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政协委员素质 增强政协工作活力
抓好“四个环节” 提高履职能力
刘高官
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政协职能的发挥主要通过委员的活动来体现,充分调动委员的积极性,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是增强政协工作活力,提高履职水平的关键所在。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提高政协委员的素质,活跃政协全局工作,一直是各级政协在工作实践中着力探索的问题。近年来,我市政协围绕这一课题进行了积极探索。我们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提高委员履职能力,关键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夯实委员履职基础
“非学无以养德,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用才”。学习是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也是事关委员意见、建议和提案是否准确,能否为党政决策所采纳的基本功。近年来,我们把提高委员素质作为政协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提高委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
一是抓好思想建设,坚定政治方向。人民政协以“政治协商会议”作为机构的名称,顾名思义,政协委员必须具有很强的政治意识。为此,在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队伍建设中,我们把政治性摆在首要位置,要求大家要自觉加强政治学习,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人民政协和统一战线理论,关注时事形势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趋向。通过学习,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战略思想,巩固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抵制西方政治制度的影响,保持政协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共同致力于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是加强知识学习,做到有才履职。古人说“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政协委员作为某个界别的代表,是本界别、本行业的精英,但是,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政协委员也需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打造“智囊团”、“人才库”的主力阵容,我们立足委员自身发展、岗位需要和职业特点,通过举办培训班、给委员订阅报刊、寄送学习资料等形式,引导和动员广大委员有针对性地学习政协相关知识和经济、科技、管理、法律、历史、农业、教育等专业知识,使委员熟悉政协的职责性质,增强委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委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参政议政的能力,真正成为各自行业的“专家”或“学者”,做到有才履职。
三是积累先进经验,增强创新能力。创新成果是政协委员能力的最高体现,更是增强和扩大政协社会影响力的亮点。政协参政议政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就必须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我们组织和鼓励委员在履行职能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每年全会,我们都要对过去一年优秀的提案、社情民意和调研成果编印成册并进行表彰,同时要求主席、副主席每人每年要在省以上报刊发表三篇文章,政协常委、县处级干部在省级报刊发表一篇,在市级报刊发表一篇,政协委员也要撰写一件有价值的提案或社情民意。通过总结经验,提升政协委员的理论业务素质水平,探索履行职能的新手段、新方法、新途径,切实在推进政协各项事业发展上有新突破。
二、规范运行机制,激发委员履职动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日益明确的性质、地位、作用、主题、任务、职能和工作原则需要人民政协表现出更强的生命力和蓬勃朝气。为此,要通过切实可行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有效地激发委员履行职能的内在动力。
一是抓组织建设,确保整体作用发挥。政协组织体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我们把抓好常委会、专委会、委员队伍建设作为加强政协组织建设的着力点进行大胆的探索。在加强常委会建设方面,我们改变常委会开法,实行每次常委会一个专题讲座,一项专题议政,并制定出台了《常委会议工作规则》、《常委会组成人员守则》,切实提高政协常委会的工作水平和实效。在加强专委会建设方面,我们细化各专委会的工作任务和目标,丰富活动形式,实化活动内容,充分调动起专委会的联络协调积极性,把专委会建设成组织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开展经常性参政议政活动、履行协商监督职能的平台。在加强委员队伍建设方面,我们针对不少人仅把委员当成一种荣誉和“光环”,不履行委员职责,成为名不副实的“挂名委员”的现象。在政协换届之初,与组织、统战部门一道,完善委员协商提名程序,建立委员入选公示制度,接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切实把那些政治素养高,文化层次高,参政议政能力强,有社会影响和代表性强,热爱政协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吸收到委员队伍里来,提高委员的整体素质和议政能力。
