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部署性通知
3 v6 e6 n+ u0 n* I6 X {(一)适用范围- l0 G5 K* t: k# K3 D
部署性通知主要用于实施某一时期的战略计划、贯彻某一重大方针政策或上级领导指示,或就某一阶段的重要任务、重点工作,向下级机关作出工作部署和安排。部署性通知的权威性仅次于行政令、决定,对有关下级机关具有很强的约束力。部署性通知由上级机关制发,一般适用于下行文。经授权,也可用于平行文,如向不相隶属关系的部门部署本机关归口管理的业务工作等。
9 f8 Z" [" M: U1 u! L统计机关常用部署性通知部署安排的事项包括: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和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有关统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讲话;部署某一时期、某一阶段重大或重点工作;组织实施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部署经常性或一次性统计调查等。. |+ R t8 D" u# z W8 X
(二)体式和写作要点8 D" w4 p1 S6 z
1.部署性通知的体式采用下行文与平行文的通用格式。
! l; m8 `$ d6 s" m2 _2.通知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通知”三要素组成。如《国务院关于开展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的通知》、《国家统计局关于深入宣传贯彻〈统计法〉的通知》等。部署紧急事项,可使用“紧急通知”,如《国家统计局关于启动快速应急机制密切关注禽流感疫情的紧急通知》。
/ p2 n( ^& f; N# O+ ]3.部署性通知的正文包括开头、主体、要求三部分。具体写法因文而异。一般开头扼要简述通知的原由、目的、依据或意义,之后以过渡语“现通知如下”或“特作如下通知”引出下文;主体内容主要阐述通知的有关事项,如该项工作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方法步骤、时间安排、组织实施或主要任务、采取措施、有关要求,或对贯彻落实事项提出具体的措施和要求,等等。篇章形式一般采用分条列项式或小标题式,每条的开端大都以简短文字对主要内容加以概括(主题句),其后再具体阐述,使之层次分明,结构严谨。通知结尾一般以提出执行要求为结束语,或自然结束收尾。
. O& S( H( _# I' `. H4.部署性通知的写法比较灵活,篇幅可长可短。重在突出主旨,表达准确,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使之便于执行,让受文单位能清楚地了解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何种程度等。主要任务、措施、要求和时间步骤等要明确,否则会影响到工作部署的贯彻执行,甚至给工作造成损失。
& ]4 I4 W; S4 y% P7 C/ S(三)例文与点评/ f5 c7 m, ^ t
【例文】5 W2 d7 l% _& ] H
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1 J# s6 b9 o4 e7 n. e' r
(原文略)
3 ~1 \& V! M: M6 {( u / V; `, L! h! [) d' K l7 ], g
【点评】
$ Z3 K: t# _ @& A# c+ R8 }此文系部署重要事项的通知。通知标题明确点出主旨,题出旨见。之后,主旨犹如一条主线贯穿全文。围绕主旨,通过过渡句“现将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引出下文。主体部分分条列项清楚的阐明了普查目的和意义、普查对象、内容、时间、普查的组织和实施、普查经费等方面的内容。最后,提出了做好普查工作的总体要求。全文结构严谨,格式规范,层次分明,语言简洁。( y# W2 x1 a- L2 W0 G2 r
在统计工作中,部署性通知使用广泛、频率较高,成为确保统计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行文方式。为正确使用部署性通知,要注意以下问题:7 @/ i: U% \ I+ O/ ]5 E+ @
一是部署性通知中所部署的工作任务应具体,措施和要求明确,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以使得下级机关依照贯彻执行。/ s) b! m e( w5 n
二要避免越权越级向下级机关部署工作,未经上级机关同意及授权,不能超出本机关职权范围向无隶属关系的单位部署(布置)工作。
+ \1 b6 W9 r: c) h三是应注意准确把握部署性通知与决定、意见的区别。三者都可用于向下级机关部署(布置)工作,其区别在于:决定用于部署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是对带有全局性的某一方面工作或某项重大行动,统一思想认识,确定工作方针,提出措施要求,有较强的权威性。意见通常是对重要事项或新情况、新问题的见解与处理办法,具有方向性、指导性,是告诉下级机关应当按着什么原则、朝着什么方向去做。部署性通知主要用于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传达部署(布置)某项工作,其事项可大可少、内容可重可轻,其权威性比决定次之。
$ [' U: e. o; y$ B4 Z; u0 E/ H三、知照性通知
/ y. p: g* Q9 H8 W# v(一)适用范围
; w! L5 T% d9 m% b& Z知照性通知用于一般性事项的告知与办理。通常用于传达需下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知晓或办理的某些事项,如:庆祝节日,举办纪念活动,成立、合并、调整、撤销机构或组织,启用或废止公章,迁移办公地点、更换电话号码,等等。这类通知的使用范围更为广泛,事项可大可小,发送对象没有严格限制,对下级、平级机关均可使用。' B* h$ G: v5 |' s# Y& u
(二)体式和写作要点
3 ^/ |& D0 N/ _ `' F1.知照性通知的体式采用下行文与平行文的通知格式。9 M# C" \( p7 i6 j* G; H9 D- X
2.标题由“发文机关+知照事项+通知”三要素组成。
% j8 ?2 Y" B5 v7 d, i% Z2 \, E* C3.正文主要包括:传达事项的根据或事由、目的;事项的有关具体内容,有的可提出办理要求。通知中涉及到的时间、地点、单位名称、人名等,应表达准确,清楚无误。为简化正文,有的不便在正文中传达的具体事项(如公章印模、各单位电话号码、有关组织章程等)可以作附件处理。
' n/ L; S b: w4.写作知照性通知时要开宗明义,直叙通知事项和要求,要求准确、全面、不失实、不遗漏。如启用印章通知,要明确说明印章启用的时间,即写明从××××年×月×日起启用;文中应附新印章和作废旧印章的“印模”样式,并在作废旧印模样式上打上“×”号。关于成立、合并、调整机构的通知,应写明依据、相关机构的规范化全称、新机构的办公地点、联系电话及相关内容。; o. q( T8 _7 Z2 g) p P
(三)例文与点评8 M" {7 s6 \$ P9 o7 G; O% }
【例文】0 A! Y+ X* n/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国家统计局使用' I1 c1 u- M( e. Q8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名称和印章的通知& s* U6 ^" x& z% |; u0 i" g7 u3 e
