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是社会管理和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应用文,由于它具有语言平实、内容客观、结构简明的特点,使得它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可读性不强。其实,笔者认为,如同深奥的道理也要通俗化才能让人接受一样,调查报告作为一种应用文,也应当增强可读性,即把调查报告写得出彩、耐读、够味,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去了解新情况、新事物,科学分析新矛盾、新问题,积极参与社会调查研究。下面,笔者就如何做到这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 u9 ]+ O. b4 A2 q7 n7 m
0 [" s& k, ^$ V! v8 u7 m 一、调查报告何以出彩- h- {6 X9 d+ ?6 p: R
- G! Z9 X1 |/ Z2 Y9 b- H
何谓出彩?作为调查报告,出彩之处贵在标题能引人入胜,观点能发人未发,分析事物视角新颖,能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欲。具体要做到:
$ k' n8 E7 Q' d% m0 d* ]7 ]5 H: e
标题要简洁精练。这里的标题包括文章的大标题和文中段落的小标题。“题好一半文”,大标题可以说是文章的眼睛,它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信息。具体来讲,它可以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文章的大致内容等等。如《参与市场要有成熟的市场意识》、《拓宽创牌渠道 打造品牌强市》表明了文章观点,《农民闯市场的十大趋势》、《当前影响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几个问题》表明了文章要阐述的内容。大标题是否简洁精练,可以说,直接决定着能否吸引读者、并让其愿意读下去。文章内部的段落标题也要做到简洁凝练,以增强可读性。当然也不能只为追求可读性,而一味去强拼硬凑,哗众取宠。要做到标题的简洁凝练,关键在于能对所覆盖内容进行贴切、精当的概括,能揭示事物的主题和核心矛盾。《千村调查:村官眼中的农村改革发展》(《光明日报》2009年6月4日11版)一文,在揭示“村官眼中现代农业建设面临的多重制约问题”时的几个小标题分别是:“土地分散是现代农业的主要制约”、“农民的素质能力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建设现代农业需要有完善和强有力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分别揭示了现代农业面临的土地、农民素质、社会服务等三方面制约,虽没有追求标题的工整、对仗和排列的整齐,但做到了简洁精练,并直接揭示了问题的核心。 4 E* b% `% l$ \& b
3 |4 [& m3 Q1 g* {3 _2 b
抓事物特点要见微知著。经济社会气象万千,复杂多变,不善于观察思考的人对诸多社会现象可能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更谈不上有深刻的思考与领悟。调查报告要凸显精彩之处,则应该对所调查事物有深刻的揭示,善于发现新问题,捕捉新矛盾,揭示事物新特点,反映事物发展新动向,做到见微知著,一叶知秋,滴水观世界。《当前农副产品增产减收的表现、成因与对策》一文,作者在对当地历年农副产品生产情况充分调查后,将当前农副产品增产减收的表现概括为“项目多、地域广、减幅大”三个特点,短短九个字,可谓简短精练,但又能够充分揭示事物发展现状及矛盾特点。《农民闯市场的十大趋势》(《农业经济问题》1995年第3期)将“农民闯市场的趋势”揭示为:由按指令计划种植向按市场需求种植发展,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分化发展等十个方面。在当时市场经济逐步深入人心的背景下,作者捕捉到事物新特点、新动向,观点可谓深刻、独到、时代性强。% k h3 x* f# }4 a* V
( d6 E' A! ]5 ` 对策建议要发人未发。对策建议是辅助领导决策的点睛之笔,是一篇调查报告的重头戏,在文章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对策建议能不能赢得领导的赞赏,关键在于能不能发人所未发,建议是否新颖、独特、有价值、有可操作性。要做到发人未发,首先要紧扣地方实际,把握事物特质,增强建议对策的针对性;其次要把握学术前沿,翻阅报纸杂志,抓住事物研究的新进展、新思路,使对策建议有一定的前瞻性;再次要避免泛泛而谈、空洞无物,表达思路要明确具体,建议措施要切实可行。0 Q }5 T7 t, k
4 C8 y& g F, r8 n& ?0 g 二、调查报告何以耐读
+ H3 e* ~1 o( L/ @3 w8 Q, v- y
1 Z5 v: w7 J2 C+ f 调查报告的耐读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读,即读者愿意读,并且能够顺利地读下去;二是经得起推敲,即文章分析透彻、逻辑严密、论证充分,经得起读者的探究。具体要做到:
& i% _8 [% t2 X% U
; ]5 F( G- m! R& X3 e4 f 文章立意要与时俱进。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价值所在。调查报告要产生让人耐读的效果,必须与时俱进,谋划确立符合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立意。首先,立意要符合马列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如果单纯地为刺激读者的脑细胞,而立一些另类、怪僻、反认知规律的道理,那将是立意的失败。其次,立意要符合时代的潮流。当今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目前,需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并加以实践的是科学发展观,所以我们文章的立意就要紧紧围绕这个时代主题,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社会构建等方面进行立意。第三,要符合国际国内发展的宏观背景。任何理论和实践,都离不开发展的现实背景,文章的立意只有遵从现实,才更有价值,更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h4 ?# N) l1 u/ T3 Z5 J, {
5 V5 B' G1 y- q% Y9 n+ x
事物分析要有理有据。调查报告的观点不论如何让人耳目一新,也都需要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作支撑,否则是站不住脚的,更不会得到读者的认可。在调查报告写作实践中,由于对事物调查得不够深入、不够仔细或对搜集来的资料研究不透,往往产生观点难以让人信服的现象。因此,调查报告要具有说服力,必须认真调查,深刻分析,从而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一是分析要点面结合:既要有总体阐述,又要有具体事例,做到不以偏概全;二是论证要正反结合:既要阐述正面成绩,又要有反面不足,做到辩证客观;三是论据支撑要充分:既要有理论依据,又要有典型事例,做到有理有据。/ _( n9 C8 y8 @0 [% j# E
3 X6 }0 j) F* p
说明问题要图文并茂。在调查报告写作中,要说明问题,有时仅靠语言,是不足以让人对事物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的,借助图表来辅助说明是很有必要的。当然要使文章图文并茂,必须认真考虑文章对图表的实际需要,可要可不要的则不要,不得不要的必须添上,做到以文生图,以图释文,文图相配。在描述分类的事物时,可以考虑用表格,让人觉得纲举目张,条理清晰;在描述事物的发展趋势时,可考虑用曲线图,让人对发展态势一目了然;在分析事物的构成时,可考虑用饼状图,让人感到权重分明;在描述事物不同阶段的对比时,可以考虑用柱状图,让人对事物的高下优劣一看便知。总之,服从于主题表达的需要,选用合适的图表,对于增强调查报告的耐读性有一定意义。
. a) x) X+ N3 h, Q2 S7 v$ A& L: H* ~5 G+ G7 f) d) [- e
三、调查报告何以够味" n- Z Q1 S* c' J/ x& M4 y0 _& l
7 W: J* h. k: X7 y6 F/ ?, n& \" R; j9 X$ ^# @5 a7 G
" N: e. C" k! [; {& s; |; I p
. F* ~1 w3 b/ }& V$ @& m%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