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我国科技人才评价存在的突出问题 程萍

[复制链接]
老秘书 发表于 2011-9-19 10: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近年来,由于科技人才评价活动的规模与力度不断加强,并直接与科技人员的工资、奖金、职称、晋升等利益挂钩,与项目资助挂钩,在科研院所、高校、高新技术企业等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中,甚至是科学家中引起反弹,针对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质疑、批评的声音不绝于耳。
    指标体系本身存在的问题   
    1.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之间缺少内在联系。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仍处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的阶段,现有的各层次各类别的评价指标体系虽然都考虑了从德、能、勤、绩几个方面选择指标,但多以定性指标为主。这种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指标体系,尽管在寻求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但仍然存在着定性指标主观随意性较大、评价标准不统一、不易操作、能力与业绩难以准确衡量等问题,导致凭印象、靠人缘、论关系现象普遍存在。同时,由于学历、资历、论文数量、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等指标容易量化和标准化,操作比较简便,定量评价结果比较明确清晰,易于横向比较,在实际评价过程中,依据定量指标决定评价结果的情况也比较普遍,导致人们产生过于强调量化指标的印象。一方面,由于定性指标缺乏刚性,使得评价结果难以被认同;另一方面,又由于定量指标缺乏弹性,而被认为人才评价失之偏颇。怎样挖掘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它们在逻辑关系范畴内互相补充、完善,而不只是把它们进行简单的组合,这是使整个评价指标体系实现评价最佳结果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2.缺乏差异化评价指标及其相关研究。无论个体的科技人才还是群体的科技创新团队,由于每个人的人格特质、个性特征等有很大不同,其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价值判断、团队风格与文化等存在较大差异,而目前的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则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目标群体的,构建的出发点是衡量标准的普遍适用性,这虽然体现了标准统一的公平性,却抹杀了人的差异性和特殊性,而差异性和特殊性往往是产生特殊的科技创新人才的最基本条件。我国难以产生诺贝尔奖获得者,出不了大师,不能不说与只注重标准化评价,缺乏差异化评价,导致特殊人才难以露头有关。对科技人才差异化及其评价问题的研究,不仅仅涉及指标体系的问题,还涉及我国的教育模式、传统文化背景等深层次问题,就评价的指标体系而言,仅有一般性评价标准,不能满足甄拔创新性科技人才的需要。
    3.缺乏科研能效比评价的相应指标及其研究。在我国目前的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研究中,如何对科研成果的质量进行评价不仅是争论较多的问题,确实也是个难点。反映质量状况的指标被标准化后,往往就形成“科学引文数量”、“获奖数量和等级”、“专利数量”、“成果产业化后的直接经济收益”,甚至“学术职务”等定量和标准化指标,而这些指标只能从某个角度和一定程度上反映科研成果的质量,并不一定能体现成果的真正价值,特别是对专业性很强、比较前沿的、基础性的研究成果的质量反映尤为不敏感、不确切,甚至不真实。如何对科研成果的质量进行评价,怎样确定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的能效比,评价指标体系在这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待于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来予以完善。
    4.缺乏对长远绩效和发展潜质的相关评价指标及其研究。目前的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由于数据和信息的采集主要限定和集中于最近3年或5年,而且缺少用于评价发展、成长过程的长效评价指标,会使人们将评价的注意力集中在当期绩效上,既忽略了对以往积累(成果成效的滞后效应)的科学认可,又忽略对科技人才个人发展潜质的关注。对科技人才的选拔和资助不能只看其当期绩效和表现,尤其对于青年科技人才,应该允许有一个培养和成长过程,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如何体现对发展潜质的评价,同样是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难点。目前,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比较薄弱,与我国科技界追求短平快效应、忽视积累和长远绩效的风气有关,应该引起重视。
    5.缺乏对科技成果转化情况进行描述的指标及其相关研究。在我国,科技成果脱离市场、脱离企业、转化率较低是一个有目共睹的问题,除体制上的原因外,反映到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中,就是不重视对成果转化指标的研究与构建,目前的各类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中,很少有相关的评价指标。对科技人才的评价,特别是对应用研究领域和企业的科技人才的评价,科技成果转化情况的指标应该作为重点评价的指标,但由于反映这类指标状况的数据采集比较困难,一般也就以获得专利数来进行表达,对成果的产业化程度、获得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的评价,很难设置指标,数据采集也比较困难,如果用定性指标进行描述,则很难客观、科学、合理地进行评价。这种缺乏科技成果转化指标的评价导向,往往导致科研人员特别是高校中的科研人员为科研而科研,对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率关注不够,其结果就是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率低,甚至被束之高阁,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加强这类指标的研究和应用,应该得到重视和鼓励。
    机制、制度设计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标签:欲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6粉丝

174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