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发达程度是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河南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又遇到了转型发展的突出挑战。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拓展生产生活服务领域,为制造业技术升级和降低成本提供支撑,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河南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这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大任务,又是抢抓机遇、寻求新动力、开拓新空间、增创河南发展新优势的迫切要求。
一、现代服务业的概念理解、行业界定及重要作用
1.现代服务业的概念理解
目前,学界对现代服务业的概念仍没有统一标准,对其理解主要是在经济理论和经济活动发展过程,逐渐形成的关于其本质特征的一些共识,大致可以归为四个方面:一是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产业分工日益深化,生产性服务业从生产领域分离出来,因此,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增长使得生产领域内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二是认为现代技术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服务的传统特性,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与商品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成为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三是认为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开始呈现出互动发展、耦合发展态势。从产业关联角度看,制造业要降低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必须将研发、设计等服务剥离出来;从产业协同角度看,制造业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营销策划等服务业支持,两者之间形成了互相支撑、互相促进。四是总结概括了现代服务业的基本判别标准。如认为现代服务业是与生产过程、市场交易过程、创新过程等相结合的服务业[1]。
2.现代服务业的行业界定
学界对现代服务业的研究在统计口径上还存在诸多不一致,但是,出于研究的需要,已有学者或政府部门根据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及自己的理解,做出自己的界定。黄繁华将我国现代服务业界定为两部分:一是现代生产性服务,如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二是现代消费性服务,如教育、医疗、娱乐等[2]。胡启恒按现代服务业的主要功能和对象以及借鉴国际产业划分标准,将现代服务业划分为四大类:基础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公共服务[3]。徐国祥、常宁以我国第三产业分类标准为蓝本,参考和借鉴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现代服务业统计分类标准的基本框架,分为八大类19个行业[1]。
另外,北京市统计局根据现代服务业的特性,将符合基本要求的行业归并,并从2005年开始执行现代服务业统计标准,即现代服务业包含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九大类别22个行业 。
尽管学者和机构对现代服务业行业界定不同,但都是以第三产业分类标准为蓝本的。鉴于数据的可获取性以及统计分类标准的权威性,文本特选定北京市统计局关于现代服务业的行业统计标准。
3.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作用
现代服务业作为社会进步、分工深化、科技发展等的产物,具有高技术性、高知识性、高附加值性、新兴性以及从业人员素质高等显著特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主要体现在:(1)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现代服务业中教育、培训、传媒、出版等行业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价值效应,直接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和消费模式,进而间接影响到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2)扩大居民就业。表面上现代服务业由于高技术含量、高智力投入,使得只能吸纳高素质人才,其实它同样是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尤其是一些新兴的服务业不断涌现,大大增加了对劳动力的需求。(3)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人才、信息、科技以及教育等“软要素”的发展,使现代服务业“黏合剂”功能不断扩展,有效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减少生产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摩擦成本,从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4]。(4)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现代服务业具有高依赖知识技术、低依赖自然资源的特性,其将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等要素注入经济发展过程,能避免发展以制造业为主的资源依赖型产业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减轻制造业增长引起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压力。
二、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河南走出了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安全为代价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已经由传统农业大省转变为经济大省,并且正在向经济强省迈进,但是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仍不尽如人意,依旧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1.整体发展滞后,总量明显不足
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河南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较低。资料显示,2006—2009年河南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分别为30.1%、30.0%、28.3%、29.3%,而2009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3.4%,河南服务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4.1个百分点,连续几年位居全国倒数第一,侧面反映了现代服务业发展比较滞后。二是河南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较小。2008年,河南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为11.9% ,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41.9%,而同年全国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为20.3%,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48.6%,河南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8.4个和6.7个百分点。三是河南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国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较小。2008年河南现代服务业占全国现代服务业份额为3.4%,而同年河南GDP占全国GDP份额为5.7%,份额少了2.3个百分点,说明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总量亟待提升。
2.内部结构不合理,有待进一步优化
