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政府自身建设 我区现阶段完善行政权力结构的可行选择

[复制链接]
山东老秘 发表于 2011-5-17 08: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如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有多种议论与探索。我以为,一定的行政体制,是同一定的政治体制相联系、并决定于政治体制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派生出与之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我们研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从这一现实出发。为此,需要把握以下一些原则。

  一、决策、执行不可分割,互为依存。

  透视我国各级政府行政职能运行程序,就可以看到: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直属机构,既是政府决策的参与者,又是这些决策的执行者。从多年的实践看,这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优势。各级政府依靠其组成人员和有关部门,直接掌握着全部行政职能的运行,决策的初始方案来自实践,依靠这些成天在实践中摸爬滚打、有着丰富经验的、处于不同环节的指挥员们民主讨论、共同决策,又依靠这些熟知决策背景、决策过程、决策意图的人们去执行,可以体现高度的一致性和效率,基本上没有那种由于决策、执行分离而导致的互相扯皮的现象。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政府是一个整体,即使按照某些主张分离的理论,把决策权和执行权分离了,把同属于政府的一些部门划分为分别行使决策和执行权力的部门,除了在部门层面上就很难分开以外,无法消除的一个矛盾就是:这些部门在“分离”后仍然同属于政府,同属于依法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一个行政首长领导之下,行政首长仍然可以指挥各部门分别去执行各种任务,“分离”之后的各部门仍然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分离”的界限仍然可以被改变。还有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各级政府及其各个组成部门现有的职能、权限、工作程序,都是由我国《宪法》《政府组织法》和其他专门法律、法规规定的。各地在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时,不能随意改变《宪法》、法律规定的各部门职能、权限、工作程序。即使实践证明确实需要改变时,也应当依照法定程序修改,这也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实行依法行政所要求的。

  二、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势在必行。

  科学决策,就是要求依法具有决策权的组织或者个人,尊重科学,尊重客观规律,坚持真理,通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可行性研究、向专家和专门机构团体咨询,了解最新技术、理论和科学成果,了解本领域历史上成功与失败的范例,制订在各种不同条件下作出和实施不同决策的方案、模型、预案,权衡利弊,作出最优的选择。避免不讲科学,违背客观规律盲目蛮干而招致失败,造成重大损失。民主决策,就是要求任何具有法定决策权的机关和个人按照《宪法》、法律规定,充分开展向有关部门、相关利益群体及当事人、广大人民群众征求意见的工作,充分重视和尊重参与决策的具有表决权、建议权、意见表述权的组织和个人的意见,做到集思广益,使各种正确的意见都能够得到合理的体现。避免简单粗暴地压服不同意见而作出错误的决策,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依法决策,就是要由具有法定决策权的机关和个人,依照法定权限、法定程序、法定方向、法定原则作出决策。避免由于凭主观意志办事、滥用权力、违法决策等行为造成损失。

  三、强化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一是加强审计监督。按照《宪法》和《审计法》的规定,支持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加强对国家机关财政收支行为、国有和国有控股及国有资产占支配地位的企业、国有金融机构、国有事业单位资产负债损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增强国家财政收支和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遏制和消除经济领域的腐败现象,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推进依法行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二是加强行政监察。按照《宪法》和《行政监察法》的规定,加强对行政机关及其负责人、行政机关任命的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情况的监督,及时纠正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行为,维护政令畅通,加强廉政建设,查处腐败行为。三是加强统计监督。支持统计机关和统计人员,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揭示经济社会决策和执行中的偏差,防止和杜绝虚报数字、制造虚假政绩的行为,使经济社会决策及其执行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四是发挥各部门的监督作用。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了许多国家机关执行法律、监督法律执行情况、纠正违法行为的职权。除了上述一些专门的监督机关以外,其他的行政机关,几乎无不具有对法律执行情况实施监督的职能。这些部门在各个领域不但参与决策,还是执行的主体,同时也承担着监督的职能。各级行政机关,还必须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政协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舆论监督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上述各方面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监督体系。

  四、建设法治政府。

  转变政府职能,核心是简政放权,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使各级政府及其各有关部门的工作重心,转变到为推进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上来。

