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文化体育] 束耒:文化建设的正心诚意

[复制链接]
云南老秘 发表于 2011-10-24 11: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当中国作为大国迅速崛起之时,中国共产党以中央全会的形式对文化建设发出号召、作出部署,表现了对历史进程的深刻认识,对执政使命的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不仅要领导人民实现经济发展、政治进步,还要领导人民实现文化繁荣。中国经济已三十年高速发展,中国的经济规模、经济地位已今非昔比,到了我们强调文化建设的时候了。
    文化繁荣是人民福祉。精神生活是人幸福感的源泉,精神满足是人的最大满足,而精神满足有赖于文化资源。文化繁荣也是国家实力。国家的凝聚、社会的和谐,国家形象和影响力的提升,都有赖于文化的促进。我们重视文化还不仅因为文化的种种实用功能,更因为我们对文化的热爱,对文化发自内心的崇尚与尊重。重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在中国传统中具有世界观与目的论的意义。诗书继世、教化立国的观念在中国数千年一以贯之,成为中国社会的支撑力量,也成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质。重文也是我们共产党的伟大传统。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开始,文化就是共产党人的深厚修养,就是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马克思主义从资本主义对人类精神生活的排斥、破坏着眼展开了尖锐的批判,共产主义、人类最后解放的理想就包含着强烈的文化意识。中国共产党一身兼任,要在当今变动之世守护人类文明,在现代化过程中复兴中国文化,心志昭昭,任重道远。
    中国人古来有辽阔的文化胸襟。佛法东来,欧风东渐,从古代到现代外来文化的传入从未间断,中国人都敞开胸怀容而纳之。西天取经,西洋求学,中国人学习于异域的精神积极而主动。即使在帝国主义列强压迫、欺凌中国的时代,中国人也把侵略者的野蛮行径与西方的优秀文化相区别,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有益的思想人文持欣赏和接受的态度。中国人相信自己能够取万国文化为我所用。在清朝末年中国最贫最弱的困局中,一个普通的读书人王韬都能豪气干云:“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天之聚数十西国于一中国,非欲弱中国,正欲强中国,以磨砺我中国英雄奇智之士”。这种文化观仍当得我们今天的情怀。今天国家强盛,国运兴隆,人民意气风发,我们更是有海纳百川的自信。我们对自己的历史、制度、文化乃至整个文明都有不可动摇的信心。中国人不是面色苍白、过敏惊恐的病弱者,我们立足于五千年文明的根基,是可以用友善与微笑迎接八面来风的巨人。当前网络互联、壁垒打破,无穷的知识与信息涌流如潮,正是文化大交流、大融合、大创造的千古良机。文化交流中会有碰撞、会有争论,这正是文化交流的应有之义;还会有敌意、会有阴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不可能真正伤害我们,不会改变我们的开放之心。开放是活力的来源,是繁荣的动力,我们将在开放中不断走向强大。我们有健康的心和强健的胃,我们不惧怕外来文化中的杂质,我们会把杂质也变成特殊的营养。我们对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有无差别心的珍视。从苏格拉底到黑格尔,从莎士比亚到惠特曼,从托尔斯泰到泰戈尔,都是我们的案头、掌上的经典,都已成为我们自己的文化财富,都已化为我们自己的血肉。
    正是在这种开放与互动之中,我们愈生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中华文化佑护中华民族数千年之久,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从远古至今延绵不绝的文化,有巨大的生命力。中华文化也是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内在动因。“五四”新文化运动有激烈的反传统姿态,是在民族危亡压力之下的非常之举,是古老文化跨入现代的奋力一跃,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自我更新,表现了中国文化适应全新环境、吸纳全新因素的弹性与张力。俯瞰漫长的文化史,“五四”模式乃是文化的一种应急模式,“五四”是中国文化本身发展的一个环节、一个过程。今天中国的生存环境根本改善,我们恢复了泱泱大国的从容,可以更真切地体验、更理性地体察祖国的文化了。我们要抛弃因误读“五四”而导致的民族虚无主义,消除绝对化的“阶级斗争”观念所引发的对中国历史的偏见,打破“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思想,特别是要摆脱因迷信西方而带来的自我否定。我们打开心胸与任何文明平等对话,我们是平视而不是仰视。我们要在现代世界重建我们的文化主体性,并让我们的文化变通而久,历久弥新。有了我们自己的文化主体性,才能真正学习别人的长处。我们要在新世纪重温中国的经史子集,体会真正的中国精神与中国思想,从中获取现代生存的智慧与力量。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能给中国文化以有力的指导,也正在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与中国实践的结合,也必然是与中国文化的结合。从“实事求是”的学说到“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都是这种文化结合的成果。这些范畴既有崭新的时代内涵,又有我们自己的文化基因。“大同”思想与共产主义理想可以相印证,“圣贤”精神与共产党人的先锋队意识可以相发明,文化结合的基础雄厚,天地广阔。马克思主义是推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关键力量。我们还要广泛汲取一切人类文化的精华来建设中国文化。
    文化贵在建设。建设文化要有建设性的态度。文化建设是艰巨而长远的事业,需要扎扎实实地努力、一点一滴地积累,不是空喊口号所能奏效的。文化建设要树立正心诚意。文化与诚意相因果,有诚意则文化存,无诚意则文化亡。建设文化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堕入实用主义。我们会以文化为用,但我们同时更把文化本身当成目的。面对资本主义社会文化被过度商品化、被肤浅化和空壳化的现实,我们要格外强调文化的神圣性。一些大国的主流学者完全从国际政治、从巩固霸权的角度去主张文化,乃是对文化的歪曲与亵渎,殊非正路。我们当因此而生出警惕之心、自强之心,但同时又不对其盲目追随。文化建设的规律往往是“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如果你一味地把文化当成工具来利用,你就会从本质上破坏文化,从长远来看文化就会衰败;只有对文化怀有健全的心态,把文化当成文化对待,才能有文化的健康发展,才能真正增强软实力。包括对外来的文化渗透、文化挑战,我们也不能仅仅着眼于对某一种思想、某一种观点的斗争,还要着眼于文化整体上的竞争,着眼于我们自身文化的繁荣、丰富与整体优势。
    文化建设首在得人。文化繁荣的关键是激发人民的文化创造力。在新的传播、网络环境下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文化并参与到文化之中,这是史无前例的新形势,应特别爱护大众的文化参与并善加引导。知识分子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一个有志于文化建设的文明古国要格外尊重、珍惜自己的知识分子。应充分信赖、依靠知识分子,充分理解精神劳动的特殊性,以文化的方式去应对文化的问题,避免行政化的简单粗暴。在文化建设中我们要能够得人、容人,在中华民族现代文化的旗帜下动员起全社会的文化力量。
    文化建设是我们内在的需求。文化是我们精神的表达与寄托,是我们人生的意义所在,是我们的生存方式。文化不是神秘事物,它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阅读、写作、观剧、授课,乃至生产、建造,有思想、有审美、有心灵之光的地方就有文化。让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来加入中国文化的创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7粉丝

15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