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首 页
文 库
最 新
藏经阁
学员区
问 答
演播室
秘 途
政 道
本版
帖子
用户
登录
注册
快捷登录
投稿
主题教育
党课讲稿
有奖征文
最新回放
往期分类
热门课程
我要试听
报名加入
新手教程
悬赏求助
交流记录
老秘笔谈
老秘日记
好词妙句
文秘杂谈
学习体会
领导讲话
民主生活会与述职
演讲致辞
遴选考试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
《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
《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
《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
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
《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
综合材料
›
工作报告
›
在中国共产党合肥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1年9月2 ...
返回列表
在中国共产党合肥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1年9月21日)
[复制链接]
神八
发表于 2011-11-23 15: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立足新起点 勇担新使命 为加快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合肥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1年9月21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合肥市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合肥市第十次代表大会是在绘就“十一五”发展辉煌篇章,迈入“十二五”发展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今年8月下旬,经国务院批准,省委省政府实施了部分行政区划调整,为合肥建设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并迈向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拓展了广阔空间。在这继往开来的重要时刻,我们对过去合肥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既要继承发扬,坚定必胜的信心;又要以提升创新的要求面向未来,向着更高的目标阔步前进。
一、跨越赶超快速崛起的五年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开拓奋进、锐意进取的五年;是我们成功应对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的五年。五年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市委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不懈努力,全面超额完成了市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合肥跨越赶超、加速崛起的新局面。
这五年,我们坚持发展为上,始终埋头苦干,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十一五”时期,合肥地区生产总值从925.6亿元增加到2701.6亿元,年均增长17.9%;财政收入从130.9亿元增加到476.2亿元,年均增长29.5%;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511亿元,年均增长44%,是“十五”时期的6.7倍。省会经济首位度从2005年的17.3%上升到2010年的22%。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合肥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平均增速均位居第一;地区生产总值从第18位升至第15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第19位升至第9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第17位升至第13位,地方财政收入从第18位升至第10位。今年以来,全市经济继续高位平稳运行,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为实现“十二五”高起点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五年,我们强化工业立市,实施创新推动,全力推进现代产业基地建设。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深入实施工业立市战略,以工业增长带动经济全面发展。“十一五”时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88亿元增加到1052.7亿元,年均增长25.3%,三次产业结构由5.7:45.9:48.4调整为4.9:53.9:41.2,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9%。家电“四大件”产量从1300万台套增加到4224万台套,跃居全国首位,汽车、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综合产能进入全国前列;新型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无中生有”、快速突破,在全国确立了领先优势;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从668户增加到2091户,产值超10亿元企业从19户增加到45户,百亿企业达到9户。合肥进入了工业化加速推进的新阶段。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为抓手,实施创新推动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十一五”时期,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户数增加2.3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3.8%提高到23%,逐步走上了节能减排、低碳高效的发展轨道。金融、物流、旅游、文化、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软件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建设扎实推进。
这五年,我们突出交通先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展现英姿。以“大拆违”开局,以“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为统揽,以“大建设”为抓手,实施老城改造、新区开发、组团展开,三大板块建设同步推进,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十一五”时期,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24.7平方公里扩大到339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由224万增至335万,城市化率由55.8%提高到68.2%。坚持交通先行,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195亿元,完成1057项城建工程,建成道路864公里、桥梁107座,一举拉开了城市发展框架,同步推进水、电、气、热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构建起“一环六射”高速公路网,加快推进铁路枢纽、新桥国际机场、港口航道等一批重大对外交通项目建设,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初步形成。滨湖新区从2006年11月启动建设至今,建成区面积已达18平方公里,道路网围合面积达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36万。突出“生态环保优先”理念,精心做好“水文章”,集中投入156.5亿元,治理河道总长112.7公里,埋设污水管网1398公里,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14座,日污水处理能力由43.5万吨提高到98.2万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由60%提高到95%。2010年巢湖西半湖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和总磷均值分别比2006年下降28.4%、32.1%、17.5%和50.3%。以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为目标,大力做好“绿文章”,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37.1%提高到45.1%,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0.3%。
这五年,我们坚持县域突破,强化城乡统筹,农业农村发展呈现新气象。牢固树立“县强才能市强”的理念,深入实施县域突破战略,在规划、基础设施、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强统筹,在县域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大力推动城乡融入发展、合作发展、联动发展。建立支农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十一五”时期,全市财政支农支出186亿元,领先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城市。注重把重大项目向县域布局,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年均增长18.6%。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养殖业比重超过50%,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呈现规模化、园区化、产业化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万亩土地整治和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国样板,农村道路、教育、医疗、饮水等条件不断改善。肥东、肥西、长丰县地区生产总值从183.6亿元提高到658.8亿元,财政收入从15.1亿元提高到57.9亿元,县域经济占全市比重由19.8%提高到24.4%。肥东、肥西、长丰进入中部百强县,其中肥西跻身全国百强县。县域经济成为全市最具活力的经济板块,正在成为合肥工业化、城市化主战场。
