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我国经济发展来讲,重要的不是短期一两年保持8%或者9%、10%,而是看整个中长期我国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到底怎么发展?发展有没有后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历了制度红利、人口红利,现在还能依靠资本深化,但也只有三到五年光景,长期只能靠创新红利。如果技术创新、体制改革、结构调整方面做得好,“十四五”完成后我国可能超过美国,如果做得不好,跟美国的差距可能重新拉大。 7 [; R( H% T7 K! o( u3 W
今天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后危机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趋势。第二,“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环境与基本态势。第三,“十二五”规划的几个突出特点。
. ~' a1 \6 i% m1 F( h$ i9 P8 h2 @. A% w! t% E Q4 x( k
# a$ D8 W, t0 U4 A0 D3 E4 R: @ 我国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趋势
3 `! x, @0 I/ ~/ r 第一,经济复苏态势与“十二五”发展趋势。
$ ]4 g1 l4 u. @ 我国经济已经率先复苏了,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矛盾。原来预期经济是V型复苏,现在看来可能是W形,复苏的任务还非常艰巨,各项刺激的政策还不能快速退出。
4 @- q# X- f( E" f 从短期来看,我国经济呈现三个特点:一是从危机后的强劲反弹向稳定增长转变;二是经济复苏动力进行二次转换,由原来的政府四万亿刺激计划推动的外生型增长向内生型增长转变。消费升级、企业设备更新、技术创新的投资正在慢慢取代原来的四万亿投资,成为新的驱动力;三是从季度增长看,从“V”型向“W”型发展。我国现在人均GDP才四千美元,跟发达国家相比,仍然需要一段时间高速增长。但增长也不能太快,因为经济内生型增长机制并没有完全恢复和形成,依靠外力增长如果速度太快,各种成本、代价大且不可持续,而且速度太快会对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等形成不利影响。所以,保持中速增长是理想状态。, q: ~8 R! ?7 k Y% t. ]( ?
虽然2010年前三季度环比结束了连续五个季度的下滑趋势,但据预测,四季度环比有可能再往下走,如果环比继续往下走的话,同比仍然继续往下走,这样2011年一季度经济会相对低迷,可能出现8%以下的增长速度,所以仍然需要一定的刺激力度,这就是之所以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原因之一。
5 `* p7 o4 \" l 从中长期来看,“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处于新旧两个周期交替阶段。不仅中国是这样,全世界也是这样。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时,克林顿政府制定了一个IBM计划:I是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包括三网融合等问题;B是生物技术;M是医药技术。如果美国将IBM战略实施下去,也许现在新的周期开始了。但小布什没有实施这个战略,耽误了美国八年时间。这八年给了中国经济加快发展的机会,中国的世界排名由八年前的第十位上升到现在的第二位。
+ k% O* E/ J. _) ? 这场危机跟以前的危机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以前应对危机只有两个阶段,而这次各国应对危机的措施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救火”,二是扩大内需,三是着力于后危机时期的国际竞争。我们国家很早就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计划”,我们要超车,要抢抓机遇构筑后危机时期的竞争优势。美国、日本、德国、欧盟、印度、俄罗斯等国也纷纷在还没有完全复苏的时候制定了长期的发展规划。美国明确提出要保持领导地位,这句话当然是说给中国听的。从历史的角度看,要挑战美国的这种地位是比较难的,还从来没有一个挑战者成功过。如果美国政府现在选择的新能源技术没有新的突破,美国经济将仍然处于低迷状态。