8 N8 b8 C0 w4 D# Q, a1 l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1 u! _+ N2 z' Q9 a0 P/ w! u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从即日起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的名称和印章,原名称和印章停止使用。
8 I& E- W, B- z' z: Y* }' Y( h" l
/ U' w+ B. u0 I& N4 I+ U国务院办公厅! v+ i7 e. Z4 ?3 j/ O
二○○一年一月四日7 x$ q( r `* {1 b `
7 A4 ` e! h/ d; B/ y
【点评】
* a' Y: y# j6 u5 P此例文是国务院办公厅制发的批准正式启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的名称和印章的知照性通知。通知正文写明了通知的依据:“经国务院批准”;交代了知照事项:“国家统计局从即日起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的名称和印章,原名称和印章停止使用”。全文不足50字,简明扼要,知照事项清晰明白。
& Q& Y+ g+ {4 Q知照性通知写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p; l* w$ y. }% J+ k! T一是知照性通知的内容要符合写作要求。有的通知中没有交代依据,缺乏行文的合法性。有的知照事项不全面,如启用印章通知未交代新印章启用时间及旧印章废止时间,或不附新旧印模样式,使受文机关无法确认其印章生效的时间及真伪。有的告知事项一文多事,内容杂乱,语言罗嗦,主旨不清。
* l2 V9 |- W- }# y z% Y9 w二是应把握好知照性通知与公告、通告的区别,准确使用知照性通知。虽然三者都是用于传达告知周知事项,但适用范围、受文对象、事项重要程度、发文机关权限要求均不同。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其宣布的事项为国内外关注的大事,在统计机关中只有国家统计局可以使用;通告是用来发布社会公众需要遵守或周知的事项,公告和通告都可向社会公开发布;知照性通知用于向有关机关传达一般性的周知或需办理事项。
1 W9 t9 i, ^# P2 z7 u- u" J$ d四、会议通知1 R7 u) d$ Z, H0 Y" i, |+ U8 H$ [
(一)适用范围" t6 E9 n; v' [+ v) [
会议通知是会议发丐单位发给与会单位和人员的书面通知。通常为下行文或平行文。8 X9 p1 L0 K# H& q9 y$ G! J, _5 M
(二)体式和写作要点
! g1 K% v: U9 x$ G% F G; R0 U1.会议通知的体式采用下行文与平行文的通用格式。& ~; H) ?) ?1 q% J2 N+ O
2.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召开(举办)会议名称(工作会议、培训班、座谈会、研讨会等)+通知”三要素组成。
8 U! i8 W! W! a7 ~% K+ w2 H1 k3.正文应写明召开会议的缘由和目的、会议名称、主持或召集单位、议题和内容、起止时间、参加人员的范围和人数、会议地点、报到时间及地点、有关要求(包括报名时间,告之赴会时间及交通工具、接站安排,代表需携带的会议材料)及联系人和电话等。其结尾一般自然收束。$ v. J4 e6 ]. o# ]
4.会议通知的内容要全面,要素齐全,不要遗漏。特别是会议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及有关要求等要明确、清楚、具体。但要层次分明,文字简练,一目了然。切忌冗长、罗嗦。
& c+ ^- x8 e; S' N1 {(三)例文与点评$ [$ E4 C, M- p
【例文】略. u1 |# J4 G2 O; a# t* n( T
【点评】
% z5 Q1 R7 A6 ]0 X( F在会议通知的写作中,常出现以下问题:有的标题只写“通知”二字,缺“发文机关”和“事由”;有的通知事项不全,缺款遗项,后又用补充通知或其它形式补救;有的会议地点、接站安排或有关要求不明确,给参加会议人员带来不便;有的内容过于具体,层次杂乱,语言罗嗦,口头语太多,文字不简练,使人费解。* h/ j9 T: ^4 W9 _: C3 t0 i
任免通知5 g3 h4 {6 W( f* Q' o1 \
一、适用范围. o/ H: Z+ h4 c$ ` m* ~
任免通知是任命和免去干部职务的通知。通常为下行文。
8 h q6 K/ s7 L& j$ h二、体式与写作要点, R" e( X$ c! h& N3 F
(一)任免通知的体式采用下行文或平行文的通用格式。
/ w2 P5 D* ]- S5 Q, n% @(二)任免标题通常由“关于×××职务任免(任职、免职)+通知”组成,或“任命机关+任免事项+通知”三要素组成。如只有任命事项的通知,用《关于×××的任职通知》;只有免职事项的,用《关于免去×××职务的通知》;既有任命又有免职事项的,用《关于×××、×××职务任免的通知》。如果任免人员较多,则可以在第一人姓名后加“等”的表述方式。% s' {* |& D4 w7 E; j" T1 {0 h
(三)任免通知正文,一是写明任免依据及生效条件,以保证任免通知的合法性和严肃性;二是任命机关名称和被任职、免职人员的姓名、任免职务、任免时间等。任免职务应为规范化全称,任免时间要写明具体的年、月、日。同一人员的职务有任有免的,一般应先任后免。任免人员的排列应按职务级别高低为序,同级别职务的应按相关机构的规范顺序排序。任职人员如有试用期的应标明。如任免人员较多,应按任免顺序以分行并列形式分别列示任免人员的姓名、职务。任免通知一般采用自然结尾。
, r8 `0 y. r7 \0 `8 ~(四)任免通知应按规范化格式书写。要素应齐全,任免人员姓名、职务应准确无误。0 L# v8 {0 j( Q9 O
三、例文与点评+ n; d/ c. h. X2 ?' Q p. e
【例文1】# c0 z* D; G& V- x* B! T9 M
关于李德水、朱之鑫职务任免的通知
0 o4 m( s, K. ?- K! h- X+ i7 Z {国家统计局:2 `) j* Z& g& e @5 P
国务院2003年4月10日决定,任命李德水为国家统计局局长;免去朱之鑫的国家统计局局长职务。/ y, a# w5 C& a. T B0 x4 j4 l
7 U* n% B3 F" | Y* B8 p* R& y( c
国务院
5 i4 Y& m' H/ g& h二○○三年四月十日
& |4 |: L3 Q5 R$ T; e4 F- ]
/ k- N! ^7 j/ H1 n【例文2】 a: }$ L; y( q8 k
国家统计局关于×××任职的通知
$ f4 D- w& Y ]* O ) I9 ^, c: M) Z/ g, \
各司级行政单位、在京直属事业单位:/ b8 l' c1 K z$ I0 |0 c9 o6 i
经国家统计局党组××××年×月×日会议讨论通过,国家统计局任命×××(姓名)为××××司司长。$ Z! `/ E; g, F( n
1 B3 A$ t% s! t" i" A: _8 h 国家统计局
& K7 j( L) c# O# g. _+ X二○○五年×月×日
4 G5 O! [# t2 n; e, l# X
. l! a$ \. d1 `【点评】- u. B H8 l, u
例文1是国务院任免通知的常用形式。因通知既有任命又有免职事项,标题用“任免通知”,任职人员在前,免职人员在后。正文首先以“国务院××××年×月×日决定”,简述了任免机关、任免的依据及时间,之后是决定事项,按照职务一任一免顺序,依次交代了任命人员和职务、免职人员和职务。全文简洁、庄重。( O9 j8 E9 `+ M% e6 E1 i
例文2是国家统计局任免性通知中“任职通知”的规范形式。通知正文“经国家统计局党组××××年×月×日会议讨论通过”表明了任职依据;“国家统计局任命×××(姓名)为××××司司长”则写明了任命机关、任职对象和所任职务。