这五年,我们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建立起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按照“围绕发展、系统规划、急用先改、分批实施”的思路,敢走新路,敢破难题,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实施国资国企开放重组,以国有大企业改革为龙头的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合钢、美菱、荣事达等大企业大集团改革重组成效显著,一批困难企业焕发生机。非公经济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3.6%。创造性地建立了支持新型工业化、自主创新、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发展的“四大政策”体系。在城市建设领域探索建立规划、设计、立项、招标、投资、建设“六分开”建设管理新体制,实行“决策、管理、执行”相分离和“借、用、还”一体化的投融资管理新体制。改革拆迁管理办法,坚持“先拆违、后拆迁”,实行“三榜公示”、“两级认照”制度,最大限度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坚持以“商鞅变法”的精神,按照“合法高效”的原则,深入推进机关“效能革命”。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推出开门抓“三定”、开门编预算、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阳光运行等一系列领全国风气之先的改革举措。构建起点公平、机会公平的制度平台,公共资源出让由市土地管理委员会、市国资领导小组集体决策,并建立集中统一的招投标平台,实行土地利用“双向约束”和公共工程“有效最低价中标”等制度,实现公共资源出让收益最大化和公共建设投入成本最小化,资金节约和增值率均达25%,成为全国首个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市。适时实施了市域部分行政区划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使高新区、经开区、新站区产业承载力和发展集中度大幅提升。成功加入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圆满承办了第四届中博会、国际徽商大会、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与央企、知名民企合作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支持“合肥之友”联谊会不断扩大影响力。紧抓招商引资“第一要事”,“十一五”时期累计引资4300多亿元,是“十五”时期的7倍多。合肥经济圈建设、与阜阳等地结对合作加快推进,援藏、援疆工作扎实开展。
这五年,我们坚持发展为民,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十一五”时期,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9684元、3207元增加到19051元、7118元,年均分别增长14.5%、17.3%,城乡居民收入比从3.02:1缩小到2.68:1。不断完善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扎实推进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6.3万个,动态消除城市“零就业”家庭,实现了由劳务输出向劳务输入的历史性转变。五项基本社会保险参保人次较“十五”末翻一番,实现城乡低保应保尽保,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全面并轨,新农保工作进展顺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启动实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职工养老、大学生医疗等保障问题得到解决。抚恤优待补助标准逐年提高,“515敬老工程”覆盖所有乡镇,荣获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全国五保供养工作创新奖。建成保障性住房491万平方米,改造危旧房和城中村468万平方米,市区95%的户籍人口和86%的常住人口拥有产权住房,人均住房面积由22.74平方米增加到35.17平方米。连续实施12项、28项、36项、33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90多亿元,近500万群众直接受益。公共服务均等化迈出新步伐,“十一五”时期累计投入教育经费超过163亿元,新建中小学校87所,比“九五”、“十五”时期总和还多20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改革走在全国前列,高中阶段教育健康发展,合肥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产生积极影响。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全社会文化投资达458.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5.3倍,合肥体育中心、广电中心、大剧院等一批重大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6%,动漫连续剧《黑脸大包公》、庐剧《村长娘子》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文学艺术成果丰硕,在合肥历史上实现了中国曲艺牡丹奖等多个奖项“零的突破”,合肥成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建成华东地区单体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滨湖医院,改扩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805所,每千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数5.3张,增长54.1%。全民健身运动和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承办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在广州亚运会和十二届省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人口计生、科普等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老年人、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和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断进步。五年来,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这五年,我们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大力营造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发挥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化解矛盾、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发展。宣传思想工作有效加强,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民族、宗教、对台、侨务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得到新发展。“法治合肥”建设不断深化,成为“五五”普法全国先进城市。成功开展依法取缔“正三轮”非法营运、市容环境和交通整治等活动,市容净化、亮化水平大幅提高。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四次蝉联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食品药品监管、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等工作扎实有效。创新群众工作方式,信访、维稳工作成效显著,社会管理创新和“平安合肥”建设深入推进,连续4届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称号,2次获得“长安杯”,合肥成为全国首批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入推进军政军民共建共享,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人防、民防、应急“三办合一”模式在全国推广。
这五年,我们有力推动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党的建设富有成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显著,创先争优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涌现出吴刚等沈浩式的好党员、好干部。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市委常委中心组被评为全省“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先进单位”。树立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顺利完成县区、乡镇党委换届工作。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选人用人公信度和满意度不断提高。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培养引进了一批高层次团队和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切实加强。大规模开展干部培训,全方位推动干部交流,公务员转任实现法制化、常态化,开全国先河。积极探索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党组织覆盖面持续扩大,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老干部工作有了新的进步,老干部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改革和优化权力配置,加强对权力运行过程的约束和监管,统筹推进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等惩防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强化制度反腐功能,先后在全市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巩固年”、“执行年”、“回头看”等活动,以制度约束权力的机制日益健全。以“阳光村务工程”建设为抓手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拓展新局面。城市建设领域公共权力监管“合肥模式”受到中央纪委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连续开展“包公杯”全国反腐倡廉曲艺作品征集活动,打造了“包公”廉政文化品牌。
