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申论写作而言,大部分应试者最伤脑筋的还是怎样写那篇论证性文章。平时的知识积累和写作基本功固然是重要的基础,但是应该看到,既然是考场作文,就存在临场发挥问题,如同任何一个运动员都存在临场发挥问题一样。有些写作基本功较好的考生的试卷,也有可能流于一般,就是因为在几个关键环节上没有发挥好。因此,申论写作的临场发挥也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8 f& x! x4 e+ c2 B) J
. p/ U, X7 c! M8 a: W 一、精心构思:列一份较为完善的提纲
. W3 Z. d) M) Q
# X: i& {$ ^. I: E* M 从近些年的公务员申论考试情况来看,多数考生,尤其刚走出大学校门的考生,平时的专门训练不够,依旧按照高考作文的写作方式应对。最常见的有下列两种情况:一种是有了大致的角度,略作思考,或写出一个段落大意式的提纲,便匆匆动笔。由于缺乏周密的思考和筹划安排,思路常常受阻,往往想几句写几句。这样不仅容易出现段落间的重复和杂糅现象,材料选用以及段落、句子间的逻辑联系也必然受到影响;另一种情况是,在草纸上匆匆起草,然后誊写于卷子上,这便将宝贵的时间用在了双倍的字数上,对考场作文来说这显然是不妥当的。上述两种情况的弊端在于,并没有在深思熟虑基础上动笔。
9 e4 d7 ^6 h9 f$ @1 i+ x8 l& ^/ K& ^+ X+ a7 D: \4 F
较为科学的方法是,构思一份比较完善的提纲,然后“一遍告成”。而训练“一遍告成”且有质量保证的写作能力,不仅是“申论”应试需要的,也是公务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s8 X1 K7 D6 B5 t
# W0 l) k5 @9 @
“一遍告成”,而又希望发挥好,这就依赖于构思能力,依赖一份较为完善且高质量的提纲——这份提纲应该是对文章整体面貌的精心筹划和安排。大致说来,它应包括下面几个方面:(一)理清思路,包括开头、展开过程、结尾;(二)选好材料,并合理归位;(三)语言表达上,对几个关节点也应做出设计——显然这样列提纲的意义在于,它着眼的是临场发挥而非应付字数。当然,我们强调列一份较为完善的提纲,不是说一定需要多少字数,其实有些地方以关键性词语、短句的形式标示一下,自己能看懂即可。有了一份构思完善的提纲,你便会获得自信,尔后从容镇定地去运思、表达。
$ Q5 `3 S& Q' s
' e' j8 Y- P! d* o* R4 E% `* o 1.内容上选取最佳角度$ e$ Y) H0 F. v2 T4 W$ j0 M
9 a# O7 @- s- ]& Q" J1 O 尽管申论文章在内容上有所限制,但这绝不意味着立意及具体内容上没有选择余地。实际上无论自拟题还是命题作文,任何形式的申论试题,既有它的范围,同时也有发挥的自由度,在内容、角度上都留有选择的空间。考生要尽快做出判断:怎样写既符合题目要求,又可充分发挥自己(材料、思想积累方面)的优势,写出新意和特色。这就要求应试者尽可能选取到较为新颖,更具现实价值,能够比较深入开掘的最佳角度。9 y) s& n1 @5 `. G
1 Y( [5 I+ e& n. P+ G: S
2.寻得话题,打通思路
7 i8 G# d5 n6 j* }0 d+ {; ?; r7 ?' ? @' C
确立好题目和主旨后,应迅速安排思路,将复杂的问题分为几个方面,几个角度。而要把问题深入下去,就必须打通思路,或横向、或纵向、或转换角度。比如,目前诸多问题,其原因和措施都存在好多方面。就原因看,历史的、现实的,主观的、客观的,道德的、法律的等;就解决措施看,市场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自律与他律等。这样便寻得了话题,贯通了思路。
, y! X+ B# M* \- `3 s3 d; D- N1 G1 x! h* {7 j% k
就思维方法上看,构思过程中要注意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将思路扩展开去;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还要注意“聚敛思维”,抓住关键性的方面,使内容相对集中、深入。不充分“发散”不足以扩开思路,寻到适宜的材料和角度;缺乏有效的“聚敛”不足以准确把握、合理筛选、深入开掘。在充分“发散”和“聚敛”的基础上,再考虑从整体上将论证结构组成一个清晰的逻辑序列。
$ a3 y3 c7 X* W5 s0 D
