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中惠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1965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长期从事外国教育史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学术方向:外国教育问题研究,西方教育思想研究。 国外进修经历: 1982年10月~1984年 1月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访问学者 1992年 4月~1993年 1月 英国赫尔大学教育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1997年 8月~1998年 8月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曾出版专著,如: 《杜威传》 (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科学与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外国幼儿教育史》 (第一作者,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外国教育史教程》 (副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 (第一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等十余种。 发表以及论文数十篇。 获奖情况: 《西方教育思想史》1999年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2003年获全国第三届优秀教育图书二等奖。 《外国教育思想通史》2003年获国家图书奖。 ' ^/ q( r+ i/ e: x' d
2 T. ]3 m: R& w
- ]) Q# S$ S6 F: `今天我做的题目是怎么为孩子的成长进行设计。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孩子的成长实际上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投资。对于我们的学校教育来说,孩子的成长关乎到一个民族的兴衰发展。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要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去年温家宝总理谈到要创新人才培养,首先从孩子做起,使他们从小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那么,怎么为孩子的成长设计呢?为此,我提出了五个阶段性的问题:认真探索孩子的秘密;给孩子提供适宜的环境;让孩子自己去选择生活;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父母明确自己的使命。下面我就对这五个阶段进行分期探讨。 第一个时期:认真探索孩子的秘密 对于每个孩子来说,有着他们自己的成长秘密。在人一生的生长过程中,童年和少年时期是最重要的一个成长时期,这个时期对于孩子将来能不能发展,有没有发展的空间来说至关重要,就是说一个人成长胚胎的形成是在他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完成的。 (一)童年的秘密 意大利专家写过一本书叫做《童年的秘密》,那么童年有什么秘密呢?我自己认为至少有三个秘密。第一个秘密是实体化。就是说一个人出生后包括两个方面的发展:一方面是身体的发展,即生理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心理的发展。一般地,对于孩子身体的发展,我们通常比较关注。而对于孩子心理的微妙发展,我们家长往往比较容易忽视。因此,在探索孩子的秘密时期,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孩子生理方面的发展,而且要重视孩子心理方面的发展;第二个秘密是敏感期。就是孩子在敏感期里会以一种特别强烈的方式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根据国外教育家的研究,小孩在1岁到2岁之间会有一个敏感期的出现。在这个时期,你会看到有些小孩蹲在地上非常仔细地看什么东西。看什么呢?我们在场的大人会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看。原来这个孩子在看蚂蚁。有很多家长对于孩子敏感期的表现往往比较容易忽略。事实表明,当家长关注孩子敏感期发展的时候,儿童能力通常能够获得更好地发展;第三个秘密是心理期待。由于环境的原因,在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心理期待。这种心理期待表现在孩子的行为上就是多动、依附成人、强烈的占有欲、说谎等等。 (二)少年的秘密 少年有什么秘密呢?我觉得有四个秘密。第一个秘密是人格的形成。当孩子进入到小学、初中以后,我们就必须注意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人格,即自尊、诚实、认真、同情、公正等等,这是孩子成长很关键的一点;第二个秘密是智力的培养。孩子在进入学校以后就去学习知识,但是我认为学校更为重要的作用应该是培养孩子成功的智力。根据国外的观点,成功的智力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即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在这个方面,我们的家长、学校目前尚且注意不够;第三个秘密是青春期。孩子在少年时期会出现青春期。在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价值观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另外孩子还会出现自我中心主义的表现,甚至会发生鲁莽的行为。