各位代表、同志们!以上报告的是本届市委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的基本情况。在回顾总结过去五年工作的时候,我们高兴地看到:五年来,在原地级巢湖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巢湖市、庐江县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坚定加速崛起的宏伟目标,开拓进取,顽强拼搏,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城乡建设;无论是改善人民生活,还是社会事业发展;无论是民主政治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无论是干部队伍建设,还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合肥巢湖经开区承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所有这些成就,已经载入合肥建设与发展的光辉史册。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这次行政区划调整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拥护,广大干部讲政治、顾大局、积极支持,全市上下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实现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行政区划调整之后,合肥市土地面积增加4378平方公里,达到11433平方公里,占全省比重从5.1%提高到8.2%;户籍人口增加207万,达到702万人,占全省比重从7.2%提高到10.3%,常住人口达到745.7万人。现在,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综合实力更强、发展活力迸发、社会和谐有序、生态环境优美的合肥。全市各族人民都为有这样美好的家园而倍感自豪,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五年来,我们不仅创造了丰硕的物质成果,也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在今后工作中长期坚持。
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从市情出发,在解放思想中走符合合肥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五年来,我们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提高认识中凝聚共识。在深入认识市情、吃透市情的基础上,树立“好字为先、快字当头”的导向,专注于办好自己的事情;主动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做好工业化、城市化两篇大文章,以重点突破推动全局发展;以“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为主题,使各项工作的指向更加明确。科学发展奔涌向前,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只有坚持从现阶段的基本市情出发,实现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才能走出一条符合合肥实际、符合发展规律、顺应时代潮流的科学发展之路。
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在形势的发展变化中抢抓机遇,牢牢把握各项工作的主动权。过去的五年,合肥的大好局面,是在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开创的;合肥的跨越赶超,是在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实现的。五年来,我们主动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在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积极谋求“弯道超越”,做到了面对机遇不犹豫、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成绩不自满,确保了思路一以贯之、工作持之以恒、措施不断创新。面向未来,我们只有更加敏锐地感知机遇,更加迅捷地抢抓机遇,抓住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才能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创造性和连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注入不竭动力。合肥的发展变化,根本动力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五年来,无论是工业立市,还是创新推动;无论是城乡统筹,还是县域突破;无论是改革攻坚,还是招商引资;无论是优化发展环境,还是干部队伍建设,年年都有新举措、岁岁都有新作为。我们要实现更大的发展,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因循守旧、亦步亦趋没有出路,唯有“敢”字当头,敢走新路、敢破难题,以大开放的视野,以改革创新之举,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才能实现新的跨越。
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形成“上下同欲者胜”的强大气势。五年来,我们倾心最多的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大民生”,倡导最多的是公平正义下的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解决最多的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践中,无论是作出重大决策,还是部署重大任务,都得到了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和拥护;无论是在前进中克服困难,还是在改革中破解难题,人民群众都积极支持和配合;无论是在推进项目建设上带来的一时不便,还是在需要局部服从全局时,人民群众都通情达理、大力支持。办好合肥的事情,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比什么都重要,只有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才能更好地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合肥崛起大业上来。
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关键之举,不断提高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五年来,我们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旗帜鲜明地树立“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大力推动干部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大力倡导抓具体、重细节和紧张快干的工作作风,树立强烈的改革创新、开放发展和成本效益意识,不断强化执行力和抓落实之功,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成为广大干部的自觉追求,让想干事、能干事、快干事、干成事蔚然成风。加快合肥建设与发展,迫切需要一批敢闯敢试、敢负责任的干部,需要我们继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在提高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能力上下功夫。
回首过去的五年,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过去良好的基础之上,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广泛参与的结果,是省直机关、驻肥部队、武警官兵、省部属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海内外朋友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合肥市第九届委员会,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合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高扬科学发展大旗,完成新的历史使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既有难得机遇,也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我们要善于把握发展大势、主动适应环境变化,趋利避害、顺势而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才能赢得更大发展。要始终清醒地看到,虽然过去已经取得巨大发展,但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不高,发展相对不足,仍然是合肥现阶段最基本的市情和最大矛盾,必须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对于合肥来说,不加快发展没有出路,不科学发展更没有出路,必须始终高扬科学发展的大旗。