二、抓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履职水平。能力建设事关政协组织的履职水平。为此,我们着力抓好政协组织服务大局、调查研究、凝聚人心三种能力建设,努力推动政协履行职能能力的提高。一是增强服务大局的能力。在履行职能过程中,我们始终着眼大局、紧贴大局、服务大局,主动加强同党委、政府的沟通和交流,努力把握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展各项活动,自觉地把政协工作融入到党委、政府的全局工作中,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上来,形成共识,凝聚合力,做到与党委、政府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二是增强调查研究的能力。在工作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任务的要求选择课题,实行“主席牵头——专委会运作——委员工作组负责”三级联动机制搞调研,组织委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情况,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进行理性思考、综合提炼、分析论证,确保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确保调研成果引起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服务决策需要,促进成果转化。三是增强凝聚人心的能力。我们充分发挥政协组织位置超脱、联系广泛的特点和优势,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沟通意见、理顺情绪、维护稳定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动员和组织广大委员到群众中去,倾听民声、体察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切实发挥政协组织这个统一战线“大舞台”的作用。
三、抓制度建设,推进履职规范有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加强政协组织的制度建设,是不断提高履行职能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重要环节。一是建立会议制度。我们建立健全了全委会、常委会、主席会、秘书长会、专委对口协商会、委员学习会等有关会议制度,实行会前征求意见,科学确定议题,针对每次会议对应出席者的到会情况实行通报,确保整体效果,有效保证了政协组织履行职能的经常性、广泛性。二是健全提案办理制度。今年,我们修订了《提案工作条例》和《专委会工作细则》,对提案的撰写、立案、交办、督办、答复、评先等进行全程规范,积极引导鼓励支持委员多写提案,写精品提案。同时建立提案办理督导制度,对重点提案实行主席领办机制,努力提高提案的采纳率和落实率,增强提案工作的实效性。三是制定委员履行职责制度。为切实提高广大委员的履职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制定完善了《关于加强委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全市政协系统信息工作考评办法》,对委员职责、履行职责的主要领域和途径、委员合法权益维护、委员队伍建设、委员考评与奖惩以及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等方面分别做出明确规定,从制度上保障委员主体作用的发挥。通过认真落实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切实转变了政协组织的会风、作风,形成了统一协调、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
三、搭建活动舞台,增强委员履职活力
政协人才济济,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积极组织开展履行职能的各项活动,是人民政协保持活力、不断创新发展的关键,也是委员建言献策,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因此,要把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积极探索委员活动的有效形式,切实做到顺时而谋,因势而动,适势而为。
一是建立活动组织。为把委员的个人专长优势转化为群体优势,把人才库智囊团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我们积极拓展活动空间,结合全市中心工作成立了“百项工程”联谊会。“百项工程”是市委、市政府立足阳泉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为保证阳泉经济在“十一五”时期又好又快发展而确定的重点项目。“百项工程”建设事关全市大局、事关阳泉发展,“百项工程”联谊会集中了众多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通过认真研究“百项工程”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协助党委政府搞好实施工作,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为促进“百项工程”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真正提出一些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有参考价值的真知灼见。同时,我们还成立了阳泉市政协摄影学会和政协内刊理事会,组织委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力求使政协履行职能的各项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要求相适应、相统一、相协调,共同致力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拓展宣传阵地。宣传工作是政协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们密切与省市新闻媒体的联系,及时组织媒体报道政协会议、调研视察和其它重要工作、重要活动,并积极向媒体推荐发表委员建言资政的文章,广泛宣传政协智力成果。在做好做实经常性宣传工作的同时,我们创办了《政协之声》刊物,并在阳泉政协网站上又新辟了委员论坛,通过集中宣传全市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活动,宣传政协委员的风采,宣传党委对政协工作的关怀、指导及相关方针政策,宣传各县区政协、各民主党派团体工作的经验做法,极大地增强了广大政协委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扩大了政协的社会影响力。
三是参与社会活动。广泛参与社会活动,是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重要形式。近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了近400人(次)的政协委员参与了对61个执法执纪部门和窗口服务单位的政风、行风评议和民主听证会。另外,还有84名政协委员应邀担任了执法执纪部门和窗口服务单位的行风监督员、督导员,对这些部门单位工作进行经常性监督,促进这些部门单位工作作风的转变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在履行职能的同时,我们还组织委员参加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会议、活动,鼓励和组织委员参与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贡献,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四、提高服务水平,提供委员履职保障
政协委员作用的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