. P( d& p U! m5 h/ c# Q使用任免通知应注意以下两点:一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行文,超越职权范围的任免是无效的。如以行政机关任免通知任免党的职务,或用党的机关任免通知任免行政职务都是不妥的。0 b7 C8 F# M& m
二是干部职务任免工作体现着严肃性和庄重性。任免通知的任免依据要有法定性,任免人员姓名、职务及任职时间应准确无误。特别是对任免人员姓名中的近形字和同音字要辨析清楚,以防有误,影响公文的严肃性。& t8 j: x. C3 u: T
' _" G" | W8 N$ v$ F+ b& C* y" v
“两会”提案答复
! x' b$ e. c5 q; I: v $ X9 X; y% V5 x1 f+ J2 G
一、提案与提案答复的涵义6 K4 \* _$ F! H" }
这里所说的“两会”提案,主要指人大代表建议、人大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可对自己所关心的社会经济事务提出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在每年一次的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全体会议上尤为集中。人大代表个人或联名(不到30人)所提出的议案称为“代表建议”,简称“建议”;人大代表团体或30名以上人大代表所提出的议案称为“人大议案”,简称“议案”;政协委员或委员团体所提出的议案称为“政协提案”,简称“提案”。在“两会”结束之后,这些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以下简称“两会”提案),都由该级人大和政协常务会根据每个提案的内容,分别要求有关部门研究、答复。
1 _) Q1 r; {6 x4 h6 G- [1 o0 _7 R提案答复是指在“两会”提案的办理中,各有关部门对“两会”提案的书面答复。其中,涉及统计工作的“两会”提案一般由统计机关办理。“两会”提案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行使其参政议政权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行政机关可资利用的改进和完善本部门工作的重要措施。统计部门接到有关统计工作的“两会”提案后,要思想上高度重视,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好。
6 J V2 |; h3 _" S$ m二、提案答复工作基本方式
; V l! Y* z G3 f) H“两会”提案的办理,一般分为三种方式:一是单独研究办理。在提案所提出的内容只涉及一个部门的工作职责时,提案由该部门独立研究办理。二是分别办理。提案所提出的内容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工作职责,且内容的交互性和关联性低,则该提案由涉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分别单独研究办理。这种办理方式,部门间不用沟通,每个部门可就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对提案进行答复即可。三是协同办理(或称会同办理)。提案所提出的内容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工作职责、且内容的交互性和关联性比较大时,人大常委会或政协的有关工作机构依据提案内容所涉及的部门,确定一个主办单位、一个或几个协办(会办)单位。在协同办理时,协办单位应在较短的时间(一般为接到提案后一个月)内,将本单位的协办意见行文告知主办单位,主办单位在吸收协办单位的意见后,统一答复提案的代表或委员。
( S9 c! _% `. k5 A1 ^" m人大建议还有一种处理方式,叫参阅,即将一些内容比较散、涉及面很广、主题不是很明确的人大建议,交由一个或几个机构参阅。" N: E; K* K. t! P$ k
人大“议案”由人大专门委员会或内部工作机构组织办理。但由于提案内容涉及政府行政部门,因此人大专门委员会或内部工作机构一般会交送政府有关行政部门研究,提出答复意见。/ Z7 O1 @, q% T4 _& ]& a
国家统计局办理提案的基本工作流程如下:# n5 G: n; } e* ]% X2 u
1.办公室接收“两会”提案后,认真阅读分析,初步拟定局内的主办单位及协办单位。
. q; |0 Z' i" U- B' G2 u4 x) o2.与局内拟办单位沟通协调,将提案原文和拟办意见提交拟办单位征求意见,商量确定办理负责人。" M4 p& a0 t# ^8 i8 t r
3.将有关承办提案和拟办意见汇集列表,以内部签报形式报请主管局领导审批。
' g, i( c8 T$ M& l2 X4.经批准,召开会议向有关单位布置提案答复工作。
* S, T6 c9 N7 s4 i5.各承办单位应在收到提案后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内完成答复初稿。办公室负责提案答复的协调与督办,接收答复初稿。
! X9 U; B8 ?% a0 l6.答复稿经办公室和主办单位领导审核后,依照人大和政协规定的提案答复公文格式,进入发文程序报批,正式答复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 A" k1 M3 i8 h% Q9 H
三、提案答复的写作要求* T9 {2 o6 _- X+ l. S
(一)基本格式
4 O) l9 A/ e: ^& x6 D. s“两会”提案的答复格式必须严格按照人大和政协机关的要求,采用人大或政协机关确定的专用格式,其主送机关为代表(或领衔代表)或委员(或领衔委员)。
$ b0 J6 g& ]7 i0 q# s# }“两会”提案的答复基本格式如下:
' t) l5 _$ ~1 y1.眉首。一般包括本机关的发文标识及发文字号。全国人大“建议”的答复格式,要求有“签发人”。2 }; S' N& X, Y2 \ t( r% Q5 B o8 c- }
按人大和政协机关的要求,提案的正式答复材料需注明办理情况分类标识,标在首页的眉头区右上角。如人大机关规定,提案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用“A”标明;所提问题正在解决或列入规划逐步解决的,用“B”注明;所提问题因目前条件限制或其他原因需待以后解决的,用“C”注明;所提问题留作参考的,用“D”标明。政协机关的规定与人大规定基本一样。6 l5 }% f6 e- _0 @0 J( W+ f
2.标题。提案答复的标题一般为“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关于对×届全国人大×次会议第××××号建议的答复》、《×××××关于对全国政协×届×次会议第××××号(经济计划类×××号)提案的答复》。
l0 F1 }# F8 J5 B会同有关部门协办的答复意见,可以用意见文种,也可用函。如《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对全国政协×届×次会议第××××号(经济计划类×××号)提案的会办意见》、《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关于对×届全国人大×次会议第××××号建议答复意见的函》。$ v, q% w+ o. p& R4 D1 L
对人大代表“议案”的答复意见,也可用意见或函。如“国家统计局关于对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号议案答复意见的函”4 u/ q8 M$ {+ T( y3 b- _' h
3.主送机关。人大建议办理意见主送该建议的人大代表(或领衔代表),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意见主送提出该提案的委员(或领衔委员)。如“×××代表”、“×××等委员”。3 Q+ a+ X- |1 j
协办答复意见的主送机关为该提案的主办单位。
