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关于推进新型城镇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复制链接]
张家界 发表于 2011-12-28 08: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推进新型城镇体系建设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就长宁县新型城镇体系建设来讲,如何做到以中心城镇扩容提质为重点,以中心集镇建设为依托,充分利用县域资源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推动县域新型城镇体系建设快速发展,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

一、城镇体系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长宁县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抓手,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川南经济区打造三大机遇,全力推进“四化互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旅游国际化)进程,全力打造西部生态经济强县,建设美丽、富饶、幸福、和谐的美好新长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截至2011年10月,全县城镇建成区总面积达11 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34.6%,城镇人口达11万人。

(一)城镇布局进一步优化。一是高起点谋划,城镇规划逐步完善。2008年以来,长宁县投入资金166.6万元全面启动了县城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和《县城防灾避险专项规划》、《县城绿系统修编工作》、《长宁县防灾避险规划》等专项规划。同时,乡镇总体规划实现全覆盖,已先后完成了《竹海镇总体规划》、《古河镇总体规划》等17个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完成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全县乡镇总体规划覆盖率达100%。二是全方位整合,城镇空间逐步拓展。2006年全县20个乡镇整合为10个建制镇8个乡,城镇空间规模进一步扩大,空间结构趋向合理。县城空间由原4平方公里扩大到6.12平方公里。三是科学定位,城镇发展方向逐步明确。按照县城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确定的县城“中调、北进、南联、西拓、东优”城市空间发展策略,明确了建设“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目标,确定了依托“蜀南竹海”国家级风景区,抓住四川旅游发展机遇,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旅游各要素上档升级。全力建设中国生态经济强县,打造中国乃至世界竹生态养生旅游目的地。培育和壮大以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发挥“旅游主导”作用,从而带动县域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城市发展定位。目前,我老秘网县正加快形成以“一心、两轴、三片”的村镇布局发展新格局。“一心”即长宁县城;“两轴”即南北主轴线(沿S308,江安—古河—长宁—竹海—双河)和东西次轴线(沿S309,硐底—龙头—双河—梅硐);“三片”即北部综合经济区、东部生态旅游经济区、南部资源开发加工经济区。

(二)城镇基础进一步夯实。一是以路为线,建成了宜长路快速通道,江长路高等级旅游公路,全县所有乡镇都通水泥路。自2000年以来,长宁县投入城镇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亿多元,县城道路总长度达17.3公里,全县城镇人均道路面积达3.22平方米。二是以绿为美,全面提升城市品位。成功创建为省级园林县城和全面启动国家园林县城创建,建成了五大广场四大公园,公园绿地面积达7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44平方米;城市街头绿地面积1.2公顷;全县建成区城市园林绿地总面积为80公顷,城镇建成区绿地率达6.4%。三是抓好“两污处理项目”,城市环保功能不断加强。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全面落实。2005年投资3600万元的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场一期工程顺利完成。2009年总投资3600万元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续建项目正抓紧进行,完成了垃圾清扫、清运、碾压设备采购工作,新建了11座全封闭地窖式垃圾中转站;投资100万元完成了全县14个乡镇环卫体系建设,提高了乡镇垃圾处理能力;总投资3600万元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已建成投产,目前全面进入试运行阶段,实现了污水无害化处理。四是房地产开发和保障性住房并举,城镇宜居功能不断改善。大力实施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坚持开展城市住宅区、经济适用房、城镇廉租房建设,使城镇居民住有所居。先后完成了竹都公园30套和竹海大道外侧139套共计1014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建设;完成1025套47832平方米的城镇廉租房建设。自2009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近7亿元,商品房竣工1170套166711平方米,完成商铺面积10689平方米。全县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25.1平方米。

(三)城镇产业进一步升级。始终把城市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实行大动作、大手笔,逐步形成了 “一城、两区、三带”的良好产业格局,即逐步把县城打造成为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在县境南部建设成国家级生态文化度假旅游区,在县境北部建设成省级“百亿元工业集中区”;在县境北部、中部、南部分别建设成优质粮油产业带、优质畜禽产业带和竹类生态产业带。

二、城镇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镇辐射带动力不强。全县除县城外,其余城镇建设普遍规模较小,对周边乡村的辐射带动力明显不足。如龙头镇,2006年被列为全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镇区面积为2.1平方公里,人口仅有6100人。