从河南服务业内部构成看,以批发、零售、餐饮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仍处于主体地位,2009年其占服务业的比重接近60%,而以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近年来虽有所发展,但由于起步晚、基础差,比重仍较低。从河南现代服务业行业构成看,各行业发展很不平衡。2009年,河南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业增速均超过20%,分别达到27.8%、26.2%和20.9%,而同样作为现代服务业组成部分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速分别为-7.3%和5.1%,尤其是反映科技信息、人力资本等知识含量高、智力要素密集度高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址勘查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速分别是9.4%和2.8%。上述四个行业增加值占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29.1%,反映出河南现代服务业整体层次上仍处于较低水平,内部结构有待优化。
3.区域发展不平衡,整体提升能力弱
从全省18个省辖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横向比较看,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很不平衡。一是现代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差异较大。2009年,河南现代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平均为11.6万元/人,全省超过这一劳动生产率平均值的城市只有4个,分别是郑州市、洛阳市、安阳市、济源市,其中郑州市现代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最高达到23.9万元/人,而劳动生产率最低的城市漯河市为5.95万元/人,不足郑州市的四分之一。二是各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模差距较大。2009年,郑州和洛阳两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43%,郑州市比重更是达到了30.8%,剩余16个省辖市现代服务业占全省比重最高的是南阳市仅为7.7%,个别城市由于经济规模的原因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甚至不到全省的1%。由此可见,无论是现代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还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规模,各省辖市之间差距明显,不利于河南现代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4.从业人员结构不优,专业人才相对缺乏
从目前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内部就业结构看,2009年教育业从业人员达到112.6万人,占全省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总量的39.9%,反映出这个行业对全省现代服务业就业贡献最大。但对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改善起基础性作用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分别为4.9%、4.3%和3.0%,这与河南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加快社会管理创新的迫切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同时,对经济效率和技术创新起着关键作用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所占比重较发达省份仍较低,说明河南缺乏足够的高素质的从业者。从河南服务业总体就业结构看,2009年河南从事服务业的就业人员为1509.2万人,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为281.8万人,占服务业就业总人数的18.7%,比重相对偏小。相比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更加需要掌握特定技能的人才队伍,金融保险、科技研发等行业都依赖相应的高级专门人才,但由于原有现代服务业相关行业发展基础较差,加上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所错位,使得人才缺乏成为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制约瓶颈。
三、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
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以下五方面因素造成的:
1.思想观念陈旧的制约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几千年封建历史使人们思想相对保守和封闭,在发展观念上,仍不同程度的存在重生产、轻服务,尤其是对现代服务业缺少研究,对其在三次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和规律认识不到位,使得在投入上缺少对产业附加值大、集约化程度高的现代服务业的有效倾斜。在就业观念上,仍然存在着从事社会服务业低人一等的陈旧观念,使得一些文化层次较高的青年不愿从事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影响了现代服务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在消费观念上,对娱乐业等部分行业总是心存疑惧,存在偏见,不愿消费不敢消费,另外对一些新的支付方式缺乏了解,不愿尝试,阻碍了现代服务业新兴业态的发展步伐。
2.机制转换滞后的制约
在管理体制方面,服务业管理多由部门和行业分割,交叉设置,多头管理,协调起来非常困难,收费过多过滥、名目繁多的有偿检查、各类有形和隐形收费大量存在,使得现代服务业发展缺乏良好环境。在运行机制方面,对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医疗卫生等部门,过于看重其社会公益性的一面,企业办社会、机关事业办社会等现象仍很普遍,使部分现代服务业行业缺乏自我发展能力。在市场机制方面,银行、保险等一些服务部门垄断经营现象严重,市场化程度低,竞争机制在行业发展中调节作用弱化,得整个现代服务业发展缺乏活力。在保障体制方面,社保体制还不完善,影响了消费者的预期消费,导致服务消费需求不足。
3.城镇化进程缓慢的制约
服务业发展与城镇化进程是相辅相成,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更是需要较高消费群体的集中集聚,才能形成规模化的市场。河南从“十五”时期就开始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但是发展效果仍不理想,2009年,河南城镇化率为37.7%,全国为46.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近9个百分点,长期在中部地区处于末位。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服务业的发展需求,城市集聚功能强、人口集聚度高,才能使服务业成规模的发展起来。河南除郑州外,绝大多数城市缺乏高层次和国际化的旅游、会展、休闲、文化及商务基础设施,使得像科技研发、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综合物流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缺少发展载体和空间,阻碍了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5]。
4.收入水平较低的制约
从源头上讲,消费才是保持经济良性循环最根本的因素,对于现代服务业更是如此,而消费需求的强弱取决于人们的收入水平,收入水平越高,对服务产品的需求才会越旺盛。2009年,河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71.6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803.1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4806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46.2元;居民收入整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造成人们对服务产品消费需求不高。2009年,河南最终消费率为44.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1个百分点,排在全国第23位,中部六省末位,尤其是河南农村人口比重比较大,使得居民在诸如文教娱乐、医疗保健、社会服务等方面总体需求较少,影响了现代服务业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扩展。
5.工业发展粗放的制约