- o! }! [3 }$ t/ k5 a0 D* e# W 因此,对于中国这个外向型增长比较高的国家,要制定一个新的增长周期,要靠内需消费,就是升级城市和农村的消费。但现在城市的消费升级受挫,因为衣食问题解决了,轮到住行了,汽车很便宜,房价贵到这个份儿上,所以城市人的消费升级可能要减速。农村经过新农村建设之后,很多农民房子盖起来了,房子里边得装上东西,乐观地看,现在农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是12年前的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我们想象一下,把过去十年城市发生的消费革命用15到20年的时间在农村演绎一遍,也许可以填补城市消费下降的增长速度,就可能形成一个内生型的增长动力,可能稳定地转换到一个新的繁荣周期。 K. G9 _% c E8 m
与此相对应,就有复苏的动力机制再次转换的问题。第一次内需由于遭遇金融危机一下子停了,靠四万亿把经济拉上去了。第二次消费,设备的投资上去了,但这仅仅是资本深化的过程,无非是用机器来代替工人劳动的投资,这种投资可能带动经济平稳增长,但很难再现繁荣周期。要再现繁荣周期,就需要创新方面的投资,这就是新兴产业发展的背景。只有第三次动力机制即内生型增长机制形成之后,我国才能进入新的增长繁荣阶段,迎来增长高峰时期。我们综合判断,“十二五”时期还完成不了动力机制转换,所以“十二五”时期将进入次高速增长阶段。
: d4 B- ^6 _- p/ q: G1 A. D( X 第二,世界经济处于调整期低迷状态,“十二五”时期面临许多挑战。
0 G- P# k: r3 v& {1 ^ “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取决于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基本趋势以及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看“十二五”时期的增长,主要看两个问题:一是全球经济调整状况,二是我国发展方式存在什么样的竞争。整个“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可能处于调整期的低迷状态,经济增长会减缓。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经济的增长也会减缓,但由于消费升级的加快,我们在减缓的基础上又有提高,所以我们会处于中周期的增长状态。
6 \" n1 R2 \3 P$ R 在这个周期,我们会面临许多挑战。
3 g% x7 l+ M& Y, M) S/ `2 @6 q 一是经济总量“坐二望一”,面临更多竞争对手。从国际环境来看,我国经济总量现在是“坐二望一”,前途肯定是更加光明,但是道路也更加曲折了。“坐二望一”到现在还没有国家成功过,前苏联、德国挑战美国都没有成功。幸运的是,我们现在总量已经坐到第二了,不幸的是我们在人均水平仍然很低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麻烦:过去我们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现在外部不允许我们“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了。大家注意到,危机刚结束时和现在是不同的舆论调子。危机结束后,大家预测中国2020年超过美国,有人说2015年超过美国,世界银行推出一个报告说早则2023年晚则2029年中国超过美国。且不说这种预测的准确性,这是危机之后的一种看法。可是美国提出要保持世界领导地位。舆论产生了变化:第一,中国经济会在16年后停止增长。发达国家现在尚且有2%到4%的正增长,我国现在人均GDP4000美元,16年后,也就是到2025年左右时,不过人均GDP8000到1万美元,我们怎么可能就停止增长?这明显是唱衰我们的一种说法。第二,印度在4年或5年之后超过中国。这意味着一方面中国的增长可能会慢慢地越来越不为外界所接受,另一方面外界可能会给中国塑造一些竞争对手。/ Z* h6 ?/ Y% I! m0 R4 {% y% o! b0 V
二是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2009年我国人均GDP 3300美元,现在总量超过了日本排第二位,一方面标志着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有所上升,但另一方面严峻的考验也来了,就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如何防止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之所以叫它陷阱,因为除了日本和韩国两个大的经济体分别花了12年、15年从中等收入国家进入高收入国家,其他国家都没有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整个拉美人均收入一直在10000美元下徘徊,没有成为发达国家。日本和韩国跨越了,是在美国的怀抱里跨越的,而我国现在处在美国的限制、干扰状况下,是否能跨入“中等收入陷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挑战。对于这个挑战,我们认识的比较到位,我们与美国现在虽然有竞争,但属于竞合关系。' A$ p. x, S6 ]8 w
