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分为九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与展望;第二部分:概括170多年的历史;第三部分:敬仰、怀念、问候;第四部分:伟大成就;第五部分:党的建设;第六部分:大政方针;第七部分:和平外交;第八部分:党的未来和希望;第九部分:勉励和告诫。《讲话》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 / _- ~) `, B1 O1 y6 P
一、三件大事
: ?3 [; P: r0 l5 N: U 1、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四场战争”: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两个实现”: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 “三个彻底”: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 ^* u0 f/ j& F! w+ F) C" h 2、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两个实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 L# J0 B: U, t! [3 r! k
3、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三个勇气”: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四个基本”: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 r, b$ [4 M6 f8 d) e- Q8 o- i 二、三大成就 0 w. d( j: m# y4 ~7 C% J
1、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个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 N: k. K- t7 [3 H 2、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系统回答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并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另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7 Z0 r+ n5 s, q
3、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个层面的制度”:第一个层面是根本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二个层面是基本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法律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第三个层面是各项具体制度(建立在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五个有利于”: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3 K: l" Q' I7 l$ V3 @- l
三、四大考验、四大危险
I, x& B* {7 N- d: v" h 1、四大考验:①执政考验。“执政大限”:苏联共产党74年、墨西哥革命制度党72年、台湾国民党61年……“封建王朝周期律”:元朝97年、南宋150年。“葛兰西定律”:在生活状况方面,统治阶级从来就没有在整体上低于过被统治阶级。②改革开放考验。改革进入“疲劳期”、改革缺乏内生动力、改革遭遇巨大阻力。③市场经济考验。市场经济条件下会不会出现特殊利益集团?市场经济的规则会不会带到党内?职业和事业的关系会不会变得越来越复杂。④外部环境考验。领土争端、汇率大战、动荡的国际局势等。五大核心利益:台湾、西藏、新疆、黄海、南海。
3 Z& ^2 d, T" f; _/ ?* ?5 ^+ k 2、四大危险:①精神懈怠的危险。理想淡漠、信仰缺失、精气神不足。重庆“唱读讲传”:提振群体精气神;合唱文化构建和谐社会。②能力不足的危险。“能力”主要指执政能力: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③脱离群众的危险。“鱼水关系”→“油水关系”;“新”三大作风:密切联系领导、理论联系实惠、表扬与自我表扬。④消极腐败的危险。去年共处分146517人,其中5373人被移送司法机关。 ( U2 C% N2 C- I8 @/ _: u
四、五条原则
$ S$ v% \' Z+ V' H; H( v" n$ ], I 1、思想路线的原则。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两个坚信”:中国共产党人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坚信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从来不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空洞、僵硬、刻板的教条。“两个新观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关键是要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导;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 ' b# D; E/ z$ }6 N7 o3 @! T
2、组织路线的原则。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特别强调两个重点,一是“德”: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二是“年轻干部”: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 V& Y5 v8 R8 U
3、群众路线的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两个最大”: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两个只有”: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三问”: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三深入”: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 P3 r! J, X. D: _ 4、反腐倡廉建设的原则。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一个如果”: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信任和支持。“四个更加”: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 ( r2 L- v; v. s j
5、制度建设的原则。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目标: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 0 N" z# Y$ `7 I* S; T
五、四条大政方针
( F& f) R; P! Y6 J 1、经济建设。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三个物质基础”:只有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能筑牢国家发展繁荣的强大物质基础,才能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强大物质基础,才能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物质基础。“五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4 P! ]3 q3 C$ l6 W* E& d8 e
2、民主政治。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重大进展”:我们废除了实际上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确保了国家政权机关和领导人员有序更替。我们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人民实现了内容广泛的当家作主。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深入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我们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我们建立健全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为各方面优秀人才建功立业开辟了广阔渠道。我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们党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等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我们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保证党和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 J z* w9 U0 H& [ 3、先进文化。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两个新观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 h! Y J+ z( W$ L7 y 4、改善民生。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两个新观点: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不断为减少和化解矛盾培植物质基础。
* ]( p2 S6 }: h 六、两个宏伟目标
# J& o; E3 ~) D6 A- S 1、建党100年:实现小康
# l& f! Y/ z+ @1 n 2、建国10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 T3 I0 p- }3 d4 D! {
$ l+ S+ s+ `$ R% a6 X
(作者系乐山市委讲师团团长)
# ~. ?) `) g! I/ l- R; C% {9 l; g! B$ L: ~) n+ O! _
2011年7月6日
; Y0 d9 L7 S5 D& u6 a% X% F: _
; L, j+ e4 z4 ^5 V0 J- Z.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