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县积极构建和谐地企关系,广大干部进企业入村屯倾听群众意见,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图为靖西县县长玉云峰(左一)在安宁乡接待群众来访。赵京武摄
春暖花开的日子,靖西县渠洋镇塘麻屯。由铝电公司出资建设、长达1.2公里环村而建的混凝土水泥路上,随处都可以见到三三两两的村民迈着矫健的步伐在行走锻炼。村子中央,一栋已建成的“两委”办公大楼正在紧张装修。旁边新建的球场上,拍起球飞,洁白色的羽毛球在空中飞舞,喝彩声阵阵。在暖阳的照耀下,一张张脸庞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好一道新农村建设的靓丽风景线,好一幅和谐农村的新图景!
塘麻屯的变化只是靖西县开展“村企共建”活动中的一个剪影。靖西县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村企共建中倾听群众的利益诉求,重视沟通与协调,形成了村民与企业和谐发展、双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构建和谐关系关注农民诉求
一项项民生工程在企业的帮助下顺利实现,一个个村庄通过村企共建,旧貌变新颜——这是记者在靖西县看到的喜人景象。
靖西是我区矿产资源丰富县,铝矿业在成为县里“工业强县”的重要支柱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征地补偿、环境问题等也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由于村民和各企业间没有建立正常的对话机制,近在咫尺的村企之间时常有矛盾纠纷发生。
面对现实,靖西县委、县政府清醒地认识到,村企关系的矛盾已成为影响企业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和新农村建设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靖西,必须要迈过这道坎。
2010年7月下旬,靖西县积极迈出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步伐,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开展以“村企结对、平等协商、利益协调、双方承诺、政府监督、共化矛盾、共解民生、和谐共进”为内容的村企共建活动,努力构建和谐村企关系。
村企共建活动以定期召开村企联席会议的方式,交流沟通情况,研究解决共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共建双方沟通协调的长效机制。
村企联席会议的定期举行,一个个矛盾问题迎刃而解。
渠洋镇塘麻村饮水出现困难,村企联席会议当场拍板:由靖西县水利局负责塘麻村饮水管网改造施工,铝厂负责资金。
新甲乡庞凌村同样出现饮水紧张,通过村企联席会议,铝电公司出资20多万元,在该村建设应急供水工程项目,保障了全村村民的饮水正常……
靖西县20多家企业先后与驻地村结对子。村里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产业的扩张延伸,为企业排忧解难、优化环境;企业围绕新农村建设,以项目带动,帮助驻地农村逐步实现民富村强。
2010年下半年,铝电公司成立了群众诉求受理部门,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帮助群众解决利益诉求问题。各相关部门转变作风,深入基层,采取召开群众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共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15次、发放调查问卷1500多份。
在村企共建活动中,县、乡、企业还成立联合调解委员会,以“农事村办”、“农情乡解”为平台,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认真开展“四大活动”。
半年多的村企共建,靖西县企业与当地村民从“冤家”变成“亲家”,从对立关系变成和谐关系。企业周边乱搭乱建问题得到根治,打架斗殴、偷盗扒窃等现象明显减少,交通秩序日趋良好,企业与周边村屯群众关系日益融洽。
解决民生难题共享发展成果
渠洋镇龙岗村共有4个村屯2300多人,龙岗屯与光降屯离铝厂最近,是失地最多的两个村屯,两个屯1500多人曾为失地感到困惑。
靖西县委、县政府经过多次研讨,决定由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作为专项经费,铝电公司每年按照每采一吨精矿提取1元的标准筹集经费,建立“村企共建”扶持资金,重点解决失地农民补偿、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
生活重新有了保障,失地村民心中的阴霾得到驱散。村民委主任陈日智告诉记者,政府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的决策令村民心中的石头落了地,重新又变得踏实起来。