另外,我们面临着更多的挑战。1996年以来,我国超过巴西、西班牙、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现在国际市场接近饱和,我们的出口增加意味着别人的出口减少,产生替代效应,存在很大的冲突,不像德国、日本当年随着世界市场增长而拿走了份额。即便如此,当年美国人称日本人为“经济动物”。
& M2 I- B V; {3 E 大家注意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哪个国家为美国出口廉价商品,美国就跟哪个国家过不去。开始是日本,于是有了“广场协定”,日元升值、泡沫经济,日本垮下去。东南亚又捡起日本的接力棒,于是1998年一场金融危机,东南亚、南亚垮下去。中国人民接过东南亚的接力棒,美国从2003年就开始造势,2004年、2005年有人预测下一个垮下去的就是中国。我们相信,谁笑到最后,谁笑的最好,最后结果是美国自己倒下去了,当然这只是一个小跟头。美国寄希望于中国倒下去,让印度、越南、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取代中国,现在有一个新的提法是“南中国海制造业走廊”。这是外部对我们的压力,以前的廉价劳动力优势没有了,东南亚区域的劳动力比我们便宜多了。7 C1 n: r+ T7 \) B# S
我国经济发展近中期是乐观的,中长期还要谨慎乐观,因为世界经济格局会发生重大变化,如果不转变发展方式,不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只能坚持三五年。三五年之后,我国还能出口什么?我国的经济发展靠什么来支撑?这就是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性所在。“十二五”时期是一个中低速或者叫做次高速的增长。“十三五”到“十四五”时期的不确定性较大,如果技术创新、体制改革、结构调整方面做得好,我国可能超过美国;如果做得不好,我国跟美国的差距可能重新拉大。过去预测,中国在2040年赶上美国,危机之后预测2020年到2025年赶上美国,我的看法还是要往后推一些,因为我国现在固然发展得快,美国在调整中,但美国一旦调整过来,它的创新能力非常强大,发展迅速。因此,必须把推动制度创新、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性提到战略的高度来看,否则,我国可能会“日本化”或先“日本化”再“拉美化”。
$ X/ ]( D* E; X( i, p" n* q 三是中国企业能否在消费升级中抓住中国这一“世界市场”。我国现在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了,但危机之后,我国的出口短期可能还会有些增长,中长期将会受到影响。危机使整个世界份额缩小,这是“收入效应”,同时一些份额还要被越南、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分走,即“替代效应”。当然,我国不是等着被别人替代,我们正在升级,只是升级的速度稍慢一些。
; y% e, o3 N; S; }7 _* x 现在的情形是,我国跟前面要追赶的目标之间差距缩小得慢,后面的“追兵”跟我们之间的差距缩小得快。比如在制造业领域,我国跟日本、德国之间有15年的差距,可是跟追我国的那些国家只有5到10年的差距。这意味着5年之后,有些国家就追上我们了。可是我们要把与日本、德国的15年差距缩短到10年、5年的难度非常大,到这时需要自己创新了。好在我国有这么大的市场,危机之后中国从“世界工厂”变为“世界市场”,用消费带来升级,但是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中国企业能否抓住这个市场,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重的挑战。/ y2 k3 S1 t. | V9 o1 o
这场危机中,一些企业确实做得非常好。比如,东莞劳动力减少了60万,可是产量和出口量已经恢复到危机前了,就是靠技术创新、靠资本深化。过去是用劳动力,现在开始用半自动化的设备;过去是被动的接订单生产,现在主动研发产品,为别人挂牌生产。这样就沿着产业链往上走了。像东莞这样的往上走的过程就是替代日本、德国的过程。事实上这个过程已经开始了,日本、美国、德国也开始卖中国货了。德国、日本最为自豪的是拥有世界上无人能比的制造技术,但它跟美国之间是跨时代的差距,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美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而日本还停留在工业化时代。而我国现在同时要在工业化时代和信息化时代两个领域去追赶别人,而我国后面的追兵也要追上来了,现在真的跟长征有点像,前面有人制造阻力,后面有人在追赶,挑战和压力非常大。+ d' D: o4 D4 `4 v" j A
+ T5 F$ W& p: O
8 _2 Z4 }- \, R0 ^# S9 t& l n* @1 `& ` “十二五”时期发展环境与态势
