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人口卫生] 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张 勇

[复制链接]
龙岩老秘 发表于 2011-6-19 08: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2011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入分析了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深刻阐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工作,其中把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作为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并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研究完善强有力的食品安全监管措施,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基础薄弱、形势严峻,亟需引起高度重视。之所以说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问题多发,二是原因复杂,三是后果严重。

  随着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管理领域的突出问题。据统计,2010年各级监管部门共查处13万起食品安全违法违规案件,今年以来各地公安机关侦破食品安全刑事案件1000余起。近年来还相继发生影响较大的“三鹿事件”、“瘦肉精事件”等,凸显了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基础薄弱的状况,充分说明我国正处于食品安全风险高发期和问题多发期。对此,必须保持清醒认识。

  食品安全问题多发,原因错综复杂,其中存在的三大矛盾是多发的重要原因。一是食品产业快速发展和生产经营安全管理薄弱的矛盾。我国现有13亿多人口每天消耗200万吨粮食、蔬菜、肉类等食品,共有食品生产企业40多万家、食品经营主体323万家、餐饮单位210万家、农牧渔民2亿多户,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更是数量巨大。与食品产业量的扩张相比,大量食品生产经营者普遍存在重效益、轻安全的现象,安全投入、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甚至存在不讲诚信、故意违法违规等问题。二是人民群众食品消费日趋多样化和安全需求间的矛盾。随着我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人民群众对食品的需求日趋多样,不但要求食品“好吃、好看、好闻”,而且对食品的方便性、低廉性、易储存性也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一些为改善口感、品相和延长保质期等的添加物质应运而生,数不胜数,使得食品安全性成为一个新的难题。同时,消费者科学消费、安全消费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食品安全的隐患在增加。三是监管对象点多面广和监管能力相对薄弱的矛盾。相对于食品产业的发展和食品安全工作难度加大的现状,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力量还不适应实际需要,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危害,这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全民的生活质量,甚至关系到人民体质的长远大计。第二是对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的影响。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反复证明,食品产业的发展取决于消费需求,消费需求取决于质量安全带来的消费信心。历次食品安全事件甚至一些关于食品安全的不实传言,都带来了企业减产、职工下岗等严重后果,有些甚至对整个行业带来极大影响,产业恢复十分困难。第三是对政府公信力和国家形象的影响。接连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大大影响群众消费的信心,严重冲击社会诚信道德体系,甚至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一些食品安全事件还涉及境外,给国家形象及外贸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面对当前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民生工程,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全面加强和改进食品安全工作。

  二、深入总结食品安全工作的经验和规律,进一步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特别是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亲自指导部署有关工作。2010年成立了由三位国务院领导同志任正、副主任和21个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并设立了办事机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成立以来,组织协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深入开展集中整治,严厉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同时加强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堵塞监管漏洞,综合监管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高。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各方面的不懈努力下,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多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总体上食品安全形势趋于稳定并呈现向好趋势。这充分说明,只要措施有力、监管到位,实现食品安全形势的稳定持续好转是完全可能的。另一方面,近年来在食品安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宝贵经验,我们要认真总结吸取,以指导今后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工作。

  第一,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多发的严峻现实,必须坚持重典治乱,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要大幅度提高不法分子的违法犯罪成本,使食品生产经营者“不愿犯法、不敢犯法、不能犯法、犯不起法”,进一步整肃行业风气。?