- f7 d* ~. j! J/ D对人大“议案”的答复意见,主送机关为议案主管部门,一般为人大专门委员会或内部工作机构,如“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
% X6 H" F) V# J4.开头。答复意见的开头一般为程式化,表述形式为:“您(或你们)所提出的×××××建议(提案)收悉。经研究,风答复如下”。有协办意见的,应说明已征求协办单位的意见,如“您所提出的建议收悉。我局征求×××部、××××委的意见后,经研究,现答复如下”。6 W9 `+ ]& i# G6 l: z
5.正文。答复意见的正文内容,包括提案所涉及事项的情况说明、对提案所涉及问题的见解及办理意见等。如暂时不能办理,应婉言说明情况。
4 r2 \' H* [& W F6.结尾。一般要对提案人表示感谢,如“感谢您(你们)对统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等答谢语。" _8 c% F1 h& q- x k. v
7.附注。应注明联系单位及电话。1 u; |: f& O" g4 z4 D6 G2 x# _
提案答复一般需抄送同级政府办公厅(室)。有协办单位的,也应抄送协办单位。人大议案的答复意见,还应抄送同级人大办公厅(室)。
4 s8 {# d( k4 C7 B7 y9 E) U' u(二)写作要点) m& ^7 F( |' {3 {% H
“两会”提案答复意见写作的总体要求是:要实事求是,注意政策。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要有实际内容,意见要明确、答复要有针对性,力戒空话、套话。同时对答复意见不要就事论事,应触类旁通,必要时可对同类问题作全盘考虑作出答复。
4 Q# J2 g5 N8 H; P4 j提案答复意见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 P8 G2 t- R5 _6 ]一是要充分了解每一件提案的正确含义,可以通过电话、座谈、调研等方式与代表委员沟通,充分听取代表委员的意见。从而避免理解上的歧义,以提高答复的针对性,提高办理质量。$ t* D/ O' v5 H7 x. \8 E
二是在正文部分,对已经办理的问题要说明情况;能够解决的问题,应明确答复可以解决;对应该解决而又一时难以落实解决措施的问题,可以先向代表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提出可行的解决议案;对确实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充分说明原因,给予详尽的解释。
* |; w2 ^/ _; f三是对不同的代表或委员提案提出的、较为集中的同质性问题,一方面要根据问题的同质性,统一考虑答复意见,另一方面要根据各个提案的不同侧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出答复意见。
2 _2 n0 D& S( s; k* H% f' ]四、例文(略)+ ]+ Z z9 a* \
7 m+ j# ?$ u4 g0 K+ e5 a# Y函
* W: a, Z% {2 r6 T0 g; Q5 n
5 M) y4 C# m4 K# x) X0 _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函是机关、单位公务往来中比较简便灵活、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最高的文种之一。一般多用于平行文。函大体上分为商洽函(含告知函)、问答函、批答函三类。% I" r; n9 N1 Q1 U
商洽函5 {( {* F# [* I" |/ F# s" d: A- r
一、适用范围
- t( {2 K$ O7 N' i) o商洽函主要用于平行或不相隶属的机关间商洽工作,联系有关事宜。如商调函,联系参观学习的函,洽谈业务来往的函等。商洽函分为去函(或称来函)和与之对应的复函。商洽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较强,但约束力、强制性较弱。
2 l" q! i1 Z8 ?9 O, O各级统计机关与不相隶属的机关间商洽工作、联系有关事宜,都可用商洽函。8 W9 {! {# Q6 W1 S7 m' r! E
二、体式与写作要点2 J" h1 L+ D" P1 z, ]( n2 _, v
(一)函一般应有完整的公文格式所需的各要素,眉首采用函的特定公文格式。详见本书第二章“国家统计局函”和“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函”格式式样。% q1 e. X2 j8 h, Z9 k
(二)商洽函的标题一般用三要素写法,如去函的标题写法为“×××××(发文机关)关于××××××(事由)的函”。复函的标题写法为“×××××(发文机关)关于××××××(事由)的复函”。: I- t5 |' {! _+ u, g0 b; J
(三)商洽函的主送机关写法比较灵活,如商洽机关较多时,可用各有关机关规范化统称。有时还可以采取一文多送的形式,即同一内容的函,可分别填写不同的主送机关。
% ?2 D$ P: ^7 P; C' d# o(四)商洽函的去函正文一般由引语、商洽事项、结尾三部分组成。去函正文的开头通常在引语中简述去函的根据、事由或目的,事项部分阐述需要商洽或联系的主要事宜,如果商洽的事项很简单,可与引言合为一段,即为篇章合一式。如商洽事项内容较多可分条列项叙述。结尾可用类似“以上妥否请函复”等结语。为方便工作联系,去函应在正文之后注明联系人和联系电话。
: w& p5 N! E$ ]6 ~2 e(五)商洽函的复函正文基本与批复正文相似,一般由引语、答复事项两部分组成。引语首先引述来函的标题和发文字号,后以过渡语“经研究,现函复如下”承上启下。答复事项可针对来函商洽事项予以答复,即表示同意或不同意,不同意的原因,或对来函事项提出修正、补充意见等。
" A9 x- u r1 F+ H( n3 B/ u) a(六)函一般内容单一,篇幅短小精悍,写法比较灵活,语言简洁明了,主要是将商洽和答复的事项说明白就可以了。在写法上,要开门见山,直叙其事,措词得体,语气谦和。少用指示性语言,多点商量口气,去函和复函双方要体现平等,以礼相待。
. R w/ ?, A, b( t3 f- X; ?& n三、例文与点评(略)4 c3 \, Q( G2 H# @$ I- i$ ~! }
% U1 P4 h. V# c0 t5 f& T/ V
问答函) v/ G7 s P& a- c$ s {
" [1 i6 ?5 r& c+ b9 z' x( ^9 V一、适用范围
3 i7 D" G9 y5 D1 V. R% o6 S. z问答函主要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询问、答复有关问题。问答函分为询问函(即去函)和与之对应的答复函(即复函)。3 Z0 z/ J9 ~( q+ q
询问函是向主送询问有关问题或简述某一涉及对方机关权限范围内有关事项的处理意见,需对方给予书面答复时使用的函。答复函则是被询问机关给询问机关的回复函,以答复对方来文所询问的问题和事项。! ^/ `( e" {- g3 X/ j
告知类函也包括在问答函中,即告知与对方有关的一些事项,如告知本单位通讯地址变更、电话变更等事项的函。 _2 J( y0 E* |; V: _
各级统计机关都可使用问答函与不相隶属机关询问、答复有关问题。$ m5 k- u* p! F9 @% P3 h1 i
二、体式和写作要点
; y0 C2 ~$ f. |/ a9 w问答函的体式和写作要求与商洽函基本一样,其不同之处是,对征询意见的复函,既可以用“函”答复,也可以用“意见”回复。即如果询问函涉及的问题比较重要且比较复杂,回答机关可用“意见”来陈述对问题的见解和处理办法。: F( T; r$ m0 l6 E0 Z: F: J
三、例文与点评(略)% n& ]0 g# E$ e M' d
7 Y7 S5 @: J9 q' I" M. z, o批答函
- L- Q& T6 m, D- ?! r" v9 K% \3 q" t0 ] ( U: `* r4 r% B4 @. Y! C