# T* v$ T$ G$ C6 ]. w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环境与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发展环境出现转折性变化,发展趋势出现阶段性变化。
7 W3 @! { S, H8 g9 B! Y* z9 J 所谓发展环境转折性变化是指影响发展的三个“不期而遇”。1 L6 K# F- H. c0 q( \/ {: u
第一,工业化、城市化加速与资源环境变化的不期而遇。
( {: l4 _6 X! d$ D* n 以前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发展的过程中随便污染、随便排放却不受限制,现在到了我们发展时排放受到限制了。世界气候变化大会有一些政治的成分在里头,各国推出一些绿色壁垒限制我们,但我们没有办法。因为我们没有话语权,没有市场支配的力量,因为技术不在我们这儿,我们是在美国主导下的分工体系链条之下做事。现在这个格局就是第三次全球化的一个格局,跟前两次全球化比,对我国是非常有利的。第一次全球化是欧洲工业化以及欧洲以外的殖民化,中国从头号经济体沦为半殖民地,是最大的输家。第二次全球化是两个半球化,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形成,中国以台湾海峡为界被分裂化。只有在第三次全球化中,我国抓住了机遇,加入了WTO,我国的劳动跟别人的技术、制度、管理、营销、品牌结合起来,社会劳动力一下子得到转化,经济增长迅速。我国经济在2001年之后开始恢复,2003年一直到2007年持续高增长,我国经济总量上来了,超过了很多国家。但在这个过程中资源环境约束问题严重。9 W$ B* p* r5 k
第二,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与汇率变化不期而遇。8 v9 ^3 x8 @- T
2007年新《劳动合同法》推出,人民币汇率进行调整,当年出口行业的成本上升20%。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实力上升,汇率必然是一个上升的过程。这会对出口造成影响,尤其是给劳动力供求关系造成影响。2008年出台了刺激计划之后,许多专家预计失业将非常严重,当时东莞120万部手机长期处于停机状态,六七十万部手机处于外地漫游状态,这一个城市就减少了200万人。没想到2009年上半年就开始闹民工荒了,其中有几个因素:一是4万亿的刺激计划安排了一部分就业;二是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倒掉了一批企业,他们的订单跑到我国来了。这是一个升级的过程,造成劳动力紧张。未来劳动力只会越来越紧张、人民币也会越来越升值,这两个因素叠加起来,对现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冲击非常大。
# B) |, l) Z- y8 z0 l9 {( A- b2 } 第三,经济总量位次变化与人均水平变化的不期而遇。, h; }3 h/ X3 U: T
我国目前处在从中低收入向中高收入转变的过程中,可能要遇上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更多的问题,就是总量变化所带来的经济和非经济的干扰因素。像韩国、日本是人均收入很高的时候总量才发生变化,而我们人均才三四千美元,总量就和别人PK,如果夭折就会锁定中低收入国家。/ [3 ]4 @ z( c3 i- G. n4 r) B2 j
“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环境,尤其是国际环境,独善其身的时代过去了,“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国际竞争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另一方面是比我国落后的新兴市场国家的追赶。当然,这个问题要分开看,一方面是各国政府主导的部分肯定对我国越来越不利,但另一方面由市场主导的部分对我国会更加有利。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合作、交流会更加密切,同时大的跨国公司还会继续与我们合作,因为最大的市场在中国,印度市场恐怕十年以后才能赶上中国,非洲国家还处在准备阶段,拉美国家起飞后没有推进到成熟阶段,在平台上停滞着。我国现在是唯一成熟、现成的市场,一些国家的政治家因为各种因素可能给我国制造各种摩擦和阻力,但企业家不会这么做。在这个情形下,我国未来的发展不仅看自己,还要看别人,看我国已经和即将超过的对象的发展趋势,看即将或正在追赶我国的国家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经济发展来讲,重要的不是短期一、两年保持8%或者9%、10%的增速,而是看整个中长期我国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到底怎样发展?发展有没有后劲?
