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国际国内] 专家谈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复制链接]
广东老秘 发表于 2011-12-11 10: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一、保持增长,再造奇迹
  在1978年到2010年的32年间,中国的经济年平均增长9.9%,接近10%。在十一五的五年中即2006年到2010年,中国经济实际年均增长为11.2%。7%是家宝总理3月份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所说的,十二五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这是否说明十二五跟十一五相比,中国的经济增长出现了大幅度地滑坡呢?
  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分析:
  1、从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来看,十一五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
  7.5%,十二五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7%,十二五跟十一五相比,只是回落了0.5个百分点,并没有出现大幅度地下降。
  2、十一五经济实际增长是11.2%,在十二五的五年中,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9%,有的高于9%,从经济实际增长的情况来看,十二五和十一五相比,经济的实际增长虽然出现了两个百分点左右的回落,但是并没有大幅度的回落。
  由于过去的32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9%,被国际社会誉为“中国经济奇迹”。从世界经济历史来看,被称之为“经济奇迹”的国家不多,日本经济奇迹在二战以后,保持了20多年的年均10%的高速增长,德国保持年均接近10%的经济的高增长。在未来30年中,中国如果能够保持年均6%的经济增长,就可再造中国经济奇迹。


  二、我国经济总量在全球的地位不容忽视
  1、我国经济的世界排位。2010年我国的经济总量排位居全球第二位,GDP为39.8万亿人民币,约合5.879万亿美元。和1978年相比增长了18倍,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的经济总量只相当于美国的1/3,美国的经济总量为14.3万亿美元,排在第一位。在2009年中国和日本在经济总量上的差距已经明显缩小,特别是日本发生海啸、地震、核辐射以后,经济呈现出大幅度衰退的趋势。2010年中国经济必然会超过日本,因为我们增长速度比他要快。接下来是德国,德国从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一直是欧洲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国家。接下来法国、英国、意大利他们的经济总量约为两万亿美元,巴西、西班牙、加拿大、印度、俄罗斯的经济总量约为一万亿美元左右。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世界上的四大经济体都排在前十二位中,被称之为“金砖四国”,也是四大新兴经济体。南非现在也开始加入到了新兴经济体的行列中,从过去的“金砖四国”演变成今天的“金砖五国”,
  2002年召开党的16大的时候,中国经济总量排在意大利之后,居世界第七位,经过2002年到2010年八年的时间,中国经济总量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去年我们超过日本,从第八位上升到全球第二位。主要是因为①在八年中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较快,达到11%,而发达国家在这个时期年平均增长不到3%。②由于在过去的八年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度升值,所以带来了以美元计算的中国经济总量的大幅度提高。
  2、我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预期时间。①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2016年中国经济总量将会超过美国。②世界银行的高级副总裁是中国人,叫林毅夫,用汇率计算,预测中国经济总量大体上在2030年,会超过美国。③要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还要结合三个问题,⑴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趋势,⑵未来美国经济增长的趋势,⑶未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化,才能做出准确地预测。如果中国经济每年10%的速度增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每年升值5%,五年会上升一半,到十二五末2015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将会超过12万亿,大概在2017年到2018年这个时期,就会超过美国。④但是未来中国经济一方面难以继续按10%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的空间和过去相比,要小的很多。因此中国超过美国,大约是在2020年到2030年这个时期,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1、我国国民收入已经进入上中等国家行列。2010年我国人口13.39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准确地衡量中国,就需要用人均GDP来衡量。中国人均DGP2010年,已经进入到上中等的收入国家行列。按照世界银行的分类标准,进入新世纪之前,我国一直是世界上的低收入国家,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的人均境外开始跨出低收入国家的门槛,进到下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经过十年的时间,2010年中国人均GDP由下中等收入国家,进入上中的收入国家行列。
