头十年的扶贫开发圆满收尾,又要迈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一个关键的十年。要如期实现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奋斗目标,必须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坚决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本世纪头十年扶贫开发成就巨大。十年来,省委、省政府制定实施了《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高位强势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全省累计投入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166.77亿元,其中中央114.83亿元,省级51.94亿元,省级财政资金投入总量居全国第一,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为全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是贫困人口数量明显减少。全省贫困人口从1022.1万人预计下降到525万人、减少了49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9.63%下降到14.1 %。二是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73个国家扶贫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100元提高到2569元,2010年国家扶贫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左右。三是贫困地区整体经济水平明显提高。7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人均GDP从2207元提高到7198元,农业总产值从302亿元提高到810亿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从120元提高到418元。四是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加强。新增灌溉面积315.3万亩、农业设施和畜牧设施面积342.9万亩、小水渠(管道)192万公里、人畜饮水管道15.8万公里、小水窖1069.4万立方米,解决和改善了496.1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通村硬化路面5.1万公里、通自然村(组)硬化路面8.7万公里、连户硬化路面142.4万公里。五是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在73个重点县完成学校修缮投资65.98亿元,建设学校10278所,项目建设面积达892.36万平方米。有1.1万个行政村建设了卫生室,新农合参合率达90%以上。六是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条件不断改善。结合“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18.8万公顷、退牧还草19万公顷,共建设沼气池及节能灶137.5万口。

未来十年扶贫开发任务仍十分艰巨。一是农村贫困人口比重大。按照1196元扶贫标准,到2010年底,预计云南省还有贫困人口525万人,贫困发生率14.1%,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5%,居全国第二位,全国每7个贫困人口中就有1个在云南。扶贫标准提高后,云南贫困人口数量将增加40%以上。还有60多万特困群众基本丧失生存条件,急需进行易地搬迁扶贫,云南省仍然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二是深度贫困问题凸显。我省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785元以下的深度贫困人口还有160.2万人,滇西边境及哀牢山、乌蒙-凉山、石漠化三大片区仍有深度贫困人口142万人,占全省深度贫困人口88.7%。三是边境民族贫困问题突出。边境一线的8个州市25个县,有16个沿边跨境民族,贫困人口112万人。四是贫富差距继续呈扩大趋势。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36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率为1:4.3,而全国仅为1:3.3。五是贫困人口大县贫困问题明显。11个贫困人口大县人口占全省的16.2%,贫困人口139万,占全省贫困人口的25.7%,是扶贫开发任务最重的县份。同时,主观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少数地方注重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对特殊贫困群体和特殊贫困区域重视不够,仍然存在着重点不够突出,对象瞄不够准的情况;一些地方对扶贫开发认识不到位,机制创新不够,沟通协调不足,资源整合不力;个别少数地区项目资金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规划不到位,执行力不强,违纪违规的现象依然在个别地方存在。

精心谋划新十年扶贫开发工作。按照国家对今后10年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云南实际,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要紧紧围绕“巩固提升基本解决温饱农村人口的扶贫成果,全面推进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进程,突出实施深度贫困人口的扶贫攻坚”三大目标,以各级政府、贫困群众、社会各界三大主体为依托,把握产业扶贫、统筹城乡、扩大开放三个重要发展方向,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为三大支撑,突出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和特殊困难区域扶持、造血扶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个重点,强化资金、项目、政策、体制机制四大保障,努力形成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初步考虑是:在指导思想上,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作为首要任务,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主战场。坚持统筹发展,以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加快发展为核心,坚持政府主导,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为支撑,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加注重人力资源开发,提高综合素质;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更加注重连片特困地区贫困问题,努力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在工作方针上,要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行扶贫开发与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的基本手段,逐步完善保障体系。在基本原则上,要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部门协作、合力推进,自力更生、社会帮扶,统筹兼顾、科学发展,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在总体目标上,到2015年,贫困人口减少一半;到2020年,稳定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在重点扶持对象上,今后十年扶持对象分为重点扶持群体、集中连片困难地区和重点扶持县、乡、村。重点扶持群体突出实施160多万深度贫困人口的扶贫攻坚。集中连片困难地区是今后十年我省扶贫开发工作思路的创新,要整体规划、集中投入,集中实施一批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结合实际,认定一批重点扶持的贫困乡、贫困村。在主要措施上,把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作为未来扶贫战略的三个重要支点。专项扶贫重点实施整村推进、易地搬迁、产业扶贫、就业促进、扶贫试点、以工代赈、老区建设等7个方面工作。行业扶贫重点明确部门责任,在发展特色产业,开展科技扶贫、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文教事业、改善公共卫生和人口服务、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重视能源生态环境建设等7个方面加大支持倾斜力度。社会扶贫方面继续加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滇沪对口帮扶、进一步发挥军队和武警部队作用、动员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工作,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在政策保障上,要完善有利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对农村贫困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同时就加大财税支持、实施投资倾斜、完善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强化产业扶持,以及在土地使用、生态建设、人才保障、区域发展的方面提出了政策措施。在组织领导上,要建立“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和“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