合肥是省会,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安徽的实力,代表着安徽的形象。省委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合肥要“加快建设充满活力、独具魅力、创新发展、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努力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特别是,根据新的形势变化,省委要求我们,在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全力以赴把合肥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继沪宁杭之后的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并朝着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方向迈进。今天的合肥,正面临着新的机遇,站在了新的起点,肩负着新的使命。我们要抢抓新的机遇,把科学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省委省政府这次关于行政区划调整的战略决策,为合肥建设与发展带来重大契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及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等政策叠加效应日益凸显,合肥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我们要抢抓机遇而切不可丧失机遇,一定要在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我们要立足新的起点,把发展蓝图绘得更加灿烂。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制定好新一轮发展规划,努力把合肥打造成经济繁荣、社会文明、人民富足、生态良好的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不断扩大在全国的影响力。要进一步以创新为动力,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推动现代产业基地建设迈上新台阶。我们要勇担新的使命,为合肥新跨越和安徽加速崛起作出新贡献。经济总量要有新突破,发展质量要有新提高,体制机制要实现再创新,发展环境要更加优化,成为推动安徽加速崛起的排头兵。我们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唯有加快发展、做大做强,才能实现科学发展的新跨越,才能更好地惠及全市人民,才能进一步为兴皖富民大业作出更大贡献。
新机遇、新起点、新使命,要求我们要有新的姿态、新的目标、新的作为。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富民强市主线,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在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基础上,把合肥打造成为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朝着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方向迈进,充分发挥合肥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核心辐射带动作用,为建设美好安徽多作贡献。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上实现“三个翻番”,即地区生产总值翻番,达到7000亿元;财政收入翻番,达到120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翻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7500元、13500元。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依法治市深入推进,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弘扬;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要有更快更大提升。中心城区要成为全省“首善之区”和辐射源,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型业态,进一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服务功能完善和管理水平提升;滨湖新区要进一步拓展建设、提升品质、彰显特色,成为新区开发建设的示范区、展示城市形象的新窗口;四大开发区要成为工业发展的主引擎、创新发展的新高地;五县市要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战场、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典范。巢湖市是新兴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中心城区标准,等高对接,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高地、全国著名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和山川秀美的生态之城;庐江县要按照新兴中心城市南部副中心和现代产业基地的标准,加快县城和以汤池为中心的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和循环利用,带动资源大县向经济强县的跨越。
我们坚信,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奋斗,合肥必将以更大、更强、更美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三、顽强拼搏,推进科学发展新跨越
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实现奋斗目标,集中精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走高起点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之路,全力推进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建设。按照建设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的要求,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统筹空间资源配置利用,以前瞻性的规划引领城市建设与发展。
抓紧做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统筹做好人口、资源、环境规划。按照“生态优先、中心提升、组团拓展、区域协同、特色彰显”的思路,构建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框架。
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为核心,加快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建设,着力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特色,增强与城市定位相适应的综合服务功能。坚持生态城市建设理念,更加注重紧凑式开发建设,完善“建设快、质量好、投资省”的项目运作模式,高水平、快节奏推进城市建设。更加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同步推进,新区建设与老城提升同步推进,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改善同步推进,高标准建设与高效能管理同步推进。按照“适度超前、持续发展、保障有力”的要求,同步规划建设城市公用设施,加快智能电网、地下管网规划建设,提高水、电、热、气和通信等保障能力。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深入推进网格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加快现代交通体系建设,以强化对外辐射、促进组团对接、畅通城市交通为重点,把合肥建设成全国重要的现代化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启用新桥国际机场、合肥铁路枢纽,建成通江二级航道及配套港口,使合肥成为临江城市,推进城际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继续完善公路网络。继续加快高架路网建设,推进轨道交通建设,适时开工建设一批交通连接线,积极开展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完善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枢纽的互联互通,加强各种交通方式的高效衔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让合肥成为一座“动起来的城市”。
巢湖是中华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合肥独特资源、靓丽名片。抓好巢湖综合治理开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按照综合规划、综合治理、综合开发、综合利用的要求,实行统一有序的保护与开发,走永续发展的路子,让我们这座城市大兴水之利、尽得水之灵,更好地造福于人民。突出“生态环保”的理念和“独具魅力”的方向,融城市开发、村镇建设、产业发展、流域防洪、水土保持、水环境治理、水资源利用、内河航运等为一体,推进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开发。继续坚持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强力实施入湖河流综合整治,加大流域内企业排放治理力度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污水管网系统,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环湖区域农业结构调整,从点源、面源上进行有效的治理和控制,并强化工程措施,加快推进“引江济巢”,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实现巢湖水环境持续改善。加大灌溉与防洪设施建设力度,发挥保障农业生产、调蓄流域洪水功能,维护生态平衡。充分利用大水面优势,重点发展以生态型优质水产品、特色种植业为重点的环湖生态农业带;充分利用湖光山色和温泉、湿地、历史文化等资源,按照“城湖共生、重点开发、以点串线、整体推进”的思路,重点开发以健康、休闲、度假、水上运动等为特色的环湖旅游产业带,加快建设巢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把合肥打造成为国际度假旅游目的地。加快港口、航道建设和入湖河道疏浚,提高腹地通达能力和入江通过能力,建成江淮内河航运中心。要协调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让我们的巢湖不断焕发出绚丽光彩!