  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均GDP300美元,2010年人均GDP29748块钱人民币,约合4394美元,在世界200多个国家的排位中,位于120位左右。虽然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从人均水平上来说,还是一个明显的欠发达的国家。
  2、下一步我们的做法。日本在二战后的27年中,经济年平均增长9.4%,但是到1973年,经济年均增长只有3.7%,下降了60%。日本在经过了27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当人均GDP达到11000多美元的时候,经济的增长出现了60%的下降。韩国在1946年到1995年接近50年的时间里,经济年平均增长8%,到1995年人均GDP达到11000美元以后,经济下降到年均4.6%。降幅超过46%。德国从1947年到1969年的22年,经济年平均增长7.9%,1969年当德国的人均DGP达到11000美元以后,经济增长下降到3.1%,降幅达到了60%。日本、德国、韩国这些追赶型的国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经济高速增长,人均GDP达到11000国际元以后,经济增长就会出现40%到60%的下降。
  我们也要快速地追赶,实行压缩式的经济发展,发达国家百年完成的目标,我们压缩在20年,30年的时间完成。中国也要成为一个追赶型压缩式经济发展的国家。我国2010年的人均GDP为7864国际元,经过十二五五年9%的高速增长以后,人均GDP将达到11000国际元组织。按规律十二五末以后,我国的经济增长必然会下降几个台阶。能否跨越中等收入的陷阱,避免出现拉美、苏东的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是能否保持年均9%的经济增长。拉美国家出现经济增长的大幅度下降时,人均GDP是4000国际元,苏东国家出现经济增长大幅度下降时,人均GDP是6000国际元。我们早就已经跨越了中等收入的陷阱这个时期了。我们所面临的一系列的重大挑战,将发生在进入到上中等收入国家以后。
  3、我们要逐步调整和适应相对较低的经济增长,告别高速增长的时期,迎来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①、从全国平均水平来说的,大约还有五年的高速增长期。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大幅度下降,是不可避免的。在十二五以前,东部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从今年开始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已经开始低于全国的平均数。现在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靠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现在刚刚开始进入工业化快速推进的时期,经济增长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才有接近10%的经济高速增长。②十二五规划的东部、中部地区,基本上都是跨越式发展,弯道超越年均15%、五年GDP翻一番的目标。东部地区能有8%的经济增长就不错了。经济增长的速度逐步下降,符合追赶型、压缩式经济发展的规律,这是一个基本的普遍现象。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结束以后,仍然可以维持十到二十年左右的中收增长,不会立刻出现经济增长的大幅度滑动,还可以把经济增长维持在6%或者7%,甚至10%到20%。但是如果我们在这个时期应对不当,将会付出长期的经济衰退的代价。日本、韩国和德国的经济高速增长,都发生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60年代,或者70年代初期,那时的经济全球化和今天相比,存在质的差别。简单地用日本、韩国和德国的经历来分析或得出今天中国会面临的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别,难以简单地类比,因为经济全球化改变了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世界经济增长的格局。③中国是一个发展极不平均的大国。当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已经出现明显下降以后,中、西部地区正是迎来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从全国平均水平来讲,不会出现40%、60%的大幅度经济增长。但是仍然可以维持在8%、9%相对较高的水平上。经济增长如果达到10%以上,所有的地区、行业和企业,都能够取得赢利,日子都很好过。如果经济增长下降到8%以下,成为一个常态的时候,所有的地区、行业和企业,能否取得盈利呢?当每年经济按10%增长,财政收入按30%增长的时候,不存在风险,我们有很多的呆坏帐,但是在经济高速增长,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时期,就很容易把这些问题,划界或者消除。当经济增长大幅度下降、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以后,还能否偿还到期的银行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呢?还能有效地控制财政金融风险吗?④我们现在的经济增长已经下来了,在一个改革时期之内,能否人为地增长10%或者更高的水平呢?是完全可以的。过渡地透支,未来的经济增长控尽以后,将会迎来经济更大的保护。