三、乘势而上,努力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

2011年是新纲要和“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今年的扶贫开发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为统领,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巩固发展大扶贫开发工作格局,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投入,加快解决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贫困问题,有序开展各项重点工作,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

今年目标任务的初步考虑是:实施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1万个,其中省办安排专项资金实施5000个,各有关部门及州市县筹集资金实施5000个,启动实施25个贫困乡整乡推进,完成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20万人,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3万人,信贷扶贫贴息贷款40亿元,减少贫困人口50万,力争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根据以上任务,明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十次全会、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全会、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十次全会、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上来,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部署,把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关心支持转化为具体行动,坚定信心,锐意进取,苦干实干,进一步加强整乡推进、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易地扶贫、产业扶贫、信贷扶贫、沪滇帮扶、社会扶贫、外资扶贫、深度贫困群众扶持、边境扶贫、贫困农户安居工程、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等,为我省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边疆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二)瞄准对象,加大深度贫困群体扶持力度和启动连片特困地区综合治理试点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的批示精神,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众脱贫进程的决定》,编制了专项规划。要切实建立和完善贫困对象瞄准机制,确保最贫困的地方、最贫困的群众优先受益。加快瑶族支系山瑶、澜沧拉祜族、独龙族等特殊困难群体的脱贫步伐,采取特殊政策措施,继续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如期完成任务,彻底扫除贫困“死角”。按照大扶贫、大整合、大参与、大发动、大开发的理念,紧紧瞄准深度贫困人口分布,选择深度贫困人口集中的25个贫困乡实施整乡推进,一次规划、两年实施,每乡补助1000万元。要认真总结“县为单位、连片开发”的试点经验,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对重点县实现全覆盖。同时,要选择1—2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展试点,协调有关部门统一制定规划,加大支持力度,集中实施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努力解决制约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瓶颈问题,切实把解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问题摆到突出位置。

(三)以专项扶贫为龙头,着力抓好各类项目的实施

一是整村推进。以贫困行政村规划为平台,以贫困自然村为扶持对象,瞄准最贫困的村、瞄准最贫困的人群,集中力量、整体推进,分类施策,实施1万个贫困自然村的整村推进。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建设部门的建设性规划,围绕改变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素质的社会事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建设,改变村容村貌的文明新风建设,规范有序的民主政治建设,以班子建设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等“六项”任务,实行“山、水、林、田、电、生态”综合治理,努力提高整村推进建设质量,做到实施一个村、能脱贫致富一个村。加强和改进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创建“带领致富党支部”和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活动,增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二是产业扶贫。把产业扶贫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目标,把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作为检验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的核心指标,把产业培植作为扶贫开发的硬任务、硬要求,努力实现扶贫开发一地,群众脱贫致富一方。继续安排财政资金1亿元,支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开发的示范带动,努力扩大信贷资金规模,力争达到40亿元,扶持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切实增强扶贫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能力。安排30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继续开展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试点。统筹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整合各类产业开发和山区综合开发的资源,强化产业扶贫,计划发展经济林果、经济作物200万亩,出栏大牲畜100万头,确保80个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三是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继续加大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力度,以促进就业为核心,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和支持初中、高中毕业后未就学、未就业的新生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安排财政扶贫资金1.3亿元,培训转移20万人贫困地区劳动力,突出技能培训,技能培训人数达到15万人以上。有效监管并充分发挥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的作用,强化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培训水平和质量,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真正做到“培训一人,输出一个,致富一家”。四是深度贫困群体安居工程建设。针对我省深度贫困农户住破烂茅草房的实际,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众脱贫进程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将改善深度贫困群体居住条件纳入危房改造、地震安居建设、农牧民定居工程等农村保障性安居住房建设和移民搬迁等建设项目。据统计,全省还有32.87万户深度贫困农户住房十分困难。经省政府同意,从今年开始每年实施10万户深度贫困群体扶贫安居工程建设。省办安排专项资金实施1.8万户,省发改委牵头并将任务分解到住建厅、民委、移民局等省级部门,实施8.2万户深度贫困群众危房、茅草房改造,同时搞好解决温饱所需的农田、农艺、饮水、沼气和相应的产业建设,使这部分深度贫困人口生产得到发展,能基本解决温饱。五是易地搬迁扶贫。安排财政扶贫资金1.5亿元,优先实施深度贫困行政村贫困群众的易地搬迁,计划搬迁贫困人口3万人。坚持因地制宜原则,采取就地、就近、插花等多种安置形式,切实落实耕地、户籍等政策,强化产业项目建设,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的实现。六是兴边富民扶贫。以解决边境地区和广大边民的特殊困难和问题为重点,继续实施兴边富民整村推进综合扶贫计划,扎实开展创建“带领致富党支部”和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活动,加快边境地区脱贫致富步伐。七是以工代赈。大力改善贫困地区耕地(草场)质量,稳步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加强乡村(组)道路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开展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和中小河流与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夯实发展基础。八是革命老区综合扶贫开发。进一步落实革命老区综合发展规划。对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革命老区,制定专门规划,提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水平,着力夯实脱贫致富产业发展基础。