继续坚持生态环保优先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从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的高度,继续做好“水文章”,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抢抓水利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全面推进防洪保安、水资源配置、饮水安全、农田水利等工程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基础。继续做好“绿文章”,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加大植树造林力度,调整林业结构,建设一批生态湿地,进一步提升生态宜居环境。“十二五”末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城区人均公园绿地达13.5平方米。强化节能减排,开展节水、节地、节材行动,加大宣传和依法管理力度,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在现代产业基地建设上实现新突破。着眼于做大经济总量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双重任务,以战略新兴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现代农业为基础,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做大产业规模,全面建成现代产业体系。
以提升工业园区承载功能为重点,筑牢新型工业化发展平台。适应发展需要,加快国家和省级开发园区整合、扩容、升级。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建设重大机遇,以项目为抓手,加快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引进、培育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大幅提升本地配套能力,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式发展。继续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加大促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支持力度,营造优良的投资创业环境。支持到“十二五”末,培育发展2—3户年产值超500亿元、30户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集团,形成一大批支柱企业;基本形成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家用电器3个两千亿元级产业,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3个千亿元级产业;培育发展一批成长性强的500亿元级产业,推动新型建材、新型矿业、精细化工等一批具有良好基础的产业加快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市功能开发和新型业态繁荣。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发展,着力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旅游会展中心和文化教育、医疗服务中心。重点推进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要素大市场、空港经济区、高铁站服务业集聚区、综合物流园区、教育科研集中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和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等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以建设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为载体,加快建设合肥电子信息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打造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中心。
(三)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上取得新成效。紧紧抓住安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快合肥国家创新型试点市建设,进一步把科教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优势。
编制出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健全完善推动自主创新政策体系。深入实施创新推动战略,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激发创新活力、集聚创新要素,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和区域创新中心,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集聚和激活创新人才资源,大力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发展壮大产业创新团队;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推动高技能人才岗位对接。支持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国家和省在肥科研院所发展,提升合肥研发能力和水平。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基本建成“一中心、三基地”等项目,合肥高新区在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方阵”中争先进位。进一步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院的作用,支持企业、高校院所组建实体性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来肥设立区域性研发中心,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加强促进自主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加强社会信用建设、政府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等领域的地方立法,加快构建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继续办好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建设中国中部技术产权交易所和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基本建成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效率高、经济社会效益好、辐射引领作用强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坚持科技与产业相结合的思路,突出“产业第一”的导向,实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举,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在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同时,注重标准创新、品牌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让“合肥创造”、“合肥制造”比翼齐飞。继续做好“无中生有”、“小题大做”文章,着力培育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量子通信、公共安全等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继续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重点发展100家核心龙头企业,培育500家爆发性增长企业,孵化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争取开展科技金融创新试点,突出抓好政策性担保、科技贷款风险补偿、“新三板”市场试点,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做大做强,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积极协调落实企业股权及分红激励试点政策,促进创新型企业做大做强。到“十二五”末,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0%以上。
(四)坚持走统筹发展之路,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上达到新水平。深入贯彻“三化同步”的重大部署,继续在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就业保障、生态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加大统筹力度,建立健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的长效机制,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推动县域经济取得更大突破。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镇体系为总揽,进一步整合县市区开发园区资源,增强产业承载、配套、集聚和服务功能,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吸引更多大项目落户,实现更多重点支柱产业延伸配套。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着力提升畜牧、水产业和都市型农业比重,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附加值。大力建设全国重要的优质安全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基地,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水平,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形成一批产业集群。大力拓展农业功能,实施一批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基地项目,建成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力争2—3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
加快城乡建设步伐。科学编制和完善产业布局、城镇建设、村庄布点、道路交通等专项规划。实行城市中心城区与副中心联动规划建设,提高产业支撑力,吸引人口进城就业创业、居住生活。实施“新市镇建设行动”,推进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加快发展一批特色城镇和经济强镇。城市规划区以外的新市镇要体现乡村特点、田园风格、文化特色。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妥推进“土地整治和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工程”,不断探索和完善新农村建设新模式。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道路、水、电、气、环保等市政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平教育、公共卫生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深入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深化户籍制度和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等配套改革,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不断健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支持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健全农业保险制度,不断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健全支持县域发展的政策体系,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五)坚持走开放发展之路,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再创新优势。思想解放程度决定着我们的发展出路,改革开放程度决定着我们的发展速度。面对不断变化的发展形势,只有坚持不断解放思想、自我超越,才能找准发展的路子;只有勇于改革、敢于创新,才能不断破除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只有坚持全方位开放、见贤思齐,才能同先发地区等高对接,实现新的跨越。