  建设法治政府、有限政府,依法界定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做到职权法定、依法行政、有效监督、高效便民。更多地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应当特别重视政府行政职能、财政职能从竞争性领域退出的问题。政府对各类所有制企业的扶持,应当从实际出发,注重实际效果,克服脱离实际、为扶持而扶持的现象,把政府对企业的扶持由资金扶持为主向法律服务、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决策评估服务为主转变。

  建设法治政府、有限政府,要求进一步规范各级政府的职责、权限,克服管得过多、过宽,缺位与越位、错位并存的现象,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切实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把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精力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用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现在一个建设项目,需要跑十几个部门、盖几十个公章,办完各种手续花费一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是普遍现象,其中既存在政府职能配置不科学的现象,也存在审批事项设置不科学的现象,还存在行政效能低下的现象,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就是要砍掉一些部门的权力,限制和削弱一些部门的权力,甚至需要把一些“住了恶神的庙宇”拆掉,减少“烧香拜佛”的环节。扩大企业、事业单位和基层单位的自主权,把过去用于应付各种审批、检查事项所耗费的精力,用到谋大事、促发展上来。

  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根据法律授予的权限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和其他行政事务,既不能失职不作为,又不能越权乱作为。完善行政程序制度,作出行政决定要符合法定程序,执法行为要遵守法定程序。各部门审核、报批、确定建设项目的职能,应当同管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行为分开,按照“管钱不管事、管事不管钱”的原则,科学调整部门间的行政职能,防止和克服一些部门权力过于集中、缺乏制约或监督制约失灵的现象。实行管理与收费职能分离。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坚决制止各种形式的乱罚款、乱收费。从根本上扭转和消除“管理就是收费”所导致的部门利益化、权力利益化、利益个人化的现象,维护政府机关的形象,消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

  五、完善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

  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强化各级政府及其各部门的服务功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法律和政策方面的服务。通过正确理解和执行法律,运用法律、政策和各种制度,营造依法办事、公正执法,维护投资者和其他法人、公民合法权益,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良好环境。

  二是通过有效管理,为公民、法人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通过政府机关办事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带来全社会生产、消费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效率的提高,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首问负责制”“一站式服务”,既要在基层单位推行,也要在高层机关推行。

  三是高效准确的信息服务。在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时代,企业、公民与政府间掌握信息的不对称,制约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如果说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和领域,许多可以早做的事没有早做、可以做好的事没有做好、不应当做错的事做错了,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人们的素质、能力相差多少,那就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得到信息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掌握宏观调控和管理职能的各级政府、各部门,以法定的、规范的方式,及时向公民、法人和全社会发布和提供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科技等方面的信息服务,是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公平正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条件。

  六、改进作风,建设高效、务实的政府。

  转变行政职能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各部门,以一种崭新的精神风貌、工作方法和作风,来适应新的形势。

  一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既要追求当前利益,更要考虑长远利益,坚决遏制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各种短期行为。

  二是倡导和探索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具有时代特征的新的工作方法。摒弃那些贪图虚名、不讲实效的形式主义作风和机械繁琐、不讲效率的陈规陋习,形成务实、高效的新型工作方法和作风。改进文风会风,把各级领导干部的时间和精力从无休止的会议和过多过滥的文件束缚中解放出来,少开会、开短会、开小会、开视频会,少讲话、讲实话、讲短话,少发文件、发短文件、发言之有物的文件,形成办实事、求实效、讲效率、讲效益的良好作风。

  三是加强调查研究,密切上下沟通。调查研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功。调查研究的方法也要与时俱进,既要善于到群众中去直接听取意见,又要善于通过制度创新,主动征集人民群众对改革发展等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建议,还要善于运用网络、新闻媒体等渠道了解社情民意,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既要善于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又要善于听取和集中各个层次干部的意见、建议。下级要增强纪律观念,经常主动向上级报告重要情况;上级也要为下级请示工作、汇报重要事项提供必要便利,这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落实的重要条件。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纵横栏目政治专栏2011年05月16日  来源:《山西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粉丝

27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