(二)城镇产业建设滞后。县内各建制镇普遍产业建设规模偏小,技术落后,产品单一,抵御风险能力差,运行困难,产业承载力严重缺失,竞争力不强。

(三)市政公用设施滞后。城市建设缺乏融资渠道,资金缺口大,制约了市政设施建设。县城主街区人行道狭窄,没有公用停车场,公共卫生设施不健全等影响了城市发展。

三、加快新型城镇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规划修编,促进科学发展。城镇规划是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依据和推进城镇化的基础。突出重点抓好县城、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城镇建设与保护耕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编制好交通、供电、通讯、环保、绿化以及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健全城镇服务功能。根据长宁县资源、区位、生态等优势,确定布局为“一个中心四重点、主次轴线贯镇间、强心活边增基础”。一个中心:以县城为中心,长宁县城不仅应成为行政、文化、交通中心,更应培育建设为经济、旅游服务中心,通过县城带动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四个重点:即梅硐、竹海、双河、下长四个重点镇,其中梅硐、下长分别是县域的南大门和北大门,双河是县域南部城镇经济分区的中心镇,竹海镇是蜀南竹海风景区所在地,下长是县域工业集中区。通过四个重点镇的发展带动本镇的发展和周边乡镇的发展。主次轴线贯镇间:即长宁南北主轴线(沿S308,江安—古河—长宁—竹海—双河)与东西次轴线(沿S309,硐底—龙头—双河—梅硐)。其中主轴线上集中了一个中心与四个重点镇,是县域城镇建设的重点。次轴线为县域南部城镇发展建设的重点。通过这两轴基本上将全县的大部分乡镇联贯起来,形成南北两轴线城镇集群。强心活边增基础:强心就是尽快把县城、中心镇(重点镇)发展壮大起来。活边就是把下长、三元、硐底、梅硐、花滩等沿边乡镇壮大搞活,提高城镇的吸引力、辐射力,推动沿边经济的发展。增大基础就是把处于基础地位的小城镇、中心村发展壮大起来,使其能够发挥联系城乡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发展特色县域经济,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产业支撑。以产业发展推动城镇化建设,重点依托竹类产品深加工、盐卤资源开发和乡村旅游发展,大力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增强城镇产业支撑,快速提升城镇实力,增大城镇辐射、带动作用。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挥优势、创造特色”原则,大力促进新型材料、精细化工、酿酒食品、竹类加工、机械制造等五大产业集群发展,基本建成全球产业体系最完善、亚洲最大的醋酸纤维素产业基地、西南盐化工基地、西部竹产业基地。立足“纵情竹海、养生长宁”的形象定位,按照“一城一廊四区两重点”的旅游发展布局,打造面向国际的生态养生旅游品牌。要高水平开发、高标准建设梅硐竹石林AAAA级旅游景区、佛来山AAAA级旅游景区和百里淯江风光、七洞沟、三江湖、碧浪湖等精品景区景点,加快建设旅游环线公路,实现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与竹海核心景区、精品旅游景区的多通道连接、多形式对接、多功能承接,形成城旅一体的“大竹海”格局,促进旅游业大力发展。以房地产开发促进县城扩容提质,重点依托君子酒业、富源发电、竹海纸业退城入园;依托老糖司、“毗庐寺、“培风巷”等棚户区改造项目;依托体育中心升级改造促进旧城改造,实现县城提质。结合城镇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建设为进城农民工、农村教师等进城购房、安居提供良好条件和环境。实施好花园头地块左岸春天、御景豪庭、龙湾半岛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和江长路B、C区、高铁新区、温州商城等地块土地整理,促进县城扩容提质和城市品位提高。

(三)理顺建设体制,探索城镇管理与经营新途径。按照县城发展策略,抓好城市资产经营,做大做强城建投资公司,提高融资和经营城市的能力。积极搞好江长路B、C区土地开发,加强城市土地储备,促进城市建设良性发展。完善小城镇建设开发市场,以乡镇政府为主体,走投资、建设、经营一体化道路。规范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镇建设、经营和管理,拓宽城镇建设筹资渠道。同时抓好城市规划管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流程和监管制度,积极推进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推行社区居民参与城市管理新机制。

(四)落实优惠政策,打造城镇建设良好发展环境。积极帮助进城农民解决子女就学问题,按照个人缴费为主、单位(或雇主)补助为辅、财政适当扶持三者相结合的原则逐步解决好进城农民的医保、社保等社会保障、权益保护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城镇建设用地依法实行有偿使用,推行地块拍卖和招标出让、出租。土地收入除按规定上缴国家和省州以外,其余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鼓励乡镇企业向宋家坝工业集中区和下长工业集中区集中,在全县城镇规划的工业小区以外,不再批准乡镇企业建设用地。有条件的城镇可以有计划地将学校、卫生院、敬老院、文化站等公益设施向城镇集中。文/刘  拯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刘华广律师 发表于 2012-1-8 20: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粉丝

40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