  第二,面对食品产业链条长、环节多、业态复杂的客观情况,必须进一步完善监管体制机制,从强化综合协调和落实各环节监管责任两个方面入手,促进食品生产经营整个链条监管措施的全覆盖和无缝衔接,合理整合监管资源,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

  第三,面对我国食品种类繁多、量大面广和监管力量相对有限的实际矛盾,必须首先突出重点食品监管,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使问题不断得到解决,保障群众生活必需食品、消费群体较大食品的质量安全。

  第四,面对我国食品生产经营者总体上安全管理意识和能力薄弱这一制约我国食品安全的基础因素,必须强化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全面改进生产经营者的安全管理能力。

  第五,面对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食品需求和日益强烈的安全要求,必须强化食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发挥强制标准、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等事前预防作用,实现关口前移、科学管理,提高发现隐患的效率和能力。

  第六,面对我国食品产业总体素质不高、食品安全基础薄弱的基本国情,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发挥经济、科技等政策和诚信体系的引导作用,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有效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提高食品产业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食品安全形势的长期根本好转。

  三、认真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尽快实现食品安全形势明显好转

  (一)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设。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要建立分工负责和统一协调相结合的监管体制。2010年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成立以来,食品安全工作的统筹性明显增强,促进了各监管环节的措施衔接。从国际经验看,在实行多部门监管的国家,普遍加强了综合协调。我们要认真总结吸取国内外的经验,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一是要强化综合协调职能,改进履职手段,统筹标准、监测、评估和监管能力建设,加强责任监督。二是要健全地方综合协调机制,按照国务院文件要求, 2011年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都要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并明确办事机构。三是鼓励地方探索创新、先行先试。由多部门分段监管,是基本符合我国实际的,很多国家也都在采用这种模式。但多部门监管并不是说监管部门越多越好。如果将一个完整链条上的部分职能交给另外一个部门负责,人为造成职能分割,容易推诿扯皮,很难形成有效合力。所以,各地要积极探索创新,科学合理设置职能、减少监管环节,逐步实现“职能清晰、精简高效、主辅分明”。

  (二)大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要尽快完善标准体系,全面清理整合现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卫生、食品质量标准和行业标准,加快解决标准缺失、重复和矛盾问题。一时难以出台国家标准的,要先行制定地方标准或产品安全、生产工艺、检验方法的规范性要求,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防止出现监管空白。要加强风险监测评估,扩大监测指标和网络,重点增加医疗机构等食源性疾病监测点,加快组建风险评估机构,加强监测评估数据应用,及时开展风险交流和预警。要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尽快实现检测结果互认,稳妥推进资源整合和机构市场化改革;加快建设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实现监管信息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要加强队伍和装备建设,充实必要的编制,加强培训教育、考核评议,推进基层监管部门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提高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执法水平和现场监管能力。在监管能力建设中,要加大投入,并注意向基层倾斜,切实解决“头重脚轻”的问题,夯实食品安全基础。

  (三)切实督促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改进安全管理。要严把市场准入关,从源头上保证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基本素质达标。进入食品行业的各类从业主体,必须在生产经营能力和产品安全保障能力两个方面同步到位。同时,加强许可后续监管,对不能持续满足许可条件的生产经营主体,要坚决强制退出。要督促指导企业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生产企业要严格执行原料验收、生产过程管理、出厂检验、不合格食品管理等基本制度;食品经营企业要建立健全食品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度、销售退市等自律机制;餐饮服务单位要落实索证索票、规范操作、人员培训、健康管理、设备维护、餐具消洗等制度。要加强对生产经营过程、产品质量的执法检查,深入排查生产经营者的管理、技术漏洞和产品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后要采取依法严厉处罚、责令整改直至强制取缔等措施。要研究完善生产经营者安全投入机制,推行从业人员强制培训制度,进一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能力。

  (四)全力打好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攻坚战。国务院把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工作进一步突显出来,可以说抓住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食品安全工作的“牛鼻子”。因为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问题,几乎都是因为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过量随意使用食品添加剂、擅自扩大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等各类违法添加引起的,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可能引发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的重大隐患。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务院的部署上来,持续深入地搞好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专项工作。要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讲话要求,由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直接抓,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督促,明确牵头机构、具体方案和任务分工,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真正把基层发动起来、把责任落实下去,切实抓出老百姓看得见的成效。

