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如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是每个环保干部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生态建设,需要建立五种机制。
建立环境教育机制,提高公众环境意识。环境教育是公众了解环境基本知识,提高环境意识的关键。近年来,虽然进行了环境教育,但有些企业对环境保护重要性认识不够,因利益的驱动违法排污。因此,需要建立环境教育机制,把环境教育纳入全民教育的总体规划,定期开展环境教育。在环境教育对象上,突出两个方面人员的教育。一是领导者教育。地方各级领导是经济建设的领路人,因此,要组织各级领导进行环境专题教育,邀请环保方面专家学者进行讲座,讲清我们需要的是绿色GDP,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促使其转变思想观念,带领企业走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保新道路。二是企业主的教育。企业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要对企业主进行宣传教育,采取橱窗、报刊、电台等宣传形式,加强企业主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定期组织企业主参加环保部门组织的培训,分析典型案例,使企业主明确在生产中应尽的环境责任。
严格规划环评机制,从源头控制污染。一是要把规划环评摆上位置。把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长期性环境影响作为评价的关键点,切实加强区域规划环评。二是要搞好协作。环保部门主动与城建、国土、交通等部门合作,做好城市规划、矿产资源开发、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环评。三是突出重点。把沿江园区布局、产业结构和环境设施建设方案作为环评重点,严格规范各类开发区及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四是分类指导。凡是进入工业园区的企业,环保部门要提前介入,分类指导,从长远考虑,明确开发区环境保护措施和入区项目环境准入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要拒之门外。
健全环境管理机制,及时把握企业动态。环境管理要实行属地管理和动态管理。一是属地管理。企业落户区域由所在地环保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明确责任,避免重复管理。二是监测人员手工监测管理。国控企业每个季度监测一次,由监测站的人员进行,季节性生产的企业加密监测,每年不少于4次,发现有超标的企业,由监测站报告,由监察支队按规定处理。三是在线监测管理。国控企业安装在线监测系统,与市环保局联网,监察支队24小时值班,随时掌握企业排污设施运行情况,发现企业环保设施运行不正常时,及时派人到现场处理。
实行环保奖励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一是实行“以奖促治”制度。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或者绿色转型时,可以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进行奖励,促进企业完善环境设施,奖励由环保部门和财政部门联合实施。环保工程竣工后,组织专家和有关人员到现场对环保设施进行验收,验收通过则给予奖励。二是实行“以奖代补”制度。对企业或农村投资进行环境设施建设的,环保部门帮助其申报项目资金,争取上级财政对进行扶持。
推行环保处罚机制,遏制环境违法行为。一是经济处罚。对于造成污染、有群众投诉的企业,环境监测部门进行现场监测,并根据相关法律进行处罚。二是金融处罚。对企业违法排污造成污染的,由环保部门报告银监会,要求银行限制企业贷款。三是法律处罚。对触犯刑法的企业主,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刑事责任,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 求是理论网生态栏目2011年05月20日 来源:中国环境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