一、适用范围
9 Z$ m6 D; o5 f批答函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批答函的求批机关一般为有关业务的主管部门。批答函包括求批函和与之对应的审批函。
# B) C' T2 W& ?( n! C0 V$ [各级统计部门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都可以采用批答函。
+ J9 z6 e+ h$ t" Y二、体式和写要点
1 @9 s k' y- a. i% P: ]* u: g(一)批答函的体式要求与商洽函和问答函基本相同。, w% @9 M* {# F
(二)批答函的求答函的写法与请求批准具体事项的请示相类似,要求一事一函,结尾一般以“请批准”、“请予审批”等惯用语提出行文要求。
( U) V5 Y9 @! r7 u+ J(三)批答函的答复函的写法与批复相类似,批答机关对求批事项一般要有明确意见,如不能批准,应阐明原因和理由。结语一般使用“特此批复”等类惯用语结束全文。
[( ^' E! I. i6 l8 z: b; h三、例文与点评(略)# p; _" R+ X S1 |7 H7 ~
K# p5 O9 ]# b
会议纪要 h" Y+ M$ i2 W# i3 ?6 g
' g% x |+ G( `7 Y+ C# J) f& ^: n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其适用范围只与会议有关。它的主要作用是沟通情况,交流经验,统一认识,指导工作。会议纪要原作为内部文件使用,1987年以后,才列为行政机关正式文种。会议纪要使用广泛,既可上报,又可下发,也可平行使用,所以兼有上行、下行和平行文的特征,各级机关包括各级统计机关都可以使用。会议纪要具有纪实性、指导性、备查性。会议纪要一般可以分为:议决型会议纪要、情况型会议纪要和消息型会议纪要等。但有的会议纪要内容既有会议情况,又有议决事项,同时兼有议决型和情况型会议纪要的特征。
* z2 _# t" N9 _$ Z9 K1 ~, T议决型会议纪要
! Z( |6 Y6 _" U一、适用范围
9 l* }/ l# u) R4 s议决型会议纪要,用以记载和传达会议的议定和决定事项。这类纪要带有政策性,具有指导意义。它是根据会议的讨论和议决事项,加以概括而写成的。这种会议要适用于工作会议、专业会议,及各级机关常务会议、办公会议等。2 i" ~) R. z" ^
二、体式与写作要点5 p [" }4 F. B3 W& x
(一)议决型会议纪要体式采用特定的公文格式,与其他公文不同的是:眉首由发文机关和文种标识(如“××××××会议纪要”)、发文序号组成,不使用主送单位、发文机关和成文时间,不盖公章,正文后面加“主持人”、“出席人”、“列席人”和“请假”栏。国家统计局使用的会议纪要,如《国家统计局办公会议纪要》等就是这种体式。
2 w& D9 g0 C# X1 Y, P( Y& W(二)会议纪要的标题写法。由于会议名称和文种在眉首已有标识,标题只书写事由,即一般以会议议题作标题。作为通用公文印发的会议纪要的标题,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如《×××××会议纪要》。3 s e) y0 f/ j6 V4 o% ?
(三)议决型会议纪要的正文由导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 E$ t# P: J( ]% s) x导言即会议纪要的开头部分。一般是概述会议的基本情况,包括会议名称、时间、地点、主持人、参加人员、主要议题、对会议的评价等。导言不能写得过长,要简明扼要,让人们读后对会议有个总体的了解。导言末尾一般用“会议纪要如下”、“会议确定事项如下”等过渡语句,转入主体部分。
$ {& _( D! t9 _" k正文主体是会议纪要的核心部分,通常根据会议的中心议题,按议决事项重要程度和主次,以说明性文字概括传述会议作出的决定、工作部署和安排等。写法一般有三种:一是条项式,就是分条列项表述会议议定的事项,使之条理清楚,一目了然。二是结论式,就是对会议一般情况简洁明快一笔带过,对会议议决事项常以结论语气引出,如“会议认为”、“会议提出”、“会议强调”、“会议决定”、“会议同意”、“会议通过”等。这种写法多用于部署工作的会议纪要。* L9 q- {& k0 s$ m
(四)结束语。会议纪要的结尾通常提出对贯彻执行会议精神的要求或希望和号召,或与会者表示的决心等收束全文。有些会议纪要正文写完之后自然结束。& e( e. ]3 {: J6 c+ V% s1 ~$ J
(五)写作会议纪要。首先要全面准确领会会议的主要精神。写作者要清楚会议的主要议题和会议议决的事项,阅读会议的主体文件和材料,特别是领导同志的报告和总结材料,这是写好会议纪要的前提。
" k8 @4 j( r/ `$ d) s) C(六)会议纪要要抓住要点,突出会议主题。会议纪要虽然是会议情况和议决事项的记载,但不能面面俱到,照搬会议记录,而应该围绕会议主题,抓住要点,突出重点,把会议的主要情况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来,把会议议定的事项一一传述清楚。
5 A3 R- _0 t, x8 x(七)会议纪要要重点反映会议统一认识的的结论性意见和议决事项,不能把会议未统一的意见和未议决事项写入会议纪要中。要将会议主持人的主体报告或总结讲话精神体现在会议纪要的议决事项上。
( D( e6 c5 r( k! s4 K- Z(八)会议纪要的文字要简洁明快。写作会议纪要对会议内容和决定事项进行概括,在语言表达上,要突出一个“精”字,尽可能简短明白,切忌长篇大论;在层次结构和段落安排上,要条理清楚,篇幅一般不宜过长。9 r* o" y0 k, J2 n
三、例文与点评. |% V# o8 q" D5 |( ^
【例文】
' C3 ^0 b+ y# \4 c7 ]1 L8 z1 i关于听取国家统计局工作汇报的会议纪要, {' B# M! q+ E2 [. Q
(一九九八年六月六日)
9 _0 {- |) K9 n& ? 3 \8 V& ]6 W6 O' p5 b+ g
5月9日上午,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主持会议,听取国家统计局工作汇报。国务院副秘书长马凯以及国家发展计划委、国家经贸委、中编办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国家统计局局长刘洪作了汇报。
8 m7 L3 Z2 ^8 d8 E! Z* G. v会议认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统计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应当予以加强。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要求统计做到“科学、准确、及时、全面”,首先要确保数据的真实。达到这要求,一要建立完备、科学的统计制度;二要加快统计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三要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8 {# |4 w" G: A' c4 [
会议指出,多年来,国家统计局为党中央、国务院进行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提供了大量可靠的信息和许多重要的咨询意见,取得了很大成绩。作为全国统计工作和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的主管部门及《统计法》的行政执法部门,国家统计局今后要继续履行国家赋予的职责,进一步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为党中央、国务院服务,为部门尤其是综合部门服务,为全社会服务。今年的宏观调控至关重要,要加强对经济动态的分析,准确把握经济运行趋势,特别要加强对农业、工业、金融、财政、外贸等方面的统计分析与预测,为实现中央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做好服务工作。1 p* k; J- ^ c! D- s