因此,对于青春期应该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充分理解、恰当引导;第四个秘密是孩子的心理差异。不同的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会存在差异,比如说认知的差异,性别的差异等等,由此而展现出孩子之间的差异,这也是我们注意不够的地方。 因此,儿童与少年时期是有秘密的。孩子的秘密不会告诉你,不会主动明显地表现出来。我们必须认真地加以探索,只有这样才不会错过孩子成长的必经时期。 第二时期:给孩子提供适宜的环境 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有利于他发展的环境,我们把这样的环境称为适宜的环境。家庭、学校、社区都是儿童与少年发展的环境。在适宜的环境中,有孩子成长所需要的爱的温暖与丰富的营养。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很多东西不会伤害到他,不会阻碍他的发展和成长。因此,一个适宜的环境为儿童与少年的成长开拓出一条自然的发展道路。 那么,什么样的环境是一个适宜的环境呢?我认为有四个标志。标志一:它必须是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在这样的一个环境当中,阻碍儿童发展、成长的障碍物很少,它有助于儿童和少年自然潜能的充分发挥,帮助孩子实现自我发展;标志二:有序的环境。在那里,孩子们能够有规律地生活,从而减少生命的浪费,促进生命的积极发展;标志三:生机勃勃的环境。在那里,孩子们能够不知疲倦、精神饱满、充满活力与朝气地生活学习;标志四:愉快的环境。在那里,成人们通过为孩子提供愉快的设施、愉快的思想,使得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生活的愉快,从而获得健康的身心。 正是由于适宜环境的存在,使得儿童和少年本人与他成长的环境进行相互的影响,最后获得自身的良好成长。 第三时期:让孩子自己去生活 从现在国外的教育情况来看,国外的教育更加地尊重儿童,更加强调儿童的权利。这对于我们中国来说还是一个将来的任务,还需要我们做艰苦的努力。 (一)为什么让孩子自己去生活呢?根据西方教育的研究表明,儿童与少年具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本能,即是孩子能够自己去工作、活动。孩子的这种本能表明了人与其他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儿童和少年在工作、活动中进行着创造,从而使得他们自己获得充分的满足,同时形成自己的人格。就是说,如果儿童和少年没有工作,没有活动,就不可能形成他们自己的人格。从目前中国的教育来看,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问题需要思考。因为我们在教育中较多地注意了孩子共性的发展,而对于孩子个性的发展则考虑的很少。这也是我们进行教育改革的一项根本目的与根本要求。 (二)孩子工作的不同之处。从一个工作者的角度来说,儿童和少年在工作,成人也在工作,他们是相同的,都是在工作。然而,儿童和少年的工作与成人的工作之间又有着根本的区别,即成人的工作往往不能割舍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而孩子的工作则可以放下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对于孩子而言,工作本身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发展,儿童和少年从工作活动中获得了自己成长的必要经验。 (三)儿童和少年工作应该遵循的两条原则。一是自由活动的原则。即孩子们应该有充分活动、充分工作的自由。20世纪以后在西方国家的整个教育当中,很强调的一点就是自由学习,自由工作,自由活动,充分发展儿童与少年的潜能。当然这里必须注意的一点是自由不是放纵,不是说他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在孩子工作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需要我们成人的积极引导。就是在自由的基础上我们要去培养孩子们的纪律,自由和纪律等于一枚硬币的两面;二是重复练习的原则。儿童和少年在工作活动中充满着期望,充满着活力,他会不知疲倦地工作和活动,会进行重复的练习。根据国外教育家的研究,他们观察一个4岁儿童在进行某一项工作的时候,可以连续工作活动43遍,这说明儿童和少年有活力,有朝气,有能力不断地重复练习,从而了解、熟悉所需要掌握的技能。 由于孩子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工作、活动来进行发展,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儿童和少年就是他们自己的创造者。我认为这样一个观点非常重要。在20世纪以前,西方流行“成人与儿童一起生活”的观点,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成人对于孩子管理的态度。20世纪以后,整个西方开始流行“让我们的孩子自己生活”的观点。这是教育观上的一场深刻变革。从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看,基本上还是在依照第一种观点在做,就是我们与我们的孩子一起生活吧,而没有进一步考虑让我们的孩子自己生活吧。我觉得这是值得我们国家的教育者、家长来思考关注的问题。 第四个时期: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从孩子的素质来说,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方面,孩子有一部分素质是先天的。表现为有的孩子比较聪明,有的孩子相对笨一点。有很多幼儿园搞智商测验,孩子的智商有高有低,这点我们必须承认。记得一个多月前,上海报纸刊登出一条新闻,就是今年上海中学毕业生进入大学的比例将达到100%。这条新闻刊登出来不到半个月,我们教育局的领导就否定了,这是谣传,千万不要相信100%的学生都能念大学。假如100%的学生都能念大学的话,这个大学肯定不是大学。因此,我们必须看到孩子素质有着先天的差异。 另一方面,孩子后天通过培养得到的素质发展。