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古典文学讲座:《红楼梦》与中国文化 主讲梅敬忠

[复制链接]
辽宁老秘 发表于 2011-5-30 08: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百花园里,《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名著。在《红楼梦》之前,明代末年还有一种说法叫四大奇书,是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红楼梦》问世以后,人们就用《红楼梦》取代了《金瓶梅》,与此前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于世,影响深远。
  在四大名著里,我认为只有《红楼梦》才真正够得上是中国文化的精品,其他三个名著的地位应该次一些。越来越多的红学家意识到,把《红楼梦》作为一部值得欣赏的文学作品,认为文字写得好,诗写得好,人物形象写得好,这是浅层次的;高层次的应该是从《红楼梦》里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缺点。 " `0 R/ I# J9 s% m1 B: k8 E8 p; x


  一、新旧版《红楼梦》影视
  《红楼梦》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清朝乾隆初年的一部长篇小说。从它产生至今,人们对它的评价、对它的品读很多。大家知道四大名著的拍摄是从《红楼梦》开始的,拍摄87版《红楼梦》的时候国家很重视,调动了所有的红学专家,1983年12月份完成初稿。用两年的时间从全国海选演员,1984年春夏在北京圆明园办了两期《红楼梦》演员的学习班,让他们研究原著,分析角色,同时学习琴棋书画。然后请著名红学家郑云香、冯奇忠、周汝昌等老先生为这些演员讲《红楼梦》。大家参观大观园应该去北京原宣武区的大观园,在那儿才能真正品味到《红楼梦》的意境,其他的像上海等地方,虽然风光挺美,环境比北京强,但北京的大观园最符合曹雪芹的原著。很可惜北京只建了一个大观园,本应在东边、西边建的荣国府、宁国府移到了河北正定。从80年代至今,荣国府、宁国府给正定带来巨大的旅游收入。
  大家看到87版《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片头的那块石头就在黄山,大家到黄山去参观的时候,导游一定会告诉大家这一块石头是当年《红楼梦》拍的那块石头。编剧有三个人,周雷、刘耕路、周岭,其中前10集就是周雷、刘耕路老师一手编写的,刘老师原名叫刘景路,是我的老领导,中央党校文史部的老主任,著名的红学家、剧作家,《红楼梦》是他带着我讲出来的。可以说中央党校课堂上对《红楼梦》的讲解一直是长期不衰的,把它作为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文化认同的一种标志。