会议经过研究,议定以下意见:
( l: J, ], r+ V9 J2 T: w) o4 w1 U一、同意召开全国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反对和制止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通知》电视电话会议。请国家统计局商有关部门按程序履行报批手续。3 ?! \% Z2 K& `1 h# ]# f$ n- j
二、原则同意国家统计局提出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意见。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要经过周密、慎重的研究,并事先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尤其是综合部门的意见,重大问题要报国务院批准。
" \# C( t. D1 a3 H, S4 L1 @8 [三(略)
, p6 l+ G# J; X! [* J1 k5 R四(略)+ {% x% c+ b9 u4 J8 i
出席(名单略)! V! I8 b' V! S9 a& W$ v
5 L9 S: e% p& A$ l' c
【点评】9 F. S& P: [0 O! S$ J
例文为议决型会议纪要,记载了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同志听取国家统计局工作汇报的情况。会议纪要开头部分,概述了会议的基本会议,简明扼要。会议纪要的核心部分围绕会议的中心议题,对会议一般情况简要概括,对会议的议决事项以“会议经过研究,议定以下意见”引出。. x2 w7 c9 L" ~0 W3 A/ S
议决型会议纪要在统计机关使用比较普遍,在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z1 u0 g9 ^( h* N1 ?一是议决型会议纪要决定的事项有着指导性和约束力。因此其决定事项讲究政策性、可操作性,对决定事项的表述要准确、明白。3 ^- }1 U. j: d( x
二是目前统计机关的会议纪要主要作为机关内部的下行文使用,按照会议纪要的适用范围,会议纪要可以上呈、下发或平行使用。上呈、下发或平行印发的会议纪要,应是重要会议情况或会议议决的重要事项,不可滥用。会议纪要报送上级机关时,一般以报告将会议纪要一并报上。
+ o+ v% b" G% X* ]三是注意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和会议简报的区别。纪要不同于记录,“纪”具有理出头绪、整理纲要的意思。会议纪要是以会议记录为基础和依据,但它是对会议的全面情况和议决事项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所形成的记载议决事项的文件;会议记录则是忠实地记录每个人发言的原始材料,只是整理会议纪要的基础和会议讨论意见的记载和备考,写作会议纪要时不能照搬会议记录。同时,会议纪要也不同于会议简报,会议简报只是反映会议某个阶段或某个方面的情况,会议纪要则要全面反映会议情况、主要精神和议决事项;一次会议可以编发多项简报,但只能产生一份会议纪要。因此,要防止将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和会议简报相混淆。
2 O: B4 ~4 E# l* J
; ?* n( P+ q6 M& _情况型会议纪要# k! D5 o( g9 {; J* X3 D% `
一、适用范围
# l& e6 z) t9 j; R; h2 K. d! E情况型会议纪要,用以全面概括会议的议程、议题、讨论情况、讨论结果和会议精神。这种纪要多适用于各种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和各类学术会议。
8 }+ c/ C+ H' U4 m二、体式与写作要点5 i, h. H8 f( K3 ^0 \6 m/ C: ~
(一)情况型会议纪要在体式结构上与议决型会议纪要的通用格式相同,只是在正文内容结构上有所不同。6 s. k' y/ O5 y1 s' y# N* d9 _1 N
(二)导言即会议纪要的开头部分,主要简述会议的概况,包括时间、地点、主持人、参加人员、议程、议题、对会议的评价等,简明扼要,上人们对会议有个总体的了解。导言末尾一般用“会议的主要情况如下”、“会议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其意见如下”等过渡语句,转入主体部分。
' B1 m# Z3 h# ?$ c7 y$ `(三)正文主体部分,重点阐述会议对有关议题的讨论情况和结果,或会议提出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以及会议的主要精神等。主体部分的写法一般有两种:一是综合式,就是对会议的内容和主要精神进行综合、概括,归类分为若干个部分,就是把会议的内容,进行综合概括,分成若干个部分。这是大型会议纪要的比较普遍的写法。它有利于突出主要内容,分清主次。二是摘录式。就是把与会者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发言要点摘录出来,按发言顺序或内容分类摘录发言要点,摘录时要尽量保留发言内容的精华和谈话的风格,避免一般化和千篇一律(摘记发言人的第一次发言时,通常要在其姓名后注明单位、职务)。
6 B5 F3 c4 j: W(四)纪要结尾通常提出希望和号召,或具有一定号召力的语言与会者表示的决心等收束全文。有些会议纪要正文与完之后自然结束。
) C/ B5 B% l5 [% x, t* u& X消息型会议纪要( V1 o0 ?, _% \) k8 K
一、适用范围
4 x6 Y' L% W N; R消息型会议纪要,用以发布会议成果。这是一种带有新闻报道性质的纪要。纪要的内容是记载和传达会议概况、会议内容、主要议题、议决情况、会议成果以及会议中提出的一些问题或建议等。这种纪要多适用于学术性、协商性会议。
% t; J, h4 X( r6 J9 c i二、体式与写作要点
7 l* l& v( M, Z6 O8 c( {(一)消息型会议纪要在结构格式上与议决型、情况型会议纪要基本相似。主要在纪要标题和正文写作方法上有些差异。" u( u7 X9 G" `2 j5 j* o$ u) T
(二)有的消息型会议纪要需要对外报道,其标题可以由会议名称和文种组成,也可由正标题和副标题构成,其正标题反映会议的主要精神和内容,副标题写会议名称和文种,如《探讨新时期文学的发展—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纪要》。
% ]7 T1 C9 y5 [' B; O! \, I(三)在纪要正文的写作方法上,消息型会议纪要常用新闻报道式写法。这种写法类似于新闻写作中消息的写法,只要把会议内容、主要议题、会议成果,以及会议提出的一些问题或建议等内容依次写出即可。这种写法的特点是简明扼要,明白清楚,具有新闻性。$ N. n3 n: Q* L! s4 |6 [ l8 M
8 R3 F/ p! b) S3 L3 j2 J2 Q- _
& V7 x& v% s0 c% N5 O9 p, s- Q, i公文用纸主要技术指标
- s: T/ W& [. L" d. V! c( _ W
" Q+ c7 |+ e' [; X1 O2 s公文用纸一般使用纸张定量为60g/m2-80 g/m2 的胶版印刷纸或复印纸。纸张白度为85%-90%,横向耐折度≥15次,不透明度≥85%,pH值为7.5-9.5。
2 I/ E n" K1 y$ U, s% L公文用纸幅面及版面尺寸
( ?# h# s7 B+ w! M% M公文用纸幅面尺寸% l; \0 R! k- \$ {7 S+ U" M
公文用纸采用GB/T148中规定的A4型纸,其成品幅面尺寸为:210mm×297mm,尺寸的允许偏差见GB/T148.