坚定不移地实行“大开放”。紧紧抓住中央促进中部崛起以及国内外产业、资本加速转移的历史性机遇,不断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质量和水平。用好用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建设赋予的“先行先试权”,再创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示范和借鉴意义的“先行之作”。充分发挥合肥比较优势和综合优势,提升开发园区和出口加工区等开放平台的功能,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招商上重点突破。进一步加强与央企、知名民企、省属企业、跨国公司和上市公司合作发展,在招大引强上重点突破。持续推进“效能革命”,大力营造法治、公平、高效的投资发展环境,更好地为国内外投资者打造一个起点公平、机会公平、易于进入的制度环境。健全完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政策审议制、全程代办制、项目会办制和项目快速验收机制,确保项目落得下、建得快、发展得好。
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主动适应大开放形势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要求,更加注重顶层设计、系统思考,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开放重组。坚持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进一步管好、用好地方投融资平台,不断增强融资能力和风险化解能力,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加快地方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行政服务体系建设,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善预算编制改革和绩效管理,积极探索公车改革。完善招投标管理体制,扩大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和范围,全面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配置和阳光操作。依法加大规划管理和土地管理力度,建立健全打击违法建设和清理闲置低效利用土地的长效机制。全面推广行政执法群众公议制度,促进自由裁量权规范运行。更加注重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相互协调,经济领域改革与社会领域改革相互贯通,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相互促进,进一步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更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坚持开放合作、共同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高度重视和加快合肥经济圈建设,重点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布局、要素市场、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走共建共享的发展道路,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都市圈品牌;深化与阜阳等地的结对合作,加快建设阜阳合肥经济区,全市各开发区、各县市区都要积极参与、主动作为,为皖北振兴贡献力量。进一步做好援疆、援藏工作。
(六)坚持走和谐发展之路,在“幸福合肥”建设上迈出新步伐。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大力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的幸福感。
大力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支持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支持“合肥之友”联谊会在海内外成立理事会组织,更好地发挥对外交流合作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扎实推进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扩大基层民主。广泛开展“六五”普法宣传,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促进行政执法公开,阳光规范运行。规范司法行为,做到公正、廉洁、文明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持续改善民计民生。坚持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并举,扩大就业与自主创业并重,扎实推进国家级创业城市建设,大幅度增加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扩面提标,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扩大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农保试点,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待遇。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优抚安置等工作,支持慈善事业、商业保险发展。建立多层次、多渠道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
健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布局和发展学前教育,做好全国学前教育试点。做大做强优质教育资源,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高中教育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动合肥学院早日建设成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支持在肥高校加快发展。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持在肥医疗机构加快发展。加强疾病防控工作。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全面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加快推进体育改革和体制创新。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加大政策奖扶力度,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重视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强老年人工作。
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继续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建设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实施大项目的带动,加大政策支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做大做强优势文化产业,加快数字娱乐、新媒体、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到“十二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8%以上,区域性文化产业中心地位得到确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动科学普及,做好“三下乡”工作。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大力发展文艺事业,努力创作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培育地方特色文化。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促进文化创新与城市发展互动交融、相得益彰。
着力提升城市文明。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爱我家乡、建设合肥”的热情。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继续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开明开放、求是创新”的城市精神,着力提高公民素质,使文明创建活动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认真落实国防教育法,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扎实做好双拥共建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
深入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不断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扎实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工作。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注意运用现代科技,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全省开展“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为契机,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基层、重视基层、支持基层的良好氛围。全市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及广大干部,要用更多的时间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用更多的精力访民情、汇民智、释民惑、解民忧、惠民生。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多做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工作,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群众工作网络,形成群众工作大家做、共同做、就近做、随时做的良好局面。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和“平安合肥”创建。以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推进项目化管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推进社会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探索推进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加强虚拟社会管理,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引导广大网民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促进者和维护者。完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增强灾害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意识,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合肥”建设,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确保社会安宁祥和。