3 _8 Y: I; s7 ^$ ?2 U5 e 比如,有一申论题目要求就高校培养大学生就业问题谈自己的观点。可作如下思考:(1)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于高校培养是欠公允的,因为大学生就业难本质上是就业人口压力问题,是人们就业期望值与现实社会岗位的结构性矛盾所致,社会不可能提供那么多的知识型岗位。其实20年前的高等教育也不是无可非议。只是因为社会急需大学生也便没有那么多非议。既然是刚毕业的学生,必定都存在一个在工作岗位上逐步适应的问题。(2)学生、家长就业观念问题有历史传统的原因,也有现实差别的原因。对学生和家长来说的确需要转变观念;而对政府、社会来说,则需要逐步建立相对公平的收入分配机制、相对完善的保障体系。(3)高等教育一方面应逐步探索,尽可能适应社会的、时代的需要;学生应努力发展自己的适应能力、创业能力,尤其对于“个体”来说,具备自我设计能力、创业能力、寻求和把握机遇的能力,尤为重要。(4)还应该看到,高等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素质,是人格完善和创造精神,其培养目标是多元的,当下的就业只是一个目标。高等教育无疑有着更为宏大高远的目标,而非目标单一的岗前技术培训。高等教育绝不可能仅仅围着就业市场转,变成寻求谋生技艺的作坊和企业员工“加工厂”。(5)政府和社会应努力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特别需要增加公共服务型岗位,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了这一系列思考,构思出一份较完善的提纲,将不是很困难的问题。# p1 d" E0 Y: L1 O& l
4 T2 f3 x a* |* u% [0 I
试想,如果应考前选择几十个题目做过认真的构思训练,并且与良师益友反复研讨过一些题目的写法,那么你的应试能力将会大大提高。
" D* x# J# k8 @
& {* G. q, [+ Q) q v 二、写出“闪光点”——见长之处
7 i- k, t* Q5 B8 e1 j T
6 S. t, Q4 a; r5 \9 D9 S 一篇上乘的申论文章,应当有自己的“闪光点”或见长之处。或者内容上比较深入,有真知灼见;或材料比较新颖;或运笔行文、语言表达中体现出你的知识、理论素养或文字修养超出一般。一篇考场文章,很难写得八面灵光,但却应该尽可能写出“闪光点”,否则,也很难进入优等卷之列。
2 w! L+ x; F1 E' n- A6 d Q- K) c% l0 [1 L. k5 p* x# E' { r/ v: p
1.把问题深入进去
$ u3 o- \/ r9 V
. l8 X; l+ P9 P- r, q 从笔者评阅过的试卷看,大部分考生往往泛泛地讲一些道理。比如,就医疗卫生问题写作的申论中,不少考生往往义愤填膺地对医药行业、医院、医护人员作道德批判,学生腔十足,其实是十分肤浅和片面的。要看到,某些医务人员的行为、医患间的矛盾,是结果而非原因,一味地斥责医务人员的道德是欠公允的。因为整体看来,问题的主要根源不在于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如果缺乏正确的导向和严格的监管机制,仅仅依赖市场化,那么寻求群体利益及个人利益最大化便会成为必然选择。一般而言,人既有富于责任感、献身精神的一面;又有获取个人利益的一面,问题在于我们的政策体系如何规范和引导。一种恶性机制会更多地把人性自私的一面诱发出来,而使得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受到挫伤。对于救死扶伤的医疗卫生事业来说,如果政策、市场机制更多地诱发了攫取利益的一面,这意味着改革的失败。显然,将医疗卫生事业推向市场绝非应有的选择。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说过:“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懂得穷人的经济学,我们就懂得了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市场往往关注的是“富人的经济学”,而医疗卫生事业应多关注“穷人的经济学”,应本着“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看来对药品、医疗、防疫而言,哪些方面需要交由市场,哪些方面应更多地体现公益事业特点,怎样做到把属于凯撒的交给凯撒,属于上帝的交给上帝,是需要做出慎重抉择的。这样也就触及到了问题的实质,深入得多了,而且做到了以理服人。2 ?4 z+ }' q/ P2 d1 W3 A4 e, v! m
- b/ P: v4 Q, z% S, ^3 K 2.角度、材料不落俗套
! v0 r, j' n# A# q( A% |# _" w- ~3 O3 ^