  对于新版《红楼梦》电视连续剧,争论特别多,大家对它的评价负面挺多的。每次讲课的时候,常有学员问我怎么看。要我看这是好事,又把《红楼梦》掀起一个热潮。新拍名著,古今中外在影视方面是传统,包括莎士比亚的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反复重拍。要容许重拍的导演、演员进行新的解读。《红楼梦》从选秀开始引起全国那么大的一场文化效应。有的人评价说李少红导演自己也有一些委屈,但她最终还是把它拍摄出来了。为什么重拍?原先87版《红楼梦》用的是曹雪芹的前80回,把后40回抛弃了。新版的《红楼梦》是根据120回的版本,所以大家看了87版的《红楼梦》后还应该看看这一部。《红楼梦》流传到今天,如果少了后40回就不称其为《红楼梦》,尤其对我们普通的读者来说拍摄新版《红楼梦》电视剧是好事。
  如果大家以前没有潜下心来读一遍《红楼梦》,那么我建议大家静下心来一天看几集,把新版《红楼梦》完整看下来。因为它几乎是亦步亦趋地根据《红楼梦》120回本来拍的,包括里面的画外音,几乎是一字不差。所以你看新版电视剧,相当于重新看了一遍《红楼梦》。
  另外,新版《红楼梦》画面精美、华丽,一种梦幻般的感觉。这是李少红导演公开宣称的,跟87版不一样,里面的实景和虚幻电脑做的结合在一块,后面天空、后面大的场面都是电脑模拟出来的,把《红楼梦》梦幻般的感觉传达出来了。但不好的地方也是太梦幻了,有点受不了。人突然一大堆,突然跳起来,我开始以为是电视机出问题了。我开玩笑说有点像聊斋一样,就是诡异世界的感觉,从美学上讲是把《红楼梦》那么梦幻、虚构的情节表现出来了,87版在这方面反而不如它。
  此外,音乐我也不太欣赏,不如87版的音乐表现人物的完整内心。再一个就是编剧几乎是亦步亦趋,我不太同意这个。
  有人评价新版《红楼梦》的演员也不如87版的,年龄太小,87版的看着年龄普遍大多了。这就是一个矛盾。按照我的观点这其实没什么矛盾,大家看《红楼梦》原著就知道了。曹雪芹写《红楼梦》就是要写得模模糊糊的,包括朝代、地点、年龄,他故意要避嫌,这是艺术创作。我们今天如果把它做实了,那就不符合曹雪芹本来的想法。所以大家看《红楼梦》不要完全苛求年龄。87版其实我认为做得挺好的,那些演员年龄大点,但完全不影响人物的表现。
  拍摄《红楼梦》还带来一个有意思的文化现象,《红楼梦》的音乐。现在,《红楼梦》的套曲成了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同梁祝和黄河大合唱、二泉映月,可以说是媲美的。当时的作曲家王立平先生,带着一个音乐团,到全国各地和海外开专场音乐会,轰动一时。王立平先生前两年曾经带一个乐团到中央党校礼堂做了一次演出,跟学员解读怎么创作曲子的。我记得他当时说了一段话:《红楼梦》是我音乐创作的最高峰,再不可能达到,因为倾注了我全部的心血。那几年他成天没干别的,就琢磨《红楼梦》,他感到很苦恼。编剧可以找《红楼梦》文字,只有音乐没有留下任何素材,完全靠他自己琢磨。当时对歌词怎么改也有争论,后来达成一致意见,说一个字不能改,只能删。王立平根据这个原则创作,一边写一边流泪。他觉得《葬花词》就是屈原的《天问》。刘景路老师也说,其实一部《红楼梦》就是一部《天问》。可见,不管编剧还是作曲家都在挖掘《红楼梦》的内涵。他写出来后谁唱呢?当时多少明星在等着,一个都不用。最后是陈力,东北的一个歌舞团的演员,王立平先生是东北的,就找到她,专门花一年手把手地教她,一个字一个字地抠,有的时候陈力急得都哭了。没办法,就是挖掘原诗的韵味,音乐的美。后来陈力出国了,就像陈晓旭再不能演别的,她唱完《红楼梦》以后也唱不了别的了。
  所以,大家要记《红楼梦》的曲子就要记87版的《红楼梦》里面陈力演唱的,原汁原味,到今天听起来仍是经典,这就是音乐。