四、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事业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要全面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一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不断解放思想。始终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改革开放中拓宽思路,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措施,以新的思想解放引领新的发展,不断提升发展新境界。要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深入探索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的方法和途径,运用党的科学发展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健全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调研等制度,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学习的指导和服务。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利用高等院校、社科研究机构等各类资源,努力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特色鲜明、资源共享的干部培训体系。围绕新兴中心城市建设的实践,创新学习方式,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培养广大干部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开拓创新、破解难题、推动科学发展的本领。完善学习考核机制,强化注重学习的导向,进一步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
(二)健全完善党内民主制度,激发各级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落实常委会向全委会、全委会向党代表大会负责、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完善各级党委(党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全面推行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深入推进党代会常任制试点。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换届直接选举范围。积极稳妥推进党务公开,落实和完善党委新闻发言人、党内情况通报等制度,实行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拓宽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进一步增强党内活力。全体党员都要认真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
(三)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大政方针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五湖四海、唯才是举,广开选贤之门,广辟任能之路。坚持干事创业导向,加强各级党委领导班子和成员的能力建设,强化和落实“一把手”责任,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注重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发挥全委会在重要干部任免中的作用,逐步推行全委会决定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度,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鼓励干部到经济建设第一线干事创业,加强干部实践锻炼,树立重基层的导向。推进干部管理制度化、精细化,完善对关键岗位干部重点管理有效机制。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增强干部评价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公正性。要态度鲜明地支持和保护廉洁奉公、干事创业的干部,重用以大局为重、事业为重的干部。从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精神上关心老干部,充分发挥老干部的积极作用。
(四)努力开创基层党建新格局,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入开展“学沈浩、创先进、争优秀”活动,建立健全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努力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深化完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全面推进农村、企事业单位和社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继续做好选派选聘工作,巩固深化“难点村”治理成果。推广“把党支部建在市场上、建在商务楼宇里、建在重点建设项目中”等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促进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水平和效率。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和“带头人”建设,做好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
(五)继续弘扬优良传统和作风,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决定事业兴衰。要大力弘扬真抓实干、抓落实抓细节的工作作风。我们不仅要有好的思路、好的举措,更重要的是要抓具体、抓细节,集中精力抓落实,扑下身子抓落实,突出重点抓落实,深入一线抓落实,以超强的执行力,把发展要求落实到办好每一件工作上,落实到推进每一个项目上,落实到服务好每一家企业上。要大力弘扬敢闯敢试、奋发有为的作风。树立干大事业、谋大发展的勇气和决心,敢为人先、敢想敢干,勇于突破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在“试”中探索前进,在“闯”中开辟新路,在“好”中快干事,在“快”中干成事。要大力弘扬以人为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大力弘扬团结拼搏、敢于负责的作风。坚持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坚决反对不讲原则的一团和气。要忠诚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班子的团结带动作用,形成万众一心干事业、群策群力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六)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创新。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一步丰富“包公”廉政文化的时代元素,深入开展廉政教育。坚持从严管理干部,加强权力运行监督,严格落实《廉政准则》,全面开展反腐倡廉巡查和预警工作。继续深入推进制度反腐,巩固扩大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成果,建立完善制度评估审查机制,强化制度执行力,进一步形成以制度管人、管权、管钱、管事的长效机制。全面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推动城建领域公共权力监管“合肥模式”向其他领域和基层延伸。继续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加快推进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巩固“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成果,进一步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各位代表、同志们!在合肥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描绘我们的美好蓝图,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贯彻了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意图,反映了全市人民的共同心愿。这是一场新的开拓和创造,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合肥的建设与发展,必须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来定位,置于全国的大格局中来谋划,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来推进,融入到改革开放的潮流中来实现,在敢闯敢试中继续探索新路。这是一场新的拼搏和攀登,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办的事还很多,必须见贤思齐,多向东看、多向沿海看,多与先发地区比,既要看到现实的差距,又要看到自身的潜力,坚定跨越赶超的信心,锲而不舍地朝着更高的目标奋勇前进。这是一场新的挑战和考验,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必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抢抓机遇先人一步,改革创新早人一拍,对外开放高人一筹,在把握机遇、战胜挑战中拥抱梦想。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的五年是合肥建设与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未来的五年是我们大有可为的黄金时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使命,开拓进取,更加奋发有为地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共创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抢沙发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神八
三级小秘
0
关注
1
粉丝
21
帖子
热门图文
老秘剪裁第1307集:会议纪要写作系列课【4
老秘剪裁第1305集:第156讲“写文章要讲逻
老秘剪裁第1304集:会议纪要写作系列课【3
老秘剪裁第1303集:如何在起草工作总结中提
老秘剪裁第1302集:公文实例写作上手系列(9
老秘剪裁第1301集:公文进阶系列(四):写
热门帖子
文稿评改演播室
老秘网2023新年寄语:光阴易逝笔莫停 最是
范文大全
湘西州委书记虢正贵: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
汇报提纲
总结工作成效的“万能”小标题,建议收藏!
