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如何加强新时期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黄庆红

[复制链接]
江西老秘 发表于 2011-7-5 10: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按照中央要求,切实抓好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职工群众文明素质和道德文化素质,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是国有企业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通过在中央党校国资分校有关企业精神文明创建的学习,结合企业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深刻认识到在日益迅猛的全球化浪潮和持续深入的经济体制改革大潮下,中国的企业发展进入到更加市场化,竞争更加激烈的新阶段,这既是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契机。新时期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更好地为企业改革和社会发展服务,更好地使社会大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课题。
    着力凝魂聚气,坚定理想信念。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历来是“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因此,应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广大职工理想信念作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首要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生产经营建设的各个方面。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推动企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把思想教育和严格管理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充分重视职工的物质、文化需求,关心职工群众的物质利益。把理想信念教育的立足点落在为职工成长成才的服务上,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前途、利益融进国家、民族和集体的根本利益中。
    提升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员工所具有的共同内心态度、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体现企业的精神风貌和企业的风气。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托马斯誸彼得曾说:“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期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信念对组织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我们曾拥有“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见证过“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些精神激励了几代人艰苦创业,创造了一项项人间奇迹。在新的形势下,驶入现代化发展快车道的中国企业更是需要企业精神作支撑。因此,必须认真结合企业发展实际,自觉把培育企业精神,建设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从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入手,不断培养建设一支充满朝气的新时期职工队伍。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企业文化,真正实现企业“神行合一”、“内外兼修”,促进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打破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塑造具有时代特色的企业精神,使企业精神的培育保持与社会经济和时代同步发展。加速企业文化的快速转型,创建新型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坚定职业信仰,倡导敬业奉献。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人应该要对自己职业有一种高度忠诚和信仰,如热爱生命一样热爱工作。爱岗敬业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应在广大企业中广泛开展与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相结合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爱岗敬业变为职工自觉的主动行为。教育职工忠诚于自己的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尊重自己的岗位的职责,对自己岗位勤奋有加。引导职工将把自己融于企业发展中,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与企业“同享福”、“共患难”。把敬业奉献与创新求实结合在一起,倡导职工勇于挑战、不断求索的宏伟气魄,自尊、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和走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博大胸怀。
    弘扬诚实守信,筑牢诚信基石。千百年来,国人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实守信,也成为现代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就企业而言,诚信更是无形的力量和财富。然而,今天国内企业诚信缺失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现象。这些乱象一方面来自商业社会对利益不择手段的追逐,及相应的立法和监管没有到位;另一方面还是企业自身的诚信教育的缺失,诚信意识没有深入到每个职工和管理者的内心最深处。只有将诚信建设真正地纳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使广大职工的思想观念彻底刻上诚信为本的烙印,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重塑中国企业诚信之柱。应广泛开展职工诚信教育,强化诚信意识,营造“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氛围。开展以诚信为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诚信观念的宣传与实践,使广大职工都认识到重诚信、讲诚信既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围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增强职工诚信观念,把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统一起来。
    培育公共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精彩评论2

正序浏览
lmjtchenpei 发表于 2021-2-28 14: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刘奇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 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来源: 《党建》



2005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在湖州市安吉县考察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强调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增长,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买不到绿水青山。这一关于“两山”关系的科学论断,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论述的重要内容,深刻揭示出了一个带有根本性的发展规律,精辟概括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包含着尊重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和发展理念,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展示出长远的战略眼光。在这样的发展理念指导下,浙江率先拉开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序幕。10年来,浙江几届班子一张蓝图绘到底,大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突出成效。浙江的经验集中体现了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下一步在全国推开和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宝贵财富。

一、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的建设路子,注意乡土味道,体现农村特点,记得住乡愁,留得住绿水青山。强调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乡村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要保留乡村风貌,坚持传承文化。强调搞新农村建设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因地制宜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尽快改变农村脏乱差状况,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饱含对农村和农民的深情,不仅为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指明了方向,也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美丽乡村是小康社会在农村的具象化表达,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凝练概括。建设美丽乡村,是党中央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在农村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抓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顺应农民期盼、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于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对于亿万农民实现全面小康,享受美的环境、养成良好美德、过上美好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各地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农村环境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有效改善,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得到提升,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要看到,对照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还面临不少挑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数亿农民进城务工,农村空心化现象突出,一些地方的农村正在变成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比如,农村环境治理面临巨大压力,一些地方村容村貌脏乱差,一些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面源污染、土壤污染、饮水安全等问题还普遍存在。比如,农村社会风气有待改善,一些地方诚信缺失、厚葬薄养、铺张攀比等现象突出,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黄赌毒、非法宗教活动有所滋长。比如,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总量、质量、结构还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创新方式方法,切实有效地加以解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任务,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培养新型农民、建设文明乡风,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以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就扮靓美丽乡村、美丽中国。

