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文化体育] 全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要思路

[复制链接]
江苏老秘 发表于 2011-12-1 16: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学习领会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把握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就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满足合肥这座日趋国际化、750万富有“开明开放、求是创新”精神的“新老合肥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贯彻落实六中全会和省党代会精神,抓好两个结合。一是在吃透上情、了解外情、把握市情的基础上,“跳出安徽看合肥”,将国家文化建设发展战略与安徽省,特别是合肥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合肥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有机结合。二是将政府主导的公益性公共文化建设与由市场发挥调节作用,具有强大发展潜力并有望成为支柱产业的文化产业科学地予以结合。发挥“政府”、“市场”的引领和调节机制,坚定不移地坚持文化的社会效益、公共服务属性为先的同时,兼顾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商品)化的属性,努力做到二者相辅相成。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速推进我市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做好六项工作。一是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实践的总开关。要用“大开放”、“大文化”的理念谋事,要以“大包容”、“大发展”的胸襟干事。思想新,行动快;观念新,产业活。扫除思想障碍,解决认识问题,是文广事业发展的前提。二是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市民的公共文化需求。抓好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为代表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能展示合肥形象,体现城市风貌,与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相适应的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实现城市“一刻钟”、乡村“十公里”文化活动圈。为“金领、白领、蓝领”等各类人群提供更好更多的优质文化产品,满足多层次的公共文化需求。在确保文化繁荣的同时,加大文化引领与监管。三是出台文化产业扶持政策。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有政府的支持和推动。我们将进一步梳理、出台文化产业“扶优活小”的鼓励政策,强化诚信体系建设,形成优惠政策“盆地”,吸引大中小企业投资积聚,增加企业数量,提高产值规模。四是更新文化项目库,搭建文化投融资平台。依托现有的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文化产业基地,省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试点街区,“无中生有”、“小题大做”,更新符合产业迁入要求、体现本地特色的文化项目库,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动漫、网络、出版等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项目落地开花。组建市文化投融资平台,设立文化发展专项基金,大力引入各类社会资本,形成畅通的投融资渠道,搭建多元金融服务平台,缓解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五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对外交流合作。我市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已先行完成,面临新机遇,站在新起点,我们将坚守并发挥文化主阵地作用,积极传播“先进文化”、“优秀文化”,做好文化与旅游、科技的融合。整合区划调整后巢湖市、庐江县文化资源,探索文广体制机制创新和企业产权制度等“深层次”、“实质性”问题。同时,积极参与长三角、中西部、港澳台以及国外先进文化交流合作,提高合肥文化的影响力与辐射带动力。六是按照文化发展规律加快人才工程建设。加快实施“555”人才培训计划,用5年时间,培养引进50名拔尖人才,500名业务骨干,构建文化人才资源库。充分发挥各类人才潜能,形成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开创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良好局面,让合肥成为文化人才积聚的高地,使人才成为合肥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5粉丝

196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