服务业本身就是从生产领域独立出来的,现代服务业更是生产部门现代技术变革、产业分工深化的产物,其发展与工业部门表现为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互补性关系。河南的工业产业层次较低,采掘业、原材料工业在重工业中的比重高达6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在轻工业中的比重接近80%,工业结构整体上以传统的资源型、初级加工型为主,加工链条短、资源依赖度高、产品附加值低、创新能力弱,对第三产业需求不旺。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赖于软件与信息服务、金融与金融保险服务等生产性服务需求的拉动,它们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链条上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及售后服务等环节的分工、分离与专业化,而河南工业粗放的发展方式,使现代服务业发展缺少加快发展的土壤。
四、加快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中原经济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空间,河南要紧紧抓住21世纪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十二五”规划为契机,以更加积极和开放的姿态,多措并举,加快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
1.切实转变发展观念
从根本上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层次和质量,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是前提条件。要加强学习、深化认识。面对世界经济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大趋势,必须走出“发展经济即是发展工业”、“工业化即是工业规模扩张”的思想误区,打破重生产、轻服务的传统意识,进一步强化服务业的产业功能,站在全局的高度,运用战略的思维,正确认识现代服务业在全省经济发展格局的地位,形成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想基础。要充分发挥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引导作用。结合省“十二五”规划,高起点编制《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同时适当调整地方政府和干部的政绩考核机制和考核标准,增加现代服务业考核内容和权重;在各厅、局之间建立定期例会制度,搭建沟通平台;强化干部队伍培训,定期组织市、区、县主要负责同志开展学习交流,了解现代服务业新的动向、好的做法,以工作方式转变引导领导干部在思想领域形成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识。
2.消除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体制障碍
作为面多量广、行业众多的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必须引入新的组织方式和现代管理理念,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才能充分激发其发展活力,这就需要打破行业垄断,建立公平、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要加快垄断性行业改革和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在教育、卫生、新闻出版等行业领域,放宽市场准入,打破国有资本一统天下的现状,大胆“走出去”、“引进来”,形成各种经济类型主体相互渗透互相竞争的局面。要进一步理顺现代服务业管理体制,推进非基本服务行业的资源配置由政府为主向市场为主转变,打破中介组织部门所有、部门管理、业务分割的现状,逐步实现以执业资格管理代替行政审批、以行业管理代替行政管理,使政府部门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经济服务组织。要深化现代服务业企业改革,推进产权多元化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加快企业组织结构战略性调整,通过兼并、联合、上市、重组等形式,发展一批以品牌为龙头、资本为纽带,跨地区、跨行业的现代服务企业集团。
3.坚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其更多地表现为与生产过程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直接作用于制造业的生产流程,这就要求必须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大力发展会展、金融、销售等生产性服务业,为制造业的改造和升级提供综合配套服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附加值,促进制造业的知识化、信息化和高技术化发展,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要不断加大制造业的研发力度,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制造业总部经济和组织管理控制中心,将现代服务业融入制造业生产前期研发、设计、中期管理、融资和后期物流、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全过程,推进制造业服务业、高端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代表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如创意产业等,使产品融入更多的智力要素、人才资本、品牌内涵,使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共同向高级化方向发展,形成“双轮驱动”的发展新模式。
4.改善投资、创业和发展环境
针对当前河南现代服务业规模小、发展慢、竞争力差的现状,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积极营造现代服务业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要用足、用好、用活、用透国家的扶持政策,在准入领域、税费征缴、用水用电用气用地价格等方面给予公平对待。研究制定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指导目录,健全有关规划,使扶持政策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倾斜。合理运用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用于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努力改善服务消费环境,清理不利于服务业发展和限制消费的有关规定,完善消费政策,引导城乡居民增加服务消费。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和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行业进行信贷支持,改善其对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融资服务,同时加大现代服务业国内外招商引资力度。整顿和规范服务市场秩序,在行业自律、纠纷仲裁和社会监督等方面,加强法制建设,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
5.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社会生产精细分工和周密协作的基础上,人口必须相对集中,以形成规模化的交易,必须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以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相对于农村,城市更具备条件。要做大做强各市中心城区。按照“产业做强、规模做大、功能做优、环境做美”的要求,在集聚、提升和扩展上下功夫,逐步形成与周边县、区组团式发展格局,不断提高承载产业和人口的能力。要实施“小县域、大县城”战略。按照“框架拉大、人口聚集、功能提升”的要求,积极探索市场化融资开发模式,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县城的枢纽功能和宜居宜业作用,吸引农村居民向县城转移。要不断丰富现代服务业的载体建设。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发展休闲娱乐、体育保健、商务服务、职业教育等专业街区或特色园区。要完善劳动和就业社会保障体制。探索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改善进城务工农民的生活条件和劳动保障条件,尤其要解决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使农村进入城市工作的“流动”人口能成为城市居民,“打工”变就业,从而使城市化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企业活力》2011年第9期 作者:袁金星
参考文献:
[1]徐国祥,常宁.现代服务业统计标准的设计[J].统计研究,2004,(12):10-11.
[2]黄繁华.经济全球化和现代服务业[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5.
[3]胡启恒.胡启恒诠释我国现代服务业[J].中国信息导报,2004,(8):11-12.
[4]郭天珞.试析服务业对发展经济的作用[J].当代经济,2009,(3).
[5]张锐,谷建全.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39-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