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文化体育] 文化研究与区域经济发展该如何完美结合

[复制链接]
娱记 发表于 2011-10-28 12: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文化研究与区域经济发展该如何完美结合




    “文化搭台,经济演戏”是大家很熟悉的一句话。大凡一个地方要想快速发展经济,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大致都要发掘一点地方特色的文化项目,吸引客商前来考察,从而达到增加投资、发展经济的目的。不少地方曾经获得成功,极大地提高了知名度,并成为经典。众人趋之若鹜。但也不乏东施效颦的例子。看似相同,为何结果相异,其中很有文章。


    文化这东西相当奇妙,她是历史的积淀,形式上似乎不难模仿,但要真正从其内容上去领会并使之产生影响往往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把使文化和经济发展结合,用文化的影响力吸引投资者,发展经济。经济的发展又使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并得以传承,相互作用,实现双赢,确实不易。从社会学意义上讲的“人”,文化对其影响往往甚于物质的东西。文化的影响是持久的,有时甚至是根深蒂固的。文化使人具有一种精神,而人缺乏了精神,只有躯体而落失了内容,就是行尸走肉。文化之所以能对人能产生震撼和影响,靠的是其中的人文精神,通俗地讲就是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有些招商引资者之所以成功,其实就是发挥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所推出的文化内容和形式能否打动对方,引资方政府官员与地方合作伙伴代表的言行举止是否得到对方的认可,合作条件的核心就是能否充分考虑和照顾对方的利益,这其实就是人文关怀的外在表现。当地文化的包容性也相当重要,假如客商所到之处充耳所闻的都是他不懂的方言,生疏感和隔阂就会油然而生,他们就会产生难以融入当地的感觉,觉得难以相信。而且这样闭塞的地方,似乎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客商就会拂袖而去。用以搭台的文化内容必须具有活灵活现的外在形式和深厚的内在底蕴。这是其一。


    其二是讲文化研究本身。文化研究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现时文化的整理、归纳并拓展其精神内涵;二是从先前史料中发掘文化传统精华,使之得以弘扬,利用历史文化中的精髓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从学术的角度看,对历史文化的研究必须是严谨翔实的,对“传说”也应该有依据或出处,不能胡编乱造,还有就是对各民族尊重和区域关爱。任何地方或族群在描述传播历史文化的过程中,不能有伤害其他族群的成分和内容,这是一定要坚持的原则。


    第三就是地域局部文化研究如何凸显活力。首先文化研究属于文化保护范畴,是社会公益行为,政府和地方财政理应给予支持。但在现实当中,地方政府主要精力往往放在经济发展上,而欠发达地方的财力捉襟见肘,无暇顾及,地方性的文化研究难以为继,这是一个不易解决而普遍存在的问题。历史文化研究如何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是新形势下的课题。要激发内在活力,闯出新路子和建立新模式,力争实现共赢,谋求两者共同发展。


    其次,文化属于精神层面,但要以物质为基础。精神层面的东西要为物质层面的东西服务,物质的丰富又可为精神层面的东西提供支撑。文化研究不能脱离实际,文化研究既要讲究学术水平,也要讲究实用性,也就是学术成果的转化,使之形成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这就是社科学术研究的立足点和生命力所在。


    复次,学术研究是有目标的行为,文化研究既要务实也要务虚。尤其是对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更要注重实效和实用,研究成果能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获得政府和公众认可的前提。发掘和传承历史文化精华是学术研究的基础,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学术研究的义务。在对一个地方的文化进行研究之前,一定要考虑学术研究成果的实用价值,这是取得当地官方和公众支持的首要条件。只要有了成效,两者之间的合作发展就有了更大空间和更多机会。总而言之,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坚持正确导向、挖掘内部潜力、注重求真务实,“文化搭台”与“经济演戏”就一定能够成功。成败的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作者系清远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邹锡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粉丝

144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