, o. f' n% V5 f公文页边与版心尺寸
7 r$ g V& `% y9 `公文用纸天头(上白边)为:37mm±1mm/ J |% K- |3 F5 v: C
公文用纸订口(左白边)为:28mm±1mm# P9 Y: \4 u. R. e
版心尺寸为:156mm×225mm(不含页码)1 j) v0 r+ U* i# \, Q
公文中图文的颜色
" |0 W2 @% s8 P# h; t; J' N未作特殊说明公文中图文的颜色均为黑色.& X ~: S! X8 R/ L1 m
排版规格与印刷装订要求6 [' G+ F! B) x! y/ l
排版规格: ~6 Z _' Z3 ? n$ v
正文用3号仿宋字,文中如有小标题可用3号小标宋体字或黑体字,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0 `" H3 j6 f# s3 ^% g V1 \
制版要求2 Y( }7 N7 P, [: ~* `/ i s- ^8 R
版面干净无底灰,字迹清楚无断划,尺寸标准,版心不斜,误差不超过1mm.5 F S/ F% E1 r* A% E$ i
印刷要求# }# O! F# \! J' {' r4 M) Q; R
双面印刷;页码套正,两面误差不得超过2mm。黑色油墨应达到色谱所标BL100%,红色油墨应达到色谱所标Y80%,M80%。) w. k" m `/ p/ ~
印品着墨实、均匀;字面不花、不白、无断划。
2 `4 Y* O6 G( a Q1 [0 o$ A5 o装订要求& S2 \7 I- r4 z: q) q! E) A! }& }
公文应左侧装订,不掉页。包本公文的封面与书芯不脱落,后背平整、不空。两页页码之间误差不超过4mm。骑马订或平订的订位为两钉钉锯外订眼距书芯上下各1/4处,允许误差±4mm。平订钉锯与书脊间的距离为3mm-5mm;无坏钉,漏钉、重钉、钉脚平伏牢固;后背不可散页明订。裁切成品尺寸误差±1mm,四角成90° ,无毛茬或缺损。
8 W8 S# j$ U5 H) k! z/ B# u
4 o, d/ |3 n1 U/ L7 }公文中各要素标识规则* ~& B2 v, k: B( M/ p- r
本标准将组成公文的各要素划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置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宽度同版心,即156mm)以上的各要素统称眉首;置于红色反线(不含)以下至主题词(不含)之间的各要素统称主体;置于主题词以下的各要素统称版记。2 N3 x; Z! P4 m. M) L0 }; h
眉首:5 I ~& z- e9 J: l. o9 o/ l M
公文份数序号
9 G+ |2 Z; Z( f' i2 y' B! w公文份数序号是将同一文稿印制若干份时每份公文的顺序编号。如需标识公文份数序号,用阿拉伯数码顶格标识在版心左上角第1行。" X0 ]- ]9 B3 L: p A
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 q. t7 E" {6 }& f$ Q
如需标识秘密等级,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两字之间空1字;如需同时标识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之间用“★”隔开。7 F# `6 O. H, r
紧急程度
& v" K: M& H( K/ X# c" b如需标识紧急程度,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两字之间空1字;如需同时标识秘密等级与紧急程度,秘密等级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紧急程度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2行。
" \: [- a0 ]! T) w9 _7 C发文机关标识/ Q2 q5 g8 Y/ r- I! ~
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面加“文件”组成;对一些特定的公文可只标识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25mm.对于上报的公文,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80mm。如需标识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以及紧急程度,见图3。
& K. f. O; g- F' l; i* k! V0 {5 X发文机关标识推荐使用小标宋体,用红色标识。字号由发文机关以醒目美观为原则酌定,但一般应小于22mm×15mm(高×宽)。
+ h8 w: ]( x0 x; @) P# _联合行文时应使主办机关名称在前,“文件”二字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上下居中排布;如联合行文机关过多,必须保证公文首页显示正文。
7 \" ?0 Q+ E( U1 `- F! v4 u2 X0 F发文字号: P& M' F% K+ s# ~
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发文机关标识下空2行,用3号字仿宋体字,居中排布;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不加“第”字。( C* U$ G2 r% I# c- F# j2 p
发文字号之下4mm处印一条与版心等宽的红色反线。' {( c* p/ d. ^# z
签发人2 e4 x9 k2 o+ R: ]( p3 X
上报的公文需标识签发人姓名,平行排列于发文字号右侧。发文字号居左空1字,签发人姓名居右空1字;签发人用3号仿宋字体,签发人后标全角冒号,冒号后用3号楷体字标识签发人姓名。
: S) p3 n4 H) \& t/ G! u如有多个签发人,主办单位签发人姓名置于第1行,其他签发人姓名从第2行起在主办单位签发人姓名之下按发文机关顺序依次顺排,下移红色反线,应使发文字号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处在同一行并使用红色反线与之的距离为4mm。
7 T9 Y5 {; L# `! I$ d( N/ E主体:
/ I) [* n) N( j$ \) d" {公文标题
! _( k# y$ o9 l% Y+ e. y/ e' Q红色反线下空2行,用2号小标宋体字,可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
( ?7 Y- H, P$ h( }4 @主送机关
0 J& H2 L# Y Z6 W& N# H6 o标题下空1行,左侧顶格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回行时仍顶格;最后一个主送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如主送机关名称过多而使公文首页不能显示正文时,应将主送机关名称移至版记中的主题词之下、抄送之上,标识方法同抄送。4 ~7 `3 B+ k5 z0 j Y
公文正文- f ^9 P! W# x. F! o/ f" g
主送机关名称下1行,每自然段左空2字,回行顶格。数字、年份不能回行。& T; y0 ]: X0 @/ x4 j u
附件
5 R/ c4 `3 u5 P" h* @公文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1行左空2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附件”,后标全角冒号和名称。附件如有序号使用阿拉伯数码(如“附件:1.×××××”);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应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并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识序号;附件的序号和名称前后标识应一致。如附件与公文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公文的发文序号并在其后标识附件(或带序号)。
: _; G! |7 m7 T成文日期8 v0 s2 S, U: f1 Q& B. q
用汉字将年、月、日标全;“零”写为“○”;成文日期的标识位置见( )。8 u E9 U2 G" F4 D8 V4 k
公文生效标识( }8 }% F. a; {
单一发文印章 O8 V3 N x" x$ d$ q8 u4 |9 L, H
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在落款处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只标识成文日期。成文日期右空4字;加盖印章应上距正文2mm-4mm,端正、居中下压成文日期,印章用红公。) X6 W7 g& J8 X" K2 N
当印章下弧无文字时,采用下套方式,即仅以下弧压在成文日期上;7 J$ M5 w# F4 C/ W- v/ ?