7 S) Q0 P! w& y2 S( @; {


  二、《红楼梦》的文化价值
  以上我说了这么多影视方面的东西,但《红楼梦》毕竟是文学作品,要欣赏《红楼梦》、鉴赏《红楼梦》,大家还是应该看文字。不管世界怎么发展,科技怎么发展,作为汉语文字的表现力是任何东西都取代不了的。现在那么发达,阅读还是大家的第一需要。我上次去美国、意大利,看到大家都拿着书在看,这就是传统。所以《红楼梦》作为经典还是要落实到文本上,这是其他影视多媒体传导不出来的。
  西方人有一个说法叫荒岛阅读。就是如果把一个人扔在一个荒岛上,只能带几本书,大家带什么书?可以做一个测试,比如说让你带10本书。对我来说《红楼梦》应该是首选,因为《红楼梦》越读越有意思,完全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的经典,这是我的看法。
  为什么读这部经典作品呢?意大利有一个作家,也是文学批评家,叫卡尔维诺。他说为什么要读经典作品,原因有14条。我把其中的两条介绍给大家,很有意思。第一条,经典作品就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还有一条说,经典作品是可以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他们要么以以往的方式给我们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无意识地隐藏在深层记忆中。一部经典作品是一部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而有发现的书。就像我自己,《红楼梦》不知道看了多少次,但是每次重读都好像是初读。比如有一次准备讲三国,我备课的时候突然看了一段,以前也没注意。大致意思是,刘备死后,诸葛亮派一个大臣到吴国跟孙权搞好关系,说我们现在别打了,两国要和好,要建立统一战线共同对付曹操。孙权说我们不打了,但我问一下你们蜀国,一旦我们真把曹魏打倒了,那个时候谁当天下的主人呢?诸葛亮说,到那时各修其德,国君把国家搞好,大臣辅佐国君把天下搞好,让老百姓选择究竟谁当天下的主人。所以大家看三国演义,透露了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思考。
  现在回到《红楼梦》。谈到经典,朱自清说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叶圣陶说要品味无用之用,这恰恰是我们读《红楼梦》应该把持的原则。如果大家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应该把250年前的《红楼梦》当作一部中华文化的原点,从它里面来解读很多东西。因为它海容了我们古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
  《红楼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形象载体。如果说四大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象载体,《红楼梦》更是形象载体的最顶端。有一个华人说,我们建了那么多孔子学院固然挺好,但孔子学院是个外壳,内涵是不是光讲儒家、孔孟、论语、孟子、四书这些东西呢?其实外国人最有印象的应该是文学作品,把《红楼梦》这些经典作品进行重新解读,以艺术的方式形象地传达给外国人,让它潜移默化,这恰恰是我们应该干的。美国的价值观怎么传达到全世界,怎么发生那么大的力量?比如很多国家都离不开美国的好莱坞影视作品。美国向来在奥斯卡得奖方面有一套观念的,就是传播美国的价值观。我们应该把好的传统文化,通过载体,用形象的方式让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但是在拍摄的时候一定要有主体意识,一定要有文化意识。
  还要给大家介绍的,这是我反复介绍的,就是习近平同志2009年5月13日的一番讲话,被认为是新世纪、新时期的劝学篇。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高层领导这么彻底、这么完整、这么深刻地说了这个观点。大家看他说的读好书那一部分:“第三,古今中外的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他指出: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作为古今中外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特别是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文化典籍蕴涵着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大道理。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高的文化阅读。领导干部多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经常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能力,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乐与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
  《红楼梦》就是这么一部作品。《红楼梦》作为文学经典,实际上有包括治国理政人生的大道理在里面,不仅仅是陶冶情操。我为什么定在这个位置?因为发现最早的一部《红楼梦》版本就是甲七本, 1754年乾隆19年时候的一个版本,残存16回,现在上海博物馆当作镇馆之宝,因为是绝版。那么怎么解读这部《红楼梦》,怎么评价这本250年前影响那么大的作品?就要跟大家做几个小专题的解读。
  《红楼梦》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一部时代的杰作。它由康乾盛世看出了末世的乱象。按照历史学家的看法,中国历史有三大盛世,第一个是汉代文景之治,这是第一个大的盛世。后来出现了贞观之治,包括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这是第二个大的盛世。第三个就是康乾盛世,包括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第一个盛世奠定了汉帝国的基础,我们现在说汉人就与这个有关系。唐朝的时候,不光是武力,在文化上也是盛世。我听到过一个彩铃,一个女孩的声音说:我多么想生在唐朝啊!一是我不用减肥,因为唐朝的美就是世界之美,我的审美观就是世界的审美观,我说就是胖好,我不用减肥;二是我不用学英语了,因为大家学我们,唐朝就是世界标志。到了康乾时代,中华老大帝国可以说把传统文化发挥到极致,这是与清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利用有关系的。据说当时满族23万人左右,靠20多万人统治这么一个中华帝国肯定不行,最后终于找出了一个杀手锏,就是中华孔孟之道,儒家文化之道。顺治小时候,他的叔父多尔衮上书说,你现在进关了,不是在关外了,你一定要学汉族文化,一定要学中华文化,这才能统治。这实际上是让顺治皇帝还有孝庄太后学汉族文化。但是这三朝皇帝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就是骑射,满族贵族60岁之前每年必须参加训练。康乾盛世就是这么造成的,是一种民族融合的产物,核心价值观在起作用。雍正皇帝说,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我们满族是少数民族,你们是大汉族。我们满人在东边,只不过是地域之分,籍贯之分,不是文化上的差别。所以我们现在提出要借鉴一下清朝统治者怎么搞好民族关系的经验。
  曹雪芹的伟大之处就是在这个盛世的光环之下,看出了末世的乱象,有忧患意识,有警醒意识。《红楼梦》有一个关键词,“末世”。我觉得大家应该紧紧抓住它。“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你看这个探春就是末世的。还有“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王熙凤也是末世的。康乾三朝写的东西怎么那么多末世的光景?《红楼梦》可以去解读末世的乱象。所以它写繁华的时候少,主要是蕴藏着巨大的危机,家族的危机,社会的危机。曹雪芹就是要发出一个盛世危言,怎么样补这个天,怎么样挽救这个末世的危机,所以他里面有“补苍天”这个概念,“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红楼梦》为人生、政治、哲学等提供了很多借鉴。