  4、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经济增长的下降。应对得当的含义很多,从国家层面上,就是十二五规划所决定的,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①、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和新主力。最关键的一点在“新”字上,过去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和出口的高速增长,因此实现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消费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所发挥得作用是不断地下降。今后我们要把消费放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位,要把中国经济发展转变到有助于国内消费扩张的轨道上,新就新在这里。转变发展方式,就是把过去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出口,转变到主要依靠消费扩张上。转变对于很多的地区和企业,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例如: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已经开始大幅下降,从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引擎,变成了经济增长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中部地区正是处在高速增长的时期,这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跟形成新主力密切相关的问题。当中国经济增长在过渡依赖出口的高速增长时,东南沿海地区依靠得天独厚的优势,率先发展起来了。今天我们要把消费,培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面旗帜时,中部地区更具有优势。中部地区人口密集,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力价格便宜,更重要的还在于中部地区是中国市场的中心,所以中部地区才有了十二五五年翻一番的目标。东部地区统一价格大幅度上涨,劳动力资源短缺,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让很多东部地区生产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产品的企业,已经没有办法赢利了。怎么办呢?有三种方法可以选择。
  第一种方法,在国外找到生产成本更低的厂家进行生产,比如越南、印度等,或在他们那里办厂,生产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的产品,然后卖出。第二种方法,自己创新,加强研发和设计,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环节转移和升级。第三种方法,向中部地区转移,由出口转向内销,直接面向中国市场。
  5、阻止私人消费占GDP比重持续下降的办法。过去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和出口,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在过去的35年中,中国的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持续大幅度下降,是因为私人消费占GDP的比重大幅度的下降。1970年中国的私人消费占GDP的比重高于当时的世界平均水平。2005年我们跟世界平均水平相差了25个百分点。
  我们要想办法让这个比重不再下降,在十二五时期能够大体上能够稳定下来,这是我们十二五的发展目标。
  放编必然会超过美国①、私人消费占GDP的比重,在过去的30多年中会出现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⑴、劳动者的报酬收入占GDP比重偏低,且持续下降。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以后,形成的是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政府对初次分配的结果进行再分配,再调节,对高收入群体增税,对低收入群体发放补贴。但是劳动力报酬收入占GDP的比重,还是偏低,而且持续下降。
  我国的收入法GDP的构成,是把收入分解为三大收入,即劳动所得工资,资本所得利润,政府所得税收,计算各自占GDP的比重。例如一个生产手表的企业,当年有十个亿的销售收入,其中购买原材料为8.6个亿,新创造的产值是1.4个亿,就是GDP,这1.4个亿要给公司的员工发工资,要向政府缴纳税收,剩下的是企业所得或者是资本所得的利润。1995年我们劳动者的报酬收入占GDP的比重为51.4%,这是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收入占GDP的比重50%以上。但是1995年以后,劳动者报酬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到2007年只有39.7%,这是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1995年达到97.2%,这也是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但是此后是持续下降,到了2008年只有57%。
  ⑵、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显著低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的平均水平。跟中国属于同等收入的国家,用于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教育三个方面的支出,占政府总支出比重的50%,我国在2007年只占37.7%。
  ⑶、私人消费下降,中国人不消费是因为不敢消费,政府没有给老百姓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老百姓未来的生活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所以即使有钱也不敢花。
  ②、激励系数。没有得到公平分配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叫激励系数。如果所有的收入都是公平分配的,激励系数就是0,所有的收入都没有得到公平分配,激励系数就是1,激励系数永远在0到1之间。激励系数越大,说明国家收入差距越大,激励系数如果达到0.4,表明国家的收入差距过大,社会将会不稳定。所以激励系数等于0.4被称之为国际警戒线。所有的国家都在想一些措施,让收入分配差距即激励系数处在0.4以内。