当印章下弧有文字时,采用中套方式,即印章中心线压在成文日期上。7 \( |$ n) _5 V( z" B8 n; a3 z% _
联合行文印章0 X2 l' b3 K) ~/ i- [, Y
当联合行文需加盖两个印章时,应将成文日期拉开,左右各空7字;主办机关印章在前;两个印章均压成文日期,印章用红色。只能采用同种加盖印章方式,以保证印章排列整齐。两印章之间不相交或相切,相距不超过3mm。5 j' Z# |1 p+ F) u( z ~, j
当联合行文需加盖3个以上印章时,为防止出现空白印章,应将各发文机关名称(可用简称)按加盖印章顺序排在发文时间和正文之间。主办机关印章在前,每排最多排3个印章,两端不得超出版心;最后一排如余一个或两个印章,均居中排布;印章之间互不相交或相切,在最后一排印章之下右空2字标识成文日期。
! }; y0 U) a" E T. m- J) b" m特殊情况说明
{! C2 y1 r3 Q3 E当公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位置时,应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加以解决,务使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面,不得采取标识“此页无正文”的方法解决。
+ C8 ^6 t* f6 O5 k附注
$ _( G' [' Z f公文如有附注,用3号仿宋体字,居左空2字加圆括号标识在成文日期下1行。6 @* M3 F6 H: s* I
版记:
8 m$ A1 ^. A6 l2 L; F0 ~4 E. q主题词# }1 H4 E0 r$ m' B: t
“主题词”用3号黑体字,居左顶格标识,后标全角冒号;词目用3号小标宋体字;词目之间空1字。" R! E# K0 m5 l0 ]" q! f
抄送机关
2 G: D8 X4 R% f5 i8 @公文如有抄送机关,在主题词下1行;左右各空1字,用3号仿宋它标识“抄送”,后标全角冒号;抄送机关间用逗号隔开,回行时与冒号后的抄送机关对齐;在最后1个抄送机关后标句号。如主送机关移至主题词之下,标识方法同抄送机关。
4 ~/ k0 U0 ^$ H/ C, H0 l2 s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 c+ X& ?6 ^8 ?+ l/ I% ~位于抄送机关之下(无抄送机关在主题词之下)占1行位置;用3号仿宋体字。印发机关左空1字,印发日期右空1字。印发日期以公文付印的日期为准,用阿拉伯数码标识。
, ?+ H8 B6 a$ {% e5 l. _7 L2 f: k版记中的反线
. |% E4 C+ U3 e! v8 ^/ Q版记中各要素之下均加一条反线,宽度同版心。
/ w2 Y7 N0 z. \3 Y0 f0 W$ {6 `版记的位置9 d+ q: a/ u. w n J" V! Q$ Z
版记应置于公文最后一面,版记的最后一个要素置于最后一行。
" L: U' y' f% g1 K: q页码( d( J+ M) I" M$ X& J) C: K
用4号半角白体阿拉伯数码标识,置于版心下边缘之下1行,数码左右各放一条4号一字线,一字线距版心下边缘7mm。单页码居右空1字,双页码居左空1字。空白页和空白页以后的页不标识页码。$ x$ V- A# @: A3 q' \
公文中表格
9 J/ K) X: Y P4 E" h' | M公文如需附表,对横排A4纸型表格,应将页码放在横表的左侧,单页码置于表的左下角,双页码置于表的左上角,单页码表头在订口一边,双页码表头在切口一边。
! e! B+ P' b6 M" W7 v7 y公文如需附A3纸型表格,且当最后一页为A3纸型表格时,封三、封四(可放分送,不放页码)就为空白,将A3纸型表格贴在封三前,不应贴在文件最后一页(封四)上。( m i- X. [6 ] D0 \( H
( v. l" p2 N9 ~1 C: s& K4 F
公文的特定格式& C% w, S1 n, ` G) o
信函式格式
8 T4 v/ H8 x( Z8 \* k( y) G( i; Z发文机关名称上边缘距上页边的距离为30mm,推荐用小标宋体字,字号由发文机关酌定;发文机关全称下4mm处为一条武文线(上粗下细),距下页边20mm处为一条文武线(上细下粗),两条线长均为170mm。每行居中排28个字。首页不显示页码。发文机关名称及双线均印红色。发文字号置于武文线下1行版心右边缘顶格标识。发文字号下空1行标识公文标题。如需标识秘密等级或紧急程度,可置于武文线下1行版心左边顶格标识。两线之间其它要素的标识方法从本标准相应要素说明。
7 ?& O% d: v# g9 ^) l& f命令格式2 k1 ]/ q! O3 S
命令标识由发文机关名称加“命令”或“令”组成,用红色小标宋体字,字号由发文机关酌定。命令标识上边缘距版心上边缘20mm,下边缘空2行居中标识令号;令号下空2行标识正文;正文下1行右空4字标识签发人签名章,签名章左空2字标识签发人职务;联合发布的命令或令的签发人职务应标识全称。在签发人签名章下空1行右空2字标识成文日期。其他要素从本标准相关要素说明。7 A* U1 ]3 { ^- @$ a. x7 x4 {, r
会议纪要格式0 g8 F: x) I# U, g
会议纪要标识由“×××××会议纪要”组成。其标识位置同(发文机关标识),用红色小标宋体字,字号由发文机关酌定。会议纪要不加盖印章。其他要素从本标准相关要素说明。- o, e7 N6 x' v& Z* _) e8 r)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