+ C3 N2 k: v( u8 p$ d" Y0 J


  三、《红楼梦》与红学
  《红楼梦》问世以后产生了红学。最早的是红学评点派,一边有人批、评,而且这个评语跟版本一块在世上流传,以脂砚斋为代表的3000多个批在流传,这实际上是最早的红学。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把红学拉入到近代了,认为它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大悲剧。在那之前都是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大团圆的,只有《红楼梦》写了一场人生的悲剧,家族的悲剧,“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什么叫悲剧?是人自觉地走向了死亡。《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就是一种悲剧,明知道自己和薛宝钗结婚是天经地义的,挺好的,可他就是自觉地走向婚姻悲剧。跟林黛玉是有爱情无婚姻的悲剧,跟薛宝钗是有婚姻无爱情的悲剧,都是自觉走向悲剧。
  你看蔡元培的石头记索引,把《红楼梦》作为一部政治小说,一部反清、反满、排满的著作,反清复明的一部小说。大家看,《红楼梦》里面女的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泥就是土,代表满人,汉人是水。女孩子都是好人,男的基本上都是坏人,汉满之分。这个石头记索引一直影响到今天,包括刘心武先生可以说是这一派的。
  后来又有新红学,主要指的是以胡适、周汝昌为代表的。他们首次把《红楼梦》的作者定为曹雪芹。胡适先生的巨大贡献就在这儿,把《红楼梦》重新回归本体。但是他有个不好的地方,就是说《红楼梦》没什么大不了的,只不过构造一个人的传记,一个家族的传记而已,否定了《红楼梦》巨大的文化价值和内涵。
  解放以后,有马列派红学,以毛泽东、李希凡为代表,用阶级分析的办法解读。毛泽东对《红楼梦》的解读有很多值得吸取。还有新方法派,改革开放以后对《红楼梦》考证、统计。在文化部的艺术研究院里面有《红楼梦》研究所,这是一个大的机构。还有一个曹学,因为研究《红楼梦》就不可能离开对曹雪芹的考证。还有一个曹雪芹学会。还有《红楼梦》学刊,是中国《红楼梦》学会的刊物,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办的,每年6集,到现在出了138集,反映了《红楼梦》最新、最权威的成果。
  关于红学方面给大家介绍的一个是毛泽东。毛主席看《红楼梦》的精彩的言论在哪儿呢?大家看一本书,就是三联书店出版的叫《毛泽东的读书生活》,小册子,里面专门有一大篇,叫“红学一家言”,中央党校原来的副校长龚育之先生写的,就是记录60年代毛主席在北戴河召集哲学工作者谈哲学。本来是谈哲学,结果大谈《红楼梦》。有关毛泽东对《红楼梦》的评价,在里面都有反映。毛泽东对他表侄孙女王海容说,你要知道什么叫中国封建社会,你就去看《红楼梦》,这里边提到这个问题。另外还有一段话谈到,毛泽东对《红楼梦》恰恰是古为今用的,毛主席对中国古典文化、古籍的解读有两点值得我们学习。第一点叫古为今用,看古典的东西一定要古为今用,不然就失去了它的价值。第二点叫古籍新解,对古典的东西一定要有自己新的解读。在三反运动的时候,他用《红楼梦》贾政做官的故事来教育共产党的干部要警惕被坏人包围。大家知道贾政是个好人,很清廉的干部,但是他管不住身边的人。他身边人想要好处,瞒着他干了很多坏事,结果皇帝差点杀了他的头。他出去做官,把自己家里带去的钱花光了还不够。