安德镇三合街道全长600米,由于年久失修,道路坑坑洼洼,成了街道两边居民的一大心病。广西路桥公司靖西至那坡高速公路一标段项目部获悉后,主动投入2万元对街道进行了维修。整修后的水泥路平坦舒适,令街边居民叫好。
靖西至那坡高速公路一标段项目部,张贴在宣传栏上的一封封感谢信和悬挂在会议室的一面面锦旗,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村企共建的动人故事。
禄峒乡大史村地处荒山野岭,村民出行极不方便。靖西县原先曾对禄峒乡凌准至大史村级公路进行了规划,准备修建村级公路,但由于经费问题未能动工。靖西至那坡高速公路一标段项目部得知情况之后,提出联合修建该村级公路的建议,并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项目部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建成的公路,项目部与当地村民共用,成为项目部运输材料和当地群众出入、运输粮食、木材的主要通道。
2010年12月,大史村村民敲锣打鼓给项目部送来感谢信和锦旗。村民们表示,将大力配合项目部施工,搞好建设。
新靖镇旧州剧院门前,原先没有水泥路,项目部投资3万元,修建一条宽5米、长300米的水泥路,项目部与当地群众、游客共用。为此,旧州街居民特地给项目部送来“企村联建共创幸福和谐路”的锦旗。
项目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需,使得路地关系十分和谐。关系理顺了、协调了,掣肘的问题就少了,施工更加便利。
靖西县龙共矿业有限公司致力于帮助改变山村贫困面貌,先后投资数百万元,主动为驻地群众修路、解决饮水、看电视、通讯难问题。公司董事长王福君表示: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改革开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天时”,靖西县丰富的资源是我们的“地利”,而得到当地村民的大力支持就是我们的“人和”。村民为我们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空间,才使我们有了不断发展、做大做强的基本条件。
引领村民致富同建美好家园
“村里修了水泥路面,农村富余劳动力也穿上工装赚起了月薪……”在渠洋镇岜蒙街,受益的村民由衷地赞美村企共建活动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街道主任助理黄日涛介绍,岜蒙街临近铝电公司,平时,约有1000多名村民到铝厂打零工,人均每月能挣到1000多元。足不出城,村民就能轻松地挣到钱,还能兼顾家里的农活和照顾家里老幼,村民们高兴万分。
在“村企共建”活动中,企业一方面“输血”治标,帮助村里解决实际困难,另一方面治本,重点帮助互补结对,帮村里安置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靖西至那坡高速公路一标段项目部,对驻地建设和零星用工优先选用当地农民工,项目部驻地及4个工区的驻地建设共有当地群众500多人次参加建设。
铝电公司3800多名员工当中就有3100人是广西人,其中靖西、百色等地占了大多数。大量的用工,既转移了村里的劳动力,更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靖西县龙共矿业有限公司先后安置下岗职工89人,安排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近100人,矿厂周边村屯的待业青年约有400多人到企业工作。
旧州是中国的绣球之乡,靖西至那坡高速公路一标段项目部与旧州刺绣协会合作,优化绣球设计,提高绣球销量,并向旧州订制新式绣球1000只,价值15000元。
项目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带动当地村民致富,项目部将与靖西县旅游局一起开发靖西县新靖镇旧州街旅游产品,为旧州绣球注册商标,帮旧州刺绣协会设计网页,开发绣球网上邮购业务,提高绣球影响力,扩大绣球产业生产规模和绣球销路,增加当地群众收入。
在村企共建中,靖西县充分发挥企业资金、信息优势,帮助周边村屯培育支柱产业。目前,靖西县已在塘麻村建立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500亩,在峒平村建立山地西瓜种植基地1500亩,先后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8期,培训周边农民450多人。
村企共建,让村民致富之路得到拓展。同样,也令当地村民在精神文化需求上得到了提升。
无论是行走在新靖镇旧州街还是禄峒乡荣劳街,或者是铝厂周边的其他村屯,记者看到,一个个崭新的篮球场、图书室,在企业的帮助下,已经建成投入使用。“路桥·靖西文化长廊”、路桥人拍摄靖西风光、靖西人拍摄施工场景摄影比赛,各种球赛活动……这一切,都在丰富着村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对于村企共建带来的喜人变化,靖西县委书记黄建宁这样概括:“和谐发展就要共解民生难题,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帮助群众实现合法合理的利益诉求。企业通过努力为当地群众办好事实事,回报社会,用企业的真心和诚心,换取村民的安心和放心,达到了群众支持企业、企业带动农民致富的目的。” |