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关键是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毛泽东同志讲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干革命、搞建设,关键在党,关键是人”。江泽民同志指出:“党领导的事业要取得胜利,不但必须有正确的理论和路线,还必须有一支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现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深层次矛盾逐渐显露,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下,特别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响应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号召,与时俱进,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一、加强学习是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本途径
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领导干部提高素质的基本途径。对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身兼要职,要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服好务,就必须根据变化发展着的客观实际情况,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必需的思想理论素质、科学文化知识、道德品质和性格气质等诸多素质。领导干部的素质不是与身俱来、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通过加强后天的学习才能获得和提高。回顾党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学习、提高其政治业务素质、端正学风的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中央领导核心反复强调和倡导:“学习、学习、再学习。”毛泽东同志多次说过:“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邓小平同志指出:“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在提出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时,是把讲学习放在第一位来强调的。学习是个前提”。领导干部能否真正做到勤奋学习、善于学习,这绝不仅是个人的兴趣爱好问题,而是事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大问题。理论学习不够,政治上就难说成熟。不掌握现代知识,就不可能取得工作的主动权,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就分不清是非,在具体问题上就不能见微知著。目前,各地、各部门对干部的学习问题都比较重视。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干部不断涌现,效果比较好。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放松和忽视学习的倾向。一是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不能正确处理工学矛盾,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迎来送往各类应酬上,存在以干代学的思想。二是学习不刻苦不努力,浅尝辄止,骄傲自满,对学理论采取消极应对态度。三是学风不正,心浮气躁,脱离实际,热衷做表面文章,存有功利主义或实用主义的观点。其结果导致工作中常出现“吃老本”、“临时抱佛脚”和“拍胸脯”、“拍脑袋”的现象。这不仅造成工作被动,贻误社会经济发展,而且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从党性、从执政党地位出发,真正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树立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端正学风是党性的内在要求,是形势和任务的迫切需要,是新世纪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关键。领导干部不但要勤于学习而且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要把学习当作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生命趣味,由阶段性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由拥有文凭向拥有能力转变,由学了什么向学会了什么转变。学习,首先要学习政治理论。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理论素质是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各级干部,必须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等思想观念,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法律知识、历史和其他方面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以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第三,学习英模人物。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来的以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为代表的大批英模人物,在他们身上体现着强烈的时代精神和崇高的人格魅力,是鼓舞广大领导干部奋发向上、执政为民的巨大精神动力。以他们为镜子,可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汲取精神营养,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政治觉悟。
二、实践是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途径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我们的修养不能脱离开革命的实践。”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实践中锻炼干部,是我们党培养干部的一条根本途径。”建党八十多年来,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许多年轻的干部在党组织的帮助下,积极投身到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火热实践中,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经济建设中学习经济建设,在改革开放中探索创新,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从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领导干部和专门人才,也积累了干部锻炼成长的重要经验。实践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和“纽带”。任何实践都是人民群众的实践,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今天,人民群众生机勃勃的创造性实践,既是推动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振兴中华民族的根本动力,也是领导干部锻炼成长的最好课堂及充分施展聪明才智的广阔舞台。领导干部只有植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伟大实践中,才能加深对新时期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对国情的认识,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站稳脚跟。现在,有些干部缺少社会实践的锻炼,对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生机勃勃的创造性实践缺乏了解,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存有个人英雄主义观点。这些同志群众观点淡漠,同人民群众感情疏远,不懂得党的群众路线,不会做群众工作,有的甚至侵害群众利益,这种状况发展下去是十分危险的。因此,领导干部必须认清自己的历史责任,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把自己锻炼成德才兼备的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领导干部。从而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扎扎实实地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首先,要尊重群众,甘当小学生。干部是人民的公仆,领导是人民的勤务员。党的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党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无其他私利。领导干部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倾听群众的呼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只有这样,群众才会说真话、传真经,干部才能了解实情、长真知。其次,要有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不怕吃苦,积极争取到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去,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和困难多的地方去,到党和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锻炼成才。实践证明,越是艰苦的和困难多的地方越能锻炼人的意志、品格和能力。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他们之所以受到人民群众的敬仰,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原因就在于此。那些贪图安逸、不愿意到上述地方去的干部,经不起艰苦环境考验、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干部,不能在实践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干部,不是党和人民所需要的干部。第三,在实践中注意搞好调查研究,以达求真务实。调查研究是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的重要环节,也是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的有效办法,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详细考察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又通过深入实际,向群众宣传和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和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的调查研究,才能发现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才可能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领导干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得到较快的提高。
三、自律是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在机制
领导干部的素质并不是抽象的。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在八小时外,一个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是其素质的外在表现。大至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工作作风,小至待人接物、言谈举止、仪表气度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特别是清正廉洁更是比较敏感的问题。这些都能表现出一个领导干部的素质。因此,领导干部在工作上要解放思想,大胆开拓,不断创新。但在生活上、作风上,要严格要求,谨小慎微,管住自己和身边的人,维护和树立自身良好形象。同时,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素质还要真正愿意接受组织上特别是党员群众的监督。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的言行正确与否,旁人看得最清;自己的行为善恶与否,旁人感受最深。由于种种原因,领导干部往往听到的顺言多,受到的批评少,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认识不足。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凡是违背原则,损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群众是坚决反对的。领导干部要真正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关键是要去掉官本位思想,放下架子,让群众能够监督;提供条件,让群众有机会监督;端正态度,让群众敢于监督。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老百姓。领导干部要勇于把自己放到这杆秤上去称一称,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建议和意见,并进行深刻的反省和自我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群众之矩,成自己之圆。
总之,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提高党的五个方面能力,积极主动地通过学习、实践、自律等途径,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切实担当起领导干部的重要责任,始终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社科纵横2005年4月总第20卷第2期田平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