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努力使乡风民风美起来

核心价值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联系农村实际,落实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深入持久开展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精心设计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实践活动,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1.培育新型农民。没有新型农民,就没有美丽乡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新型农民。要在农民群众中深入浅出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宣传教育,开展法治意识、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宣传教育,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当前,我国城乡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做好农民群众的思想工作尤为重要。要深入宣传中央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等重要举措,把党和政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讲清楚。要密切围绕土地流转、农产品价格、农民工权益、征地拆迁、合作医疗等农民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把对群众的利益安排讲明白,解疑释惑、疏导情绪,增强信心、凝聚共识。要广泛开展科学知识、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农民群众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观念,提高创业本领和致富能力。

2.培育优良家风。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典故世代相传、流芳千古。近年来,我们把家风建设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推动文明家庭建设,效果很好,取得了共识共鸣。要适应农村家庭组织、家庭结构的深刻变化,切实加强农村家庭文明建设,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孝敬教育、勤劳节俭教育,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让核心价值观在家庭里生根、在亲情中升华。广泛开展弘扬“好家风好家训”活动,讲好家风故事,传播治家格言,以良好的家风带动乡风民风。文明户是文明村镇创建的基础,要围绕勤劳致富、崇德向善、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内容,深入开展“星级文明农户”、“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开展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评选活动,激发农民荣誉感上进心,引导农民群众向上向善。

3.培育文明乡风。几千年来,淳朴敦厚的乡风一直备受推崇,孕育了农村敦亲睦邻、融洽祥和的生活氛围。要发挥传统文化在农村底蕴深厚、流传久远的优势,充分运用村规家训、牌匾楹联、俗语格言等乡风教化资源,使优秀的传统鲜活起来,潜移默化影响农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广泛发动村民按照核心价值观要求,制定完善乡规民约,鲜明正确价值导向,使农民群众内心有尺度、行为有准则。广泛开展乡风评议活动,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促进移风易俗,用民间舆论的力量引导农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广泛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以农村社区为依托,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为重点,把志愿服务做到村村寨寨、做进家家户户,营造你帮我、我帮你的良好风尚。培育文明乡风,既需要正面引导,也需要依法治理。要下力气整治农村黄赌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等突出问题,打击黑恶势力和涉农犯罪,激浊扬清、抑恶扬善,把不良风气压下去,把新风正气树起来。

4.培育新乡贤文化。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农民,蕴含着爱国爱乡、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要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从中提炼出符合当今时代需要的思想精华,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适应的新乡贤文化。从现实情况看,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是农村改革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在当地有着较高的威望和影响,日益成为“新乡贤”的主体。要发挥这些人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要以乡情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界成功人士回乡支持农村建设,用他们学识专长、创业经验反哺桑梓,支持家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

三、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努力使人居环境美起来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既直观反映农村文明程度,也是美丽乡村的外在表现。改革开放之初,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一开始就是从整脏治乱、改善环境入手的,产生了良好社会效果。现在,建设美丽乡村,也要从改善农村环境抓起,让农民群众短时期内看到身边变化、享受到良好人居环境,激发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动力。

1.坚持规划先行,让田园风光、农家情趣永驻乡间。好的村庄规划,是凝固的艺术、历史的画卷。建设美丽乡村,要坚持规划先行,从各地的实际出发,通过精心的规划设计,切实提高村庄布局水平、村落规划水平和民居设计水平,避免把村庄建成“夹皮沟”,把村落建成“军营式”,把民居建成“火柴盒”。农村就是要像农村,规划建设村庄,要依山就势、傍河就景、错落有致,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体现生态田园风光。民居的外在风貌要有地域和民族特色,彰显农村蓬勃生机,内部功能要现代实用,有利于群众享受现代文明生活。有条件的地方,民居设计要前庭后院,建设“微田园”,既满足群众发展种养副业的需要,又彰显鸡犬之声相闻的农家情趣。农村规划建设要做到“产村相融”,与产业发展相配套,村庄布局、村落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民居功能设计等方面,都要有利于发展生产,提高农村的承载能力、服务能力和发展能力,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2.整治脏乱差,建干净整洁、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环境脏乱差,是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也是阻碍农村发展的一大瓶颈。建设美丽乡村,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治理环境,整治脏乱差、建设洁齐美。要大力开展乡村清洁工程,从垃圾治理抓起,因地制宜建立和推广农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模式,建立村庄保洁队伍,推进城乡环卫工作一体化,努力消除垃圾乱扔、污水乱排、秸秆乱烧等现象。要做好公路、铁路、江河湖渠沿边沿线整治,做到无缝对接,覆盖盲区死角,努力打造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洁净的良好环境。要深入推进农村改水、改路、改厨、改圈、改厕等工作,引导农民摒弃落后习俗,养成科学健康生活方式,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在改善农村环境的同时,要加快农村交通、水利、通讯、电力、电子商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为农民群众营造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群众笑意写在脸上、幸福发自内心,有更多获得感。