7 K& h/ X; \2 h8 D+ V “十二五”时期要为完成两个使命奠定非常坚实的基础。一是要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的基础。总量上“坐二望一”的阶段开始了,预计“望一”将会发生在“十五五”时期前后、“十二五”时期将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个阶段做得好,可以跨越“日本陷阱”,做得不好就有可能落入“日本陷阱”。二是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由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十二五”时期要完成从中低收入国家向中高收入国家跨越,“十三五”时期到“十四五”时期,争取从中高收入阶段跨越到高收入阶段。这是我们的看法,世行预测我国到2020年才能达到人均4800美元,也就是土耳其现在的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制度红利、人口红利阶段,现在我们还能依靠资本深化,但也只有三到五年光景,长期只能依靠创新红利。9 }# b$ c5 N& G" H9 \" d' n
对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可以进行如下总结:“十二五”时期,国内的条件是越来越有利,但国际的条件越来越严峻。国内条件越来越有利的几个方面表现在:一是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创造出巨大的国内需求;二是消费升级、内需扩大。如果将过去十年城市消费升级的过程用十五年时间在农村重新演绎一遍,可想而知市场是多么庞大。三是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结构调整逐步跟进。从国际环境看,不利因素有:一是世界经济调整,全球减速;二是全球竞争加剧,贸易条件恶化;三是资源条件约束。! {( v v" x5 Q. K
“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平均为9.58%;“十一五”期间,按照今年为10%预测,五年年平均增长10.58%。就此趋势预测,“十二五”期间发展趋势有两种情形:一是世界经济复苏情况不好,我国经济增速可能达到8.7%;二是世界经济复苏情况较好,我国经济增速可能达到9.5%。世行对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预期为8.4%。( v/ i3 r: j/ ~4 Y g8 V
对“十二五”期间价格上涨,我们的预测为3%左右。危机之后,全球都推出了刺激措施,各国都放出了货币,但除了中国和日本之外,其他国家银行没有发出贷款。货币进入金融体系内部,成为一种流动性,而不是成为资本,这种流动性随时可能冲击世界大宗商品价格,所以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始终存在。然后,价格也不可能太高,因为“十二五”期间,世界经济情况不会好转,价格就不会抬得过高,但也不会降得太低,因为流动性是客观存在的。从价格水平控制上说,理论上讲0%是最好的,没有通胀没有通缩,但没有国家能做到这点,所以都按0-2%进行控制,欧美发达国家都在这个区间内,欧盟是低于2%但接近2%,新兴工业化国家和比我国先进的新兴市场国家一般是3%。我国是新兴加转轨国家,发展中国家改革未到位,同时还在城市化,这些因素会拉动价格有一定上涨,所以我国控制在4%是比较合理的,再上下浮动1%的话就是3%—5%。“十二五”期间价格水平会控制在一个理想的区间之内。 % R( m% Y7 B a1 U6 m
8 o1 {5 r; M# R3 \9 M% p “十二五”规划的几个突出特点
( G( B; d, x% v2 L/ E “十二五”规划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主攻方向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十二五”规划有几个突出特点。
' l& o& S1 R) I( Y f! p7 h, ~' J 第一,“十二五”规划为未来“十三五”、“十四五”甚至“十五五”奠定好的基础,而且是“坐二望一”的一个重要解读。1 x$ p, Q/ t# d, W/ m) V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吹响了攻坚的号角。最近,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福格尔预测, 2040年中国GDP达到123万亿,美国是中国的一半,中国是世界的四分之一。当然,这个预测相当乐观,我们要为之努力。所以,“十二五”规划要推动“十二五”之后长达十年的繁荣。
1 j+ Q7 A& C# Z2 o0 h G 第二,“十二五”规划不仅是一个发展规划也是一个转型规划,更是一个赶超规划。, G+ Z3 i5 _( }2 e: v. A/ a, J
50年代我们讲“超英赶美”,但现在“超日赶美”已经实现了一半,赶超战略剩下最后的目标了,所以这个规划使命非常重大。
R) [* d: k5 \* E+ N8 k1 i- H 此次中央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科学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因为对我国来说,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义。有人说发达国家都是2%、3%的增长,我国为什么一定要有8%到10%的增长?因为我国现在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中期阶段,而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成为高收入国家了。我国只有高增长或者次高增长才能赶上,才能跨过中等收入阶段到高收入阶段,才能从工业化中期推进到工业化后期进而进入信息化阶段。所以要继续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只不过现在的发展和过去的发展不一样了,内容更加丰富。过去的发展唯GDP马首是瞻,现在的发展是坚持科学发展,要以人为本、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要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面发展、科学的发展、协调的发展。2 \- O1 O+ g% Z! `" ]% d
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就是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战略的高度来讲,要跨越中等收入线就得转变方式,否则就实现不了;从紧迫的角度讲,过去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资源环境约束、劳动力约束都很严重,经济有可能陷入低速增长时期,现在的模式难以持续;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来看,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攻方向是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重要支撑是科技进步与创新,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着力点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建设,动力是改革开放。
# w% R6 I; J, ~ 第三,“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较之“十一五”有一些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