  2000年以来中国的激励系数超过了0.4,在过去的这些年中,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国际OEC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中国做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以后,指出中国居民实际的收入差别,是由于中国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同地区物价水平存在的差异造成的。如果物价水平做了修正以后,中国的激励系数会达到0.45。
  通过国家体育局,可以计算出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支出的总额,还有银行存款,结果是老百姓的支出远远大于收入。收入和支出这两个数对不上。因为有5万亿的灰色收入,主要是被高收入群体所占有、所分享,这样计算中国的激励系数就超过了0.70。所以中国和南非一样,是世界上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但是要掌握居民真实的收入情况是不容易的,10%的高收入家庭,面对收入的调查询问时,70%的人会隐瞒,只申报真实收入的1/3。10%的低收入家庭,为了面子还会多报一些。还有我国绝大多数的收入和支出都是现金交易,使逃税有了可乘之机,所以很难计算出正确的激励系数。因此调整十二五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是有难度的。居民尤其是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使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激励系数不断攀升。高收入群体,口袋里有钱但不消费,或去国外消费。低收入群体想消费没钱。所以导致中国消费占GDP比重持续下降。
  ③、应对措施。⑴、提高两个比重。合理摆正收入和分配的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当中,要提高劳动力报酬占GDP的比重,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中,要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
  舆论说过去中国卖给美国人的商品都很便宜,从今年开始,中国人卖给美国人商品的价格,不断地上升,中国是全球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李克强得知后很着急,希望我们尽快做一个调研,回复国际舆论。其实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上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人民币升值,这也是美国多年来希望的。过去一直认为发生金融危机,主要是中美两个大国经济失衡造成的,中国人消费的太少,美国人消费的太多,中美两国必须同时做出调整,中国人要消费的多一点,美国人要增加储蓄。所以我们在初次分配的比重中,提高了劳动者工资,这样就使中国出口产品的成本上涨,价格上涨。这也是美国人要我们做的。另一个原因是美元贬值了。但是美国认为是因为中国需求的增加,带来的上涨。
  ⑵、实现两个同步。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家宝总理在介绍十二五规划的时候说“十二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要超过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而不是实际的经济增长。
  ⑶让老百姓有钱敢花。增加政府支出,改善民生或社会事业的比重。过去政府的支出用于经济建设,用于改善民生或是社会事业的支出很低,今后要增加政府支出,尤其是政府新增财政收入办公,更多地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伴随着经济的增长,还需要提高保障水平,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让老百姓敢于花钱,
  6、调整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十二五规划指出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我们现在面临三个问题,没钱可花,有钱不敢花,或差距过大,解决差距过大的问题更加重要更加紧迫。
  十二五规划对于没钱可花,或有钱不敢花的问题,都有非常完整的思路和具体的政策措施。
  ①、增收个人收入所得税,是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的有效手段。对于不同的收入,分类增收所得税,使高收入群体拿税负担明显下降,但是客观上鼓励了高收入群体利用分解收税、多次扣减的办法,逃避了缴纳个人所得税,实际的纳税远远低于应缴的纳税。国外是把所有的收入累计在一起纳税,收入越高,税率就越高。所以各类收入所得税,并没有起到有效的调整。
  ②所有的市场经营国家,在增收个人收入所得税时,都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如赡养的人口、家庭的经济状况、个人的身体状况等,再确定是应该缴税,还是应该享受国家的补贴。中国是只要月收入超过两千块钱就得缴税。所以既没有调节过高收入,也没有保护低收入群体。个人收入所得税没有起到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