一般地谈一些众所周知的道理,应试者大都能够做到。而难点在于你的见解、措施是否具有新意,是否能体现出你的策略水平和创新品格。这正是“选优”性公务员考试所看重的。例如,面对“新农村建设”这一论题,不少考生往往简单地从街道规划、新房建设,幼儿园、学校、文化、体育设施,以及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等角度着眼。这些内容虽然是切题的,但却难以体现新意。有的考生独辟蹊径,从“发展经济学”角度着眼,运用了不少国内外新农村建设的材料,将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的出路、城乡统筹、城市化进程密切关联(的确,如果没有城乡体制、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仅*农户几亩土地的收入,何以谈得上新农村建设?所谓新农村建设也只能是形式化或低层次的)。强调新农村建设必须着眼现代经济体制的创新和构建;必须在加快城市化进程、大幅度减少农村人口的前提下,走“农场主+农业技术工人化”之路。这种新农村才是名副其实的新农村,才真正能够缩小城乡差距,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未来。同时,又指出,新农村建设也是一个开放性、现代性、动态性的概念,在现代文明的总体趋向下,不同地域可以百舸争流,各具特色,如“工农联合体型”、“现代商贸服务型”等。这类文章无疑会因角度新颖、富有真知灼见而胜人一筹。
1 A; I) d& u5 g) f4 X) D
( B( ^/ f( U6 T8 { I8 [ 3.语言表达:逻辑力量与个性风采
; ]% V R q' c6 X5 e
D+ ^' Y; r1 T4 T 在这里有必要消除一种误解,其实公务员考试选拔的绝不仅仅是文秘人员,更不是仅会抄抄写写、毫无创造个性的旧式文牍职员,而是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和发展潜质,具有一定开拓精神和创新品格,具有广泛适应性的现代行政人才。7 x" S( t# O L( [
& e* D& q8 r! x+ c/ x+ V! \3 b 一般而言,申论文章尚实用,要求扎实的内容、朴实的文风,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允许有自己的个性。刘勰说:“对策揄扬,大明治道。使事深于政术,理密于时务……风恢恢而能远,流洋洋而不溢”。(陆侃如、牟世今:《文心雕龙译注》,齐鲁书社,1995年4月第1版,第352页)显然,刘勰是在强调,对策切近时务的内容与语言气势、个性风采是并行不悖的。从语言表达上看,把话讲得清楚明了只是一般要求,优秀的文章还应该有鲜明的语言风格和个性色彩。应该说,语言功底的扎实与逻辑表现力及个性风采是相得益彰的。从文章语体运用的实际看,除法律章程等少数文体外,大多数文章,如讲话稿、思想评论等,在准确和通畅之外,还需要新颖活泼的个性风采,如此,才会展示出超越一般、高标独树的境界。大多数有才气的政务文章,如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的文章和讲话,语言风格是极其鲜明的。我们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近些年的申论考试中,相当多的考生语言贫乏、干巴、俗套,缺乏表现力和个性特色。其实文章内容与语言是不可分离的,人云亦云、毫无新意的空话、套话不可能表达出富有创意的内容。需注意的是,评卷中首先呈现在评阅教师眼前,给人第一印象的是语言表达,扑面一新的语言无疑会给评阅者如沐春风的感受。 * D8 T k/ H9 H& c
3 F) W) H0 x) K' v. x
例如,某市处级干部选拔的申论考试中,4 a5 n ^% U% [1 R' \5 t
“申论”属于考场作文,奢望通篇文章在语言上都反复提炼和斟酌,在时间上是不允许的。但是一篇优秀的文章,语言表达上应该有“闪光点”。要尽可能组织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片断,充分体现语言驾驭能力。这在评卷中对文章会划入什么分数档次是影响很大的。, a& ]/ c7 `& R
需要强调的是,申论写作要临场发挥好,归根到底还需要在广泛读书,关注社会,加强知识、理论和文字修养上下真功夫。如此才会获得开阔的视野和真知灼见。在此基础上,临场发挥才有可靠的保证。
! z. q N2 l- S8 ^6 k8 i
: j- V, l9 E2 ~6 N( T$ k (作者单位:淮海工学院文学院傅金祥 应用写作)
8 N3 t( S' i& s5 P7 l Z7 n& n' m2 Q. {8 x8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