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首 页
文 库
最 新
藏经阁
学员区
问 答
演播室
秘 途
政 道
本版
帖子
用户
登录
注册
快捷登录
投稿
主题教育
党课讲稿
有奖征文
最新回放
往期分类
热门课程
我要试听
报名加入
新手教程
悬赏求助
交流记录
老秘笔谈
老秘日记
好词妙句
文秘杂谈
学习体会
领导讲话
民主生活会与述职
演讲致辞
遴选考试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
《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
《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
《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
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
《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
八面来风
›
文秘杂谈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新方法 任俊华 王奕琳
返回列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新方法 任俊华 王奕琳
[复制链接]
公务员论坛
发表于 2011-10-3 15: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M' b2 A+ P3 u0 [5 h9 `+ j
c: u) f' v0 {# S4 ^& x
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的方法
7 K6 E. T8 b9 N3 v
早在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在谈到如何为学时,就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创新方法。其中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的方法对中国传统创新有着重要影响。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学与思对于创新的意义而言,学是知识的积累、是创新的基础。唯有通过博学于文、每事问以及实践等多种途径,才能掌握现有的科技和知识,才能全面了解和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对一个事物有全面准确的认识,才能找到创新点并实现创新。而唯有将苦学与勤思相结合,才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仅仅停留在学的层面,是不可能产生创新的。创新的实现是通过思来完成。思的过程,是人脑将已掌握的经验和知识与现实情境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过程,是人类所特有的创新方式。
" ^9 A0 f) ]; r B0 s
学思结合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温故知新的过程。只有通过“学”,掌握了尽可能多的“故”,才有了知新的基础。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如果说学思结合是创新的途径,那么温故知新就是创新的目的。温故知新不仅是孔子对人类认识世界的认识论的概括和方法论的总结,还与中国习惯于传统基础上创新,创新后不抛弃传统有着密切关联。以天人沟通的方式而论,远古时期的中国人相信天与人之间虽然遥远,却可以通过高插云霄的高山实现天与人的对话。为了体现天意和权威,中国人习惯在有与高山形似的旗杆的广场上召开会议、决定重大事项。旗帜问题在现在之所以如此重要,就因为它代表的就是古人心目中神圣的共同利益。在同一个旗杆下开会,说明有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标和方向。只有有了共同的旗帜,才能将不同的人团结在一起。在当代,旗帜虽然已没有了沟通天人的意义,却还是一个国家、组织同心同德的基础。我们高举中国特色伟大旗帜,就是因为只有这个旗帜,才能把亿万中华儿女团结起来形成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在创新方面的中国特色,就集中体现于我们的创新是在对传统进行因循损益基础上的创新,而且创新之后并不抛弃传统。创新来源于传统,却又高于传统。
3 d/ \6 s! Q( Z- z
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反映了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路径。
5 W# E/ ~! S9 F ~( L5 t
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方法
) n' s( F- |0 h% }& z
创新既然是对传统的超越,就意味着停留在学的层面、温故的层面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把掌握的故、学到的旧有知识与现实的情景和所遇到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能够举一反三、由此及彼才能真正实现创新。孔子经常说的“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就是将既有知识与自身情况相结合,由此及彼而进行创新的过程。孔子经常用比喻的情况为学生讲解新知识。《论语》中对此有多处记载,在为弟子讲解“为政以德”时,孔子将“为政以德”比喻为“北辰”,告诉弟子“为政以德”就会像“北辰”一样“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把抽象的事物比喻为具体的、容易理解的东西,深入浅出地增进弟子对新知识的理解,就是运用的由此及彼的方法。
% _' w$ x$ d; W0 L$ J
孔子对他的弟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地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通过一件事情类推而直到其他的事情,从而获得新知识、实现创新的过程就是举一反三。举一反三的能力和水平,反映的就是个体对于知识的融会贯通程度和综合运用水平,也反映着个体的创新能力和差异。每个人由于先天资质的差异、努力程度的不同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举一反三的能力也有所不同。
( D) m2 Y! V( M
一阴一阳、有无相生的方法
4 K# r* y: `# S2 T3 {& n
在古代中国,人们观察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连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
: X( Y+ [" s8 M9 b+ ?; g' g
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并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范畴。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有提到阴阳。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正如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中所描述的:“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一阴一阳通过阴阳交感、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五种方式的变化完成创新、化生万物。
$ X7 n; |& ~7 E& Y$ y1 f
而创新的本质就在于“有生无,无生有”——从现实世界的没有中创造出全新的事物——不断的“有无相生”就是不断的创新。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大命题,就是讲从无到有。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开宗明义:“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四十章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都是讲从无到有。这一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提出的本体论概念“道”产生了天地万物并完善天地万物,即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还第一个用否定性的概念描述宇宙本体,即所谓“有生于无”。以无为本体,是人类认识史上一大进步。
% P& S" X5 i4 ]/ x b4 _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哲学部、长春师范学院)
8 \- Y8 d5 S7 f* E8 t4 P: L% w
; o- S- Z& a9 g& K- P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抢沙发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公务员论坛
七级老秘
0
关注
1
粉丝
37
帖子
热门图文
老秘剪裁第1379集:在2025年全市XX系统推进
老秘剪裁第1378集:拥抱AI时代的公文写作(7
老秘剪裁第1377集:怎样把个人总结写出模样
热门帖子
演播室学员专区
老秘剪裁第1379集:在2025年全市XX系统推进
演播室学员专区
老秘剪裁第1377集:怎样把个人总结写出模样
演播室学员专区
老秘剪裁第1370集:拥抱AI时代的公文写作(
演播室学员专区
老秘剪裁第1378集:拥抱AI时代的公文写作(7
300x180 AD
排行榜
日
周
月
1
老秘剪裁第1379集:在2025年全市XX系统推进
课题:在2025年全市XX系统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暨XX机关党的工作和纪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
1
2
老秘剪裁第1378集:拥抱AI时代的公文写作(7
课题:拥抱AI时代的公文写作(7):黄金提示词示例之事务性公文提示词(1)主讲:一生
0
0
3
老秘剪裁第1377集:怎样把个人总结写出模样
主题:怎样把个人总结写出模样来(下)主讲:和和子时间:2025/4/25 选择播放速率
0
0
1
老秘剪裁第1379集:在2025年全市XX系统推进
课题:在2025年全市XX系统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暨XX机关党的工作和纪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
1
2
老秘剪裁第1377集:怎样把个人总结写出模样
主题:怎样把个人总结写出模样来(下)主讲:和和子时间:2025/4/25 选择播放速率
0
0
3
老秘剪裁第1378集:拥抱AI时代的公文写作(7
课题:拥抱AI时代的公文写作(7):黄金提示词示例之事务性公文提示词(1)主讲:一生
0
0
1
老秘剪裁第1379集:在2025年全市XX系统推进
课题:在2025年全市XX系统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暨XX机关党的工作和纪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
1
2
老秘剪裁第1378集:拥抱AI时代的公文写作(7
课题:拥抱AI时代的公文写作(7):黄金提示词示例之事务性公文提示词(1)主讲:一生
0
0
3
老秘剪裁第1377集:怎样把个人总结写出模样
主题:怎样把个人总结写出模样来(下)主讲:和和子时间:2025/4/25 选择播放速率
0
0
作者专栏
19469
秘途杂谈
6656
释然
老秘网客服
4157
老猫
老秘网微信公众服务号laomiwang,扫一扫老猫头像即可完成订阅。
2827
大明老秘
2229
中国老秘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