  中国是一个后发展的国家,国外有很多成熟的经营和教育,值得我们学习。比如向日本学习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从1960年到1970年,是日本经济前进的时候,在这十年中,日本经济年平均增长10.9%,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当我们去年超过日本时,日本人的心里很不平衡,于是提出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计划实施到第七年,完成了国民收入增长一倍的目标,同时由于国民收入的高速增长,带来激励系数的显著降低,从1964年到1984年的中期20年间,日本的激励系数一直维持在0.26的低水平,保持关系和社会矛盾抽象化。但是这个合理化建议,最后并没有被采纳,是因为从十二五开始,我们不再强调经济的高速增长,强调的是提高质量和效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果经济增长只能达到7%的话,就不可能实现国民收入倍增的计划。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已经错过了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最佳时期。
  ③、从各个地方的十二五规划来看,有很多地方仍然提出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尤其是中部一些地区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是能够实现的。如果经济年均增长15%,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跟经济增长保持同步,也能达到15%。只需要用5年的时间,就可以实现增长了。
  7、改善福利制度,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瑞典、芬兰和丹麦是福利制度最好的国家,没有养懒人的情况,任何人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没有兴趣、不能充分地施展个人的聪明才智,都可以选择辞职去学习,去上学,良好的福利制度不会影响体面的生活。学习之后再找工作。福利制度的改善,带来了劳动力市场的高流动性,人们可以不断地跳槽,寻找能够充分施展个人聪明才华的机会。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国家的竞争能力,并没有出现我们传统观点中所固有的福利陷阱。
  是否我们就可以经营一个非常好的完整的福利体系呢?福利制度有很强的刚性,就是人的改善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一旦尽力就很削减,否则容易引起民众的社会冲突和矛盾。例如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演变为祖传债务危机,就是一个国家不能偿还所欠下的债务。欧洲的祖传债务危机,仍然处在发展的过程中,将会对于全球经济的复苏产生重大影响。发生祖传债务危机以后,政府还不了债务,就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减少政府开支、降低老百姓的福利、削减公务员工资等。法国政府因没有那么多钱发放养老金,就把退休年龄由60岁延长到62岁,因此引起了法国工人的不满,进行罢工**示威。英国政府过去规定上大学只需缴三千英镑的学费,其余的由政府给予补贴,现在政府没有那么钱了,改成上一年大学需要支付九千英镑的学费,因此引起了大学生的不满,开始罢课**示威。这就是福利制度的刚性。
  加州是美国最富裕的州,像微软这些大企业都是加州,老秘网整理,可以把它当成一个国家来看,它的经济总量排在世界的第八位。但是在施瓦辛格当州长的时候,却濒临破产。去年宏观经济研究部派出的调查小组,调查后的结果说明:加州政府的财政收入中的40%,来自于1%的富人所缴纳的各种税收。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这些1%富人的资产大幅度地缩水,收入大幅度地下降,向政府缴纳的税收大幅度地下降。但是由于福利制度有很强的刚性,而不能缩减老百姓福利。施瓦辛格没有办法,请求奥巴马给予贷款又碰壁,只好把监狱给卖了。
  未来中国福利体系的建设,一方面要抛弃传统的福利陷阱的管理,另一方面,福利制度必须与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及财力相匹配,不能过渡超前。
  8、中国要从激励系数的持续上升,迎来一个持续下降的过程。
  这个转折是伴随着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冲突和妥协,以及政府主动的政策干预,才迎来差距不断下降的结果。
  上个世纪的50年代,美国的工会组织,蓬勃兴起工人运动声势浩大,这是社会群体的利益冲突和妥协,同时在这个时期,美国政府出台了最低工资法、反垄断法、工会条例等等,使美国的收入差距从上升到下降。
  虽然中国的工业化的过程就要完成了,但是我们还是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才能迎来差距的不断缩小。比如通过工会组织,发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行工资的集体谈判,形成工资的稳定增长机制等作用,同时还要维护企业的利益。
  9、通过隧道现象,看待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现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当中,面临的问题很多,政府高度的重视这些问题,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让这些问题逐步得到缓解和消除,当人们看到这些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的时候,就会保持秩序,稳定社会,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地解决这些问题。如果长期以来政府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视而不见,使这些问题日积月累,常年得不到解决,人们就会失去希望,失去耐心,就不能够继续保持秩序,社会就会陷入动乱。文/余斌

标签:中国经济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彩妍knx 发表于 2012-1-2 06: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好东西哦,大家不要光看不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4粉丝

193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