他廉政但不勤政,在为官方面欠缺了。毛主席说我们不要学贾政做官,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1957年的宣传工作会议上,他说王熙凤说过“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以此鼓励改革。在访苏的时候用林黛玉说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来比喻国际形势。《红楼梦》是他最常用、最爱读的一本书,他一生中读了五遍。
  现在比较新的材料说,毛泽东最早对《红楼梦》发表评论是在井冈山时期。但是毛泽东一生看五遍,每一遍都不一样,开始当故事读,当小说读,后来当历史读。他有一句话,《红楼梦》纲在第四回,是从政治家的观点来看《红楼梦》的。
  其实政治家以外,有四家文人的书可以参考。一个是王蒙先生。他对《红楼梦》情有独钟,认为不管怎么看都是很好的一本书,属于人生的大书,所以他经常讲《红楼梦》。他能够把《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中每句作一个标题讲一遍。他写了一篇散文叫“我爱《红楼梦》”,对《红楼梦》的评价可以说是无以复加了。
  再一个就是刘心武先生。他现在对《红楼梦》很投入,而且号称自己是平民红学,得罪了很多正统的红学家。红学家说,红学就是科学,还分什么平民、贵族。《红楼梦》学刊专门有好几期发表批评刘心武先生的文章,当然是很善意的,没像以前搞大批判那样。
  第三个是李国维先生,这是中国80岁老作家,是从政治的角度,解读《红楼梦》为代表的四大家族和政治的关系。
  还有一个是刘再复,文艺批评家,也是散文家。他现在主要代表海外的华人学者。他对《红楼梦》的评价是高度的,最近出了一大套和他女儿合写的书,就是《<红楼梦>的哲学》。他说《红楼梦》与其他四大名著比《红楼梦》是第一,它标志着人类的精神高度。
  现在有一种观点挺好的,就是悟证。对《红楼梦》等古典作品,我们经常用考证的办法,论证的办法,但最高的应该是悟证,站在我们今天的角度感悟它深刻的内涵。所以我们读《红楼梦》也可以用悟证的办法。
  《红楼梦》在开篇第一回就说了四句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相信大家读完这四句诗后,就决不会以为它是一部卿卿我我的儿女情长的书,实际上是一部大政治、大悲痛的文化作品。他是以补天的忧患意识写的。他照着“女娲补天”的神话说,女娲补封建社会的苍天,炼了36501块石头,36500块补上了,剩下一块弃之没用,扔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青埂是“情之根”,是个谐音,我们现在应该这么解读。石头自叹说,人家都补天,我没补,是怀才不遇,所以对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说,求你们把我带到人间走一遭,好歹让我见识见识人间,我既然不能补天,也要到人间看一看。大家看《红楼梦》就知道这一段情节。所以这个石头投胎到了贾宝玉,到人间走一遭,最后又回到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把自己一生的经历写成了一部自传刻在自己的石头上,就是《石头记》。《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就是这么来的。所以大家要仔细解读第一回,表面上看没什么治国理政的大道理,不是什么理智之书,但是实际上蕴藏着很多东西。

