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领导角色的普遍意义讲,县级领导的良好社会行为倾向和价值倾向,是其感染力和凝聚力的根本源泉。但就其角色所处的环境层面来讲,又有其值得认真研究和深入思考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县级领导在角色定位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应具有平民化的情怀。随着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的重心越下沉,普通民众就越来越受关注。与之相适应的就是要牢固树立平民化的领导观。更何况县级领导主要社会生活场境就是基层,是“官中的民、民中的官”。平民化领导的从政理念和思想基础,是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忠实执行党的群众路线,胸怀群众,尊重群众,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等同群众,服务群众。就大多数县级领导而言,其平民意识、公仆意识、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意识,是比较自觉的,甚至是很强烈的。但也确有少部分同志从主观意识上就习惯于将自己官僚化。拉官架、摆官谱、耍官腔、玩官术,官气十足。这不仅严重影响了领导角色的公信力,更大大损害了党的干部良好形象。作为县一级的领导要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本质,牢记党的宗旨。像古西腊神话中的安泰一样,一时一刻也不能脱离大地母亲——人民群众。要努力做到公务行为平民化。在对待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上,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集民智、汇民力、听民言、急民忧、解民难。要时刻注意生活方式平民化。大力提倡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要大力奉行社会活动平民化。除履行公务外,日常应以平民身份出现,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应力争多交几个普通群众朋友,不要整日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常言道:君子之交淡如水。李白有诗:“人生贵相识,何必金与钱?”这应成为社会交往的至理名言。
二、应具有开放式的品性。领导行为的开放性是针对封闭式和神秘化而言的。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统治中,非常注重把统治者和统治行为神秘化,“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主张“深藏不露”、“疑招诡使”、“事成则君收其功,规败则臣任其罪”等。在现实中,也有少数县领导封闭自我、包装自我、神秘自我。觉得只有这样,权威性、公信力、形象度才能显得更强、更有效。其实这是一种人格、行为、形象的错位。现代领导科学把“活在当下”、“开放性”、“通透明澈”等,作为提升领导者影响力的基本要素。要注重表象人格的开放性。作为一名县级领导应努力保持正派、宽容、开朗、开明、善良、踏实等良好品性,力戒狭隘、猜忌、险仄、焦虑、狂躁等不良心理。力争把个人健康向上的心理能量转化为群体性的、导向性的发展动能。要注重情感世界的开放性。领导者自从走上公职岗位之始,在一定程度上就已经失去了完全属于个人的“自我”。领导科学称之为“非我性”。县级领导要展示的情感世界应该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局利益高于一切,发展利益高于一切,除此别无选择。要注重行为方式的开放性。领导者行为方式与其内在特征紧密相联,同时又对才能效应产生重要影响。《淮南子·主术》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领导者思于心而行于表的重要性。现代社会越发达、越进步,社会生活的公开度、透明度、参与度就越高。领导者的行为方式与其被动的被曝光,倒不如主动自觉的去亮相。实施阳光操作,反而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猜测和麻烦。
三、应具有民主型的风格。民主是区别于专制而言的。领导干部是否民主,其表象特征是作风,其实是素质,是官德,是党性,是世界观、人生观和权力观问题。随着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不断改进,一些县级领导干部民主意识、民主方式、民主作风、民主监督等方面的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封建专制残余的影响,党内腐败因素的侵蚀,社会不良风气的熏染,党的优良传统制度的弱化,加之有些年轻干部没有受到党的严格组织生活培养教育,不民主问题表现十分突出,甚至呈恶性膨胀之势。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讲的:“不彻底消灭这种家长制作风,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党内民主,什么社会主义民主”。切不可公共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私有化,私有权力利益化。要努力完善民主制度和机制,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有效地形成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则和制衡、约束、监督机制。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和历史创造者的地位。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的领导干部的民主素质对于党内民主具有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
四、应具有执行力的特质。县级领导公务行为侧重点主要在于实践。因而,执行力应成为其特有的品质和检验标准。县级领导的执行力,首先应看是否具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意识。其决定意义,就在于是否把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是否具有为人民群众建功立业奋不顾身的忘我精神。县级领导的执行力,与其心理毅志品质紧密相关。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是执行力的关键所在。县级领导的执行力,还取决于群体的认可程度。所制定的战略目标、战略决策,能不能被大多数人所认同,涉及到人心向背。所采取的方式方法,能不能被人们所接受,关系到步调是否一致。所摆布的方略和节奏,能不能成体系成格局,影响着全局的整体效果。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县级领导的执行力,也是一门艺术和学问,既要善谋,又要善断,更要善干。
五、应具有道德者的修为。我们通常所讲的“道德”,主要指的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衡量人们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也是规范人们日常生活行为的准则。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来十分重视道德的社会建设。由于人类社会构成的复杂性,就决定了道德既有规范的普遍性,又有群体的差异性。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人来讲,做“人”的道德规范底线应该是一致的,但是由于人的文化素养、职业分工、社会层次等方面的差异,道德规范也应该是有层级的。作为县一级领导的道德修为,既应该包含做“人”的基本准则,也应该包含当“官”的主体德性,还应该包含导“民”的直观行为。主要应做到:忠诚、正派、勤勉、仁爱、清廉。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职责,忠于事业。要政治坚定,秉公用权,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团结和善。要勤于政,勤于思,勤于研,勤于行,勤于学。要热爱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服务人民。要政治清明,做人清白,心地清澈,名利清淡,情趣清雅,作风清纯,形象清正。总之,县级领导严格恪守职业道德规范,就不会辜负党和人民所赋予的权力和寄予的重托。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纵横栏目政治专栏2011年06月20日 来源:《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