  (五)继续深化重点食品品种综合治理。根据国务院文件要求,今年还要把乳制品、食用油、肉类、酒类、保健食品等作为重点品种,采取打防并重、标本兼治、多措并举的综合治理措施,尽快大幅度提高质量安全水平。重点品种治理上要实行打击、规范、引导相结合,在统筹监管力量调配的基础上,优先覆盖重点品种,确保监管经费投入,保持充分的执法密度和强度,及时打击和清除假冒伪劣,冒用品牌、商标等重点品种中的易发违法现象;要全面清理重点品种以及相关投入品生产经营者的资质条件,对不具备安全保障条件的要坚决淘汰、退出市场;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驻厂监督、批批检验、不合格产品召回和无害化处理等严厉措施,推进产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六)切实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和监管责任追究力度。要强化执法措施,全面排查和查处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商贸流通、餐饮服务等环节的违法行为。在执法检查和案件查处中,要严格落实“四个必须”和“五不放过”。发现食品安全严重违法行为的,必须停产整顿;整改未达到要求的,必须关闭;对于违法单位和责任人,必须按规定进行行政处罚;触犯法律的人员,必须严格依法惩处。对隐瞒食品安全隐患、故意逃避监管等行为,要依法从重处罚,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严禁以罚代刑。所有发现的案件,原料来源、产品流向未查清不放过;问题产品健康威胁不消除不放过;不法企业及其负责人未受到惩处不放过;案件警示教育不到位不放过;企业管理和监管措施整改不到位不放过。同时,要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责任,建立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行政问责和责任追究力度,坚决查处监管队伍中的不作为、不得力和失职渎职行为。推动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干部政绩考核范围。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制度,抓紧研究制定针对违法企业负责人的经济处罚和从业禁入等惩罚性措施。

  (七)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要进一步树立主动防范、及早介入的意识,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完善食品安全事件应对的制度、程序,做到及时、有序处置事件,努力把危害和影响控制到最低程度和最小范围。要强化信息收集和快速反应能力,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件信息报告网络,进一步完善各部门本系统内的纵向信息报告系统,健全各部门横向间的信息通报机制,建立各部门的舆情监测、举报投诉受理、与媒体的紧密联系等机制,提高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效率。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件调查处理机制。完善各级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联动工作平台,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责任,确保一旦发现问题,能够及时检测、诊断、评估和调查处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件舆论引导机制,进一步明确信息发布的主体、信息口径审核程序,做到及时回应、实事求是,避免不说话或各执一词。

  (八)构建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要加强正面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政府抓好食品安全的决心、部署和成效,深入宣传我国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食品安全面临的深层次制约因素,解读好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引导社会客观、理性看待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争取社会理解和支持。要加强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科普宣教,引导人民群众安全消费、理性消费,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加强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在开展诚信教育和自律宣传的基础上,把信用档案信息应用到融资信贷、用地审批、产业调整等相关领域,建立起具有刚性约束力的诚信保障措施。要畅通举报投诉渠道,鼓励和规范社会监督、舆论监督。要大力发展食品安全社会志愿者。要依托城乡基层自治组织、社会团体等,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等群众性队伍,延伸和壮大我们的监管力量。

  (九)强化源头治本、促进食品产业优化升级。食品安全不能就事故抓事故、就监管抓监管,而是要源头治本,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约化,这是强基固本、长治久安之策。2010年中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部署,食品产业更需要落实这项部署。要完善和落实有利于食品安全的经济政策,发展农产品基地化种植和场区化养殖,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扶持优势企业、知名品牌做强做大并延伸产业链,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和加强产品安全控制能力建设,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将食品安全作为高风险行业纳入保险业务范围。推广应用先进管理制度和技术,鼓励和引导食品企业采用良好生产规范和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技术,加大对快速检测、贮存、运输、信息追溯等保障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力度。加强食品安全风险源头疏导,实施农业环境污染调查分析、监测和治理,开展农产品产地安全划分和环境污染区域种植结构调整,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完善病害禽畜无害化处理的政策措施。

( 《行政管理改革》2011年第6期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粉丝

95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