9 X, Z* o) l& s5 c

四、对《红楼梦》的解读
  《红楼梦》实际上有四大主题值得解读。我认为这样对《红楼梦》整体的把握应该是没有太大遗漏了。第一主题是《红楼梦》是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古典小说,也是世界文化史上能够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并且是具有人的文化普遍价值的少有杰作之一。刚才有人说《红楼梦》在外国人心中普遍的评价可能还不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这实际上是文化背景的问题。《红楼梦》是典型的中华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外国人想深层次了解中国人,一定要看《红楼梦》。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文化软实力,《红楼梦》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一个标准。照我看,《红楼梦》在国际学问里是占一席之地的。现在我们很多学问实际上是假的,真正得到世界公认的三个显学,一个是甲骨文,第二个是东方学,再一个就是红学。《红楼梦》也成为我们国家认同的标志。
  第二个主题就是《红楼梦》是中国封建制度下一个典型的爱情悲剧。你看林黛玉、薛宝钗和贾宝玉之间的关系,都是一场大的悲剧,以他们三角恋爱为线索,构建出整个贾府的面貌,把整个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整个四大家族,整个年代都带起来了。因为爱情和婚姻是最能表现人的情感波澜的。为什么许多电视剧、警匪片都写爱情?不写爱情就反映不充分,人物关系就不错综复杂。文学是人学,就是要写爱情,写婚姻,《红楼梦》写了典型的完整的爱情婚姻悲剧。
  第三个主题是《红楼梦》形象地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如何以及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逻辑。这里面一个是“如何”,一个是“必然”,把两条分开说的话,就是如何走向灭亡的,必然灭亡的。这是很大的主题。
  第四个主题是基本价值。就是把《红楼梦》看成是一本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央电视台有《红楼梦》美食,扬州有《红楼梦》饭店专门研究《红楼梦》美食,还有《红楼梦》茶的说法。还有人研究《红楼梦》跟中医的关系。河南中医学院有一个段振离教授,写了一本20多万字的书,叫《医说红楼》,实际上是从医学角度看《红楼梦》。他有过统计,《红楼梦》里记载医药有290多处,5万多字,医学术语161条,病例有114种,中医病13个,方剂45个,中药125个,西药还有3种,你说统计多细。一部小说包含如此丰富的医药知识在中外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此外,《红楼梦》还具有巨大的美学价值,是我们读《红楼梦》而不是读清朝的历史能感受到的。如果细讲的话,《红楼梦》的美学价值有六条:
  一是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正反两方面的艺术形象,写人物不是都坏,也有好人,有稍微好点的。贾琏是坏人吧,但他是坏人堆里好一点的。贾府里做事干活都靠他,重活儿累活儿都干,但他良心未灭。父亲贾赦看中人家12把古扇子,非要弄到手,派他去没办到,最后贾雨村办到了。他父亲把贾琏说一通,说你看人家多有本事,这么点小事你都办不了。贾琏就问怎么办到的?回答是抓起来说他偷税漏税,然后把人家活活打死了,把扇子再给你。贾琏就说为几把扇子太狠毒了,最后被他父亲揍了一通。
  二是真切感人的生活之美。请大家看第45回《秋窗风雨夕》。80多岁的周汝昌老先生,每次看都感动得热泪盈眶。林黛玉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自己病病歪歪老不吃药,秋天下起雨来了,淅淅沥沥的,雨打着竹子。孤苦伶仃的时候她就写了一篇《秋窗风雨夕》,刚好和《春江花月夜》对着,“秋风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黛玉正在哭的时候,贾宝玉来了,带着斗笠,穿着木屐,点着灯笼,问寒问暖的,很温馨。贾宝玉刚走,薛宝钗派人来了,因为她知道贾宝玉肯定来,不好意思撞见,就派老妈妈来了,拿着冰糖燕窝粥给她吃,很温暖,整个一番风雨故人来的感觉。我看时也挺感动的。在这前面,林黛玉和薛宝钗交心说,你有哥哥,有母亲,我又没有哥哥,也没有母亲,多孤苦伶仃。薛宝钗说我跟你差不多,虽然有哥哥,你看就那样,我跟你同命相怜,都是寄人篱下。专家认为,林黛玉其实跟薛宝钗的关系挺好的,没有想象的那样勾心斗角。
  三是优美传神的文学语言。比如王熙凤的语言。因为王熙凤从小不读书,当假小子养,不识字,所以王熙凤身边永远带着个秘书。她的秘书老拿着笔在记。她的语言特别俗,但特别传神,俗得传神。
  四是横阔有序的篇章结构。那么大的四大家族,从哪儿写起呢?看《红楼梦》怎么写。它从甄士隐写起,从姑苏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写起。大家看这个名字,“十里街”谐音是“势力街”,“仁清巷”谐音是“人情巷”,葫芦庙旁边一个小小的官宦人家就是甄士隐。从甄士隐带出了贾雨村,他一家住在葫芦庙里面。甄士隐去考试,中了举人当了官,后来甄士隐的女儿丢了,成了香菱。甄士隐家实际上牵出贾府。贾雨村当官被罢免了,后来当了林黛玉的家庭教师;后来皇帝要起用被罢免的官员,贾雨村又托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把自己推荐给他的舅子贾政;贾政又找中间部门的关系,让他当了一年的应天府知府,然后就乱判葫芦案,一下就跟贾府有关系了。为薛蟠打死人这个事,他写了两封信,一封给薛蟠的大舅王子腾,一封给贾政,说把你们亲戚家的关系摆平了。他就这么一步步带出了四大家族。
  五是引人入胜的场景描写。比如说大观园15回、16回,现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15和16回连在一块的,大家看看有关大观园的场景描写。
  六是发人深省的哲理表述。《红楼梦》里面的《好了歌》,值得大家关注,是很好的启迪,实际上是人生的大哲理,这是基本价值。
  另外,《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家世又是一个大题目。总结那么多《红楼梦》的研究成果,到今天还没有定论的,一是《红楼梦》是不是曹雪芹写的?有些人说是他改编的,原本不是他写的。
  二是

/ O- i/ N0 R+ H7 |1 Y1 X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精彩评论2

正序浏览
btgsd 发表于 2012-3-20 10: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谢谢了,收藏了,很好的
 
灵云犀风 发表于 2013-12-11 16: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读了,对《红楼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那段历史也有了新的理解,谢谢楼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6粉丝

98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