3.加强环境保护,还农村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在一些地方的农村,环境污染久治不愈,致使生态越来越脆弱。我们要清醒认识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保护绿水青山的紧迫性艰巨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守护自然,加强监管、保持高压、严格执法,下大力气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好。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在广大农村大力开展环境保护、治理污染和节约资源活动,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群众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人人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要将环境治理落实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让农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四、大力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努力使文化生活美起来

文化惠民是美丽乡村建设题中应有之义。要把贯彻落实中央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作为刚性要求,统筹农村文化服务设施阵地建设,加大农村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把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1.在有用、适用、综合、配套上下功夫,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近年来,我们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取得重要进展,但农村文化设施分布不均、效益不高、不够实用的问题还很突出。建好管好用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要坚持需求导向,优先安排建设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文化设施,把文化惠民项目与农民群众文化需求更好地对接起来,做到真正有用。要坚持因地制宜,以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为基础,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消费习惯和接受心理进行建设,做到适合适用。要坚持科学统筹,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在农村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做到综合利用、共建共享。要坚持有效衔接,把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融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做到统筹规划、配套建设,确保有钱办事、有人干事。当前,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办好几件实事。一是建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项目整合起来,这样一综合,人气就会旺,利用率就会高,效益就会好,避免浪费和空转。二是利用国家彩票公益金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为农村孩子搭建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平台。三是开展文化扶贫,采取“反弹琵琶”的办法,与国家扶贫开发攻坚战略结合起来,推动资金、项目、政策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

2.在加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上下功夫,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广大农民群众热切期盼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要文化”和我们“送文化”匹配起来,创作更多反映基层群众生活、乡土气息浓郁的作品,开展更多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结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运用好文化进万家、送欢乐下基层、“心连心”小分队演出、文艺志愿服务、“结对子、种文化”等平台载体,把更多优秀的电影、戏曲、图书、文艺演出送到农民中间。探索运用政府购买、市场机制、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逐步增加农村文化资源总量,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增强农村基层文化的自我发展能力,大力扶持民间文艺社团和业余文化队伍,发现培养农村基层文艺骨干,充分调动农民自办文化的积极性,建设农民身边不走的文化队伍。

3.在传承乡村文明、乡土文化上下功夫,留住乡韵、记住乡愁。乡韵乡愁是割不断的情感纽带,是抹不去的成长记忆。建设美丽乡村,要留得住乡韵、记得住乡愁,保留文化形态、保存文化基因,守护住我们的文化根脉,不能名为搞现代化,实际上把老祖宗的好东西弄丢了。古镇、古村落、古民居是乡土文化的物质载体,要保护历史风貌,避免大拆大建,大力发展有历史文化记忆和地域民族特色的美丽乡村。要加强民间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传承独特的风格样式,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使优秀民间文化活起来、传下去。地方戏曲艺术植根基层,在民间文化中很有代表性。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振兴戏曲的扶持政策,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推动戏曲艺术传承发展。节日是乡韵的集中呈现,也是乡愁最浓的时刻。要运用好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我们的节日”,组织开展花会、灯会、庙会、歌会、社火等民俗文化活动,让节日更富人文情怀,让农村更具情感寄托。

(本文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刘奇葆2015年8月14日在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发表时有删节。)
 
haohaode2019 发表于 2023-10-7 10: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弘扬诚实守信,筑牢诚信基石。千百年来,国人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实守信,也成为现代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就企业而言,诚信更是无形的力量和财富。然而,今天国内企业诚信缺失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现象。这些乱象一方面来自商业社会对利益不择手段的追逐,及相应的立法和监管没有到位;另一方面还是企业自身的诚信教育的缺失,诚信意识没有深入到每个职工和管理者的内心最深处。只有将诚信建设真正地纳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使广大职工的思想观念彻底刻上诚信为本的烙印,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重塑中国企业诚信之柱。应广泛开展职工诚信教育,强化诚信意识,营造“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氛围。开展以诚信为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诚信观念的宣传与实践,使广大职工都认识到重诚信、讲诚信既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围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增强职工诚信观念,把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统一起来。     培育公共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6粉丝

206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