文稿评改演播室
2024新年寄语:昔日练笔在兵位 今朝亮剑为
文稿评改演播室
老秘网公文课堂:韦志国往期精品课程(视频
范文大全
学员学习体悟|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学习党的二
范文大全
学员学习体悟|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学习党的二
范文大全
学员学习体悟|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学习党的二
300x180 AD
排行榜
日
周
月
1
老秘剪裁第1307集:会议纪要写作系列课【4
课题:会议纪要写作系列课【4】:方言矩行主讲:一生听涛时间:2024/11/19 选择播
0
0
2
老秘剪裁第1305集:第156讲“写文章要讲逻
主题:第156讲“写文章要讲逻辑”之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关于做好2024年元旦
1
1
3
老秘剪裁第1304集:会议纪要写作系列课【3
课题:会议纪要写作系列课【3】:倚马可待主讲:一生听涛时间:2024/11/14 选择播
0
0
4
老秘剪裁第1303集:如何在起草工作总结中提
课题:如何在起草工作总结中提炼出亮点—以党纪学习教育总结为例主讲:赵老师时间:20
1
1
5
老秘剪裁第1302集:公文实例写作上手系列(9
主题:公文实例写作上手系列(90) 公文写作新手问题集(22)细节要点错例
0
0
6
老秘剪裁第1301集:公文进阶系列(四):写
课题:公文进阶系列(四):写作复盘有门道(1)主讲:逍遥子时间:2024/11/10 选
0
0
7
文字交流第1214集:如何做好领导服务工作(
用好“词”“语”,避免口水话 一、词和句是必须闯过的关卡 对公文来说,立意、结
0
0
8
老秘剪裁第1300集:如何在起草工作总结中提
课题:如何在起草工作总结中提炼出亮点—以党纪学习教育总结为例主讲:赵老师时间:20
1
1
9
老秘剪裁第1299集:会议纪要写作系列课【2
课题:会议纪要写作系列课【2】:蹙金结绣主讲:一生听涛时间:2024/10/3 选择播放
0
0
10
老秘剪裁第1298集:第155讲“写文章要讲逻
主题:第155讲“写文章要讲逻辑”之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关于做好2024年元旦
1
1
1
老秘网2023新年寄语:光阴易逝笔莫停 最是
风风雨雨又一年。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国家也好,个人也罢,都
24222
206
2
2024新年寄语:昔日练笔在兵位 今朝亮剑为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掐指算来,老猫已连续十年为新老秘友们送上
12744
160
3
2023年度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怎么写?这份“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强调坚持团结奋斗 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
5831
35
4
老秘剪裁第953集:二十大报告的写作技法
主题:二十大报告的写作技法主讲:韦志国时间:2022/11/15 选择播放速率: 1.
606
0
5
众秘夜思第1066集:紧跟时事说材料(154)
碎片时间(第166期)紧跟时事说材料(154)—浅谈党的二十大报告要点(2022年10月19
505
0
6
老秘剪裁第921集:公文实战系列(四):如
课题:公文实战系列(四):如何写好总结报告(1)主讲:逍遥子时间:2022/9/5 选
404
0
7
众秘夜思第1069集:紧跟时事谈材料(155)
碎片时间(第167期)紧跟时事说材料(155)—浅谈如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
404
0
8
老秘剪裁第951集:第115讲“写文章要讲逻辑
主题:第115讲“写文章要讲逻辑”之“是什么”(1)——中纪委工作报告写作逻辑浅析(
361
2
9
众秘夜思第1072集:紧跟时事说材料(156)
碎片时间(第168期)紧跟时事说材料(156)—例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文章(2
303
0
10
老秘剪裁第940集:公文实战系列(四):如何
课题:公文实战系列(四):如何写好总结报告(3)主讲:逍遥子时间:2022/10/20
303
0
1
老秘剪裁第1307集:会议纪要写作系列课【4
课题:会议纪要写作系列课【4】:方言矩行主讲:一生听涛时间:2024/11/19 选择播
0
0
2
老秘剪裁第1305集:第156讲“写文章要讲逻
主题:第156讲“写文章要讲逻辑”之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关于做好2024年元旦
1
1
3
老秘剪裁第1304集:会议纪要写作系列课【3
课题:会议纪要写作系列课【3】:倚马可待主讲:一生听涛时间:2024/11/14 选择播
0
0
4
老秘剪裁第1303集:如何在起草工作总结中提
课题:如何在起草工作总结中提炼出亮点—以党纪学习教育总结为例主讲:赵老师时间:20
1
1
5
老秘剪裁第1302集:公文实例写作上手系列(9
主题:公文实例写作上手系列(90) 公文写作新手问题集(22)细节要点错例
0
0
6
老秘剪裁第1301集:公文进阶系列(四):写
课题:公文进阶系列(四):写作复盘有门道(1)主讲:逍遥子时间:2024/11/10 选
0
0
7
文字交流第1214集:如何做好领导服务工作(
用好“词”“语”,避免口水话 一、词和句是必须闯过的关卡 对公文来说,立意、结
0
0
8
老秘剪裁第1300集:如何在起草工作总结中提
课题:如何在起草工作总结中提炼出亮点—以党纪学习教育总结为例主讲:赵老师时间:20
1
1
9
老秘剪裁第1299集:会议纪要写作系列课【2
课题:会议纪要写作系列课【2】:蹙金结绣主讲:一生听涛时间:2024/10/3 选择播放
0
0
10
老秘剪裁第1298集:第155讲“写文章要讲逻
主题:第155讲“写文章要讲逻辑”之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关于做好2024年元旦
1
1
作者专栏
19136
秘途杂谈
6570
释然
老秘网客服
4139
老猫
老秘网微信公众服务号laomiwang,扫一扫老猫头像即可完成订阅。
2827
大明老秘
2229
中国老秘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