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凝练核心价值观 提高执政软实力

[复制链接]
绍兴老秘 发表于 2011-9-26 07: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任务。

  为什么要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样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由哪些内容组成、由哪种形式来表现?这需要上下各方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作为中央党校“党的执政经验和执政能力建设”专题研究班的一个课题组,我们就此做一些探索。

  一、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化为什么能延续几千年而一脉未坠,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一枝独秀?中国的封建社会结构为什么能两千年保持超稳定状态,让世界历史学家惊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中国社会一直有儒家文化占主流地位,一直有“仁义礼智信”的核心价值观。

  就现实而言,我们党已经顺利实现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我们国家正在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伴随着这两个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进入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越是多元多样多变,越需要主心骨主旋律。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有固然,势所必至。

  仰以察古,俯以观今。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执政党最大的软实力。我们应该站在这样的高度,充分认识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极端重要性,把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迫性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分化西化加速,前沿阵地就是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短兵相接的频率已越来越高。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增强定力和实力,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必须尽快凝练出既被国人实践又被世界认同的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总的来说,现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述,尚显概念冗长、结构复杂、内容宏大,不仅普通群众不甚了了,就连领导干部也难以记全,参与度、操作性、亲和力不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引向深入,需要尽快突破瓶颈,凝练出简洁明快、易记便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语句表述。

  如果把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比喻为画龙的话,那么,这张龙画的点睛之笔就是核心价值观;如果把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比喻为烧开水的话,那么,这壶开水的沸点,就是核心价值观。我们要从这样的角度,来充分认识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迫性。

  三、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1.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应该重在“核心”二字。形式要删繁就简,精而又精,易于为民众所认知,所感受,所体验,所铭记,所践行。在这方面,古今中外都有成功范例,如中国古代的“仁义礼智信”、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西方国家的“自由、平等、博爱”等等。

  2.传统和现代的关系

  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体现对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否则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难以形成民族特色和民族归属感。同时,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充分彰显近现代中国人在探寻现代化过程中所进行的先进的精神创造,表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是历史性和现代性的完美结合。

  3.民族和世界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没有民族性,就难以落地生根,枝繁叶茂;没有世界性,就难以应对全球化时代思想文化的交流、交锋和交融。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幅油画的话,这幅油画的底色是中国的,但景物则是全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

  4.现实和长久的关系

  稳定性是核心价值观最基本的特征。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百年大计,既要立足现实,更要着眼长远;既要只争朝夕,更要千锤百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旦凝练出来,就不能只管几年,而要管几十年、几百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应该是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和境界。

  四、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抓住三个着力点

  1.要着力形成权威构建和民众参与的上下互动

  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是一种获得政治权威和整体社会认同的公共性话语体系,这样的话语体系必须由公共权力来主导。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成为真正的核心和主流,不流为自说自话的“少数意见”,必须有民众的广泛参与和认同。因此,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力形成权威构建和民众参与的上下互动。

  2.要着力形成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左右联动

  有一种片面认识值得重视,这就是认为凝练核心价值观只是伦理学者的事情。这是对凝练核心价值观工作的矮化和轻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具有说服力,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凝聚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具有鼓舞力,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约束力。对这四个方面进行高度概括,凝练出核心价值观,绝不是某个学科所能完成的,必须着力形成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左右联动。

  3.要着力形成凝练过程和凝练结果并重的工作机制

  凝练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核心价值观不断得到普及、推广和认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统一思想和行动、凝聚智慧和力量的过程。因此,要在过程上下工夫,要广泛发动民众参与讨论,要着力形成凝练过程和凝练结果并重的工作机制。这样,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才能春风化雨,水到渠成,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五、建议将“公信仁和”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于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术界已经开始讨论,并相继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目前,研究的重点集中在用哪几个词组来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观点有:

  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的戴木才与河北大学的田海舰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中央党校的郭祖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王艳丽与周国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述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辛向阳把“劳动优先、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南京大学的刘林元认为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陈静与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周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述为“以人为本、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山东大学的孙安武把“共同富裕”作为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复旦大学的何建华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公平正义”。中国军事科学院的公方彬、崔春来等认为,“民主、平等、公正、互助”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

  光明日报近期在《核心价值》专版连续四期发表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韩震、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程恩富、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剑、江苏省委党校副校长杨明探讨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章。

  从正在进行的研究和讨论来看,社会各界对于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并不存在分歧,只是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各抒己见。

  综合借鉴各方意见,结合汉字和汉语的特点,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凝练为四个字:公,信,仁,和。公,可做多角度的理解和阐发。其一,中国的古老文献《礼记·礼运》就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由此发轫,“天下为公”作为政治理想,为无数代中国人孜孜以求。在近代,孙中山等革命先驱提出“天下为公”的口号,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共和革命,为古老的传统注入了现代意义。我们党成立90年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中国和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改变。因此,“公”不仅富于深厚的民族特色和历史底蕴,而且富含现代意义,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其二,“公”还含有“公平”、“公正”等丰富意义,这些都是现代法治社会所要遵循的价值准则和所要实现的基本目标。所以,“公”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信,就是诚信、信义等。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春秋梁传》也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忠信守诺负责任,是中国社会历来重视的品格。今天,“信”既包括政府公信,也包括个人诚信,是社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说到底也是诚信经济;没有诚信作为基础,市场经济体系及其相关一整套社会制度就难以建立。因此,“信”作为核心价值观,兼得古今,对微观的个人和宏观的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仁,就是仁爱。“仁者爱人”,仁爱是一种推己及人、由内到外的大爱。“仁”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思想的源头。《论语》中关于“仁”及其精神的阐述最多,比如“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等等。《孟子》说,“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千百年来,人们对于“仁”作了极深刻极宏富的阐释与弘扬,使之成为中国人价值观念中的基本遵循。“仁”的内涵从不受时代的局限,总能伴随时代生发新的意蕴。“仁”具备修身之道和治国之法的双重含义,获得了精英和大众的极为广泛的认可。

  和,也就是和谐。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特色和中国精神的魅力,这种特色和魅力,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得到了生动而充分的展示。“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礼之用,和为贵”,“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些历史和文化传统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等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战略的高度将“和谐”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想目标,使之更具有了深刻的社会内涵。在全球交往中,我们提出“和谐世界”的理念,既突出了中国智慧,又赢得了广泛尊重。因此,“和”成为核心价值观,当之无愧。

公,信,仁,和,都有统宗会元的功能,把这四个字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内含丰富又形式简洁,既贯穿古今又融通中外,既有长远的生命力又切中当代实际,应该能够言简而义博,事少而功多,指约而易操,历久而常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0粉丝

70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