(四)完善协调工作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坚持“统筹规划、事先整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计其功、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相互配套、形成合力”的项目资金整合原则,构建专项计划扶贫、惠农政策扶贫、社会各界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工作机制,形成扶贫开发的强劲合力。建立和完善社会扶贫机制,充分发挥中央国家机关定点扶贫、沪滇对口帮扶协作、省州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挂钩扶贫的积极作用,探索军队、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参与扶贫开发的有效方式,积极利用外资,扩大国际扶贫合作领域,最大限度地发展壮大社会扶贫力量。建立和完善部门协作机制,充分调动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和影响力,积极参与扶贫开发政策研究、措施制定和工作协调,以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目的,以扶贫开发规划为纽带,做到事前沟通协作,共同推进扶贫工作。建立和完善群众参与机制,让群众成为扶贫开发的建设者和最大受益者,充分体现决策、监督、管理的民主权利和主人翁地位,使扶贫项目资金与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勤劳致富精神有机结合,形成强大的扶贫开发内在动力。

(五)加强监管,确保扶贫开发资金项目发挥最大效益。

认真落实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强化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奖惩,落实扶贫项目资金分配使用公平公开、公告公示、监督、验收、后续管理等制度,实行扶贫资金使用“一票否决制”,防止和避免扶贫资金偏离使用对象和方向,杜绝挪用、拖欠、挤占和改变资金用途等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牢固建立上级监督、部门监督、监察审计监督、人大政协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六道”防线,确保资金安全,发挥最大效益。对于在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中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力、责任不清、问题比较多的州市要通报批评,问题严重的要收回项目资金重新安排,出现违纪违规行为的追究责任严肃处理。今后对扶贫资金使用出现问题的州市,绩效考评实行“一票否决”。绩效考评不合格的,国家奖励的绩效考评资金一律不予安排。从今年开始,要在扶贫资金中设立专项资金,对扶贫工作干得好、项目资金管理得好的州市,实行以奖代补,给予项目资金奖励,并逐年加大力度。

(六)健全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和惩防体系建设。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突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以落实“一岗双责”为重点、以扶贫开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以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的具有扶贫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设,切实把纪检监察工作深度融入到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机关自身建设全过程,进一步构建扶贫系统反腐倡廉协同工作格局,深入推进“廉洁扶贫行动”,着力实施“阳光扶贫工程”,严格执行《廉政准则》,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扶贫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具有扶贫特点的惩防体系建设,为扶贫开发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纪律保障。

(七)凝心聚力,切实加强扶贫系统干部队伍建设。要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扶贫开发的各项任务,必须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扶贫干部队伍。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和干部队伍建设状况,必须着力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必须坚持认识到位、思想统一。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上来,自觉地把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作为首要任务,把连片开发作为主战场。找准最困难的地区、最困难的群体和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全力以赴抓下去。二是必须坚持振奋精神、奋发有为。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把各项政策执行到位,把各项任务落实到位。三是必须坚持步调一致、形成合力。要树立大局意识,增强配合意识,强化纪律意识,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大局,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用在抓工作上。四是必须坚持转变作风、真抓实干。要坚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把实现好、维护好贫困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贫困地区,研究对策,解决问题,做到工作在一线开展、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五是必须坚持廉洁从政、秉公用权。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同志们,当前我们正处在前后两个十年交替的重要时期,积极做好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崇高。让我们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民造福的信念,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乘势而上,努力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最后,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代表办党组衷心地祝愿大家新年愉快,身体健康,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标签:会议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彩妍knx 发表于 2012-1-3 16: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呵呵,看大家评论如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2粉丝

690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