归纳起来,我想有七个方面的素质应该加以考虑。 一是学习技能。在学习技能的培养当中,我们需要考虑三点:第一,教育的核心是什么?我认为教育的核心应当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孩子只有掌握了学会学习的技能,才可以有效地去拓宽自己的知识;第二,学习的内容应当与日常生活有联系。最近我们国家搞的新课程改革,其目的也是希望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和生活有一定的联系;第三,对于学生的评定应该是粗线条的。从世界范围来看,像中国这样按照100分对学生进行评定算很特殊的。比如对于学校纪律方面,你很难讲90分的学生是好学生,不到90分的学生就是差学生。因此,你会发现国外对于学生的评定是粗线条的,我认为将来我们国家的评定方式也需要做一个改革。 二是创造能力。这里面我想提三个看法:第一,创造力是人的素质的重要指标;第二,应该从幼儿时期就着手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诚然,我们现在已经开始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了,有的孩子学习的很是全面,学钢琴,学小提琴,学画画,学外语等等。我的观点是应该有的放矢,就是要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来确定孩子的发展方向;第三,家庭教育很重要。家庭的早期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开发孩子的创造力,因此,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家长很重要。 三是道德品格。我们应该注意采用多样的教育方法,诸如正面教育、树立榜样、辩论、讨论,还可以引导孩子去亲身体验,也可以通过对话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 四是心理素质。孩子心理素质的好坏对他的成长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根据国外教育研究发现,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是自信;第二是独立性;第三是有一定的自控力或者讲自律的能力。在培养孩子心理素质的过程中,还要重视“挫折教育”对于孩子的作用。 五是劳动素质。在我们国家的教育当中,劳动习惯的培养非常不够。我们进了学校以后就是读书,可以说学校教育就是读书教育。那么,我们怎样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呢?要从简单的生活技能开始,比如说扫地、洗碗、洗手帕,洗脸等等,并在此基础之上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和自强能力。 六是理财本领。我们国家对于这点不太关注,在国外的教育中,把理财本领看成是孩子素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要对孩子循序渐进地进行正确的理财教育;二要培养孩子的理财本领;三要注重理财素质训练环境。就是不仅学会花钱,还要学会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赚钱。 七是身体素质。我把身体素质放在最后讲,并不表明身体素质最不重要,而恰恰相反,身体素质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培养的第一位素质。在身体素质方面我谈以下几点。第一,身体是教育的基础;第二,身体素质的培养需要通过体育运动来培养。因此需要激发孩子对体育运动的乐趣与兴趣;第三,提供体育运动的便捷环境。 那么,培养孩子这些素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提出了三个理念:一是学会生存,学会生活;二是学会学习;三是学会交往。作为现代人,这“三个学会”非常重要。可以说,上面七个素质的培养,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这“三个学会”。 第五个时期:父母明确自己的使命 表面上看,“父母明确自己的使命”这个时期显得有点多余,难道父母还不知道自己的使命吗?!的确有一部分家长还不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他们认为为人父母的使命只是让自己的孩子吃饱、穿暖。因此家长明确自己的使命非常重要。因为为人父母的责任重大,从宏大的角度来说,父母掌握着人类社会未来的命运;从低微的角度看,父母掌握着自己孩子未来的命运,掌握着家庭未来的命运。为人父母的我们去保护、关爱孩子,从某个角度来看,这是父母的一种本能。可是如果父母并不了解自己孩子的秘密,其关爱的结果往往会产生成人与孩子之间的冲突。而通常的结果是我们会把这种冲突产生的原因归咎于孩子。希腊教育学家讲,父母与孩子冲突的根源在父母。对此,我们通常认识不到。因而,作为父母必须善于发现阻碍自己真正理解孩子的那种“无意识的错误”。有些什么错误呢?我初步归纳为四种错误。 一是依照成人的标准塑造孩子。父母认为自己把孩子生下来,自己是孩子的创造者,因此孩子将来要按照父母的要求发展。父母用成人的语言来看待儿童的语言,从成人的行动看待孩子的行动,由此以成人的标准来错误地塑造孩子。 二是拼命地去填塞孩子。孩子在长期填塞中,从早到晚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整天是由家长安排的钢琴、小提琴、电脑、外语等等。这样,父母把孩子的事情包办了下来,而不给孩子提供、创造属于孩子自己的空间。 三是动辄“不许”。表现在不许孩子碰、不许孩子玩儿,一切的一切就是“不许”两个字。例如小孩子看到客人来了要去端盘子,家长说“不许端”,为什么不许呢?根据西方教育研究,成人认为孩子端盘子会把盘子打碎了,盘子打碎了要用钱来买,这是典型地父母以自身心态横加干预孩子的表现。 四是以“巨人”的姿态审视孩子。
* u9 k# n( X, `! G8 J$ d0 g- h" u[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10 8:40:1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